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3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96,共8页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译者 读者 读者意识 跨文化对话 宇文所安
下载PDF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的考察
2
作者 申富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165,共9页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所谓“对象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涉及人的本质与对象本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认知层面表现为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知主体建构论,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本规定的生产实践基础论,在社会理论和人学理论方面以关系主义分析视角超越了实体主义本质论,在研究方法层面则体现为当事人与观察者双重视角的对照。”②具体到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上,我理解的“对象性”指翻译主体与翻译文本及其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关于对翻译活动内在属性、形式、构成、目的等的一种认知。它最关注的就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主体要认识的翻译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涉及翻译实践的“技”的问题,也涉及对翻译学之“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翻译属性 翻译文本 认知层面 对象性活动 走向世界 实体主义 中华文化
下载PDF
汉译佛典名相翻译的哲学前见
3
作者 王颂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7,5,165,共6页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些不同,专谈佛教的名相。这里的“名相”从狭义上说,特指一些抽象的佛教哲学概念。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关于哲学范畴的翻译,大量沿用了佛教词汇,比如说“意识”“世界”“意志”,等等,这些就属于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移 翻译原则 汉译佛典 经典翻译 佛教词汇 译场 现代汉语 佛教哲学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4
作者 李雪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5,165,共9页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思想。我今天讲四个部分,一开始会从冯至的一首诗谈起,之后讲跨文化性和翻译,第三个部分谈翻译的创造性,第四个部分是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性 国际汉学 全球史 谈翻译 创造性 萌芽
下载PDF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的英译--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胡作友 代晨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化解汉语语言形象性与英语语言抽象化的矛盾,从而传播了创作论思想;适当使用副文本,解决了文化专有项问题,从而传递了批评论思想;采用原文句型,控制译文句长,从而移植了汉语的骈体与赞体;解决了词句美和情趣美问题,从而再现了原文的风格。恪守翻译伦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施友忠在《文心雕龙》英译方面留下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中西文论的合作与交流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 文体论 创作论 批评论 异域再现 施友忠
下载PDF
隐喻态度资源视角下的中国形象自塑研究——基于语料库《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2017—2022)
6
作者 姚克勤 丁晓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隐喻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征,是人们对自然世界及生活环境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具有反映和创建现实、隐性传递言说者态度之用,能促使受众对某些事或物产生特定之印象。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以隐喻态度资源为切入点,结合... 隐喻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征,是人们对自然世界及生活环境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具有反映和创建现实、隐性传递言说者态度之用,能促使受众对某些事或物产生特定之印象。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以隐喻态度资源为切入点,结合定量定性方法,探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2017—2022)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可以发现相关语料中各类隐喻通过具体且共享的意象,传递言说者态度,促使受众产生心理认同,从而塑造了中国作为行动者、贡献者、亲近者的立体、真实和多维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态度资源 概念隐喻 国家形象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
下载PDF
经验意义系统下《葬花吟》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7
作者 佟秋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场所观为理论指导,对《葬花吟》原诗及杨-霍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诗中运用了生态场所观中的多个施事,表明人对于场所之间的紧密依附关系;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尤其是心理过程方面,表明诗中主人公及原诗作者对美好生活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渴望与向往。原诗及其英译本在生态话语的深层涵义上具有积极的生态立场,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诗词英译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下载PDF
知识—权力视角下场域对口译员的赋权与消权研究
8
作者 于巧峰 王潼潼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从知识-权力视角出发,通过对真实口译现场的分析,研究场域对口译员的赋权与消权。研究发现:不同口译场域的特性和要求会影响口译员的权力,场域知识的丰富度与适用性决定了口译员在特定场域的表现和权力地位;拥有相关场域知识的口译员能... 从知识-权力视角出发,通过对真实口译现场的分析,研究场域对口译员的赋权与消权。研究发现:不同口译场域的特性和要求会影响口译员的权力,场域知识的丰富度与适用性决定了口译员在特定场域的表现和权力地位;拥有相关场域知识的口译员能更好地判断口译场域的赋权、消权情况,据此合理处理信息;场域和场域知识对口译员的赋权与消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口译场域的融合性与可变性也会使口译员权力发生变化。因此,口译员应关注场域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场域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进行合理、有效的口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权力论 场域 赋权 消权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郭大力《资本论》译本语言特征研究
9
作者 蔡强 虞琦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研究郭大力《资本论》的翻译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方法,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郭大力《资本论》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为:词汇类目较少,变化程度较低,平均词长较短,有“简略化”倾向;信息负载量较小,阅读难度降... 研究郭大力《资本论》的翻译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方法,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郭大力《资本论》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为:词汇类目较少,变化程度较低,平均词长较短,有“简略化”倾向;信息负载量较小,阅读难度降低;指代清楚,虚词显化,表达更加具体,逻辑性增强;较多使用连词,衔接紧密;“把”字句的数量和比率大于原创汉语,句式长短杂合。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可能源于译者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言特点的影响、对读者理解文本困难感同身受以及译者翻译的初心与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汉译 郭大力 翻译语言特征 语料库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10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FAR模型下国产电影字幕人机英译对比研究——以《流浪地球2》的字幕翻译为例
11
作者 冯瑞贞 李若凡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6期4-9,共6页
国产电影字幕的翻译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部在海外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为文化产业及国家形象“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瑞典学者J... 国产电影字幕的翻译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部在海外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为文化产业及国家形象“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瑞典学者Jan Pederson提出的FAR字幕翻译质量评估模型为研究框架,比较国产电影《流浪地球2》中字幕英译的三个不同版本:人工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和生成式AI翻译,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质量及其局限性,对比不同翻译方法对电影情节架构、人物角色塑造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探究不同翻译方式对于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因素的适应性。基于实际应用需求,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为汉译英字幕翻译实践和研究以及FAR模型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为提升国产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从而推动国产电影字幕翻译多元化,促进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模型 人机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 《流浪地球2》
下载PDF
《玉书》中的古诗词叙事视角变更
12
作者 张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108-110,共3页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概念,一般用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研究,而抒情类诗歌则很少运用此理论。但古诗词外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人称补译的现象。这种人称补译往往使译本与原作发生叙事视角的转移,此现象在古诗词外译过程比较常见,但此领域的研...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概念,一般用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研究,而抒情类诗歌则很少运用此理论。但古诗词外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人称补译的现象。这种人称补译往往使译本与原作发生叙事视角的转移,此现象在古诗词外译过程比较常见,但此领域的研究文章却并不多见。本文将以朱迪特的《玉书》为例,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历史考据等方法,探讨法译版古诗词在补译人称后出现的叙事视角转移,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出现此现象的具体成因及其带来的译本独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古诗词外译 朱迪特 《玉书》
下载PDF
英语文学中的模糊性语言翻译研究
13
作者 连海宁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93-0095,共3页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文本的表达层次和深度,同时,也为翻译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深入剖析了英语文学作品中...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文本的表达层次和深度,同时,也为翻译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深入剖析了英语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特点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进而探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译者更好地捕捉原文的模糊性美学,同时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中保持相当的表达效果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翻译质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文章研究,期望为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作品 翻译 模糊性语言 转译法
原文传递
从“三美论”视角评析集唐诗英译——以《牡丹亭》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4
作者 袁森 冯黎明 邢少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集唐诗 三美论
下载PDF
基于目的论视角分析英文茶叶广告语汉译方法
15
作者 朱彦臻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广告语作为建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标语,译者翻译广告语是不仅应传达广告语的内容,更需要凸显出广告语的宣传效果。基于此,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展开分析,通过简单分析英文茶叶广告语汉译常见问题,提出了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英... 广告语作为建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标语,译者翻译广告语是不仅应传达广告语的内容,更需要凸显出广告语的宣传效果。基于此,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展开分析,通过简单分析英文茶叶广告语汉译常见问题,提出了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英文茶叶广告语汉译方法。通过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能够达到广告语翻译的目的,提高广告语译文的宣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英文茶叶广告 汉译
下载PDF
基于NOW语料库的河北国际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穆军芳 高越新 朱洁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2,119,共7页
通过NOW语料库检索与“河北”相关的报道数据及语料文本,解析英语新闻媒体中河北国际形象的他塑现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于河北的关注度与雄安新区设立和北京冬奥会紧密相关,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河北国际形象的独立性和鲜明度较... 通过NOW语料库检索与“河北”相关的报道数据及语料文本,解析英语新闻媒体中河北国际形象的他塑现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于河北的关注度与雄安新区设立和北京冬奥会紧密相关,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河北国际形象的独立性和鲜明度较为欠缺,工业大省形象标签化严重,整体形象较为单一。因此,为河北国际形象自塑提出三种策略:第一,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对外传播内容;第二,建立河北国际化数字宣传平台,拓宽对外传播渠道;第三,注重正确舆论引导,优化外宣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W语料库 河北省 国际形象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学下《氓》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天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氓》作为诗经的第一首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和艺术价值。同时因为《氓》的翻译难度较大,英译本较为稀缺,关于其英译本的研究也较为稀少。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通过其中的三维原则对许渊冲先生《氓》的英译本进行研究。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诗歌 《氓》 三维理论
下载PDF
从“格义”到“况义”——两次西学翻译运动之于文史哲的方法论意义
18
作者 纪建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4,5,165,共6页
我的汇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目前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文史哲》国际版为期刊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第一个方面的分享主要是围绕我们编辑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和Cowrie:Comparative and World Literat... 我的汇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目前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文史哲》国际版为期刊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第一个方面的分享主要是围绕我们编辑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和Cowrie:Comparative and World Literature两本期刊展开。第二,关于两次西学翻译运动之于文史哲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从中外交流1000年和500年两个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思考两次西学翻译运动对于本次论坛的主题“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翻译 《文史哲》 国际化建设 期刊界 国际版 走向世界 文史哲 方法论意义
下载PDF
在文明互鉴中建立中国自主的翻译学
19
作者 张西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65,共5页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翻译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就中华文明自身而言,尤其是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海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塑、演进和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翻译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就中华文明自身而言,尤其是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海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塑、演进和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大势所趋,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2014年《文史哲》国际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应运而生。2024年4月20日,《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十二“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在山东济南召开,恰逢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三周年之际,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在学习领会回信精神上取得的重要创获。本刊选取此次论坛中的五篇发言组成笔谈,以飨读者,期待能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 文明互鉴 中外交流
下载PDF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探析
20
作者 李晓静 张彦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国际社会语境下,是中国汉字文化参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支柱。目前许慎文化外译不规范、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传播症结显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进程。从重塑许慎文... 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国际社会语境下,是中国汉字文化参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支柱。目前许慎文化外译不规范、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传播症结显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进程。从重塑许慎文化外译话语新概念、拓展许慎文化外译新范畴、创建多模态许慎文化外译话语新表述等方面,纾解许慎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的困境,助力许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活”起来、“火”起来,提升中国汉字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文化 外译话语体系 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