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视域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
作者 梁明伟 王媛 《教育导刊》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贯穿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教育目标变化为切入点,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双基”阶段的以教师为主体,“三维目标”阶段的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素养”阶段的共在、共长、共创、共享的主体... 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贯穿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教育目标变化为切入点,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双基”阶段的以教师为主体,“三维目标”阶段的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素养”阶段的共在、共长、共创、共享的主体间性关系三个阶段。回溯师生关系嬗变的三个阶段,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原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机制,可以为进一步改善、优化师生关系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工匠型”教师: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趋向
2
作者 洪文秋 孟庆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工匠型”教师是既具有教师特质又具有工匠特质的教师,是匠德与师德、匠心与师心、匠魂与师魂、匠术与师术有机结合的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培养和打造“工匠型”教师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趋向,他们是职业教育的支撑者... “工匠型”教师是既具有教师特质又具有工匠特质的教师,是匠德与师德、匠心与师心、匠魂与师魂、匠术与师术有机结合的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培养和打造“工匠型”教师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趋向,他们是职业教育的支撑者、职教政策的执行者、“工匠人才”的塑造者。培养“工匠型”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强化对“工匠型”教师的广泛认同,确立“工匠型”教师的任职标准,搭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平台,建立“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匠型”教师 广泛认同 任职标准 支撑平台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吴紫豪 牛晨凡 刘思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目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期望,围绕辅导员角色认知、形象塑造、职业技能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视角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通过分...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目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期望,围绕辅导员角色认知、形象塑造、职业技能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视角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掌握学生对辅导员的真实评价及期望,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评价 期望 队伍建设
下载PDF
教学活动中师生存在样态的三重诠释
4
作者 韩雪童 《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教学活动的本源廓清为师生存在样态的澄明提供了三重新释:从“教”与“学”差异的维度来看,为了脱离被压迫的生存境况,教师应成为“教”的能动主体,学生应成为“学”的能动主体,有差别的师生在主体性存在中“相异”;从“教”与“学”关... 教学活动的本源廓清为师生存在样态的澄明提供了三重新释:从“教”与“学”差异的维度来看,为了脱离被压迫的生存境况,教师应成为“教”的能动主体,学生应成为“学”的能动主体,有差别的师生在主体性存在中“相异”;从“教”与“学”关联的维度来看,作为“先觉革命者”的教师在“学”的制约下成为“以教导学”的相对主体,作为“尚待觉醒者”的学生在“教”的制约下成为“以学定教”的相对主体,有差别的师生在以“启发式对话”展开的关系性存在中“相合”;从“教”与“学”转化的维度来看,师生没有主客体之分,无差别的师生在以“平等性对话”展开的关系性存在中“相长”,走向推翻压迫者、重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 相异 相合 相长
下载PDF
消解与重构:社会认知偏差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5
作者 徐峥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 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直面认知偏差存在”“注入民主平等内涵”“构建多元认知体系”“追求情理交融”等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师生关系 社会认知偏差 民主平等 心理效应 教育价值
下载PDF
基于儿童经验的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景晓梅 孙慧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儿童的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有利于儿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物理的、逻辑的经验,还要呈现出与儿童的自我成长有深刻联系的独特经验。基于此种儿童经验,围绕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建构展开探讨,从... 儿童的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有利于儿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物理的、逻辑的经验,还要呈现出与儿童的自我成长有深刻联系的独特经验。基于此种儿童经验,围绕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建构展开探讨,从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经验 学前教育课程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7
作者 张瑞霞 刘婷婷 +1 位作者 康文选 李小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是企业、高职院校、研究机构合作育人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有利于破解人才供需错位、协调育人目标、克服沟通隔阂障碍、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能力。目前,加强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 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是企业、高职院校、研究机构合作育人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有利于破解人才供需错位、协调育人目标、克服沟通隔阂障碍、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能力。目前,加强高职院校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促成协力而动;完善共同体结构,促使功能释放;健全协同机制,促进共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共同体 协同育人
下载PDF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课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8
作者 卢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2期0088-0091,共5页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更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及课程教学等方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新型师生关...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更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及课程教学等方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管理部门都应高度关注,要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要努力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课 师生关系
下载PDF
中小学在线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缺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丹丹 陈俊 赵志荣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67-74,共8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情感交流是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但现实的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缺失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在线学习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主客关系权重失衡。这些在线教学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情感交流是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但现实的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缺失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在线学习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主客关系权重失衡。这些在线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的解决应该围绕“正视师生情感价值需求”“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构建师生良好的情感对话关系”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小学在线教学中,师生的“我与你”对话关系之间的作用机制,应同时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应从根本上扭转师生对话中“我与它”的间接关系,如此标本兼治才能破除在线课堂教学时师生情感交流的障碍,以推进中小学在线课堂高质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缺失 师生交流 在线课堂 在线学习 对话理论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关怀理论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赐平 彭艳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始终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角度看,当前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关怀目的的单一与功利、关怀付出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始终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角度看,当前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关怀目的的单一与功利、关怀付出的单向片面、关怀环境的缺乏等问题,以致师生关系的发展偏离了既有轨道。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关怀、需要、师生关系特征的论述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基于关怀理论对关怀关系建立过程的有关论述,为构建新时代的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提升教师关怀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回应关怀,家庭协助培养关怀,创设关怀型学校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丁斯关怀理论 和谐师生关系 关怀关系 道德品质
下载PDF
教师语言框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鲜苗 徐振亭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以56所高校的1024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语言框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教师积极和消极语言框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挑战性认知评价在教师积极语言框架与大学生创造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威胁性认知... 以56所高校的1024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语言框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教师积极和消极语言框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挑战性认知评价在教师积极语言框架与大学生创造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威胁性认知评价则在教师消极语言框架与大学生创造力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两种认知与创造力间具有调节作用。此结论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创造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语言框架 认知评估 大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家畜福利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12
作者 魏胜娟 颜培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6,共4页
家畜福利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针对于家畜集约化生产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旨在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使生产更趋于合理,减少诸多问题的出现,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近年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家畜福利课程的重要性... 家畜福利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针对于家畜集约化生产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旨在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使生产更趋于合理,减少诸多问题的出现,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近年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家畜福利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全国高校课程均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家畜福利课程作为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热门选修课之一,首次开展了纯线上教学活动。本文以疫情背景下家畜福利线上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家畜福利课程的实施路径,总结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效果。同时,针对家畜福利线上教学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提出了五点启示,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农业院校同类课程线上教学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家畜福利 线上教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师生关系转型升级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13
作者 王伟清 杨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打破了教育教学系统原有生态的平衡态势,师生关系新的激烈冲突不断涌现,师生关系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如“信息素养错位,师生差异化认知显著”“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交流场域剥夺,师生情感...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打破了教育教学系统原有生态的平衡态势,师生关系新的激烈冲突不断涌现,师生关系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如“信息素养错位,师生差异化认知显著”“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交流场域剥夺,师生情感化互动缺失”等现实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打造智能教育时代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人机协同育人的生态图景,需提升信息素养、构建师生共同认知,需摒弃权威俗念、重视学生个性需求,需拓宽交流场域、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师生关系 转型升级 现实挑战
下载PDF
课后服务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4
作者 李尽晖 王武 黄若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23,共5页
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的视角,探究“关心型”师生关系与课后服务本身的内在联系,强调课后服务中“关心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性;集中民主,呈现动态发展性;全面关注,体现多维连续性”等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的视角,探究“关心型”师生关系与课后服务本身的内在联系,强调课后服务中“关心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性;集中民主,呈现动态发展性;全面关注,体现多维连续性”等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师认同感和服务价值感,增强学生自主性和德育实效性,实现教育情感性和整体性相融。坚持关爱尊重与适当要求相结合、关注生存与关注存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积极运用“对话”“实践”“榜样”“求证”的方法,构建课后服务中“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后服务乃至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服务 “关心型”师生关系 学会关心 尊重与适当 生存与存在 全面与个性
下载PDF
师生相处有“门道”——从一起家长投诉件的处理说起
15
作者 曹文兵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期29-31,共3页
师生相处是一门学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关爱,提升教育认知,尊重儿童的缺点与错误,善于表扬与肯定。同时,教师要调适心理距离,保持客观理性,善于改变自我,学会管控情绪。此外,教师要正确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 师生相处是一门学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关爱,提升教育认知,尊重儿童的缺点与错误,善于表扬与肯定。同时,教师要调适心理距离,保持客观理性,善于改变自我,学会管控情绪。此外,教师要正确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恰当表达思想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投诉 教育认知 管控情绪 表达自我
下载PDF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测度研究
16
作者 王磊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两大核心主体,其和谐的场域结构关系是高校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促进高校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教育实践为背景,采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度模型,从师生关系的结构构成... 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两大核心主体,其和谐的场域结构关系是高校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促进高校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教育实践为背景,采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度模型,从师生关系的结构构成、维护管理、内部作用、外部适应等四个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思政 师生关系 和谐度 模糊评判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本科生课堂师生文化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鲁钊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3-35,共3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招收的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大量留学生的涌入,直接对传统的本科生课堂带来冲击,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师生文化冲突问题越来越明显。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沟通方式层面和价值观层面。要规避“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招收的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大量留学生的涌入,直接对传统的本科生课堂带来冲击,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师生文化冲突问题越来越明显。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沟通方式层面和价值观层面。要规避“一带一路”背景下本科生课堂师生文化冲突,需要高度重视对“一带一路”本科留学生的语言培训力度,需要提升“一带一路”本科留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加强为“一带一路”本科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和提供配套服务的人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本科生课堂 师生文化冲突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实践分析
18
作者 周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11期0127-0129,共3页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要做好各专业教学的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又要立足于院校自身的管理,以完成“立德树人”根...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要做好各专业教学的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又要立足于院校自身的管理,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意义,以及二者工作上的异同点,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高职院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班主任 辅导员 协同育人 实践策略
下载PDF
三主体师生关系引论
19
作者 林德全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随着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教育活动,原本仅由人类教师和学生结成的双主体关系将演变为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和学生间的三主体关系。虽然三主体师生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的属性,但也呈现参与主体增多、表... 随着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教育活动,原本仅由人类教师和学生结成的双主体关系将演变为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和学生间的三主体关系。虽然三主体师生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的属性,但也呈现参与主体增多、表现更为复杂、活动空间叠加及人类教师角色重构等突出特征。根据两类教师同在的情况,三主体师生关系有同现型与异在型两种基本形态。前者意味着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和学生三类主体同时出现,后者意味着人类教师与机器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分开或者分别与学生结成师生关系。就这两种基本形态来说,还可以根据同现时两类教师所起作用大小将其分为主辅协作与深度融合,根据异在的实际将其分为时间异在与空间异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主体师生关系 机器人教师 同现型 异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