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隐喻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1
作者 倪锦诚 张钰 张顺生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京华烟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基于NOW语料库的河北国际形象研究
2
作者 穆军芳 高越新 朱洁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2,119,共7页
通过NOW语料库检索与“河北”相关的报道数据及语料文本,解析英语新闻媒体中河北国际形象的他塑现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于河北的关注度与雄安新区设立和北京冬奥会紧密相关,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河北国际形象的独立性和鲜明度较... 通过NOW语料库检索与“河北”相关的报道数据及语料文本,解析英语新闻媒体中河北国际形象的他塑现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于河北的关注度与雄安新区设立和北京冬奥会紧密相关,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河北国际形象的独立性和鲜明度较为欠缺,工业大省形象标签化严重,整体形象较为单一。因此,为河北国际形象自塑提出三种策略:第一,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对外传播内容;第二,建立河北国际化数字宣传平台,拓宽对外传播渠道;第三,注重正确舆论引导,优化外宣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W语料库 河北省 国际形象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96,共8页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译者 读者 读者意识 跨文化对话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的英译--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胡作友 代晨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化解汉语语言形象性与英语语言抽象化的矛盾,从而传播了创作论思想;适当使用副文本,解决了文化专有项问题,从而传递了批评论思想;采用原文句型,控制译文句长,从而移植了汉语的骈体与赞体;解决了词句美和情趣美问题,从而再现了原文的风格。恪守翻译伦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施友忠在《文心雕龙》英译方面留下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中西文论的合作与交流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 文体论 创作论 批评论 异域再现 施友忠
下载PDF
经验意义系统下《葬花吟》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5
作者 佟秋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场所观为理论指导,对《葬花吟》原诗及杨-霍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诗中运用了生态场所观中的多个施事,表明人对于场所之间的紧密依附关系;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尤其是心理过程方面,表明诗中主人公及原诗作者对美好生活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渴望与向往。原诗及其英译本在生态话语的深层涵义上具有积极的生态立场,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诗词英译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郭大力《资本论》译本语言特征研究
6
作者 蔡强 虞琦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研究郭大力《资本论》的翻译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方法,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郭大力《资本论》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为:词汇类目较少,变化程度较低,平均词长较短,有“简略化”倾向;信息负载量较小,阅读难度降... 研究郭大力《资本论》的翻译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方法,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郭大力《资本论》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为:词汇类目较少,变化程度较低,平均词长较短,有“简略化”倾向;信息负载量较小,阅读难度降低;指代清楚,虚词显化,表达更加具体,逻辑性增强;较多使用连词,衔接紧密;“把”字句的数量和比率大于原创汉语,句式长短杂合。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可能源于译者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言特点的影响、对读者理解文本困难感同身受以及译者翻译的初心与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汉译 郭大力 翻译语言特征 语料库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7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衔接连贯理论与语篇翻译研究的新视点
8
作者 吴其佑 王冠人 王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衔接连贯理论与语篇翻译关系密切。衔接理论与连贯理论采取不同的理论视点、从不同侧面指导翻译实践。诸多流派翻译理论也从不同侧面讨论“衔接与连贯”的问题,但是在语境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语言合作方面,“衔接连贯理论”研究还有很大... 衔接连贯理论与语篇翻译关系密切。衔接理论与连贯理论采取不同的理论视点、从不同侧面指导翻译实践。诸多流派翻译理论也从不同侧面讨论“衔接与连贯”的问题,但是在语境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语言合作方面,“衔接连贯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语言发展中的语境、多模态翻译、机器翻译、社交媒体和网络文本翻译以及特定领域翻译任务的挑战,通过文化语境的差异性、自然语言处理的局限性和语言合作方面等完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理论 连贯理论 语篇翻译
下载PDF
从“三美论”视角评析集唐诗英译——以《牡丹亭》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9
作者 袁森 冯黎明 邢少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集唐诗 三美论
下载PDF
章学诚文章写作教育观论略
10
作者 张祖玲 崔正升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章学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写作教育经验。他以史学家的宽广视野考察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独到观点,主要有:文史并重、迎机善导的初学入门观;倡论文德、积养学问的主体建构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的文章美学观;注重整体、先后... 章学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写作教育经验。他以史学家的宽广视野考察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独到观点,主要有:文史并重、迎机善导的初学入门观;倡论文德、积养学问的主体建构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的文章美学观;注重整体、先后有序的文体训练观。虽说章学诚主要是针对八股文写作教学而言,但放在今天看,其贯通文史、博综诸学的写作教育主张仍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写作教育 初学入门 主体建构 文体训练
下载PDF
“严肃”抑或“深度”——理论隐喻视角下的serious leisure译名辨析
11
作者 武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Serious leisure作为“严肃休闲”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华语圈已被使用了近二十年,并衍生出“严肃”“深度”等通行译名。然而迄今为止,罕有学者对该概念各种译名使用恰当与否做深入辨析。从与原始理论隐喻相契合的角度来看,serious两种... Serious leisure作为“严肃休闲”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华语圈已被使用了近二十年,并衍生出“严肃”“深度”等通行译名。然而迄今为止,罕有学者对该概念各种译名使用恰当与否做深入辨析。从与原始理论隐喻相契合的角度来看,serious两种较为通用的译名“严肃”与“深度”各有优劣:“严肃”从主观方面反映了严肃休闲活动者的矛盾意愿与抗争能动性,却难以体现活动本身的纵深发展倾向;“深度”则自客观方面揭示了严肃休闲活动的动态过程与生涯持续性,却忽视了活动者的主体意志。如果以斯特宾斯原始理论为基点,综合考虑词源考证与原始词义、隐喻契合、语境使用三方面要素的话,“严肃”或为更适用译名,但某些语境之下可考虑替换为“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ious leisure 理论隐喻 “严肃” “深度” 正名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双语直播带货中英汉语使用研究:以东方甄选为例
12
作者 方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应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东方甄选双语直播间英汉语在时长、频率、编码的信息类型和语境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英汉语均可用于编码技术信息模型中的商品信息介绍、信息接受和直播趣味性提高等方面,而场景信息和商品背景信息一般只编码为... 应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东方甄选双语直播间英汉语在时长、频率、编码的信息类型和语境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英汉语均可用于编码技术信息模型中的商品信息介绍、信息接受和直播趣味性提高等方面,而场景信息和商品背景信息一般只编码为汉语。直播初期和直播火爆后,直播的交际目的不同。直播初期,直播目的是提升直播间和主播的信任度,故而英语是重要的人气提升手段;直播火爆后,商品销售(信息接受)是直播的目的,英语的使用量、地位和作用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直播 技术接受模型 交际目的 东方甄选
下载PDF
散文语篇的语法衔接机制研究
13
作者 赵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231-233,共3页
衔接是语篇构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Halliday&Hasan衔接理论为基础,将语法衔接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文章以《中国当代散文百家》中的10篇散文为语料,研究散文语篇具有的语法衔接功能,认为照应是其主要的语法衔接手段。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衔接机制 散文
下载PDF
《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国家标准研制与实践
14
作者 高瑜蔚 朱艳华 +2 位作者 胡良霖 孔丽华 赵欢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2023年8月,《GB/T 42813-2023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的内容与结构,包括数据集元数据、数据论文元数据及其描述方法、扩展原则与方法。适用于数据论文及其关联数据集的描述、保存、在线... 2023年8月,《GB/T 42813-2023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的内容与结构,包括数据集元数据、数据论文元数据及其描述方法、扩展原则与方法。适用于数据论文及其关联数据集的描述、保存、在线出版和共享服务等。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数据论文出版这一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新模式进行了总体约定,解决了数据出版领域缺少标准规范指导的问题。有助于数据出版机构快速地发布数据论文和关联数据,为科学数据确权、产权保护提供支撑,对于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标准发布以后,一些数据期刊或科学数据出版平台开始使用标准规定的元素与定义,开展较为广泛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数据论文 科学数据出版 元数据 标准规范 科学数据集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隐转喻分析
15
作者 陶娇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4届北京冬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隐转喻分析,探讨会徽背后的奥运精神和中国形象,以及对扩大中国体育影响力的启示。北京冬奥会会徽涉及的源域:运动员、赛道、雪山、彩带、五星红旗、汉字、书法、剪...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4届北京冬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隐转喻分析,探讨会徽背后的奥运精神和中国形象,以及对扩大中国体育影响力的启示。北京冬奥会会徽涉及的源域:运动员、赛道、雪山、彩带、五星红旗、汉字、书法、剪纸;映射的目标域:冬奥会、中国。会徽中文字符号与图案符号两个模态之间的隐喻、转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向世人传递奋勇向上、顽强拼搏的冬奥会精神,塑造兼容并包、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未来我国扩大体育影响力的启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简约化的中国体育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隐转喻互动
下载PDF
以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西安和南京市地铁站名
16
作者 刘蔡瑞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西安和南京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使得它们的地铁站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浅析西安和南京的地名文化,主要从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两方面探究地铁站名的语言,并比较它们各自体现出的命名特点。其... 西安和南京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使得它们的地铁站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浅析西安和南京的地名文化,主要从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两方面探究地铁站名的语言,并比较它们各自体现出的命名特点。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于传承与弘扬古都文化,推进两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西安 南京 地铁站名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性文本中诗词典故的日译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17
作者 高源 于传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翻译策略主要有汉文训读法、汉文训读加解释性翻译法、解释性翻译法三种,均符合目的论原则。另外,在具体翻译时要结合发言者意图,译出切合观点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诗词典故 模糊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英译的识解运作
18
作者 刘月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含与外显等问题。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认知识解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在饮食文化英译中应用认知识解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饮食文化的英译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跨文化翻译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红楼梦》 饮食文化 英译误解
下载PDF
文化对等理念下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美学研究
19
作者 姚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89,共3页
文章基于文化对等理念认为,古典诗歌翻译在于实现译语与源语之间的有机转换,最大化消弭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文化差异现象。在论及文化对等理念及古典诗歌翻译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意境可译性、意境翻译内容、意境翻译过程、意境翻译整体性... 文章基于文化对等理念认为,古典诗歌翻译在于实现译语与源语之间的有机转换,最大化消弭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文化差异现象。在论及文化对等理念及古典诗歌翻译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意境可译性、意境翻译内容、意境翻译过程、意境翻译整体性等内容,探析了文化对等理念下古典诗歌意境美学翻译体系建设。并以诗歌《使至塞上》《迢迢牵牛星》为例,探讨了诗歌直译、注释再现等翻译手法的运用策略,以达到诠释意境美感、丰富意境内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等 古典诗歌 翻译 意境美学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唐诗“尚红”意识的译介
20
作者 徐韬 王亚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自古至今,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创作的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尚红”意识。唐诗是浩瀚文学银河中璀璨的明星,诗人们在诗歌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红”系颜色词抒发情志。本文以宇文所安翻译的《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为研究蓝本,通过... 自古至今,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创作的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尚红”意识。唐诗是浩瀚文学银河中璀璨的明星,诗人们在诗歌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红”系颜色词抒发情志。本文以宇文所安翻译的《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为研究蓝本,通过建立小型双语语料库,检索统计和归纳总结,分析宇文所安在译介体现诗人们“尚红”意识采取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多模态的“尚红”意识译介途径,以期推动中华色彩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红 唐诗 译介 宇文所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