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气副词“XX乎”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1
作者 李思旭 卜婷婷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现代汉语三音节语气副词“XX乎”有“无怪乎、无须乎、几几乎、庶几乎”等4个词语。从语气类型、语气融合、语气兼容三个方面解释了语气副词“XX乎”跟语气成分(语气词、语气副词)共现类型上的差异性,这四个语气副词在词汇化时间、语义... 现代汉语三音节语气副词“XX乎”有“无怪乎、无须乎、几几乎、庶几乎”等4个词语。从语气类型、语气融合、语气兼容三个方面解释了语气副词“XX乎”跟语气成分(语气词、语气副词)共现类型上的差异性,这四个语气副词在词汇化时间、语义固化程度以及形成机制上也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怪乎 无须乎 几几乎 庶几乎 历时演变 词汇化
下载PDF
“X不过”由否定到极量的演变路径
2
作者 周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X不过”结构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移动者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不能实现空间位移或变化。该结构最初用于空间域,后隐喻扩展至生理/心理域、数量域、时间域、比较域,表示“不能通过”“不能持续”“不能超过”等否定义。该结构由否定到极量... “X不过”结构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移动者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不能实现空间位移或变化。该结构最初用于空间域,后隐喻扩展至生理/心理域、数量域、时间域、比较域,表示“不能通过”“不能持续”“不能超过”等否定义。该结构由否定到极量有两条演变路径:一条是“空间上不能通过”到“动作/状态不能持续”再到“程度极量”,X由消极生理/心理状态义到评价义性质形容词和动词,“X不过”语义磨损后,形成叠加强化构式“程度副词(最/更/太/顶)X不过”;一条是“空间上不能通过”到“性质上不能超过”再到用于让步否定比较表“程度极量”,形成比较强调构式“再X不过”。极量义“X不过”多用于议论语体,其主要表达方式是“再X不过”“最X不过”。句法上,“不过”由充当可能补语到充当程度补语,由具有相对应的肯定式到不具有相对应的肯定式,由后接其他成分到不后接其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过” 动力学图式 否定 极量 演变路径
下载PDF
构式“不是A,而是B”的量级研究及认知动因
3
作者 李思旭 蒋思恩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本文尝试从量级维度、量级语义序列、量级维向三个方面对构式“不是A,而是B”进行量级分析。“不是A,而是B”的量级类型包括双量级、三量级、连续量级、交叉量级以及其他一些构式变体形式。量级构式“不是A,而是B”具有调整义、反预期... 本文尝试从量级维度、量级语义序列、量级维向三个方面对构式“不是A,而是B”进行量级分析。“不是A,而是B”的量级类型包括双量级、三量级、连续量级、交叉量级以及其他一些构式变体形式。量级构式“不是A,而是B”具有调整义、反预期义和对比义等多重语义,其认知动因涉及数量象似性、认知凸显性、背景与前景、信息新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级构式 量级维度 量级类型 构式变体 认知动因
下载PDF
盘锦方言中的比拟性否定构式“我看你像(个)N”研究
4
作者 张明辉 闫语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我看你像(个)N”构式在盘锦方言中普遍使用,表示对他人要求、建议的拒绝或对他人观点的反驳。该构式以非常规性比拟为表现形式,这种比拟方式不以两者的相似性为基础,是构式否定功能的来源,这与其非常规属性、方言特性的影响均相关。因... “我看你像(个)N”构式在盘锦方言中普遍使用,表示对他人要求、建议的拒绝或对他人观点的反驳。该构式以非常规性比拟为表现形式,这种比拟方式不以两者的相似性为基础,是构式否定功能的来源,这与其非常规属性、方言特性的影响均相关。因此,盘锦方言中的“我看你像(个)N”构式是比拟性否定评价构式。相似构式“你看我像不像(个)N”与该构式表达功能大体相似,但能够进入两构式的“N”、后接句式、具体表达功能、语气等方面均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方言 比拟性否定构式 “我看你像(个)N” 判定条件 表达功能
下载PDF
“正”和“在”:情态与体貌之分
5
作者 方绪军 李旋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作行为活动变化处于持续进行或持续发生的状态。而“正在”既表情态又表体貌,但其句法功能并不只是“正”和“在”的功能交集,而是相对于“正”和“在”既有所收窄,又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 “在” 情态 体貌
下载PDF
论构式“无A不B”的逻辑意义
6
作者 刘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A不B 全称肯定命题 必要条件蕴含命题
下载PDF
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
7
作者 张明辉 吕小满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文章主要从普通话、方言及与其他语言的对比这几个角度对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研究进行梳理归纳。通过重点关注研究中主要讨论的重叠式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展现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的研究概况,发现不足并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 重叠 名词 形式 语法意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短时副词“霎时间”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8
作者 李思旭 刘利雪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短时副词“霎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以及迅疾等语义特征,“霎时间”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是可移位副词,可以做状语和定语,常常后跟四字格。词汇化方面,“霎时间”是由双音节副词“霎时”+“间”构成,语义的融合和泛化、“间... 短时副词“霎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以及迅疾等语义特征,“霎时间”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是可移位副词,可以做状语和定语,常常后跟四字格。词汇化方面,“霎时间”是由双音节副词“霎时”+“间”构成,语义的融合和泛化、“间”的附缀化以及心理组块是“霎时间”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副词 “霎时间” 词汇化 附缀化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同形异构的“该XX”构式的差异性
9
作者 朱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现代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存在大量的同形异构现象,现代汉语构式“该XX”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于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可将“该XX”结构分为A、B两式。从句法形式看,同形异构的A、B两式在添加状语、所带宾语、能否充当定状语等方面有... 现代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存在大量的同形异构现象,现代汉语构式“该XX”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于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可将“该XX”结构分为A、B两式。从句法形式看,同形异构的A、B两式在添加状语、所带宾语、能否充当定状语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从语义看,A式常常为实指或泛指,而B式则为遍指或定指;从语用表达功能看,A式体现了委婉语气和礼貌性,而B式则体现了强硬语气和要求性。构件“X”的多样性、语言经济性原则和构式压制促成了“该XX”同形异构现象的形成。厘清“该XX”A、B两式的差异及成因,对言语交际和汉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异构 “该XX” 构式 语言经济性原则 构式压制
下载PDF
准领属构式的实现机制
10
作者 李劲荣 毛翔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4,共13页
以往研究多从生成的角度讨论准定语问题,本文认为,准定语并不需要经过移位或糅合等句法操作程序生成,而是直接在领属结构形式“N_(1)的N_(2)”的基础上实现。其实现条件和机制为:当N_(2)为实体名词时结构存在实现准领属关系的可能,但需... 以往研究多从生成的角度讨论准定语问题,本文认为,准定语并不需要经过移位或糅合等句法操作程序生成,而是直接在领属结构形式“N_(1)的N_(2)”的基础上实现。其实现条件和机制为:当N_(2)为实体名词时结构存在实现准领属关系的可能,但需要“压制”机制同时起作用,即抑制N_(2)的实体意义而凸显其属性意义,其途径是转指;而构式压制的方式是通过一系列去及物化操作使N_(2)表现为无指,从而准领属构式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领属构式 实现机制 压制 转指 去及物化
原文传递
名词融合与复杂谓词的形成
11
作者 罗琼鹏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表现为“VN”结构携带旁格论元的情况。在语义上,“N”并非“V”独立的语义论元,而是对“V”的语义进行修饰,对“V”所述事件进行限定和细分,但不改变“V”的价位。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的产生,不仅证明汉语中存在丰富的名词融合现象,更表明名词融合内部存在不同的演化轨迹,呈现谱系特性。文章提出的将形式语义学与分布式形态学相结合的形态—语义界面思路,为处理汉语中次短语层面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框架性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融合 动宾带宾 旁格论元 形态-语义界面 分布式形态学
原文传递
汉语说明语篇中的事物回指研究
12
作者 刘云 郭海瑞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以汉语说明语篇中与说明对象相关的回指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各种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说明语篇中的篇章分布情况,归纳说明语篇中有关说明对象的回指类型。分析汉语说明语篇中的回指在编码时遵循... 本文以汉语说明语篇中与说明对象相关的回指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各种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说明语篇中的篇章分布情况,归纳说明语篇中有关说明对象的回指类型。分析汉语说明语篇中的回指在编码时遵循的倾向性规律和一般性原则,并进一步探讨回指作为一种特殊语篇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语篇 回指类型 分布模式 语用机制
原文传递
“掉”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进程
13
作者 高军 张晨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语义滞留现象,语法化还不够彻底,处于后期加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 语义演变 语法化 语料库研究
下载PDF
话题标记“说起”的语用功能
14
作者 李秉震 钱青青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话题标记“说起”总是近距离地重新引入一个前文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并使之成为话题。近距离引入话题的动因在于,在说话人看来话题具有较高的言谈价值,通常是说话人钟情的对象。“说起”话题句具有鲜明的报道性,结构上,新闻语体中的“说... 话题标记“说起”总是近距离地重新引入一个前文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并使之成为话题。近距离引入话题的动因在于,在说话人看来话题具有较高的言谈价值,通常是说话人钟情的对象。“说起”话题句具有鲜明的报道性,结构上,新闻语体中的“说起”话题句可分为六类,包含言说动词的三类结构用例最多。“说起”话题句多与言说行为相关,说明它还兼具提示信息来源的功能,“说起”话题句与“关于”话题句在语体、正式程度上的差异即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起” 语用功能 语体 信息来源
原文传递
从“数量名+NP”话题句看话题和述题的复杂依存关系
15
作者 宋文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共7页
汉语“数量名+NP”在特定语境中可作话题,被赋予定指理解,但同时也凸显数量特征,是有标记话题。该结构要求述题须表达数量特征,但受句子体特征和语用因素影响其内部也有细微差别。“数量名”话题自身的特征与“话题—述题”的陈述关系... 汉语“数量名+NP”在特定语境中可作话题,被赋予定指理解,但同时也凸显数量特征,是有标记话题。该结构要求述题须表达数量特征,但受句子体特征和语用因素影响其内部也有细微差别。“数量名”话题自身的特征与“话题—述题”的陈述关系决定结构对述题的要求,而述题的构造和语义也有助于话题指称类型的理解,二者相互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名”NP 指称类型 话题 述题 零形回指
原文传递
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用法比较
16
作者 周莉 董涵容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共12页
本文主要探讨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功能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话语的信息结构、后续话语形式和语音停顿等方面,这些差异取决于二者语义功能的不同:一是评价对象不同;二是互动性不同。二者源结构在会话不... 本文主要探讨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功能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话语的信息结构、后续话语形式和语音停顿等方面,这些差异取决于二者语义功能的不同:一是评价对象不同;二是互动性不同。二者源结构在会话不同序列位置的不同用法,即“别说”处于引发序列的语用推理和“你说”处于回应序列的引述回应决定了二者功能的差异。本文最后总结出言者引发评论时使用评价标记“你说/别说”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标记 “你说” “别说” 互动差异
原文传递
依存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复杂事件句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17
作者 吴锋文 周龙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7-133,140,共8页
由多个“事件”内部投射的复杂事件句(兼语句、连动句及复句)的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依存语法研究是信息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被学界引入复杂事件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文章借鉴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 由多个“事件”内部投射的复杂事件句(兼语句、连动句及复句)的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依存语法研究是信息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被学界引入复杂事件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文章借鉴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有关汉语复杂事件句的研究成果进行聚类研究,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并予以可视化分析,梳理了该领域的合作网络与机构分布的面貌,重点分析了聚类主题、研究热点、突变前沿等状况。研究表明,当前学界研究主题为依存句法、依存语法、关系词、语义资源等;研究热点则集中于依存理论探讨、依存图思想、依存资源构建、句法语义研究、信息处理探索等方面;前沿趋势主要为机器学习方法、语义分析转变、依存图的思想探索等。该聚类研究为学界后续复杂事件句及复句的应用型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助力“语言+”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存语法 复杂事件句 网络图谱 聚类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如果”句功能的类型学考察
18
作者 吴炳章 姜彩璨 许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如果”句的语义结构和用法复杂多样,但学界对该结构的功能类型分析过于笼统。文章通过语料库梳理书面语中“如果”句的结构特点和语篇关系,对其进行了功能分类。从功能视角看,“如果”句在知识域、语言域和人际域中分别发挥前提限定... “如果”句的语义结构和用法复杂多样,但学界对该结构的功能类型分析过于笼统。文章通过语料库梳理书面语中“如果”句的结构特点和语篇关系,对其进行了功能分类。从功能视角看,“如果”句在知识域、语言域和人际域中分别发挥前提限定、语篇建构和会话修辞等功能。根据从句和主句的意义关系,“如果”句可以分为蕴含条件句和非蕴含条件句。各类“如果”句的功能各有句法语义特征。从各类“如果”句的用法分布看,“如果”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推理关系,其次是语篇关系,再次是话语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果”句 假设条件句 间接条件句
原文传递
流水句形成的顺序象似性句法机制
19
作者 翁义明 肖清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文章基于语言顺序象似性的基本原则,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通过实例语料的分析,发现汉语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语在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的情形下,可自由不加标记地转换成并列小句,从修饰语位置提升为与主句并列的述谓结构,这是汉语流水... 文章基于语言顺序象似性的基本原则,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通过实例语料的分析,发现汉语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语在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的情形下,可自由不加标记地转换成并列小句,从修饰语位置提升为与主句并列的述谓结构,这是汉语流水句形成的主要内在机制与形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句 顺序象似性 句法成分 述谓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被动标志词“被”的语法化规律及其后果
20
作者 张兴旺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一种语法演变规律,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去语义化、去范畴化、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过程,它能导致新结构、新标记的出现,介词“被”的语法化历程就是典型的例证。
关键词 语法化 去语义化 去范畴化 类推 重新分析 “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