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9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优秀教师群体特征与支持策略
1
作者 孔露 冯江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乡村优秀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了解其群体特征并构建完善的发展支持体系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NVivo分析软件对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的54位乡村优秀教师典型事... 乡村优秀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了解其群体特征并构建完善的发展支持体系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NVivo分析软件对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的54位乡村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分析,发现乡村优秀教师群体在乡土情怀、教育信念、师德修养、教学专长、社会认可五个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其中乡土情怀是乡村优秀教师的内在动力,教育信念是乡村优秀教师的发展之基,师德修养是乡村优秀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学专长是乡村优秀教师的专业支撑,社会认可是乡村优秀教师的价值体现,进而勾勒出乡村优秀教师群体特征理论模型。基于此,为培育、稳定和激励更多乡村优秀教师,建议创新职前教育特色,培植乡土情怀;唤醒教师主体自觉,生成教育信念;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加强师德修养;关照乡村教育需求,聚焦教学专长;倡导多元主体支持,赢取社会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优秀教师 群体特征 支持策略 NVivo分析
下载PDF
从“教书匠”到“新乡贤”:结构化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的角色重构
2
作者 郝然 韩登亮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4-71,110,共9页
中国的基础教育最大的受众群体在乡村,最薄弱的环节也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也受制于学校制度的规约,教师主体与学校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 中国的基础教育最大的受众群体在乡村,最薄弱的环节也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也受制于学校制度的规约,教师主体与学校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乡村教师沦为教学机器般的“教书匠”,需要基于角色重构的理论视野,赋予乡村教师“新乡贤”的身份。教师“新乡贤”身份的塑造可以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结构的优化及教师作为能动者的乡贤自觉等方面来实现,从而体现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师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新乡贤 结构化理论 角色重构
下载PDF
青年在职人员创业选择:基于家庭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杨建刚 李玲 刘月兰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再掀热潮,鼓励青年在职人员创新创业,能够推进兵团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基于对635名青年在职人员调研得到的数据,运用Logsitcs模型对青年在职人员家庭资本、人力资本对创业意愿和行为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再掀热潮,鼓励青年在职人员创新创业,能够推进兵团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基于对635名青年在职人员调研得到的数据,运用Logsitcs模型对青年在职人员家庭资本、人力资本对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父母所在地属性、父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家庭资本对青年创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职称、职业、学历、参加创业培训次数、创业政策了解和参加创业大赛等人力资本对青年创业有显著影响。建议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宣传、丰富创业教育和培训途径和加快兵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在职人员 家庭资本 人力资本 创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析
4
作者 张春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期264-267,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增加教育经费,推动乡村学校的信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增加教育经费,推动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提供更多的教育人才资源。在挑战方面,乡村教师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职业认同和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加强乡村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以及加强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下载PDF
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的底层逻辑、管理困境及其破解
5
作者 崔民日 侯佛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化解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涉及事、岗、人三个要素,存在着“依事设岗,以岗选人、人适其岗,用人治事、以事成人”的底层逻辑。然而...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化解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涉及事、岗、人三个要素,存在着“依事设岗,以岗选人、人适其岗,用人治事、以事成人”的底层逻辑。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教师资源配置管理实践中未完全理顺“事、岗、人”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陷入岗位分类粗放,“事”与“岗”未实现相互映射,“因岗定编”与“依编定岗”的因果关系倒置,乡村教师资源区域性整体供给与学校具体需求相脱节等配置管理困境,乡村教师资源浪费、错配、低效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应遵循人力资源配置底层逻辑,因事设岗,构建精细化的专业技术岗位体系;按岗配人,基于学校岗位体系分类分步改革编制制度;技术更迭,探索信息技术支撑的区域教师资源配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教师资源配置 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困境与突破
6
作者 曾宁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找准定位寻求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研究从教师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出发,剖析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凝练出数字化教师的核心特征为:数字化学习者、数字化教学者、数字化评价者、数字化创造者、数... 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找准定位寻求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研究从教师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出发,剖析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凝练出数字化教师的核心特征为:数字化学习者、数字化教学者、数字化评价者、数字化创造者、数字化保卫者。结合区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从宏观政策、区域引领、学校管理、教师实践和企业协同五个层面,提出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对策,以期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改革提供新思路,助力教师实现“弯道超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素养 中小学教师 教育改革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教育实践中的教师伦理困境与伦理决策
7
作者 周坤亮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教师伦理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抑制,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态度、话语与行为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伦理冲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主要面临八类伦理困境,包括公平问题、学生行... 教师伦理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抑制,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态度、话语与行为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伦理冲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主要面临八类伦理困境,包括公平问题、学生行为管理问题、课改与考试的冲突、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学的冲突、投入与回报的冲突、教师信念与家长观念的冲突、同事之间的冲突、不同原则之间的冲突。面对这些伦理困境,教师采取的专业伦理决策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注重美德的途径,以“人的美德或道德品质为中心”,将个人所具有的美德或品质作为伦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二是基于规则的途径,以“规则为中心”,将一系列伦理规范和原则作为伦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三是预测结果的途径,以“预测行为的结果为中心”,将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伦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鉴于教师实际面临的专业伦理困境提出三个建议,即师德建设需要关注具体教育情景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策略;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途径应该从单一走向整合;学校应该建立伦理对话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伦理 伦理困境 伦理决策 伦理行动 伦理对话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8
作者 孔祥义 李季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80,111,共10页
以1978年—2023年中央层面颁布的43份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综合考虑所选激励政策的内容,政策工具的特点,以及激励政策变迁的过程,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时间维度的三位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自改革... 以1978年—2023年中央层面颁布的43份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综合考虑所选激励政策的内容,政策工具的特点,以及激励政策变迁的过程,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时间维度的三位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中存在命令工具与劝告工具运用情况较为均衡、职能拓展工具运用情况存在缺失、权威重组工具运用情况存在过溢、报酬工具运用情况持续降低等现象。因此,应综合运用激励政策工具,提升各类政策工具组合效果;激励教师关注自身成长,拓宽乡村教师未来发展路径;防范权力部门工作重叠,避免对教师激励产生反作用;优化乡村教师奖补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教师 激励政策 政策工具
下载PDF
数字素养标准下高校教师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
9
作者 蒋淼 历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在数字教育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决定着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基础层、实践层、探究层三个层级,具体涵盖数字意识与伦理、数据驱动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等12个具体维度。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教师数字素养... 在数字教育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决定着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基础层、实践层、探究层三个层级,具体涵盖数字意识与伦理、数据驱动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等12个具体维度。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与数据驱动教学新范式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存在数字技能薄弱、“数字+教学”融合程度及数字教学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构建核心能力具体化评价标准、提升教师数据驱动教学实践技能及加强教师数字研修是转变现状、增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内驱力、推动高校教学范式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应然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标准 高校教师 核心能力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质性分析
10
作者 马多秀 崔宇玮 +1 位作者 李佳乐 白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4,124,共7页
乡村教育振兴依靠乡村教师,但是乡村教师“留不住”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通过对15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品德属性,驱动乡村教师个体自觉自愿地投身乡村教育是个体品德... 乡村教育振兴依靠乡村教师,但是乡村教师“留不住”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通过对15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品德属性,驱动乡村教师个体自觉自愿地投身乡村教育是个体品德修养的展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表征框架,包括知、情、意、行4种成分,确证教育情怀是一种客观实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情怀是当前破解乡村教师“留不住”难题的关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选拔有乡村从教意愿的优秀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乡村理解教育以及给予乡村教师物质和精神层面全方位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育情怀 质性分析
下载PDF
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
11
作者 刘德磊 武晓静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20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构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的3S系统模型(Self-...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20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构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的3S系统模型(Self-School-Society Motivation System),即乡村青年教师的自我动力系统、学校动力系统和社会动力系统。基于此,为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进一步让乡村青年教师切实能够“留得住”,研究提出从物质驱动到精神驱动来强化自我动力、从设施建设到人文建设来提高学校动力、从政策支持到全民支持来完善社会动力的培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青年教师 职业坚守动力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对中小学教师减负成为国家行动的深思——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12
作者 王换芳 《教育导刊》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彰显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可以发现该文件的问题源流由教师负担过重的数据指标、焦点事件的发生和...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彰显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可以发现该文件的问题源流由教师负担过重的数据指标、焦点事件的发生和对教师减负的反思构成,政策源流主要表现为政府官员的表态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政策共同体的推动,政治源流主要由国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决定。三条源流在政策共同体的推动和政策“溢出效应”的助力下实现耦合,打开政策之窗,最终促成该文件的出台。后续解决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需要重视问题监测与反馈、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减负 政策议程 多源流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13
作者 周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问卷调形式调查海南乡村小学教师现状,发现海南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比例小,女教师占比高;乡村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重低;教学内容多,所学专业与教授内容有偏差;汉族、黎族教师占大多数,多重因素影响其职业选择;关注... 以问卷调形式调查海南乡村小学教师现状,发现海南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比例小,女教师占比高;乡村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重低;教学内容多,所学专业与教授内容有偏差;汉族、黎族教师占大多数,多重因素影响其职业选择;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理念;愿意承担乡村振兴的责任。因此,海南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稳定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多渠道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主动邀请乡村小学教师参与乡村事务,增强其乡村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小学教育 乡村教育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减负路径探索
14
作者 包宏宇 《成才之路》 2024年第8期53-56,共4页
“双减”政策以学校为主阵地实施多项举措,给中小学教师工作带来诸多影响,有时也使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进一步凸显。“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既有重要性又有紧迫性。其重要性在于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现实之需,是... “双减”政策以学校为主阵地实施多项举措,给中小学教师工作带来诸多影响,有时也使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进一步凸显。“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既有重要性又有紧迫性。其重要性在于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现实之需,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在保障,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紧迫性在于“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工作呈现出的工作时间过度延长、工作量明显增多及工作难度显著上升的问题亟待解决。“双减”背景下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理清教师工作边界;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加强教师工作保障;强化家庭教育作用,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注重教师自我调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中小学教师 教师负担 减负 重要性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5
作者 刘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期261-263,共3页
乡村教育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角之一,在这个过程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现有成果的不二法宝。现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落后的教师培养体系,学校间师资发展不平衡以... 乡村教育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角之一,在这个过程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现有成果的不二法宝。现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落后的教师培养体系,学校间师资发展不平衡以及乡村教育专项措施落实不理想等对乡村教师队伍发展产生阻碍,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培养模式,合理规划教师编制,运用数字技术平衡资源并加大监管力度,全力促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高质量建设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
16
作者 张立志 徐延宇 +2 位作者 张聃丹 肖沅依 莫烘霞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教师工作积极性是保障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源,更是衔接政策推行与落地间极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三元交互决定论分析发现,教师个体、教师行为与教育环境三者间互相交互,两... 教师工作积极性是保障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源,更是衔接政策推行与落地间极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三元交互决定论分析发现,教师个体、教师行为与教育环境三者间互相交互,两两之间互相影响与作用,深刻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当前“双减”政策下学校仍面临着教师个体工作强度较以往加剧,教师信念及行为范式有待提升,学校环境层级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从三元交互决定论出发,解决上述问题可从完善激励策略,构建正确职业价值观;营造组织支持,持续规范教师的行为;强化制度建设,塑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不断为“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持,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元交互决定论 “双减”政策 交互关系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及在乡村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17
作者 董佳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097-0100,共4页
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贡献显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对乡土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认知和体验对于乡村中小学教学和学生基层传统优秀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乡村... 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贡献显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对乡土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认知和体验对于乡村中小学教学和学生基层传统优秀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教师必须在其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路径,呈现自己的乡土情怀,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培育本土人才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土情怀 乡村教学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试论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农村教师角色定位
18
作者 黄军 周灯学 +1 位作者 熊文君 余动波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农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农村教师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关键。文章旨在研究农村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农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农村教师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关键。文章旨在研究农村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育数字化 角色定位
下载PDF
“迎难而上”还是“消极逃避”: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琼 林怡文 +1 位作者 王清 王松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55,共18页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16名乡村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边界模糊,表现出教学任务多、职能复杂、学生家庭...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16名乡村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边界模糊,表现出教学任务多、职能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复杂、事务性工作多、专业发展资源有限等特点。但是,乡村教师能够在工作资源和要求的不同平衡下,自我发起获取取向或回避取向的工作重塑策略,从而对其工作的意义和内容进行再设计,最终达成“迎难而上”“消极怠工”与“离开乡村”三种不同的发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工作时间 工作负担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重塑
下载PDF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多维测算与分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涛 黄少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6,共15页
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框架,借鉴“AF”双界限法计算原理,对我国中西部五省乡村教... 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框架,借鉴“AF”双界限法计算原理,对我国中西部五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行测算,并根据城乡、省份、学校类型以及教师个体特征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总体较为乐观,但判定值超过0.6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开始大幅下降,表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学要求、学生/家长要求、专业发展、组织支持四项维度对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贡献率最高,而家庭要求、环境资源、晋升资源维度贡献率最低;城乡、区域和群体间(按学校规模、教师学历、教师教龄、教师职称和乡村经历分组)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低于城市,中部地区低于其他地区,小规模学校低于非小规模学校,本科学历及以上低于专科及以下,11—30年教龄最低,二级教师最低,有乡村经历低于无乡村经历。鉴此,亟待使评估方式从单维转向多维,亟待采取分层分步策略提升吸引力,亟待重点关注吸引力城乡差距和“中部塌陷”现象,亟待精准强化“两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AF”双界限法 测算 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