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内生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教育导刊》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智能时代下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的教育议题,乡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更是关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历史语境、时代语境、技术语境、人才语境等多重语境的交织,构筑了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韧性基底。面对乡村传统育... 智能时代下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的教育议题,乡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更是关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历史语境、时代语境、技术语境、人才语境等多重语境的交织,构筑了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韧性基底。面对乡村传统育人观念桎梏、信息科技课程迷失、教师专业发展孤岛效应等现实困境,为推动乡村建构计算思维教育新生态,促进乡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亟需围绕顶层设计、技术重构、要素优化等维度探索实践进路:助推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理性接纳,打造乡村学生计算思维泛在育人空间,探索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在地化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数字素养 思维鸿沟 新农人才
下载PDF
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的生成逻辑——基于“感动中国”等评选校长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黄一帆 周福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64-73,98,共11页
实践智慧即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运用扎根理论以30名卓越乡村校长为样本,探究并构建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经验积累、人格特质和价值信... 实践智慧即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运用扎根理论以30名卓越乡村校长为样本,探究并构建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经验积累、人格特质和价值信念等主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起点;重要他人、组织支持等客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中介;文化环境和时代环境等环境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终点。基于此,要重视乡村校长主体素质的后天可塑性,凝聚多元力量间的协同耦合以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优势,以生成乡村校长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校长 实践智慧 生成逻辑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乡村教育的历史经验、现实矛盾与振兴理路
3
作者 郑丽华 孙来勤 丁建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我国古代乡村教育“劝农留农”的传统久远,在地化教育样态也较为多元,表现出较强的内部自给性。在历代有志有识人士的深度参与下,乡村教育能够较好地契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近满足了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诉求。当前,乡村教育... 我国古代乡村教育“劝农留农”的传统久远,在地化教育样态也较为多元,表现出较强的内部自给性。在历代有志有识人士的深度参与下,乡村教育能够较好地契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近满足了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诉求。当前,乡村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师生持续流出、教育资源要素严重外部依赖、教育样态单一低质、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参考借鉴历史经验,通过分层分类规划设计、重建在多样态在地化乡村教育体系、吸引多元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和强化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能力等举措,来逐步满足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需求,使乡村教育能够真正支持并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历史经验 现实矛盾 振兴理路
下载PDF
从“闯入”到“融入”:乡村异乡教师角色适应的困境及纾解
4
作者 付光槐 陈聪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随着教师聘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异乡教师逐渐成为乡村教师队伍中的新兴力量,而乡村异乡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是困扰其专业成长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视角,分析了乡村异乡教师在身份转换抉择时面临的诸多角色适应的问题。... 随着教师聘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异乡教师逐渐成为乡村教师队伍中的新兴力量,而乡村异乡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是困扰其专业成长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视角,分析了乡村异乡教师在身份转换抉择时面临的诸多角色适应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预期社会化阶段主要面临自我认同感的矛盾,转变阶段主要受限于自我价值无法体现的难点,融入阶段主要应对自我难以实现的困境。优化异乡教师工作环境,缩小不同阶段角色适应的隔阂;建立职前实训基地,缓解异乡教师角色适应过程的心理落差;强化情感联结,营造异乡教师良好的角色适应心理氛围,从而促使乡村异乡教师从“闯入”到“融入”,更好地投入乡村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村异乡教师 角色适应 组织社会化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
5
作者 石娟 黄晓凤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论乡村学校文化的生态转向
6
作者 李帆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乡村学校文化是师生在乡村学校场域内的教育实践中共同建构的文化形式,处在不断的变迁与发展之中。当前乡村学校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生态危机,即发展理念、方式呈现出非生态的特征。破解危机的可能在于摒弃以往“生态对立型”发展路向,... 乡村学校文化是师生在乡村学校场域内的教育实践中共同建构的文化形式,处在不断的变迁与发展之中。当前乡村学校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生态危机,即发展理念、方式呈现出非生态的特征。破解危机的可能在于摒弃以往“生态对立型”发展路向,重构尊重生命、讲求共存、注重平衡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这既是现代化转型中乡村教育的本土性发展诉求所决定的,也源于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更与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紧密相关。为此,需要推动学校内外的文化交融,激活乡村师生的文化自觉,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从而形成符合生态价值观的学校文化自觉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文化 文化生态 乡土文化 乡村教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师高质量教育培训策略研究——以宕昌县为例
7
作者 盛筠 张立迁 +2 位作者 陈天凯 张萌 殷红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教师作为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教育培训作为快速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教师作为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教育培训作为快速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以甘肃省宕昌县教育培训为案例,运用差异分析方法,研究影响乡村教师培训意愿的外在因素,分析不同乡村教师群体对培训内容的内在需求差异,并对应提出高质量教育培训赋能乡村教师发展的改革路径。坚持“引进来”“育出来”并重,打造高水准的培训师资;坚持多元化培训形式并行,强化人性化的培训服务;坚持完善乡村教师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坚持“一人一策”,定制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教育培训 宕昌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何以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来自国外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应用中的启示
8
作者 方旭 开文慧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3-36,共14页
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外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师教学、人工智能助力乡村学生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育管理等方面。国外... 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外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师教学、人工智能助力乡村学生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育管理等方面。国外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资金保障、政府重视以及应用多样化等特点。这为我国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育振兴 应用模式
下载PDF
新课标视域下地方艺校送戏入校策略探微
9
作者 谢伟 张翔升 王淑明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送戏入校是地方艺术院校促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有效实施、进行艺术传承和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入校实践活动的追溯研究,发现儿童的戏曲兴趣是多元化的,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唱腔唱词、服装、脸谱扮... 送戏入校是地方艺术院校促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有效实施、进行艺术传承和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入校实践活动的追溯研究,发现儿童的戏曲兴趣是多元化的,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唱腔唱词、服装、脸谱扮相、身段和音乐;11岁(小学5年级)是培养儿童戏曲兴趣的最佳时期。精准送戏进校的策略有:梳理需求,育人为本;瞄准观众,灵活编演;积极沟通,提升动机;融入校园,浸润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剧 戏曲进校园 需求多元化 认知层级化
下载PDF
破解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策略和建议——基于福建省乡村乐龄学堂的调查
10
作者 丁炽 吴盛雄 +1 位作者 蔡正华 吴宁娜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如何助力农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老年人受自身条件、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数字困境”较城市老年人更大。研究对福建省开展样本调查,在...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如何助力农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老年人受自身条件、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数字困境”较城市老年人更大。研究对福建省开展样本调查,在分析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触网情况及数字融入程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开发数字素养课程、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增进朋辈支持等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数字鸿沟 媒介使用 老年教育
下载PDF
城与乡的守望:乡村教师职住分离生活样态及其双面性影响
11
作者 汪传艳 谢丹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43-50,共8页
职住分离已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教师普遍性的工作生活样态。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奔波于城乡之间,具有规模大、年轻化、任务重、通勤难等特征。职住分离对乡村教师的经济生活、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单一向度,而是一体两面,... 职住分离已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教师普遍性的工作生活样态。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奔波于城乡之间,具有规模大、年轻化、任务重、通勤难等特征。职住分离对乡村教师的经济生活、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单一向度,而是一体两面,具体表现为经济负担与补偿收益相倚、职业坚守与逃离并存、形成非正式群体但与外群体达成合作,职住分离对乡村教师的城乡社区认同具有不良影响。解决乡村教师职住分离问题,必须处理教师合理诉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强乡村教师住房和配套建设、完善“县管校聘”政策、加强乡土文化和知识教育等途径促进教师有序流动,提高其乡土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住分离 双面性影响 职业发展 社区认同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继宗 史汪盼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已成为教育变革和重塑的关键途径,数字化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的时代机遇。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供给高质量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精准施策,改变乡村教育生... 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已成为教育变革和重塑的关键途径,数字化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的时代机遇。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供给高质量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精准施策,改变乡村教育生态;革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治理的过程中,存在数字化视域亟待拓展、数字化设备资源欠缺、制度设计与管理乏力和师生数字化水平受限等现实困境。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重塑教师教育数字化价值理念、完善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教育数字化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师生教育数字化应用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乡村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学校工作要求感知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基于职业幸福感的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13
作者 彭佳 吴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51-63,共13页
探究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要求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心理暗箱”,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的7606名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学校工作要求感知对离... 探究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要求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心理暗箱”,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的7606名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学校工作要求感知对离职意愿不存在直接预测作用,主要通过三条中介路径间接作用于离职意愿:(1)通过是直接效应9.929倍的职业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2)通过是直接效应0.551倍的工作满意度的独立中介作用;(3)通过是直接效应3.01倍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并且同事互动交流调节了学校工作要求感知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青年教师 离职意愿 职业幸福感 工作要求
下载PDF
高质量视域下乡村教师学习力提升的价值、逻辑与维度
14
作者 张晓文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乡村教师学习力偏低导致乡村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薄弱,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教师学习力,凸显乡村教师学习力提升的历史担当、精神动机及文化基因“三层价值”。情境式实践、个...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乡村教师学习力偏低导致乡村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薄弱,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教师学习力,凸显乡村教师学习力提升的历史担当、精神动机及文化基因“三层价值”。情境式实践、个性化认知、学习型组织作为乡村教师省思经验、建构知识与变革思维的“三分逻辑”,基于此,将生活经验、理论知识、批判思维作为乡村教师学习力提升的“三大维度”。建设乡村学校学习型文化,以文化带动乡村学校的整体进阶与特色发展,从而改善乡村教师学习力提升的经验、知识与思维融通的文化境遇,实现新时代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学习力 乡村教师 学习型文化
下载PDF
多元经济视角下终身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15
作者 朱荣惠 杨城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终身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提高农民素养、促进人才流动、推动文化繁荣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多元经济形态下,终身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也面临着农民意识淡...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终身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具有提高农民素养、促进人才流动、推动文化繁荣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多元经济形态下,终身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也面临着农民意识淡薄、资源投入不足、创业环境受制、培训内容不适宜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主体从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和参与,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结合地区特点多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优化培训内容以及健全培训管控体系等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经济形态 终身教育 乡村振兴 农村居民
下载PDF
中国新乡土教育的历史逻辑与时代议题
16
作者 史华楠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资源开掘、实施过程、课程表达、学科延展、学术研究等维度,揭示和论证了新乡土教育所表现出的“根性”“应时”“创新”等特质内涵以及新时代“根性的教育”与“教育的根性”实现高度统一的必然性。当下中国“新乡土教育”亟待解决的议题有:构建以直面现实为范式的学科化教育理论;建立以分工协同为特征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探索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课程化教育架构;拓展以国家战略为选择的功能化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教育 新乡土教育 文化根性 历史逻辑 时代议题
下载PDF
农村籍学生求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17
作者 王玉蕾 胡娟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7,共7页
通过分析三所县中22名已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的访谈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农村籍学生求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家庭培养、个体自觉、学校教育、同侪效应、媒介影响、长辈参谋六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籍学生求学决策的原因。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三所县中22名已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的访谈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农村籍学生求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家庭培养、个体自觉、学校教育、同侪效应、媒介影响、长辈参谋六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籍学生求学决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培养在农村籍学生求学的过程中发挥奠基性作用,个体自觉发挥主体性作用,学校教育和同侪效应发挥引导性作用,媒介影响和长辈参谋发挥信息支持作用。可以看出,现代教育理念嵌入农村传统观念后,两者的融合问题是影响农村籍学生求学的深层次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传统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应对农村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适当的文化性、社会性的政策干预,以帮助他们增加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学生 求学 扎根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观念
下载PDF
现代游戏德育的现实基础与发展逻辑
18
作者 李萍 陈倩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是对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及其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整体概括。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德育带来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实践场景”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本研... 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是对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及其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整体概括。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德育带来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实践场景”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本研究以现代游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与聚焦点,试图通过揭示现代游戏的本质特征,阐明现代游戏能否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媒介,能否被青少年群体所接受并与现代德育结缘等问题,运用科技发展的正面价值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的变革与深化,为建立现代游戏德育的理念与方法提供理论的支持,为未来德育新形态寻找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合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游戏 游戏德育 青少年群体 亚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思政教育探索与构建
19
作者 严涵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6期189-192,共4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下党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思政引领,干部为先。作为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广大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素养直接决定该项战略的顺利推进,关系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该文从“三思”——思政教育、生活思政和课程思政入...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下党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思政引领,干部为先。作为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广大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素养直接决定该项战略的顺利推进,关系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该文从“三思”——思政教育、生活思政和课程思政入手,探索乡村振兴下基层村干部思政的构建,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思政 村干部 乡村 青年干部
下载PDF
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教育生活史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国秀 万瀚龙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0-16,共7页
提升教师留任意愿是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基于积极主义视角,采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教育生活史方法纵向、动态地挖掘乡村留任教师——T老师的心路历程,发现情感能量是支撑T老师成为“心甘情愿留任者”的内在动力,实质是... 提升教师留任意愿是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基于积极主义视角,采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教育生活史方法纵向、动态地挖掘乡村留任教师——T老师的心路历程,发现情感能量是支撑T老师成为“心甘情愿留任者”的内在动力,实质是乡村学校营造互动仪式的质量。提升乡村教师留任意愿需重视情感纬度,情感留人可以从改善教师人际生态、构筑成才通道等路径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留任意愿 情感能量 互动仪式 教育生活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