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出版物的NFT数字藏品化生产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峰 陈龙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4,共9页
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字藏品进行确权,生成唯一数字凭证,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引入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物可以是数字藏品,也可以是数字读物的周边、衍生产品。弄清NFT数字藏品的生产、发行、消费的内在机制,对于引导数字出版物藏品化,意义... 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字藏品进行确权,生成唯一数字凭证,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引入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物可以是数字藏品,也可以是数字读物的周边、衍生产品。弄清NFT数字藏品的生产、发行、消费的内在机制,对于引导数字出版物藏品化,意义非常重大。数字藏品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具有其市场内在驱力和生产消费逻辑,据此,数字出版物要注重培植资产化藏品特性,研究数字藏品的消费动机,重视数字出版物的亚文化趣味,重视青少年的“符号创造”,培养数字出版物的意见领袖等。借鉴数字藏品的生产与消费逻辑,数字出版才能在模式创新上走出新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物 数字藏品化 模式创新
下载PDF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2
作者 靳巍 阿拉坦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博物馆 馆藏文物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镇江博物馆藏杨继盛《自书稿》辨伪
3
作者 李军 《文物春秋》 2023年第6期76-87,共12页
镇江博物馆藏有定为杨继盛真迹的《自书稿》一卷四幅,该藏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首位收藏者褚平世所留题跋信息不足、判断有误,难以为据。卷中两幅作品题款标明书写地为“谪所”,这意味着它们是嘉靖三十年(1551)杨氏谏阻马市被贬至临洮... 镇江博物馆藏有定为杨继盛真迹的《自书稿》一卷四幅,该藏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首位收藏者褚平世所留题跋信息不足、判断有误,难以为据。卷中两幅作品题款标明书写地为“谪所”,这意味着它们是嘉靖三十年(1551)杨氏谏阻马市被贬至临洮后所作。但对照杨的自传性著作《自书年谱》,卷幅中两诗的情感、经历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弹劾严嵩而受重刑下狱后的遭遇相符,故两诗当作于北京而非临洮,署名杨氏属于作伪之举,整件藏品并不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继盛 《自书稿》 明代 镇江博物馆 辨伪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非遗馆建设研究
4
作者 徐金龙 汪婷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39,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承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完成,非遗馆作为真实载体,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丰富的互动场景。我国非遗馆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活态性呈现薄弱、创意性不够鲜明、数字化融合滞后等问题。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承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完成,非遗馆作为真实载体,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丰富的互动场景。我国非遗馆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活态性呈现薄弱、创意性不够鲜明、数字化融合滞后等问题。非遗馆是非遗场景化的产物,场景理论在构成要素与理念层面与非遗馆建设相契合。可以从优化非遗展陈场景、塑造非遗消费场景、拓展非遗教育场景三个维度实现非遗馆场景化,这有利于促进非遗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馆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数字藏品的三个关键法律问题与规制建议 被引量:11
5
作者 康娜 陈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9,共17页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仍有一系列法律与规制问题亟待解决。数字藏品包括非同质化通证(NFT)及其指向的底层数字资产。若底层资产为数字艺术品,则是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由于NFT基于区块链并以智能合...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仍有一系列法律与规制问题亟待解决。数字藏品包括非同质化通证(NFT)及其指向的底层数字资产。若底层资产为数字艺术品,则是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由于NFT基于区块链并以智能合约进行交易,具有唯一性、可验证性、可追踪性与不可篡改性,故数字藏品应视为物权法上的“物”,而智能合约则为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电子合同。为保证数字藏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建议加强对数字藏品平台的准入与资质监管;逐步放开发行市场,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条件地逐步开放二级市场,同时加强风险监管;以及在法律层面为数字藏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 非同质化通证(NFT) 区块链 智能合约
下载PDF
中国本土化数字藏品的属性界定、价值挖掘与场景赋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永坚 乔驿然 刘遹菡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1-75,共5页
随着我国元宇宙“脱虚向实”的发展进程,作为其驱动底盘上的核心组成部件——“数字藏品”,正不断拓宽其应用边界,释放潜能。然而如何发挥数字藏品的本土化优势,持续赋能我国文化与数字化战略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深度融合,依旧是当前学界... 随着我国元宇宙“脱虚向实”的发展进程,作为其驱动底盘上的核心组成部件——“数字藏品”,正不断拓宽其应用边界,释放潜能。然而如何发挥数字藏品的本土化优势,持续赋能我国文化与数字化战略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深度融合,依旧是当前学界与业界持续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前沿研究的量化分析和聚类研究,结合狄利克雷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对国内外商业资讯、新闻报道进行主题强弱、发展脉络的比较研究。结果得到,我国数字藏品已逐渐从货币本质衍化出适合本土化发展的文化、公益属性,国内对其的应用探索也从行业协同自治转向国家队的倾力投入,未来我国数字藏品的发展将进一步结合国外发展模式,为我国数字藏品未来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NFT) 数字出版 LDA 虚拟经济
下载PDF
装饰系统中的知识生成:从古罗马石棺到茶叶漆盒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轩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18至19世纪的广州,由外商来样定制的一种黑漆描金茶叶盒造型源于古罗马石棺的造型。这一茶叶盒以西方古典建筑作为装饰框架,将茶叶的生产、贸易过程用连环画的形式置于其中,以阐释中国文化。其设计理念缘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古典元... 在18至19世纪的广州,由外商来样定制的一种黑漆描金茶叶盒造型源于古罗马石棺的造型。这一茶叶盒以西方古典建筑作为装饰框架,将茶叶的生产、贸易过程用连环画的形式置于其中,以阐释中国文化。其设计理念缘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对古典元素的崇尚与对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推崇。这种茶叶盒也是装饰设计阶段性发展的一个有力物证。这一阶段的装饰设计理念暗合了同一时期西方的博物馆建设理念--用已有的西方知识体系解读异域文化,进而实现在知识领域内的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建筑 茶叶漆盒 装饰系统 博物馆 文创
下载PDF
重建与展示:宋代皇室书画收藏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方红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向士大夫阶层表明,其是历代书画的合法传承者和正统阐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室 书画收藏 文化权力
下载PDF
金石学视域下明代古物鉴藏现象的语境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靳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3-47,共5页
明代作为金石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独特的古物鉴藏热潮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依旧脱离不开前代金石学兴盛的发展背景,金石学的传统为明代古物鉴藏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然具体原因还需深入挖掘。为何金石学发展至明代会逐渐由学术转... 明代作为金石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独特的古物鉴藏热潮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依旧脱离不开前代金石学兴盛的发展背景,金石学的传统为明代古物鉴藏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然具体原因还需深入挖掘。为何金石学发展至明代会逐渐由学术转型为鉴赏的社会风尚,则是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明代古物鉴藏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何种观念在支撑,可以更深入了解明代人的造物博古意趣。本文拟借用“语境”的观念,从金石学的视域下对于明代的古物鉴藏风气从时间、空间、持有人身份、文化修养、求购原因等多种语境进行多层次阐释和探究,论证明代出现古物鉴藏现象的必然性,致力于为学界探究明代的博古艺术文化提供一个更为独特的视角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金石学 博古 古物鉴藏 语境
下载PDF
再造·流动·情感·趣缘——数字藏品的文化传播、情感体验及数字交往
10
作者 张琪云 曹淮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79,83,共7页
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撑的多元数字空间,数字藏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新形式。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知乎关于数字藏品相关评论文本进行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聚集的... 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撑的多元数字空间,数字藏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新形式。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知乎关于数字藏品相关评论文本进行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聚集的共享平台与市场中,文化内容的再造、多样的传播形式、情感互动体验与连接、趣缘群体的形成,使文化再一次被数字藏品的形式赋能赋值。多元会话互动、情感互动体验空间、虚拟共同体的建立、流动的情感共同体是新媒体时代数字藏品趣缘群体的构筑路径,这展现了从“人—物”“人—人”关系到独特“人—物—人”平台化的数字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 中国文化 虚拟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趣缘群体 数字交往
下载PDF
基于NFT数字藏品模式赋能文化遗产的探究--以敦煌壁画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依桐 刘俊哲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17-19,共3页
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留给人们的财富,承载着先民的智慧,见证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载体。如今,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非同质化代币(NFT)逐渐流行,并广泛运用于艺... 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留给人们的财富,承载着先民的智慧,见证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载体。如今,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非同质化代币(NFT)逐渐流行,并广泛运用于艺术、体育、版权、游戏等领域。其中,NFT对文化艺术领域的赋能尤为显著,它将传统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方式由实体转变为数字化,扩大了市场的规模、范围与影响力。同时,NFT技术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带动年轻人领悟文化遗产的价值。文章首先阐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原则以及敦煌壁画的保护现状。其次,以NFT数字藏品为研究主体,以书面调研的形式分析并探究NFT数字藏品赋予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优势。最后,以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为例,提取并分析其中的色彩构成元素,并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总结敦煌壁画转化为NFT数字藏品而产生的艺术价值、传播价值与情感价值,指出将敦煌壁画转化为NFT数字藏品的设计思路。文章旨在探究NFT数字藏品模式为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元素带来的创新性与活力感,分析通过NFT数字藏品模式发挥世界文化遗产最大价值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数字藏品 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 数字赋能 情感化设计
下载PDF
石奇通地脉 梅老识天心——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梅石观生图》拓本综考
12
作者 赵玉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7期20-23,共4页
《梅石观生图》拓本现藏石家庄市博物馆,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朱珪曾孙朱甸霖摩勒上石。《梅石观生图》是为纪念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60岁寿辰而作,画家缪炳泰画像,题咏者包括皇子、皇孙以及同僚、受业者,多达29人,对研究朱珪与嘉庆帝真... 《梅石观生图》拓本现藏石家庄市博物馆,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朱珪曾孙朱甸霖摩勒上石。《梅石观生图》是为纪念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60岁寿辰而作,画家缪炳泰画像,题咏者包括皇子、皇孙以及同僚、受业者,多达29人,对研究朱珪与嘉庆帝真实关系以及朱珪的政绩与交游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石观生图》 皇十五子 皇次孙 皇十一子 朱珪题咏
下载PDF
元宇宙中的数字藏品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星 《企业管理》 202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由虚入实的变化,预示着一个虚实共生的新世界即将到来。虚拟人、数字藏品和虚拟空间曾被公认为是构建元宇宙的三大支撑要素。而自腾讯旗下的数字收藏平台“幻核”于2022年8月16日发布公告称“停止数字藏品的发行”以来,关于中国版NFT收... 由虚入实的变化,预示着一个虚实共生的新世界即将到来。虚拟人、数字藏品和虚拟空间曾被公认为是构建元宇宙的三大支撑要素。而自腾讯旗下的数字收藏平台“幻核”于2022年8月16日发布公告称“停止数字藏品的发行”以来,关于中国版NFT收藏品会被“团灭”的担忧至今都未消散,人们甚至怀疑喧嚣尘上的元宇宙是否也是个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 元宇宙 NFT 无聊猿
下载PDF
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略论
14
作者 杨宝宝 丛佳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9期138-141,共4页
北宋初期“崇文”政策的确立与推行壮大了文士阶层,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书画艺术亦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群体争相收藏古书名画,书画作品在藏家手中频繁流转,书画市场交易也极为活跃。从事书画创作与擅书画鉴藏逐渐成了... 北宋初期“崇文”政策的确立与推行壮大了文士阶层,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书画艺术亦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群体争相收藏古书名画,书画作品在藏家手中频繁流转,书画市场交易也极为活跃。从事书画创作与擅书画鉴藏逐渐成了皇室和文人士大夫标榜其文化身份与权威的重要标志,皇室与文人群体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北宋时期的书画鉴藏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书画 鉴藏 风尚
下载PDF
古钱币收藏价值及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古钱币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大量发行并使用货币,从最早的贝币、刀币,到后期的铜钱、铜圆以及近代银圆,古钱币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钱币本身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代表一个时代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古钱币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大量发行并使用货币,从最早的贝币、刀币,到后期的铜钱、铜圆以及近代银圆,古钱币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钱币本身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代表一个时代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研究古钱币收藏价值,二是从历史文化传承角度探讨古钱币的价值意义。希望能为推动古钱币规范收藏以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钱币 收藏价值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试论清代粉彩瓷器的修复——以宜兴市博物馆馆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振 樊文杰 《江苏陶瓷》 CAS 2023年第1期86-88,共3页
本文从研究总结特征、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修复原则、实施修复步骤、总结工作经验等方面,对宜兴市博物馆馆藏“清嘉庆粉彩过枝瓜蝶纹瓷碗”开展修复保护研究,探索“修旧如旧”、如实还原文物本来面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清代 粉彩瓷 文物修复
下载PDF
民间红色收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17
作者 王昕 王启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5期140-144,共5页
民间红色收藏作为一门特殊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收藏门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及新中国光荣历程的回溯与传承,汇集着历史价值与集体情怀的交融,是无法复制的活红色资源。民间红色收藏文化是以红色藏品为载体和依托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红色文... 民间红色收藏作为一门特殊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收藏门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及新中国光荣历程的回溯与传承,汇集着历史价值与集体情怀的交融,是无法复制的活红色资源。民间红色收藏文化是以红色藏品为载体和依托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和教育价值,其丰富的物质形态和藏品来源使它更具独特的实用性、展示性、广泛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家族性等特征。该文探索民间红色收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五进”+“三转化”创新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形式,提升高校“大思政课”教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红色收藏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五进” “三转换” 创新路径
下载PDF
田黄雕刻艺术与文化传承
18
作者 白峰 黄瑞 赵庆跃 《中国宝玉石》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一块珍贵的田黄,从原石到艺术珍品,凝集了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文化内涵。田黄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田黄艺术创作为主题,阐述田黄雕刻艺术中诸多表现形式,旨在弘扬田黄优秀的... 一块珍贵的田黄,从原石到艺术珍品,凝集了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文化内涵。田黄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田黄艺术创作为主题,阐述田黄雕刻艺术中诸多表现形式,旨在弘扬田黄优秀的文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黄 雕刻艺术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中国印刷博物馆藏品鉴赏(六)——莫诺单字自动铸排机
19
作者 赵春英 《印刷杂志》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有百余台大小不一、用途各异的印刷设备。这些设备产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时间跨度超过一个世纪,既有国内自主生产的,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包含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五大系列... 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有百余台大小不一、用途各异的印刷设备。这些设备产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时间跨度超过一个世纪,既有国内自主生产的,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包含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五大系列。如今这些印刷设备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其承载的工艺技术也被先进科技所替代。但它们作为印刷工业文明的成果,反映了近代印刷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印刷文化和印刷科技的内涵,折射了印刷技术及设备器材创新、创造的辉煌成就。本系列文章通过梳理与研究,力图讲解印刷科技创新、创造故事,展现先人创造和综合利用科学技术的非凡能力,解读兴衰原由,弘扬先人功业,献身复兴鸿图。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印刷博物馆 藏品鉴赏 莫诺单字自动铸排机
下载PDF
论曾国藩的藏书与刻书
20
作者 张鑫洁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藏书 刻书 初印本 金陵书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