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
1
作者 霍跃榕 董海军 +1 位作者 刘翠娟 张凯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宋××6场投掷比赛,对宋××旋转式投掷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女子旋转投掷技术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宋××旋转投掷过程时间节奏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宋××6场投掷比赛,对宋××旋转式投掷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女子旋转投掷技术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宋××旋转投掷过程时间节奏较稳定,但在腾空旋转阶段、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节奏控制不稳定;(2)宋××在进入腾空旋转阶段时,身体重心速度低于器械速度,左侧轴的压紧效果较好;(3)在第二单支撑阶段结束阶段铅球速度未出现明显的“延缓器械速度”现象,器械速度起伏较大,对器械控制不稳定;(4)在左脚着地时刻,左肩速度迅速提高,右肩速度较稳定,有助于稳定器械速度;(5)在第一单支撑阶段两侧肩关节速度变化差值较大,不利于上肢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旋转投掷技术 加速特征
下载PDF
基于视频同步的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优化诊断与分析
2
作者 李小生 王超 +4 位作者 马海涛 刘远新 郭东雪 宋海明 郭朝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06,共8页
目的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技术发挥不稳定导致成绩起伏波动的情况,以陕西省优秀铅球运动员冯杰投掷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期待能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改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速摄像对冯杰的技术动作先进行拍摄,通过视频同步的方法... 目的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技术发挥不稳定导致成绩起伏波动的情况,以陕西省优秀铅球运动员冯杰投掷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期待能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改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速摄像对冯杰的技术动作先进行拍摄,通过视频同步的方法对3次的投掷视频进行同步对比,并快速进行技术差异性分析,为教练和队员提供参考,再通过数据解析获得准确的定量数据对具体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结果腾空阶段冯杰3次投掷时左臂的内收角度存在差异,左躯干扭紧程度存在差异;过渡阶段末3次投掷的投掷臂右肩、右髋的速度存在差异;最后用力阶段3次投掷下肢蹬伸结束时躯干转过的角度存在差异,最后用力阶段滞空前右肘关节的角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视频同步可以快速找到投掷距离较近的初步原因,可以在日常的训练监测中为教练提供参考;冯杰腾空阶段的左臂内收以及左躯干扭紧差异与后续的几个阶段的动作技术差异有着紧密的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初始技术差异;高水平运动员也普遍存在投掷成绩不稳定的现象,分阶段进行运动学参数的对比找到成绩不稳的原因是常见的分析方法,而按照“前后联动”的逻辑关系,找到对后续阶段的动作技术有影响的且可以改变的初始差异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同步 铅球投掷 快速诊断 初始差异
原文传递
微课在“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黄昌美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33期38-41,共4页
针对田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法比较呆板等问题,该文将微课引入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的教学中,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微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以田径普修中“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为开发案例,详... 针对田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法比较呆板等问题,该文将微课引入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的教学中,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微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以田径普修中“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为开发案例,详细介绍其设计过程,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对提升田径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田径普修 背向推铅球 教学模式设计
下载PDF
体育高考原地推铅球技术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刘林 马勇 +4 位作者 龚博琦 贾孟尧 王兆毅 黄锐峰 郑伟涛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目的:探索体育高考原地推铅球项目满分和非满分考生的技术动作在生物力学指标上的差异性,为提高原地推铅球的成绩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设备获取两组受试者在投掷过... 目的:探索体育高考原地推铅球项目满分和非满分考生的技术动作在生物力学指标上的差异性,为提高原地推铅球的成绩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设备获取两组受试者在投掷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数据,通过仿真计算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快速推球阶段髋、膝、踝、肩、肘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峰值和力矩峰值,出手速度和重心位移,以及计算地面反作用力和主要肌群的募集程度、发力时序等生物力学指标。结果:①运动学:左手的预摆线速度峰值(LHDV-X)、左踝跖屈角速度峰值(LAKAV-X)、右膝伸展角速度峰值(RKEAV-X)、左膝伸展角速度峰值(LKEAV-X)满分组大于非满分组(P<0.05),躯干位移峰值(CLAV-Z)、右踝跖屈角速度峰值(RAKAV-X)、右髋伸展角速度峰值(RHPAV-X)满分组小于非满分组(P<0.05);②动力学方面:左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LHPM-X)满分组大于非满分组(P<0.05),右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RKEM-X)、右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RHPM-X)满分组小于非满分组(P<0.05);③表面肌电:右竖脊肌(ESR)、左腹外斜肌(EOL)、左臀大肌(GML)、右腓肠肌(GAR)募集程度满分组小于非满分组(P<0.05)。结论:与满分组相比,水平出手速度、右肩前屈角速度、左手在投掷方向上的预摆线速度、右侧上肢用力和右侧三角肌的募集程度等方面的不足是非满分组投掷距离较小的主要原因。左臀大肌、左腹外斜肌、右胸大肌的提早激活是非满分组上肢发力不足和水平出手速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高考 原地推铅球 运动学 动力学 积分肌电 激活时序
下载PDF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及“延缓”动作特征的运动学研究
5
作者 巩立姣 董海军 +3 位作者 丁晨光 张建 郝勇霞 丛玉珍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8,共8页
研究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及“延缓”动作特征,对丰富推铅球用力技术理论、提升我国铅球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运动学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发现:... 研究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及“延缓”动作特征,对丰富推铅球用力技术理论、提升我国铅球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运动学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最后用力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延缓”动作特征,是衡量用力技术优劣的敏感性指标,可作为评价运动员用力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普遍存在过渡阶段时间短、“延缓”阶段左肩领先加速、右肩和右肘提前转动加速的现象,加速时机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巩立姣过渡阶段存在身体重心位移偏长、延缓阶段右肘提前加速和右髋加速不明显的现象;“延缓”用力阶段右肩延迟效果较好,“延缓”动作明显,“满弓”效果较好,为鞭打用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球 最后用力 延缓动作 运动员 训练
下载PDF
第32届夏季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投掷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6
作者 巩立姣 董海军 +3 位作者 张建 丁晨光 郝勇霞 丛玉珍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3,共10页
目的:对影响巩立姣成绩和技术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巩立姣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备战周期内的重要比赛中的32次19.20 m以上试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生物力学解析法对投掷技术影响因素与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巩立... 目的:对影响巩立姣成绩和技术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巩立姣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备战周期内的重要比赛中的32次19.20 m以上试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生物力学解析法对投掷技术影响因素与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巩立姣投掷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滑步距离、用力时间、滑步结束后右着地角、两大腿摆动的最大角度、滑步过程中左膝速度、用力距离、器械出手瞬间垂直速度、出手角度、过渡阶段身体重心位移距离、两脚着地距离和过渡时间。结论:第32届夏季奥运会备战周期内,巩立姣投掷技术存在滑步距离过短、过渡阶段身体重心前移幅度大、用力阶段上肢加速时机偏早、器械出手瞬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配比例不理想等问题。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及技术改进完善,巩立姣投掷技术已发生较大改变,并逐渐趋于合理。2024年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内巩立姣投掷技术的改进方向建议为:稳定滑步距离和提高滑步速度,减小身体上下起伏的程度;控制过渡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幅度,加快左脚着地速度;用力阶段延迟上肢,特别是右肩和投掷臂对器械加速时机,提高在垂直方向的用力效果,减小水平方向用力幅度,适当增加器械出手角度,提高身体“鞭打”用力的效果;研究巩立姣投掷技术在2017—2022年的技术改进和变化过程,形成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技术特征,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女子铅球 投掷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旋转推铅球优秀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研究
7
作者 甘意昊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对新设计的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实证研究。(1)设计出6项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包括抗阻180°旋转、抗阻斜坡旋转、抗阻转体、负重转髋跳、抗阻转体、体前快推杠铃);(2)揭示出2项影响铅球成绩... 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对新设计的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实证研究。(1)设计出6项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包括抗阻180°旋转、抗阻斜坡旋转、抗阻转体、负重转髋跳、抗阻转体、体前快推杠铃);(2)揭示出2项影响铅球成绩的主要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抗阻180°旋转和负重转髋跳);(3)采用不同重量铅球来发展旋转推铅球的专项力量中,采用旋转推6kg铅球和旋转推8kg铅球,对提高铅球成绩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出结论:(1)腾空阶段和腾空接最后用力阶段设计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对于旋转推铅球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2)应该采用以完成练习的时间快慢来作为其训练手段应用效果的计量方式;(3)采用完整旋转技术投掷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过重或过轻的器械对铅球成绩影响都不大,最佳重量区间为与标准球重量相差1~2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推铅球 专项力量 训练手段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海军 苏明理 +5 位作者 严波涛 吴钟权 韩敬 张勇 许崇高 周家颖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1,共5页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巩立姣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李玲超越器械和左侧支撑技术不好,左脚的着地方式不合理,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向前...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巩立姣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李玲超越器械和左侧支撑技术不好,左脚的着地方式不合理,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向前性不好;李梅菊左腿蹬伸不积极,腿部力量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铅球 最后用力 技术特征 中国
下载PDF
对突破19米大关的我国三名优秀男选手推铅球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建国 李建臣 +3 位作者 王淑芳 王平 何增生 杨瑞昌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分析表明我选手具有滑步摆腿有力和滑步时间短,注意了髋部侧移技术和在强有力的左侧支撑用力情况下强调向前的技术风格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预摆与滑步连接时向后下移臀不够。右脚离地时蹬地角偏大、左脚后摆偏高,滑步中和过渡阶段... 本文分析表明我选手具有滑步摆腿有力和滑步时间短,注意了髋部侧移技术和在强有力的左侧支撑用力情况下强调向前的技术风格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预摆与滑步连接时向后下移臀不够。右脚离地时蹬地角偏大、左脚后摆偏高,滑步中和过渡阶段上体和球的位置控制得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倾角 球曲线位移 身体重心曲线位移 出手初速
下载PDF
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左侧技术对整体技术影响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建国 李永辉 +2 位作者 王淑芳 吴新宇 李国强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7,共5页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和三维录像测量分析系统对我国10 名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完整推铅球各阶段中,正确的身体左侧技术,可使运动员利用身体重心减小蹬地角、腾起角和低、平、快的滑步,可以建立起稳固的...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和三维录像测量分析系统对我国10 名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完整推铅球各阶段中,正确的身体左侧技术,可使运动员利用身体重心减小蹬地角、腾起角和低、平、快的滑步,可以建立起稳固的、强有力的左侧支撑,提高蹬伸用力效果,利于向前转动髋部,动员更多肌群参加最后用力工作,及加长最后推球工作距离,提高出手初速和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球 专项技术 运动学 力学分析 中国 优秀运动员
下载PDF
女子铅球巩立娇20.35米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厚林 苑廷刚 +1 位作者 李爱东 李汀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62,共7页
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 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小、躯干下压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技术阶段保持了铅球与身体重心的同步运动节奏,躯干保持滑步姿势的能力强;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起伏小,运动速度稳定的技术特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运动速度节奏合理。具有用力时间短、动作幅度大、出手角度小和出手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运动学 特征 巩立娇
下载PDF
我国女子铅球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厚林 苑廷刚 +1 位作者 李爱东 李汀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92,共6页
以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从时间、空间和速度角度对她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低,巩立娇滑步阶段其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稳... 以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从时间、空间和速度角度对她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低,巩立娇滑步阶段其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稳定,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运动过早;滑步摆动阶段启动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大,具有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阶段时间短,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用力早,躯干抬起过高,动作幅度小;最后用力阶段时间和做功距离短;李玲采用蹬伸用力为主整体向前的用力形式,身体位移小;巩立娇、李梅菊右侧超越左侧的最后用力形式,左、右髋位移距离大;出手高度低;巩立娇具有出手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运动学 技术
下载PDF
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白光斌 龚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 ,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 ;在过渡步阶段 ,张榴红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长 ,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最后用力阶段 ,张榴红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 ,加速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榴红 女子铅球 速度节奏 技术动作 铅球速度 重心速度 背向滑步 铅球运动
下载PDF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子运动员2012年夏训期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娇娇 马铁 +2 位作者 杜晓平 马毅 曹连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36,144,共3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子运动员7名(均为国家级),平均年龄(24.43±2.77)岁。
关键词 女子运动员 自由式滑雪 空中技巧 生理生化指标 国家队 监控 夏训 平均年龄
下载PDF
铅球投掷最佳出手角度推断的假设检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美霞 严波涛 吴延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3期91-95,98,共6页
铅球投掷远度完全由出手参数所决定。假定出手速度不变,推算出的铅球最佳出手角度为42°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笔者采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对此立论加以证明。
关键词 铅球出手角度 出手速度 检验 相关
下载PDF
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指标及监测系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卫国 李志华 许以诚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验等研究方法 ,在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 ,获得了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的 12项指标 ,建立了对训练过程起调控作用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主要模块有“指标评价”、“指标修正”、“一般模式” ,可以...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验等研究方法 ,在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 ,获得了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的 12项指标 ,建立了对训练过程起调控作用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主要模块有“指标评价”、“指标修正”、“一般模式” ,可以帮助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的训练状况 ,以便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全年训练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 身体素质 专项技术 训练指标 指标评价 指标修正 监测系统 铅球运动
下载PDF
推铅球最后用力新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闫之朴 孙泊 +1 位作者 陈雪梅 黄玉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7,111,共3页
通过对铅球的最后用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认为:不同技术的最后用力各有利弊;最后用力技术应遵循最大做功原则和最大冲量原则;推铅球最后用力顺序是自中同时向上向下发力。
关键词 铅球 最后用力 用力顺序
下载PDF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建英 王晓刚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2,共6页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球 优秀运动员 女子 技术 背向滑步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光斌 严鸣 尹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女子铅球 速度节奏 运动学分析 技术动作 重心速度 背向滑步 中国
下载PDF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平 余群 +1 位作者 宋明伟 赵栋 《山东体育科技》 2011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刘相蓉右腿的蹬伸时间最长,其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较早的进入了蹬伸阶段;巩立娇垂直速度的波动幅度最大为0... 以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刘相蓉右腿的蹬伸时间最长,其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较早的进入了蹬伸阶段;巩立娇垂直速度的波动幅度最大为0.886 m/s;刘相蓉和瑞拉比在过渡阶段提前对铅球施力了,肩轴打开的时机过早,不利于躯干充分扭紧以及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在过渡阶段右脚着地后,3名选手的左髋速度都大于右髋的速度,动作合理,但是3名运动员在左脚着地后,右髋的速度小于左髋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女子铅球 运动员 过渡阶段 技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