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师”与“人师”统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
1
作者 林丹 王子凡 胡静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实践本位等目标取向。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特别是培养“人师”意义重大,培养“人师”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义,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目前在实现“经师”与“人师”统一过程中,还面临着培养主体育人理念存在错位、培养对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培养过程的核心维度和关键内容失之偏颇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应遵循国家聚焦制度政策建设、学校致力培养过程改革、高校教师夯实“人师”培养能力、师范生主动提升“人师”力等多维协同,最终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师 人师 教师职前培养 师范生 师德
下载PDF
“国考”成绩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及教学建议——以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为例
2
作者 曾凡金 杨勇 +1 位作者 冯春杰 王深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89-92,97,共5页
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 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到,相关性最强的三个科目分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结合考生考试后的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分别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认知、注重专业课和中学物理课程结合、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训练三方面,给出对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合格率 相关性 教学建议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及提升路径
3
作者 袁磊 叶薇 +1 位作者 徐济远 陆乙丹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跨学科与校本课程接轨过程中面临政策要求、应用场景、实施对象及技术环境的...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跨学科与校本课程接轨过程中面临政策要求、应用场景、实施对象及技术环境的转变问题,基于探索跨学科的发展历程,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跨学科意识、跨学科行动及跨学科反思的综合型跨学科素养。通过联合培养、教研迭代、角色转变和技术赋能可以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对推进高质量跨学科教师的培养,助力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程标准 跨学科教师 教师教育
下载PDF
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建议
4
作者 毕景刚 车汶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99,共8页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批判性思维在其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基于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结合影响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批判性思维在其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基于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结合影响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对我国师范生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师范生 影响因素 培养建议
下载PDF
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兼论教学效能感及坚毅人格的中介作用
5
作者 黎晓娜 梁丹丹 高凤霞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探索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其中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教师坚毅自陈量表和成长型思维问卷调查了庆阳市215名教师。结果发现... 为探索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其中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教师坚毅自陈量表和成长型思维问卷调查了庆阳市215名教师。结果发现:①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呈两两显著正相关;②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起全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4.26%。研究揭示了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予以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成长型思维 教学效能感 坚毅人格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数学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型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
6
作者 刘喆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关注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数学教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教育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14位大学数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利用MAXQDA2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 关注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数学教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教育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14位大学数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利用MAXQDA2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起数学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包括数学核心知识、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价值观念3个核心要素,以及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学知识、数学学科能力、数学教学能力、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6个子要素。高师院校应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发展路径包括:基于数学教学知识理论开发素养为本的整合课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建立导向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基于设计思维理论形成促进素养转化的学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专业 核心素养 师范生 模型构建
下载PDF
教师个人层面的努力与教学发展——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自我发展路径探讨
7
作者 沈红云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教师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路径,教师个人层面的努力情况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新入职教师要加强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不断增强个人教学生活的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行... 教师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路径,教师个人层面的努力情况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新入职教师要加强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不断增强个人教学生活的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行为。此外,加强教学实践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寻求与同事、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己教学的成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教师 自我发展 路径
下载PDF
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对乡村义务教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基于18省35县教师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于海波 吴茜 彭佳 《教育导刊》 2024年第4期66-77,共12页
基于涵盖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18986份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调查数据,探究不同工作压力源与工作资源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中的教学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起显著正向预... 基于涵盖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18986份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调查数据,探究不同工作压力源与工作资源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中的教学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属于挑战型工作要求;在不考虑工作资源的作用时,纪律管理压力起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属于阻碍型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中的教师交流合作、生源素质、课程与教学水平、家校合作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均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属于激励型工作资源。学校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实际工资起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属于保障型工作资源;纪律管理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在实际工资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挑战型工作要求“教学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与激励型工作资源“教师交流合作、生源素质、课程与教学水平、家校合作”交互作用在“高工作压力—高工作资源”组合下个人教学效能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教学效能感 工作压力 工作资源 乡村义务教育教师
下载PDF
基于教学审定模式的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9
作者 熊文真 姜霖 严正香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基于当前学校教师培养现状,针对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问题,分别从入职后业务能力培训、指导带教组织形式、教学审定工作的实施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教学审定模式的新入职教师业务能力培... 基于当前学校教师培养现状,针对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问题,分别从入职后业务能力培训、指导带教组织形式、教学审定工作的实施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教学审定模式的新入职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带教机制,对于提高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能力培养 非师范类 新入职教师 教学审定
下载PDF
教师教育德美融合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应学院为例
10
作者 王赢利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新形势下,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校地协同、师范基本技能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完善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探索建立“德美融合”育人理念,建构多维立体的美育课程体系,搭建协同育人平... 新形势下,地方新办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校地协同、师范基本技能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完善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探索建立“德美融合”育人理念,建构多维立体的美育课程体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改善育人环境等,推动德育美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提高德美育人实效,提升师范生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素养,形成教师教育“德美融合”育人体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德美融合 路径
下载PDF
刍议认证工作简报助推专业认证工作常态化的实践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为例
11
作者 雷忠 邹洪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1,106,共8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党政对认证工作简报质量的监督管理下,绵阳...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党政对认证工作简报质量的监督管理下,绵阳师范学院以认证工作简报为抓手,打通认证信息壁垒,贯彻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在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常态化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简报 管理策略 实践运用 认证成效
下载PDF
国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内涵演进与测评工具发展研究
12
作者 李佳璐 刘丽艳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及他评问卷、基于拉什模型(Rasch Models)构建的测评工具、纸笔测评试题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为本土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提供了有益启发:结合多重方式开展测评是深化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有效手段,开发情境化测评工具是增强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实用性的可靠保障,进行跟踪式纵向性研究是丰富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教学法知识 测评工具 教师专业知识
原文传递
教师学术研究意识结构及其整体生成——基于教育研究哲学的视角
13
作者 刘炎欣 陈理宣 +1 位作者 王靖玉 杨西军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人的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探索世界的原点。教师学术研究意识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意向性,蕴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心理信念。就教育研究哲学视角而言,教师学术研究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学理意识、逻辑意识、结构意识、方法... 人的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探索世界的原点。教师学术研究意识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意向性,蕴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心理信念。就教育研究哲学视角而言,教师学术研究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学理意识、逻辑意识、结构意识、方法意识、时代意识和整体意识等,进而形成教师教育学术研究的认知结构及其解决问题的学术思维。教育学术研究意识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生成整体性的意识结构。教师学术研究意识结构的整体生成需要教师做到:夯实理论根基,奠定认识教育问题和探索教育问题的基础;善于发现问题,养成直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惯习,聚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主题;学会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判断、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运用辩证、实证以及实验等方法,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建立研究方向和目标;在仔细求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回到实践场域进行验证检验,以确保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学术研究 意识结构 意向性 研究策略
下载PDF
高职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探索
14
作者 黄治 《学周刊》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师范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其职业素养不符合要求,轻则影响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重则可能威胁小学教育质量。本文以高职小学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师范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其职业素养不符合要求,轻则影响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重则可能威胁小学教育质量。本文以高职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高职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素养内容,然后分析了高职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出了构建多层次的教材体系、创新职业道德考核方式、加强职业实践技能培养、采用1+1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技能赛、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教学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小学教育师范生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下载PDF
浅议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15
作者 王婷 《学周刊》 2024年第10期37-40,共4页
早期教育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词,它是指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活动。目前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结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但仍然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但随着教育事业逐步向多元化、专业... 早期教育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词,它是指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活动。目前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结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但仍然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但随着教育事业逐步向多元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围绕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展开研究,以此探索、优化和改善早期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教育 课程体系 师范院校 育婴师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幼儿体操课程全面育人的实践研究
16
作者 郝胜利 赵玲 《学周刊》 2024年第13期46-49,共4页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为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幼儿体操课程的优化与改革,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分析课程特点,...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为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幼儿体操课程的优化与改革,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分析课程特点,重新架构与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化,让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反思交流—反思总结—反思汇报的学习习惯;通过改进、探索幼儿体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目标化,评分标准具体化,旨在为其他同类高校幼儿体操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高校 幼儿体操 全面育人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生数据素养培育路径
17
作者 张剑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数据素养,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师范生作为教师储备生力军,也应与时俱进培养数据素养,尽快实现信息化转型。师范生数据素养的培育主要存在数据素养不够重视、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数据课程教...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数据素养,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师范生作为教师储备生力军,也应与时俱进培养数据素养,尽快实现信息化转型。师范生数据素养的培育主要存在数据素养不够重视、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数据课程教师不足、数据缺乏创新融通等问题,应重点从加强数据培育的顶层设计、健全数据素养课程体系、创新数据融通共享、优化数据课程师资等方面探索培育路径,提高师范生的数据素养,以期为师范生数据素养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师范生 数据素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18
作者 吴婷婷 张凤宇 +2 位作者 冯贵良 王景玄 田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内教学水平,优化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环境的主体要素,存在职业定位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胜任能力不足、课后延伸服务精力不足...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内教学水平,优化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环境的主体要素,存在职业定位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胜任能力不足、课后延伸服务精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优化基础教育生态环境的进程。追根溯源,高等师范院校的育人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源头,提出共建立德树人的育人共识,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共建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胜任能力;开展师范生爱心义教活动,拓展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渠道三条实践路径,助力基础教育“双减”政策落地,优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地方高等师范院 基础教育生态
下载PDF
从理想到实现: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的生成机制
19
作者 罗家才 朱代琼 王彦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立志个人力与场域力是驱使师范生确立学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让学生选择挑战性或者量力性学业目标;学习韧性、调适与支持策略是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学业表现、调适与支持策略、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能够调节学习韧性,与其存在交互关系,学业表现反作用于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为此,应通过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增强师范生“立志”教育效能;以“分布式教育”强化教师职业信念与师范专业认同;创设多元发展平台延展师范生兴趣与能力认知空间;建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师范生获得感与学习效能感;采取学业援助与个性化指导提升师范生学习策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优秀学业表现 地方院校
下载PDF
关系性生产: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第三空间路径
20
作者 屠明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在构建新师范教育体系背景下,亟须以实践取向引领师范生培养模式整体变革。为扭转既有研究“虚无化”“经验化”“理论化”的缺陷,秉持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理论,用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第三空间路径解读师范生实践性知识... 在构建新师范教育体系背景下,亟须以实践取向引领师范生培养模式整体变革。为扭转既有研究“虚无化”“经验化”“理论化”的缺陷,秉持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的空间哲学理论,用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第三空间路径解读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产过程,表现为交互主体性在一体化时空场域通过对话交往的关系行动,是师范生个体与他者交互调适以寻求“个体我”与“社会我”协调统一的社会化程序。怎样系统推动关系性生产的第三空间路径优化,需要从明确实践理性导向融合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议、强调实践素养贯穿师范生培养质量标准、突显时空一体建构校地协同机制、重视课堂中心的课程教学联动变革以及营造关系循环互动的知识生产文化等方面推动师范教育培养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生产 实践性知识 第三空间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