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4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与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相伟 石书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9,共4页
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存在大学生法治素养有待提升、思... 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存在大学生法治素养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师法治教育能力有待加强、思政课法治教育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进行统筹规划以形成合力,建强队伍以优化师资,分类实施并创新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质效,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法治教育 法治素养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继强 蔡志清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协同论认为,协同工作能促进复杂系统独立存在的子系统由无序转向规律和高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主体认知参差不齐、沟通协作不够、支持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协同论的启示,进一步... 协同论认为,协同工作能促进复杂系统独立存在的子系统由无序转向规律和高效。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主体认知参差不齐、沟通协作不够、支持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协同论的启示,进一步从“内化目标、增强共识”“提升能力加强协作”“建立机制、做好保障”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实施主体 协同论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从育人价值的本位出发构建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3
作者 金涛 王华楠 +2 位作者 李宁 夏庆 邓力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此文围绕以育人为本位的价值理念,对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思政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文章分析了目前西医院校中医课程以及中医课程思政的现状和背景,中医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需求,其必... 此文围绕以育人为本位的价值理念,对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思政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文章分析了目前西医院校中医课程以及中医课程思政的现状和背景,中医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需求,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并具有可行性。从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学内容的挖掘与整合、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师队伍培训和教学效果评价措施五个方面具体展开,探讨了课程思政构建的内容,为实现以育人为本位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价值 西医院校 中医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诊断学线上实践教学的探索
4
作者 陈锦团 骆云丰 +1 位作者 陈乃洁 苏晓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诊断学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学习该课程是医学生培养医者仁心的重要环节,其线上实践教学存在挑战性。使诊断学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亦是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从思政与课程融合教... 诊断学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学习该课程是医学生培养医者仁心的重要环节,其线上实践教学存在挑战性。使诊断学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亦是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从思政与课程融合教学特色、思政教育融入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期许为思政教育融入诊断学实践教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 网络教学
下载PDF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桥梁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杜莹 冷雪 +1 位作者 战丽彬 臧凝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84-187,共4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乃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大势所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桥梁课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此文深入挖掘、提炼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乃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大势所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桥梁课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此文深入挖掘、提炼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思政教育目标渗透于课程教学各环节,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方位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 桥梁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育人实践探索——评《铸魂育人的追问与求索》
6
作者 郝永刚 李敬蕊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应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成长这一主线,逐步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变革。尤其在当前社会环...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应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成长这一主线,逐步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变革。尤其在当前社会环境、舆论媒体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面临更多的冲击与挑战。要切实提升立德树人质量,高校应切实改变传统的育人理念与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教育内容、评价机制等的优化变革,切实推进育人实践,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育教学 高校育人 教学模式 文化素养
下载PDF
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下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7
作者 钱婷 安云龙 +1 位作者 王晓玥 梁琼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8,共6页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新时代高校和企业的重要使命,工学交替培养新范式给高校传统思政工作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摇篮”优良传统,分析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的培...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新时代高校和企业的重要使命,工学交替培养新范式给高校传统思政工作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摇篮”优良传统,分析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的培养主体、导学关系、学生身份“特征之变”。进一步,针对工学交替的“模式之变”,提出校企思政工作要素协同、机制协同工作路径。最后,结合清华工程师学院与40余家联培单位的思政工作协同经验,研究并提出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下思政工作“体系之变”,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工程能力素养、创新导学思政体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完善保障树立典型五方面具体工作举措,为实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思政育人目标提供清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工学交替 研究生思政 校企协同
下载PDF
自主话语体系建构视域下高校思政智库精准化建设研究
8
作者 李华忠 王晓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
聚焦自主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使命,推动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高校思政智库通过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推进话语创新、话语传播,为自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重要支撑。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存在定位不清、学科壁垒、... 聚焦自主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使命,推动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高校思政智库通过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推进话语创新、话语传播,为自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重要支撑。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存在定位不清、学科壁垒、供需断层等问题,需要精准化把脉高校思政智库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立足高校思政智库的核心特质,从宏观、中观、微观多维视角精准化建构合理有效的实践路径,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话语体系 高校思政智库 精准 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略探
9
作者 金梁 胡劲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3,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断加强劳动素养培育课程建设、锻造劳动素养培育优质师资和打造劳动素养培育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素养 课程内容 师资队伍 协同育人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范式演变、现实隐忧与实践向度
10
作者 汤苗苗 郝思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4,共4页
在数智技术的深刻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被正向重塑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主体弱化、教学介体固化及教学环体失真等现实隐忧。为此,高校思政课需坚持发挥教育主体... 在数智技术的深刻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被正向重塑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主体弱化、教学介体固化及教学环体失真等现实隐忧。为此,高校思政课需坚持发挥教育主体的核心价值,促进人机融合共生,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介体,启迪学生智慧,实现个性化与智能化的教学融合;强化生命情感在教育中的参与,规范教育环体边界,构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数智时代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思政课 教学范式 实践向度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11
作者 邓力 刘志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0,共3页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对此,须从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提升工作队伍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策略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探究
12
作者 张素 冯萍 缪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4,共3页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当前,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课”实施中仍面临校内外资源协同不足、知行转化链条断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无锡工艺职...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当前,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课”实施中仍面临校内外资源协同不足、知行转化链条断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竹林思政课”为典型案例,提出深化资源协同机制,构建跨领域育人生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贯通“知—情—意—行”转化链条;激发学生主体性,破解“最后一公里”参与困境的解决路径,以期通过“竹林思政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建设路径 “竹林思政课”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与优化路径
13
作者 王立仁 姜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79,共3页
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是推动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形式、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问题与需求、规范和优化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方式。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面临着由技术崇拜... 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是推动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形式、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问题与需求、规范和优化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方式。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面临着由技术崇拜导致的个体生命意义消解、教育者主导作用和话语权被削弱、价值观教育安全性受到威胁的风险。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数智技术赋能价值观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从内容为王的基本准则、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价值观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机制探析
14
作者 彭小川 张贵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2,共4页
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育人在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丰富的育人价值、... 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育人在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丰富的育人价值、厚重的文化价值。在厘清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的运行机制、由“单向输出”向“双向融合”转变的交流机制、由“各自为阵”向“破壁联结”转变的保障机制、由“圈层封闭”向“自在开放”转变的共享机制,深化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构建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育人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高校学生社区 建设机制
下载PDF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
15
作者 覃锋 张力 刘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主要强调挖掘各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要求全体教师树立思政教育意识。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课程。在其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以专业知识为载体,...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主要强调挖掘各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要求全体教师树立思政教育意识。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课程。在其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体现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可为课堂注入思想的活力与灵魂,强化医学生的品德素养,实现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外科学 中医教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转型发展的五重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小玉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和新挑战,促使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实现转型发展。高校劳动教育转型发展应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异化理论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遵循突出思想性、凸...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和新挑战,促使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实现转型发展。高校劳动教育转型发展应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异化理论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遵循突出思想性、凸显实践性、强调社会性、体现时代性、彰显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智能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融合,技能教育与观念教育相统一,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相协调,传统劳动教育与创造劳动教育相衔接,学校、家庭、政府、社会教育相协同的实践路向,积极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 劳动教育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春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6-78,共3页
教学改革深化背景下,高校育人要求发生转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其应当实现思政化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达成高质量育人目标,还能推动教学改革的落地。故此,文章基于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现... 教学改革深化背景下,高校育人要求发生转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其应当实现思政化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达成高质量育人目标,还能推动教学改革的落地。故此,文章基于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现状分析,进一步从构建资源库、优化教学手段以及提高教师能力等角度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资源库 思政元素
下载PDF
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18
作者 张楠 毕赢 +3 位作者 马晗 贾富霞 罗容 龚慕辛 《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方法。在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对全面提升人...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方法。在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将中医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增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方式。文章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知识,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以中药药剂学实践课程为例,深入分析专业自信、职业素养、科研诚信、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环保意识、勤俭节约、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为培养德才兼备且具备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药药剂学实验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 思政元素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医学通识课程《大学生与生殖健康》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
19
作者 潘萍 郑灵燕 +4 位作者 梁中锟 李瑞岐 林海燕 青永红 王文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发挥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育人实效。文章以《大学生与生殖健康》为例,探索医学类通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同...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发挥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育人实效。文章以《大学生与生殖健康》为例,探索医学类通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和监督指导下,本课程从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等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改革,构建医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具体举措包括:采用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示范课程观摩等多形式建设师资团队,通过细化教学大纲、建立思政素材库、设立思政示范章节等多样化改革课程设计,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第二课堂等多方式改革课堂授课。文章通过以上探索及改进,为“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医学 妇产科学 生殖健康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口腔正畸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姜欢 李宣磊 +3 位作者 包幸福 王玉琢 魏晓曦 胡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思政教育融入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中是当今医学教育的趋势,深入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专业课思政是高校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口腔正畸学作为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思政教育融入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中是当今医学教育的趋势,深入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专业课思政是高校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口腔正畸学作为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文章结合口腔正畸学的专业特点,深入探讨各章节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场景,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教学团队思政教育能力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利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整合,与人文素质、医德医风、职业素养融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思政元素与口腔正畸学知识模块的有机融合,进而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课程思政 课程融合 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