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抑制功能影响的元分析
1
作者 刘运洲 李亚靖 杨勇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使用元分析方法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相比的效果差异,为不同锻炼人群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PRISMA原则,在国内外的一些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检索... 目的:使用元分析方法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相比的效果差异,为不同锻炼人群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PRISMA原则,在国内外的一些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运用软件“Stata 15.0”和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1)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为中等效应量。2)HIIT能够显著提高10~24岁人群的抑制功能,而对25岁以上人群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90%~10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且合并效应量较大,70%~9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10~30 min和30~60 min的HIIT均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功率自行车、篮球、爬楼梯等方式的HIIT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跑步机上跑步的HIIT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HIIT结束30 min后仍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有积极影响。3)HIIT与MIC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HIIT能够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为中等效应量,HIIT与MICT对抑制功能的积极影响没有差异;HIIT与抑制功能的关系受到年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等调节变量的影响,HIIT的认知促进效益可以持续30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抑制功能 元分析
下载PDF
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发展进程中的挑战与中国镜鉴
2
作者 祝大鹏 漆昌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运动心理服务是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的重要形式,对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发展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我国运动心理学服务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在自身方面存在缺乏明确准入标准、从业者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从业者文化... 运动心理服务是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的重要形式,对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发展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我国运动心理学服务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在自身方面存在缺乏明确准入标准、从业者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从业者文化胜任力缺位的挑战;在运动心理服务研究上存在定性研究比例失衡、研究技术更新升级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挑战;在运动心理服务实践上存在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缺乏足够重视、教练员心理服务能力建设缺失、运动心理服务职业道德评估与监督失位、运动心理学从业者职业反思匮乏等挑战。面对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我国运动心理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打造运动心理服务的中国方案、拓展服务领域与范围,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运动心理服务理论构建,重视循证实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培养规范、完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运动心理服务质量,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服务 运动员心理健康 职业发展
下载PDF
青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对心理疲劳的影响研究——以2022年第八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为例
3
作者 李杰 庞研 +1 位作者 刘世瑾 苏健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考察我国青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大赛过程中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以及对心理疲劳产生的影响程度,通过文献查阅,应用运动员竞赛焦虑量表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对参加2022年第八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及其对心理疲劳... 为考察我国青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大赛过程中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以及对心理疲劳产生的影响程度,通过文献查阅,应用运动员竞赛焦虑量表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对参加2022年第八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及其对心理疲劳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在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知状态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年龄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3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3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员各维度的焦虑水平会随着运动等级的提高而出现下降;(4)不同运动年限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3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青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可以正向影响心理疲劳,状态自信心可以负向影响心理疲劳,但均不存在显著性.性别因素是影响青年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主要变量,不同性别之间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认知状态焦虑上.青年散打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与心理疲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2个维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散打 运动员 竞赛状态焦虑 心理疲劳
下载PDF
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及行动战略研究
4
作者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 目的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有关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包容性教育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确定与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和行动战略。结果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主要涉及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主要行动战略涉及6大项:强化法律和政策支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构建数字赋能的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服务体系、建立并实施数字赋能相关技术和伦理标准、促进儿童的数字融合,以及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与健康服务的监测和质量控制。结论本研究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从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对WHO、UNESCO、ITU和UNICEF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分析了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行动战略。本研究为制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推动数字赋能技术在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数字赋能 身体活动 健康
下载PDF
运动感知焦虑量表的汉化及在女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5
作者 黄文英 陈鑫意 胡昶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对运动感知焦虑量表(ESAQ)进行汉化,并在女大学生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征得原作者授权后,通过BrisLin模型对ESA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和预调查,最终形成中文版运动感知焦虑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至10月期间,通... 目的:对运动感知焦虑量表(ESAQ)进行汉化,并在女大学生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征得原作者授权后,通过BrisLin模型对ESA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和预调查,最终形成中文版运动感知焦虑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至10月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200名女大学生进行运动感知焦虑调查,评估中文版ESAQ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ESAQ共2个维度,16个条目,各维度Cronbach sα系数为0.892、0.852,折半信度为0.894、0.852。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共抽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3.057%;验证性因子分析中,X 2/df=1.365,RMSEA=0.018,GFI=0.984,NFI=0.979,CFI=0.994,TLI=0.993,模型拟合达标;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2~0.91,S-CVI/UA为0.90。结论:中文版运动感知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女大学生运动感知焦虑的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感知焦虑量表 女大学生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董宝林 李鹤 刘如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091名青少年(45.28%男生)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的性别、学段差异显著(各指标男性皆高于女性,初中生皆高于高中生);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皆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内部动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锻炼行为和主观锻炼体验,锻炼行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角色认同。结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境中,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具有性别、学段的非一致性特征;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促、互抑关系,且内部动机是锻炼行为、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锻炼行为是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是角色认同的原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角色认同 内部动机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行为 交叉滞后研究
下载PDF
理解不同体重儿童的身体活动:真实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匹配的影响
7
作者 李宣熹 苏政 +2 位作者 李静 王丽 刁玉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1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10.73,SD=0.86)儿童的MC、PMC和PA进行测量,并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MC-低PMC被试,具有高MC-高PMC特征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正常体重,a_(1)=0.50,p<0.05且a_(2)=0.09,p>0.05;超重肥胖,a_(1)=0.59,p<0.05且a_(2)=0.01,p>0.05);2)在不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估MC的被试,高估MC的正常体重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PA水平(a_(4)=0.07,p>0.05;a_(3)=-0.19,p<0.05),但这一差异在超重肥胖组儿童中并不显著(Z-Hat=0.19,p<0.05)。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MC与PMC的协同提高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不协调发展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采取针对性策略促进儿童MC与PMC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身体活动 动作能力 自我知觉动作能力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8
作者 杨文礼 李彦 高艳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Mplus 8.3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结果:(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405,t=13.639,P<0.01);主动反刍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519,t=21.395,P<0.01)。(2)主动反刍在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β=0.210, 95%CI[0.178,0.244],P<0.01)。(3)自主性动机正向调节了自我效能感对主动反刍的作用效应(β=0.297,SE=0.049,t=5.994,P<0.01),同时正向调节了主动反刍对体育学习投入的作用效应(β=0.241,SE=0.712,t=3.386,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是大学体育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因素;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还可以在自主性动机的调节下,通过主动反刍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因此,提升自我效能感、激发自主性动机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反刍思维是干预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有效策略,对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主动反刍 自主性动机 体育学习投入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提升不同人群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张玉凤 吕娇娇 刘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在进行推理、理解和学习等复杂认知任务中一种大脑对信息临时存储和加工的能力[1-2]。该能力与推理、流动智力等高级认知功能有关[3-4],其提升有助于增强人在需要更加复杂思维和行动任务时的表现[5]。此外...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在进行推理、理解和学习等复杂认知任务中一种大脑对信息临时存储和加工的能力[1-2]。该能力与推理、流动智力等高级认知功能有关[3-4],其提升有助于增强人在需要更加复杂思维和行动任务时的表现[5]。此外,许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常伴随工作记忆障碍。例如,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除妄想、幻觉、语言混乱、精神运动行为障碍外,工作记忆障碍也是患者核心症状之一,且被认为是疾病预后和转归的重要预测因子[6]。目前针对提升工作记忆的药物效果有限,迫切需要其他针对改善工作记忆的创新型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复杂思维 行为障碍 核心症状 研究现状与展望 干预手段 预测因子 复杂认知
下载PDF
正念对运动员心流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刘冯铂 张忠秋 刘书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通过两项研究探讨运动员正念与心流的相关及因果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1采用心理测量法调查了269名运动员;研究2采用2(干预条件)×2(时间点)的随机对照试验,将66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通过两项研究探讨运动员正念与心流的相关及因果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1采用心理测量法调查了269名运动员;研究2采用2(干预条件)×2(时间点)的随机对照试验,将66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人),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心理测量。采用Bootstrap的方法对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在研究1中,运动员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心流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与心流间起中介作用。在研究2中,正念训练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各项指标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正念训练组运动员的正念水平、心理弹性和心流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心理弹性变化量显著中介了组别对心流的影响。结论:正念能显著预测运动员的心流;心理弹性在正念与心流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心理弹性 心流 中介作用 运动员
下载PDF
学校体育改善负性情绪的剂量特征:锻炼频率与时长维度
11
作者 李王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为了明确青少年在学校体育情境下改善负性情绪的锻炼剂量特征,探索从学校体育角度解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规律,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年的追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U检验和非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法,对8984名... 为了明确青少年在学校体育情境下改善负性情绪的锻炼剂量特征,探索从学校体育角度解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规律,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年的追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U检验和非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法,对8984名初中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每周锻炼频率与负性情绪并非U型关系,而是呈单调下降趋势,即1周内锻炼次数越多越好;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呈U型关系,即负性情绪随着锻炼时长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最优时长为40~60 min;学习压力在调节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之间的U型关系中起到削弱和平缓的作用。综合效应方面,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50~60 min,或者每周锻炼6次、每次持续50~120 min,都能够获得改善负性情绪的良好效果。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体育应保证学生每天有大约1 h的锻炼时间,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时间,以防范过长锻炼时间在高学习压力下导致负性情绪增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负性情绪 锻炼剂量 锻炼频率 锻炼时长
下载PDF
专业运动员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焦虑-压力与特质正念的关系
12
作者 黄亚娟 董蕊 +1 位作者 许欣 陈静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焦虑-压力与特质正念的关系及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和年龄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23名专业运动员,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绪量表(PA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五因素正念问... 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焦虑-压力与特质正念的关系及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和年龄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23名专业运动员,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绪量表(PA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五因素正念问卷(FFMQ)、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CFQ)、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AAQ-Ⅱ)进行调查。结果:在控制了性别后,FFMQ与SWB总分正向关联(β=0.35),与DASS-21总分负向关联(β=-0.40);CFQ、AAQ-Ⅱ总分在FFMQ与SWB、DASS-21总分之间均起序列中介作用(β=0.04、-0.12);年龄调节了FFMQ和SWB总分的关联(β=-0.01)。结论:专业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焦虑-压力与特质正念有关联,年龄可以调节主观幸福感与特质正念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运动员 特质正念 认知融合 经验性回避 主观幸福感 抑郁-焦虑-压力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body fat among U.S.adults 被引量:1
13
作者 Jingwen Liao Min Hu +4 位作者 Kellie Imm Clifton J.Holmes Jie Zhu Chao Cao Lin Yan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Background:Prolonged sitting and reduced physical activity lead to low energy expenditur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joint impact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body fat distribution.We investi... Background:Prolonged sitting and reduced physical activity lead to low energy expenditur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joint impact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body fat distribution.We investigated the independent and joint associations of daily sitting time an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body fat among adults.Methods: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U.S.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2011-2018 among adults aged 20 years or older.Daily sitting time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LTPA)were self-reported using the 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Body fat(total and trunk fat percentage)was determined via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Results:Among 10,808 adults,about 54.6%spent 6 h/day or more sitting;more than one-half reported no LTPA(inactive)or less than 150 min/week LTPA(insufficiently active)with only 43.3%reported 150 min/week or more LTPA(active)in the past week.After fully adjusting for sociodemographic data,lifestyle behaviors,and chronic conditions,prolonged sitting time and low levels of LTPA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otal and trunk fat percentages in both sexes.When stratifying by LTPA,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sitting time and body fat appeared to be stronger in those who were inactive/insuufficiently active.In the joint analyses,inactive/insuufficiently active adults who reported sitting more than 8 h/day had the highest total(female:3.99%(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3.09%-4.88%);male:3.79%(95%CI:2.75%-4.82%))and trunk body fat percentages(female:4.21%(95%CI:3.09%-5.32%);male:4.07%(95%CI:2.95%-5.19%))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active and sitting less than 4 h/day.Conclusion:Prolonged daily sitting tim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ody fat among U.S.adults.The higher body fat associated with 6 h/day sitting may not be offset by achieving recommended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S Body fat distribution Physical activity Sitting time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肠道菌群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14
作者 丁博 张爱新 +1 位作者 韩雅洁 王茂叶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4,共16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建立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安静组(D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运动组(DM)和高强...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建立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安静组(D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运动组(DM)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运动组(DH),另设对照组(CC),各组15只,经过6周运动干预后,运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以及LC-MS检测粪便代谢物。结果①DM组和DH组的腺体破坏程度有所减轻。②DM组和DH组平台潜伏期和初次抵达平台时间显著缩短,游泳距离减少,穿越站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③DC组丰度较高的菌群为柔膜菌门和柔膜菌纲,DM组为瘤胃球菌科,DH组为Lutispora等。④DM组中肌酸、丁酸和甲硫氨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DH组中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⑤肠道菌群中颤螺菌属、乳酸杆菌属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代谢物中姜黄素和油酸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结论MICT和HIIT可调节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改善其认知功能,相关肠道菌群与代谢物参与运动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昼夜节律紊乱 认知功能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目标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目标设定理论
15
作者 莫月红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目的:基于目标设定理论,考察大学生目标承诺、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育活动习惯问卷》《目标承诺量表》和体测成绩调查表对1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分析大... 目的:基于目标设定理论,考察大学生目标承诺、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育活动习惯问卷》《目标承诺量表》和体测成绩调查表对1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分析大学生目标承诺与锻炼行为、体质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结果: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运动指数和体测成绩、不同年级学生的体测成绩都存在显著差异,有无体育锻炼习惯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中不同运动强度的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运动指数、长跑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构建了有效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运动指数对长跑成绩的有序回归模型。结论: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受调查的学生所在高校的课外锻炼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此提出高校引导学生设定体育锻炼目标并加以承诺,以及完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内容等促进学生增加体育锻炼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设定 目标承诺 大学生 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下载PDF
体育锻炼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王硕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52-57,91,共7页
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3-2023年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9篇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对积极情绪扩建理论近10年研究的发文量、科研作者、科研机构、研究... 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3-2023年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9篇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对积极情绪扩建理论近10年研究的发文量、科研作者、科研机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文献量自2017年起始终处于波浪式递增;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Fredrickson教授及其小组是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主要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积极情绪、扩展与建构理论、积极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该理论在跨学科研究中获得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建议国内学者积极探索适用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体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研究质量,对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我国积极心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扩建理论 青少年 知识图谱 共被引分析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儿童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武艳钦 付全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功能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是体育锻炼的单独作用还是锻炼中认知任务的作用,抑或二者存在某种交互作用,学界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对一般性体育锻炼和不同... 目的: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功能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是体育锻炼的单独作用还是锻炼中认知任务的作用,抑或二者存在某种交互作用,学界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对一般性体育锻炼和不同认知参与的体育锻炼进行控制,考察不同锻炼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自变量为儿童锻炼活动中认知参与程度(高认知参与锻炼组,一般性锻炼组,控制条件下的自然成长组),选取4~5岁儿童120名,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各40人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结果:3组儿童在认知能力和身体能力方面均有提高;在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交换稳定能力方面,组别主效应显著,高认知参与锻炼组与一般性锻炼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一般性锻炼组与控制组差异边缘显著;在持续性注意力反应时和正确率变化方面,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达到显著和边缘显著水平;在持续性注意力变化方面,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达到边缘显著和显著水平;在集中性注意力变化方面,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认知灵活性方面,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参加额外体育锻炼对儿童的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参加一般性体育锻炼和不参与额外体育锻炼相比,较高认知参与的体育锻炼更有利于儿童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参与 体育锻炼 注意力 认知灵活性
下载PDF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及其应对的质性初探
18
作者 严军锋 方舒圆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采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17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访谈,旨在探索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受挫体验特征及应对策略。在访谈收集的数据整理基础上,研究运用NVivo12.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的特征主... 采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17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访谈,旨在探索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受挫体验特征及应对策略。在访谈收集的数据整理基础上,研究运用NVivo12.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的体能、技能任务承诺的受挫感以及运动创伤的受挫感。同时在情绪方面的社会目标承诺受挫感主要表现为沮丧、无助、为难和放弃的消极感受;面对体育锻炼的受挫体验,高校教师通常对自身体能和技能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认知重构,并强化获得感的情绪调节以及对社会目标承诺受挫体验的行为调节。这些应对策略对于减少体育锻炼中的受挫体验具有较好的作用,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并针对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体育锻炼 受挫体验 应对策略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
19
作者 艾梦琪 余蓉晖 +1 位作者 吕松涛 易灵芝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58-61,81,共5页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情况不佳,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中,男生和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倦怠情况优于女生。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倦怠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回归效果显著,体育锻炼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变量的7.00%。SEM模型拟合度适可,验证了体育锻炼在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自我效能感 体育锻炼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全民健身背景下城镇居民自评健康对主观幸福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效应
20
作者 张鹏辉 巫国贵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目的:为探讨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城镇居民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对其自评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方法:通过将户籍情况、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最高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设为自变量,利用CGSS2021数据,对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和逐步线... 研究目的:为探讨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城镇居民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对其自评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方法:通过将户籍情况、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最高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设为自变量,利用CGSS2021数据,对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和逐步线性回归来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整体上,受教育水平对个体身体健康(涵盖身体和心理层面)具有显著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显著正向影响其身体健康程度。研究结论:居民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受教育水平和自评健康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部分介导了个体主观幸福感和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评健康 教育水平 主观幸福感 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