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1
作者 孟林盛 徐子齐 +2 位作者 赵霞 胡雅茜 降佳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石窟造像 武术 武术造像 意象
下载PDF
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审视与救赎
2
作者 张鹏 王国志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中国武术自1916年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至今,已有100多年学校武术发展史,从最初的“强国强种”“尚武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强身健体”“活跃身心”再到新世纪力图走出国门的“奥运武术”,几经风雨,走到现在实属不易。越是优秀的东西越... 中国武术自1916年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至今,已有100多年学校武术发展史,从最初的“强国强种”“尚武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强身健体”“活跃身心”再到新世纪力图走出国门的“奥运武术”,几经风雨,走到现在实属不易。越是优秀的东西越能走的更远,武术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理应传承下去,但是,武术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学校武术的发展,现状越来越令人担忧。学校武术“操化”“泛竞技化”严重制约武术的个性发展,教学内容、模式的单一枯燥和武术教育的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学校武术教育“渐行渐远”,以至“名存实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学校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学校武术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武术教育 本质属性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司幸伟 肖苗苗 《中华武术》 202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和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入手,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建立多方协同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和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入手,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建立多方协同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政府应落实相关政策,整合社会、学校等各方资源,为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青少年 体质健康
原文传递
海外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对武术文化传播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辛双双 马秀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文章在构建微观武术国际化传播效果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合成传播效果综合指数。采用武术信息接触月频次、武术信息接触时间与媒介接触种类数等几个维度作为媒介接触行为概念,借助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媒介接触行为对不同教育程度海外受众的武... 文章在构建微观武术国际化传播效果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合成传播效果综合指数。采用武术信息接触月频次、武术信息接触时间与媒介接触种类数等几个维度作为媒介接触行为概念,借助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媒介接触行为对不同教育程度海外受众的武术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个媒介接触行为指标均与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并且武术信息接触时间、传统媒介接触类型数与网络新媒介接触类型数相对于武术信息接触月频次对不同教育程度群体的武术传播效果调节效应要显著,武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元的,媒介接触行为有待于后续研究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接触 传播效果 武术文化 综合指数
下载PDF
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 ——以非遗拳种南太极拳为例
5
作者 张超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48-50,62,共4页
以微观视角审视地方传统武术在乡村振兴历史语境的传承传播之旅,探寻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勾勒出“党建引领-文化内生-资本助力-全面振兴”的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图景,指出党建引领的内生文化和资本嵌入的双轮驱动在... 以微观视角审视地方传统武术在乡村振兴历史语境的传承传播之旅,探寻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勾勒出“党建引领-文化内生-资本助力-全面振兴”的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图景,指出党建引领的内生文化和资本嵌入的双轮驱动在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普遍性的现实应用意义。地方传统武术赋能乡村振兴,在开发文创文旅产业的同时,具有召唤人才回归,促进文化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文化内生 资本嵌入
下载PDF
湖南省梅山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王新 尹琦 叶卫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条件和结构也在改变,各民族赖以生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已变,一些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梅山武术是中国民间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蚩尤文化为主要内容,有着明显的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条件和结构也在改变,各民族赖以生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已变,一些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梅山武术是中国民间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蚩尤文化为主要内容,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但是现阶段的梅山武术已处于消失的边缘,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该文将重点对湖南省梅山武术文化保护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湖南省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梅山武术 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武术 武术文化
下载PDF
“倭患”视角下明代武术论著相继出现的历史现象探析
7
作者 张磊 屈国锋 江金丽 《中华武术》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从“倭患”的视角探析明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理论著作相继出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旨在阐明“倭患”与明代武术发展的历史关联,厘清武术史中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明代武术论著...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从“倭患”的视角探析明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理论著作相继出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旨在阐明“倭患”与明代武术发展的历史关联,厘清武术史中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明代武术论著相继出现与“倭患”具有较强的历史关联,武术相关著作的出现被当时视作解决时代问题的一种措施。小结与启示:面对外来冲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武术应当也能立足于时代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做出适应性的改变,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患 明代武术 武术发展
原文传递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法改革路径
8
作者 赵东林 刘路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70-0173,共4页
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种简化且普及的太极拳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广泛认为是提升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其传统教学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围绕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 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种简化且普及的太极拳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广泛认为是提升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其传统教学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围绕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教学方法的陈旧性、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忽视、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教法改革的路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并促进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式太极拳 教学改革 个性化教学
下载PDF
太极拳文化国际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9
作者 黎晓勇 《中华武术》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以“传太极文化,讲中国故事,显民族精神”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新时代下太极拳文化国际化传播准则、传播困境及传播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应以坚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播核心,... 以“传太极文化,讲中国故事,显民族精神”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新时代下太极拳文化国际化传播准则、传播困境及传播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应以坚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播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方向的传播准则;在太极拳文化“解读语境”“体悟本体”差异以及“传播者”人才紧缺困境上,提出太极拳文化语境解读方式多元化,由体悟走向体用,筑建平台并重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太极拳文化 国际化 传播路径 创新
原文传递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10
作者 冯建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图书情报》 2024年第1期0159-0162,共4页
以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资源库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的思路与策略。在分析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内容、软件平台选择、利用维护等... 以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资源库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的思路与策略。在分析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内容、软件平台选择、利用维护等进行了探讨。将中原传统武术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整合、组织、保存后,将会极大方便其传播和利用,为开发与研究带来便利,促进中原武术文化资源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资源库 武术 文化
下载PDF
“兵道”视野下看湖州比赛的实践困惑(下)
11
作者 戴小平 仲智洲 《中华武术》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兵道”有兵方面道理的含义。“兵”与军事有关,兵方面的道理则是军事理论中重要的部分。当下在竞技领域出现了以“兵道”名号称谓的运动项目。军事“兵道”、竞技“兵道”两者所涉及范围对象虽然不同,但两者内在涵义有些是相通的,也... “兵道”有兵方面道理的含义。“兵”与军事有关,兵方面的道理则是军事理论中重要的部分。当下在竞技领域出现了以“兵道”名号称谓的运动项目。军事“兵道”、竞技“兵道”两者所涉及范围对象虽然不同,但两者内在涵义有些是相通的,也正因如此,针对湖州比赛竞技“兵道”出现的实践困惑,借用军事“兵道”理论给以对标分析,旨在找出竞技“兵道”相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道运动 军事兵道 实践困惑
原文传递
“近代短兵”研发问题的分析
12
作者 戴小平 《中华武术》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短兵问题的成因有诸多因素,研发上的问题则是其成因的主要方面,因为研发方向不对,致使道路偏航,路则不会走得太远。本文从研发的角度分析“近代短兵”问题的成因,文中切入点放在研发的由来、道路、问题、预测等诸方面对“近代短兵”的... 短兵问题的成因有诸多因素,研发上的问题则是其成因的主要方面,因为研发方向不对,致使道路偏航,路则不会走得太远。本文从研发的角度分析“近代短兵”问题的成因,文中切入点放在研发的由来、道路、问题、预测等诸方面对“近代短兵”的问题给以分析探讨,以此找出困扰短兵发展进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 近代短兵 问题分析
原文传递
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现实问题与推进方略
13
作者 李成 龙行年 +1 位作者 赵歆 吴雪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解析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现实问题与推进方略。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为全程智能再造:技术赋能中国武术文化;全员参与互动:跨界融...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解析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现实问题与推进方略。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为全程智能再造:技术赋能中国武术文化;全员参与互动:跨界融合中国武术文化;全息内容供给:多元呈现中国武术文化;全效精准传播:聚类深描中国武术文化。同时,出现了主体模糊、信息失真、过程碎片、内容浅显等问题。全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推进方略体现为共治共享:加强舆论引导力;监督护航:提高传播公信力;媒介融合:树立叙事整体观;规范审美:强化传播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中国武术 文化 传播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藏族传统体育的人文阐释
14
作者 罗帅呈 郑国华 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合考古学知识,从人文视角对藏族适应低氧环境生理特征与体育的因果关系分析,认为藏民族在对高原自然环境认知、适应的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合考古学知识,从人文视角对藏族适应低氧环境生理特征与体育的因果关系分析,认为藏民族在对高原自然环境认知、适应的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不仅积淀着藏民族过去全部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与高原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体育 高原自然环境 人文内涵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河北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15
作者 张丽 白俊亚 +1 位作者 王子健 许朋展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太极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从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与实践的角度探索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关系,这也是太极拳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 中国式现代化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太极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从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与实践的角度探索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关系,这也是太极拳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在太极拳习练者之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河北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继承下来的。该文主要探讨河北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传承文化进行梳理总结,为河北太极拳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师徒互动与民间武术组织建构——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个案分析
16
作者 吕思泓 李文鸿 +1 位作者 赖炳森 曾智焱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以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为个案探讨师徒互动及组织建构过程。协会师徒互动包括:(1)传艺协作:师父通过引导惩戒使弟子养成行为规范,在技艺渐进中密切师徒关系;(2)情感交互:师父为武术传承事业倾情付出换来弟子的情感回馈;(3)仪式共享:拜师... 以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为个案探讨师徒互动及组织建构过程。协会师徒互动包括:(1)传艺协作:师父通过引导惩戒使弟子养成行为规范,在技艺渐进中密切师徒关系;(2)情感交互:师父为武术传承事业倾情付出换来弟子的情感回馈;(3)仪式共享:拜师仪式缔结师徒关系,祭祖大会强化组织认同。协会在师徒互动中建构:(1)技艺传承中,徒弟在认识师父中融入协会,师徒共同维护协会良好形象,最终形成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2)情感交流中,弟子归属感提升表现为对协会从仰慕、关爱到眷恋的情感递进和升华;(3)仪式共享中,拜师和祭祖贯穿情感形塑制度,以丰富拳种叙事促进认同。总之,师徒互动是围绕武术传承展开的情感与仪式的互融共促,民间武术组织应以情感与仪式交融促进技艺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间武术 师徒互动 武术传承 冠县梅花拳
下载PDF
集体记忆、学术实践与学科发展——“80后”武术学者的成长叙事
17
作者 陈保磊 陈保学 赵文楠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近年在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的研究过程中,从学术生产者(学者)的学术实践和生命历程追溯学科、学术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范式。武术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术学者的关注将会成为研究的... 近年在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的研究过程中,从学术生产者(学者)的学术实践和生命历程追溯学科、学术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范式。武术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术学者的关注将会成为研究的突破口。改革开放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生产场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武术学者既是武术大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受益者。80年代的武术热、习武求学的共同渴望、考研读博的共同经历赋予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也决定了他们颇具特色的学术实践。尽管“80后”武术学者在武术历史、武术教育、武术文化等传统学科方向上形成了学术增量,但研究领域的“不充分”和研究主体的“不突出”也成为困扰其学术发展的瓶颈问题,“80后”武术学者特殊的成长经历既赋予他们进行学术生产的活力,也留下有待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80后”学者 成长历程 集体记忆 学术实践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以“揽雀尾”为切入点的太极拳技术结构及“舞对合彀”的训练方法
18
作者 徐亚奎 杨建营 王宾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太极拳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因过分突出健身养生而忽视了作为“拳”之本质的技击。为探寻太极拳的技击本体,便于明晰太极拳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训练方法,以太极拳的核心技术“揽雀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 太极拳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因过分突出健身养生而忽视了作为“拳”之本质的技击。为探寻太极拳的技击本体,便于明晰太极拳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训练方法,以太极拳的核心技术“揽雀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修体悟等方法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揽雀尾包含了从下向上的掤势、左右转动的捋势、向前逼近的挤势、后坐下引的挂按、弓步向前的推按等技术环节,是一个涵盖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的立体综合技术,在太极拳中处于核心地位;(2)以揽雀尾为核心的太极拳技击训练包括单人舞练、双人对打两方面内容,两者是“舞对合彀”的技术结构,即单人舞练的目的是对打实战,舞练内容与实战内容完全一致;(3)单人舞练训练可以按照外部身体结构的完整训练、内部劲力的整透训练、攻防转化的流畅训练、单势拳路的多样化次第训练4个逐步进阶的步骤依次推进;双人对打训练可按照预备对峙、组合套招、拆招变势、融合归一4个逐步进阶的步骤依次推进。并从进攻方法、技法进阶、技击理念与训练等方面归纳了“揽雀尾”一脉相承的武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揽雀尾 技术结构 训练方法 舞对合彀
下载PDF
勇德: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玉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131,共10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要守正创新、夯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话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教育的时代契合为出发点,以德性条目中勇德的内在维度为切入点。研究指出:武术勇德作为一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要守正创新、夯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话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教育的时代契合为出发点,以德性条目中勇德的内在维度为切入点。研究指出:武术勇德作为一种生命能,它不是特定条目的形式之勇,而是由之形成的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主体德性的表现,它始终被限定为完成智、仁而生发出“依自不依他”的顽强意志品质。经历了性格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的自然之勇,在注入“仁”“义”“礼”等伦理内涵后,逐渐走向道德德性,它趋于终极存在的生命精神。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根本指向,其思想意蕴主要体现在,心性之勇为“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德性之维;气力之勇为“浩然之气,勇武之魂”的生命之维;仁义之勇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君子之维。武术勇德的当代启示在于要重塑“身体作为成长的教育起点”的武术本体认知;夯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武术教育理念;厚植“英雄形象与日常生活交织”的武术育人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勇德 立德树人 生命能 身心一体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界首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审视
20
作者 陈保磊 马世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武术界围绕武术的历史、性质、技术改革等议题,开展了一场学术争论。争论以辩争“太极拳的源流”开始,随即转入“武术技术问题”的大讨论,最后以《武术工作中的两条路线》文章的发表而宣告结束。经过辩争,学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武术界围绕武术的历史、性质、技术改革等议题,开展了一场学术争论。争论以辩争“太极拳的源流”开始,随即转入“武术技术问题”的大讨论,最后以《武术工作中的两条路线》文章的发表而宣告结束。经过辩争,学界在武术性质、技术创新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武术大众化”的改革路向,为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整体而言,争论在“大鸣大放”政策下呈现出较强的学术特征,基本厘清了武术“从旧到新”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积极意义在于进一步坚定了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发展武术运动的信念,但时代的特殊性也使争论“议而不决”,遗留了一些学术史理论问题。这场武术争论并非个人意气或群体利益之争,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发展方向之争,在武术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学术争论 “双百”方针 《体育文丛》 击与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