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韩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双减”政策的启示与反思
1
作者 袁敏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韩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双减”政策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对韩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概述和缺陷以及我国“双减”政策的背景和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韩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竞争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 本研究旨在探讨韩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双减”政策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对韩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概述和缺陷以及我国“双减”政策的背景和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韩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竞争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衡、应试教育导致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不足以及学校评价机制失衡等方面;而我国“双减”政策在减负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此,我们可以从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得到启示,包括强调教育质量和公平并重、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生心理健康与课业负担平衡的机制等方面。这些启示可以指导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 双减政策 教育质量 公平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驱动下的智慧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
2
作者 刘琳 刘瑛 刘喆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079-0082,共4页
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逐渐推进,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出更多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驱动之下,教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依托信息化载体调整教学方式,... 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逐渐推进,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出更多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驱动之下,教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依托信息化载体调整教学方式,加大力度开发智慧教育资源,以资源开发、资源共享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场域,提升课程教学高效性。文章分别从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需求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开发与共享智慧教育资源的必要性;之后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情况,分别提出了智慧教育资源开发方法、共享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智慧教育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共享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邓阳 冯奕淇 +6 位作者 邢红军 杨季冬 刘德华 王春 李猛 刘玉荣 罗红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7,共14页
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健基础,更是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 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健基础,更是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那么,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国家为何重提科学教育?制约科学教育发展深层次因素有哪些?新时代科学教育现代化路径如何优化?如何构建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问题既是落实《意见》精神的题中之意,也是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为此,2024年本刊特辟“科学教育”专栏,以飨读者,也希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于科学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素质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素养 如何构建 《意见》 人才强国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魏红梅 杨雪姣 李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5,共8页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协同推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发现,当前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存在价值目标分离、多元主体权责模糊、协同合作机制缺位、制度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应构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目标导向,重构政府主导、学校主阵地、家庭主人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持续增加资源、制度供给创新,构建良好的课后服务治理生态,助推“双减”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课后服务协同治理 多元治理主体 协同合作 行动网络 治理生态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可为、应为与何为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杰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标志着一个崭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 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标志着一个崭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基础教育变革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和必由之路,这要从可为、应为与何为三个逻辑向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育强国战略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方向引领、生成动力和实践基础,此乃可为;基础教育变革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时代新人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类文明赓续,以达成教育强国目标,此乃应为;系统把握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之向、思维之度、创生之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增强基础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以坚定中国特色教育自信为支撑点,通过基础教育变革更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最终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赋能,此乃何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变革 立德树人 教育自信
下载PDF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卷化”困境及其纾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支奎 黄丽丽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其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带动薄弱学校协同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质量下滑或无效发展等问题。研究借助“内卷化”理论话语,透析当前基...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其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带动薄弱学校协同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质量下滑或无效发展等问题。研究借助“内卷化”理论话语,透析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科层制”权力运行模式衍生权力结构内卷化,错综的关系网络环境导致人际关系复杂化,“依赖性”的发展思维与路径致使发展动力外在化,过度的市场迎合取向造成优质资源供需失衡化等“内卷化”困境。纾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内卷化”困境可夯实学校共同体建设,建构多元主体权力结构;加强监管与法治建设,破除关系网络顽疾;激发薄弱学校内在发展动力,助力优质资源再创生;调适集团化办学规模,回归学校教育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内卷化” 均衡发展
下载PDF
基于集群知识共享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因、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丹 高杨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超越仅依靠外部资源补偿的传统思路,探索“集群知识共享”的有效路径,是克服小规模学校空间隔离、资源不足、发展依附性困境的关键。在集群知识共享理论视... 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超越仅依靠外部资源补偿的传统思路,探索“集群知识共享”的有效路径,是克服小规模学校空间隔离、资源不足、发展依附性困境的关键。在集群知识共享理论视域下,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和教师等主体在集群知识共享中参与不足,集群学校共享知识范围狭窄且合作深度不够,知识共享中学校偏重自身利益,学校间竞争大于合作,知识共享方式比较单一。为此,应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优化小规模学校集群知识共享网络,强化“谁共享谁受益”的知识共享主体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各类知识有序共享,营造“合作共生”的集群知识共享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知识共享 乡村小规模学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鉴定—欣赏”:教育评价范式的双重结构及其实现——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祖兵 韩雪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与“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教育评价应当是由“鉴定性评价”和“欣赏性评价”组成的双重结构。鉴定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素质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评定,重在发现学生素质的不足,以“补短”推动“全面发展”;欣赏性... 与“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教育评价应当是由“鉴定性评价”和“欣赏性评价”组成的双重结构。鉴定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素质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评定,重在发现学生素质的不足,以“补短”推动“全面发展”;欣赏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建构指标和标准并据此进行评定,重在发现学生素质的优势,以“扬长”促进“个性发展”。二者各有优劣,既不可彼此取代,亦需要相互补充。当前,“鉴定”几乎成为教育评价的唯一范式,评价改革基本集中于“鉴定”内部的评价内容调整,学生的个性潜质和特殊才能很难有机会被发现,更谈不上培养。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评价亟须从鉴定性评价的单一范式结构转向“鉴定—欣赏”性评价的双重范式结构。具体策略包括:确立注重特长的人才观,构建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善用彰显个性的评价方法和提供专业且过硬的评价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性评价 欣赏性评价 鉴定—欣赏性评价 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下载PDF
重新认识“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心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近年来一些论著在评述叶圣陶时,常常出现静态、片面、绝对、主观等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看待事物、评价人物的方式,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和辩证的、客观的态度看待叶圣陶有关语文教育的观点、实践,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他对语文教科书由最... 近年来一些论著在评述叶圣陶时,常常出现静态、片面、绝对、主观等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看待事物、评价人物的方式,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和辩证的、客观的态度看待叶圣陶有关语文教育的观点、实践,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他对语文教科书由最初全盘否定到身体力行编写大量经典的语文教科书;对语文课程目的由最初强调学科的专责到主张全面育人;认为选文不仅是例子,还兼有凭借、引子等教学功能。他不赞同汉语、文学分科;不轻视语文知识,但反对系统、孤立地教,主张有选择地、随机地教;反对以文学教育为主,又并不轻视,且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他的强调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培养基本能力的实用主义语文教育思想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语文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部署逐步深入,但各地各校在关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政策理解、区域实施、指导内容和指导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梳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践得...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部署逐步深入,但各地各校在关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政策理解、区域实施、指导内容和指导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梳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践得出以下典型经验: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为理念;建立区域统筹规划、校本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五维并重、学科课程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家校社协同推进的指导团队;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赋能学生发展指导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学生发展指导 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
下载PDF
AGIL模型视域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燕 田宏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学生发展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性的指导,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动态性的指导,凸显自主性、系统性的指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从“系统-功能”... 学生发展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性的指导,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动态性的指导,凸显自主性、系统性的指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从“系统-功能”的视角分析学生发展指导面临的现实困境: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系统适应功能较弱;学生发展指导师资的专业性有待提升,目标达成功能部分受限;内容体系和组织机构需进一步整合,系统功能优势发挥不足;评估系统需进一步健全,模式维持功能动力不强等。AGIL模型视域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可从制度建设增强系统功能适应性、师资培养维护系统专业供给目标的达成、资源整合发挥指导职能优势、健全评估系统维护系统模式有效运行等路径实现学生发展指导系统功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学生 学生发展指导 AGIL模型
下载PDF
无为视角下“双减”政策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珍生 李敏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近年国家出台了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基础教育重回学校主阵地的“双减”政策,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得以抑制。但在政策实施中,依然存在家长过度依赖学校老师,学科类培训存... 近年国家出台了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基础教育重回学校主阵地的“双减”政策,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得以抑制。但在政策实施中,依然存在家长过度依赖学校老师,学科类培训存在反弹风险,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将“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等问题。从“无为”的视角看,“顺自然而为”、“依道而为”,回归教育之“道”,有助于“双减”政策的落地。一是因循自然,反对违背教学规律,盲目追求升学率;二是遵循无为而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是无违而教,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发挥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作用;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 减负 教育本质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促进了大学新生适应吗?——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
13
作者 袁旦 余秀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的中介关系模型,探究新高考政策认同对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从大学新生适应的视角,来考察新高考政策对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作用,进而评估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成效。研究发现:在新高考政策下,经历新高考的大学新生的专业适应性情况良好;总体而言,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出政策影响的持续性,但专业优先政策认知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专业选择结果预期在政策认同影响专业适应性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所呈现的中介效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认为,新高考改革能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议从“学生中心”理念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专业适应性 政策认同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自我效能 结果预期
下载PDF
超级中学垄断与城市内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区域差异——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吴宇川 郭丛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可能加剧城市内部顶尖大学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大型城市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基于对某顶尖大学A北京生源调查数据(2001—2021年)的分析发现,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在北京市存在着明显的城郊差异,位于城区的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可能加剧城市内部顶尖大学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大型城市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基于对某顶尖大学A北京生源调查数据(2001—2021年)的分析发现,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在北京市存在着明显的城郊差异,位于城区的超级中学与首位中学近年来分别垄断了A大学约40%与超过20%的生源;超级中学垄断降低了北京市一般高中学生的顶尖大学入学机会,但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郊区一般高中学生顶尖大学入学可能性、顶尖大学生源密度及相对录取排名的冲击,城区一般高中所受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增加郊区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强化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力度,同时也需要扩大优质高中的资源覆盖、加强郊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中学校规划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学 顶尖大学 入学机会 城郊差异
下载PDF
基础教育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转向维度与韧性提升研究
15
作者 罗琳 李志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8,共6页
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变革对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基础教育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马太效应”致使空间提质扩容压力剧增,“累积效应”凸显空间潜力挖掘亟待提升,“虹吸效应”形成空间绩效失衡有待优化。急... 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变革对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基础教育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马太效应”致使空间提质扩容压力剧增,“累积效应”凸显空间潜力挖掘亟待提升,“虹吸效应”形成空间绩效失衡有待优化。急速变革下基础教育空间治理的三个转向维度是:教育内涵维度重在空间提质扩容,策划建设维度重在空间潜力挖掘,公平效能维度重在空间绩效优化。基础教育空间治理韧性提升的路径是:功能构成更新,空间灵活弹性;校内空间叠置,规范细化挖潜;推进大学区单元,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空间治理 提质扩容 潜力挖掘 绩效优化
下载PDF
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发展的关键难题及应对策略
16
作者 李重 蔡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效建构为导向,参照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经验与反思,文章提炼出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的五大难题:选择特色方向与找准特色定位;特色创建与整体质量提升的彼此协同;特色创建带动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转化;特色创建...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效建构为导向,参照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经验与反思,文章提炼出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的五大难题:选择特色方向与找准特色定位;特色创建与整体质量提升的彼此协同;特色创建带动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转化;特色创建中师生创造活力的激发;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与此相应,提出化解上述关键难题的应对策略:回到普通高中的育人原点,找准优势,确定特色方向与特色定位;运用生态思维的融通智慧,建构协同创新的教育契约;以教学问题引领育人过程,以成果产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以平衡化解自由与控制,以研究项目激发师生创造与激情;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培育特色创建的内生力,实现特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特色发展 特色办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以基础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7
作者 李亚亚 贾鹏芳 +3 位作者 袁媛 王莹 罗联合 董会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为构建创新型社会,适应市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应解决基础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等应试教育所产生的教育内卷问题。择名校、选名师、购学位房、校外高培训费等带来的资源聚... 为构建创新型社会,适应市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应解决基础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等应试教育所产生的教育内卷问题。择名校、选名师、购学位房、校外高培训费等带来的资源聚集,完全忽视了教育公益性质;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用工荒依然存在,一边是“挤破头”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研、考博等一考到底的怪圈现象。顺应市场规律,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迫在眉睫,调整教育结构势在必行。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和中考“五五分流”通知以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应运而生,狠抓基础教育改革,治理教育领域乱象,扭转教育唯资本论,让教育回归初心。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给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工作 “五五分流”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合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转向与坚守:“双减”实施后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与风险防范
18
作者 刘海涛 薛彦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8,共6页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不变的是学校的育人本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客观历史条件的...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不变的是学校的育人本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减负”并不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在“双减”政策破解学生学业负担困境的基础上,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本质性考量的缺失,会使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由学业负担过重、学科学习显性竞争、综合素质不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不足、学科学习隐形变异、个性发展不充分。为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本质坚守,需要变功利为功效、立自主破内卷、既成才又成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 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
下载PDF
马来西亚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动因、推进路径及实践特色
19
作者 易朝红 曾云 马早明 《教育参考》 2024年第8期58-64,87,共8页
马来西亚通过“自上而下”的项目管理架构,完善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机制推行“新制度”;通过教育信息网络提速增智发展“新基建”;通过普及教学应用、创新评价应用和深化管理应用三个方面加快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新应用”;通过构建教... 马来西亚通过“自上而下”的项目管理架构,完善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机制推行“新制度”;通过教育信息网络提速增智发展“新基建”;通过普及教学应用、创新评价应用和深化管理应用三个方面加快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新应用”;通过构建教师ICT能力标准、加强教师ICT能力培训和强调教师ICT能力评估培育“新教师”等方式推动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马来西亚二十余年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即强化治理体系建设、筑牢“3C”数字底座、重视循证评估,其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面向未来我国应构建以教育部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筑牢数字基座,加快推进ICT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实施循证评估发挥ICT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本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基础教育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双减”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态势、困境与突破
20
作者 张会庆 陈华 张爱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7-21,共5页
“双减”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双减”视域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融合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实然样态中尚存理念偏差、生态缺失、师资缺位等现实困境。其突破路径为回... “双减”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双减”视域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融合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实然样态中尚存理念偏差、生态缺失、师资缺位等现实困境。其突破路径为回归“双减”初衷与人工智能教育初心,有机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为一体,将新认知形成、新体系建构、新空间构筑、新师资培育、新评价构建融为整体,重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新体系、重塑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人工智能教育 青少年教育 教育新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