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曹文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既有惯习挟持、专业壁垒掣肘、隔“场”喊话盛行等问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全员行动,超越教育惯习同场域结构的消极互动关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构在中观场域的层面走向统合。具体路径是基于文化生态激活主体内生动力、基于组织生态贯通协同育人体系、基于管理生态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场域 惯习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
作者 陈红梅 梁敏 姜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8-82,共5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者网络,明晰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构成及角色定位,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者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者网络,明晰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构成及角色定位,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指出在网络运行中存在的核心行动者支撑力薄弱、产学合作不紧密等问题,提出提升核心行动者实力水平以更好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网络运行等保障措施,在网络重构中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程,保障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转译过程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研究
3
作者 徐吉成 卢兵 +1 位作者 邱舒 吕玉梅 《镇江高专学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过程不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过程不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滞后等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与管理人员数字化素养,创新数字化赋能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产教融合融入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4
作者 姚娟 吴啸天 +1 位作者 王景凤 吴伟萍 《木工机床》 2025年第1期38-40,44,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主,打造递进式培养体系。文章从转变理念、深挖教育资源、培养双创教师、加强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主,打造递进式培养体系。文章从转变理念、深挖教育资源、培养双创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开展竞赛引领等方面入手,对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递进培养模式开展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高职机械专业 创新创业能力 递进培养
下载PDF
智能制造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5
作者 王海艳 王娜 姜云春 《船舶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3-15,共3页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智能制造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构建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创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智能制造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构建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平台,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新工科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项目牵引+导师托举”双驱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
作者 刘想 毛燕华 +1 位作者 邢玉娟 吴建强 《镇江高专学报》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深化职教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项目牵引+导师托举”双驱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阐述研究思路、... 深化职教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项目牵引+导师托举”双驱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阐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实施意义,旨在强化学生“专业+创新创业”的知识融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改革 项目牵引+导师托举 创新创业人才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创新创业团队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7
作者 崔玉萍 刘昀雯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28-30,共3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团队的决策模式正在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该文围绕创新创业团队的决策需求,研究并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通过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为团队提供包括市场趋势分析、...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团队的决策模式正在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该文围绕创新创业团队的决策需求,研究并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通过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为团队提供包括市场趋势分析、用户需求预测、竞争对手监测和资源优化配置在内的支持功能。结合案例研究和试验验证,探讨了数据分析在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风险以及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与管理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团队的决策科学性,为团队的成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创新创业团队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驱动决策 系统构建
下载PDF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改进策略研究
8
作者 张卓 赵峯祥 《中国高校科技》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在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及社会创新力的核心要素。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针对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需求,借鉴美国国家标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二... 在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及社会创新力的核心要素。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针对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需求,借鉴美国国家标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二阶四维共29个指标组成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覆盖“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教育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及“创业特质能力”4个关键领域,旨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科学严谨的评估框架。此外,结合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的双重视角评价机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优化,以确保所揭示的能力特征更为全面且合理。模型揭示了教师胜任力的多维性和可塑性,而且强调了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基于胜任力成熟度模型,提出了从熟练层发展到精通层的针对性改进策略,以期为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推进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 胜任力 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成熟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增值评价模型建构策略研究
9
作者 蒋江林 《科教文汇》 2025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建构增值评价模型,有效落实增值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应用型高校的增值评价模型应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尊重教育差异与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对接企业与社会... 在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建构增值评价模型,有效落实增值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应用型高校的增值评价模型应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尊重教育差异与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对接企业与社会的现实需求为目的;恪守增值评价关注过程、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原则,以确保增值评价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落实。目前,增值评价的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主体在对增值评价的认知、理解、操作等层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构具有可持续性的增值评价模型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应用型 高校 增值评价
下载PDF
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毛婷 黄凤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对于提高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比较,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 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对于提高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比较,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困局与破局
11
作者 孙蕾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大学生假期“三下乡”活动可以优化农村人才结构,以综合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够正确,折射其涉农认知认同问题、“学农为农”使命感培养不足等困局。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涉农产业与涉农职业,强化“学... 大学生假期“三下乡”活动可以优化农村人才结构,以综合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够正确,折射其涉农认知认同问题、“学农为农”使命感培养不足等困局。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涉农产业与涉农职业,强化“学农为农”责任感、使命感,持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动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顺利破局和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服务三农
下载PDF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研究
12
作者 陈长英 《知识经济》 2025年第6期230-232,共3页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被赋予时代新意。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被赋予时代新意。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的路径对于高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素质与质量、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优化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颖 李爱 +2 位作者 张卫华 雷涛 刘海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科学、客观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成为教育界和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运用AHP法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科学、客观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成为教育界和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运用AHP法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天津市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旨在为高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AHP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与角色榜样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翠 贾琦 李宗波 《心理研究》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3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考察了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角色榜样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业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3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考察了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角色榜样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业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知识与创业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创业角色榜样与亲朋创业角色榜样对创业知识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具体而言,当身边有创业角色榜样时,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反之当身边缺少创业角色榜样时,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则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知识 创业意愿 创业自我效能感 角色榜样 大学毕业生
下载PDF
志愿服务参与能激发大学生创业吗
15
作者 何伟 臧小森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志愿服务参与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志愿服务参与通过提升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经济资本,实现对创业意愿的促进;(3)志愿服务参与对创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女性、高年级以及人力资本状况较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志愿服务参与具有显著的长期培育效应,不仅能提升创业意愿,还能影响毕业后的实际创业行为。上述发现为构建“志愿服务—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创业意愿 创业资本 大学生就业
原文传递
法国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成因及政策举措
16
作者 徐岚 张羽扬 徐冰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由于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以及知识经济时代非学术部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扩大,博士流向非学术部门就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趋势。法国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响应劳动力市场要求的能力不足。随着博士生教育与传统学术职业关联... 由于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以及知识经济时代非学术部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扩大,博士流向非学术部门就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趋势。法国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响应劳动力市场要求的能力不足。随着博士生教育与传统学术职业关联减弱,法国博士就业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博士学位价值面临新考验。为此,法国推出一系列法律与政策,优化博士职业发展前景:全方位彰显博士学位价值,突出博士在社会各界的竞争力;完善学术职业保障机制,优化科研从业环境;加强博士生职业生涯指导与博士职业状况追踪,明确职业发展定位;推动企业参与博士生培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法国相关政策举措效果的审视和反思有助于深化我国对博士就业多元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就业 多元化 法国 博士生教育
下载PDF
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17
作者 柳叶青 王菲菲 张凤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这种困境并非单纯由就业岗位数量绝对短缺造成。目前的就业困境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同层面的问题。面对就业困境,各相关方应该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手段,包括就业观的转变、大... 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这种困境并非单纯由就业岗位数量绝对短缺造成。目前的就业困境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同层面的问题。面对就业困境,各相关方应该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手段,包括就业观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学校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的加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困境 就业观 职业规划 就业核心竞争力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评估与优化策略
18
作者 杨伟明 粟麟 李鑫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文本,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发展阶段、利益相关主体的三维框架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已经吸引了政府的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环...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文本,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发展阶段、利益相关主体的三维框架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已经吸引了政府的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度,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措施主要关注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较少涉及成熟阶段;政策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企业等核心利益主体上,较少关注金融机构、高校等次要利益主体。基于此,建议深度优化政策工具整体结构,增加需求型政策供给;强化政策措施与返乡创业生命周期匹配度,加大成熟期政策支持力度;协调兼顾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推动金融机构、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返乡创业政策 文本分析
下载PDF
构建“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19
作者 翟崑 渠非 王存鹏 《产业创新研究》 202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探索“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完善并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思政赋能、专创融合、产创...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探索“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完善并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思政赋能、专创融合、产创协同的育人特色,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赋能 专创融合 产创协同 创新创业
下载PDF
创新创业型大学新形态: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
20
作者 彭寿清 杨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创新创业型大学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新时代大学转型新形态,更是应用型高校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应用型高校转型创新创业大学需要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为价值驱动,以大学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为... 创新创业型大学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新时代大学转型新形态,更是应用型高校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应用型高校转型创新创业大学需要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为价值驱动,以大学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为价值理性,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为价值旨归,实现制度-理论-实践的三角互补。然而,转型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存在办学目标过度求稳,创新创业文化底蕴匮乏;内外跨界协同不畅,创新创业组织生态压抑;治理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区域服务能力弱等困境。对此,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应打造以创新创业为基调的文化内核,构建“一体两翼”的组织共同体,探索区域协同创新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型大学 应用型高校 文化内核 组织形式 治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