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创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意写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祝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创意写作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创造力。作为创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意写作具有物质性、媒介性、公共性和实践性的特性。创意写作重塑了城市行动者网络:一方面,它以自我为方法,不仅要主张和捍卫城市公民人人写作的主体性权... 创意写作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创造力。作为创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意写作具有物质性、媒介性、公共性和实践性的特性。创意写作重塑了城市行动者网络:一方面,它以自我为方法,不仅要主张和捍卫城市公民人人写作的主体性权利,还要寻求对主体性的反思和超越;另一方面,它以附近为路径,在城市陌生人中探索作为“栖息地的创意写作”。创意写作为重新审视文学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同于反映论或者共生论,创意写作与创意城市进入到“纠缠”和互动式的互文和互嵌。创意写作不仅切实推动了城市文化更新和功能再造,还塑造了城市居民的新的文化感受力,推动了城市居民文学体验的创意化,更增进了艺术审美、文化产业和城市空间的跨域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城市 创意写作 基础设施 行动者网络 互文性
下载PDF
创意写作:源自心灵原乡新的审美需求与表达
2
作者 张国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写作学学科式微。原本属于中文专业至关重要的学科门类,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学科架构中消失了。大学的写作教研室大多被撤销,教写作的教师纷纷转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的考评机制制约了讲授写作的教师的个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写作学学科式微。原本属于中文专业至关重要的学科门类,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学科架构中消失了。大学的写作教研室大多被撤销,教写作的教师纷纷转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的考评机制制约了讲授写作的教师的个人发展。因为科研成果是考核高校教师的硬指标,但文学创作不能算作科研成果。而且,可以作为科研成果的有关写作学的理论文章,既难写,更难以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中文专业 写作学 学科门类 创意写作 高校教师 学科架构 考评机制
下载PDF
创意写作视域下中国化非虚构性写作概念探究
3
作者 陈晓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从来源而言,它是一个创作素材源自真实事... 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从来源而言,它是一个创作素材源自真实事件的文学样式;从症候而言,它是一种创作者主动介入现实生活的叙事策略;从功能而言,它是一种自我诗化的写作方式。只有作此理解,非虚构性写作才能在增殖自身、扬弃自我的同时,践行中国化创意写作向来推崇的开放性、生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性写作 创意写作 中国化 主体介入 自我诗化
下载PDF
学业·交游·转型:余光中与创意写作教育的接受
4
作者 宋时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6,F0003,共10页
1958—1959年,余光中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创作班学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为首位系统接受创意写作专业教育的中国作家,就此拉开了创意写作中国发展史的序幕。余光中的留学契机得益于多重背景和机缘,最终促成了此次美国之行。爱荷华大学创... 1958—1959年,余光中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创作班学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成为首位系统接受创意写作专业教育的中国作家,就此拉开了创意写作中国发展史的序幕。余光中的留学契机得益于多重背景和机缘,最终促成了此次美国之行。爱荷华大学创作班的学业促进了余光中的成长,与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等人的交往成为其难忘记忆;他交游广泛,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深刻理解,在美国的风景和文化现场中他开始反观中国。这一时期是余光中诗歌翻译事业的关键期,又是他散文写作的起步期。诗歌方面,他以美国留学的内心体验为素材写成诗集《万圣节》,这部诗集诠释了他现代主义的诗歌理念,标志着其诗歌艺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余光中怀乡和乡愁的内涵发生转变,上升到依恋中国以及文化母体的层面。无论从个人发展和文学创作来审视,还是从创意写作教育中国接受史来衡量,余光中接受创意写作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学和教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创意写作 爱荷华大学 创作转型
下载PDF
危机与挑战:人工智能科技下的文学创作何去何从
5
作者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裴家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4,共10页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论侧重于作者艺术发现、艺术构思和精神劳动物化的一个完整过程。人工智能创作的迅速发展给作家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探讨人工智能创作如何影响作家创作,需分析数字人文技术如何提升文学创作效率、推...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论侧重于作者艺术发现、艺术构思和精神劳动物化的一个完整过程。人工智能创作的迅速发展给作家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探讨人工智能创作如何影响作家创作,需分析数字人文技术如何提升文学创作效率、推动文学形式创新,并指出技术带来的原创性稀释、情感表达局限及对传统文学理论的冲击等诸多方面。为应对这些挑战,探讨保持原创性、注重深度情感表达、提升理论适应性和文学素养以及确保信息准确性和版权保护等系列问题。在社会数字化进程中,文学创作何去何从,这是文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时代命题。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否代替作家创作须在比较中深入思考。文学创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推动文学走向更繁荣多元的未来,但需谨慎确保技术服务于艺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人工智能 技术革新 文学理论 AI写作
下载PDF
生成叙事学原理
6
作者 葛红兵 冯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乔姆斯基生成-转换语法学解释了人类语言的习得和生成原理,促生了计算机自然语义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研究。尽管生成-转换语法学主要焦点在句法,重点在句段的合法性,但依据其思路,形成一种生成叙事学,聚焦章法,重点在篇章叙事的合理性,... 乔姆斯基生成-转换语法学解释了人类语言的习得和生成原理,促生了计算机自然语义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研究。尽管生成-转换语法学主要焦点在句法,重点在句段的合法性,但依据其思路,形成一种生成叙事学,聚焦章法,重点在篇章叙事的合理性,揭示人类故事叙事的深层生成原理,为计算机人工智能叙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是有可能的。对世界欠缺的认识和设定原理、脱胎于世界的人设生成原理、人物的行动序列生成原理构成了生成叙事学意义上的基础生成语法,在此基本框架下,不同类型叙事又可以形成转换叙事,是为生成-转换叙事学原理。在“叙事生成-转换语法学”视角看来,每个故事叙事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的句子,这是基于人物行动序列的基础叙事生成语法,而所有的具体故事则是这一基础语法的转换生成,对叙事生成-转换语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既有小说作品的理解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叙事生成启示,为计算机人工智能叙事生成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叙事生成-转换语法 生成叙事 转换叙事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写作的技术化、创造力与文学性
7
作者 杨丹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7,共10页
学界对人工智能写作普遍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写作缺乏创造力和文学性。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是20世纪60年代“文学机器”理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从“文学机器”到“机器文学”表征了文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互动。在此过... 学界对人工智能写作普遍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写作缺乏创造力和文学性。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是20世纪60年代“文学机器”理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从“文学机器”到“机器文学”表征了文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互动。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写作既更新了已有文学经验和知识,又为文学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势能、方法和路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展现出明显的创造力。因此,人工智能写作的文学性不仅集中在文学语言和形式层面,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激活和重塑了文学性,而文学性又为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写作 技术化 创造力 文学性
下载PDF
AI生成式文学的创作试验与文本解读
8
作者 郑迦文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作品为例,研究其人机交互式写作的基本策略、当前AI生成式写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解读AI生成式文学创作的具体文本,分析AI生成式写作带来的文本解读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生成式写作 创作试验 ChatGPT AIGC 文本解读
下载PDF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大禹传说叙事话语体系
9
作者 孙国江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宁稼雨教授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方法。将中国叙事文化学运用于大禹传说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叙述者从不同立场出发所叙述的大禹传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话语、士人话语...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宁稼雨教授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方法。将中国叙事文化学运用于大禹传说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叙述者从不同立场出发所叙述的大禹传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话语、士人话语和市民话语三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下,大禹传说相关叙事形成了不同的叙事系统。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进行大禹传说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叙事话语体系下大禹传说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而发现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文化学 大禹传说 叙事话语体系
下载PDF
叙事学中国化的历程、经验与反思:评王瑛《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
10
作者 邓心强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作者:王瑛书名: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ISBN:978-7-3013-1475-3华南农业大学王瑛教授2020年出版《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这项厚重的学术著作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题成果,... 作者:王瑛书名: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ISBN:978-7-3013-1475-3华南农业大学王瑛教授2020年出版《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这项厚重的学术著作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题成果,也是她反复打磨后奉献给学界的一部精品力作。该著广泛涉猎中西叙事学理论的方法、历程、特征及影响,带领读者在时空穿越中感受中国学者数十年来为建构本土叙事学做出的不懈努力,领略中国学派叙事学的各种支脉,读来酣畅淋漓,受益良多。无论是对这个宏大学术问题本身的深入论析和精辟观点,还是在影响、比较等多维视域中展开中西叙事学的对话与比较,这部著作在问题、观点、方法等方面均给读者多元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本土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 王瑛 叙事学理论 时空穿越 本土叙事 多维视域
下载PDF
角色、时间与意义:关于自我的“情节”
11
作者 文一茗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传统意义上,有关“情节”的探讨,主要围绕文本凝缩之后所得的具体信息,及其可被还原的某种叙述模式。本文基于符号叙述学的视角,将叙述之于自我的意义,视为情节构建及分析的关键,并认为:“情节”构建中的叙述元素,应当同时在“什么”(wh... 传统意义上,有关“情节”的探讨,主要围绕文本凝缩之后所得的具体信息,及其可被还原的某种叙述模式。本文基于符号叙述学的视角,将叙述之于自我的意义,视为情节构建及分析的关键,并认为:“情节”构建中的叙述元素,应当同时在“什么”(what)与“如何”(how)两个层面展开,由此为卷入文本的自我(无论是文本的发出者、接收者还是其中的角色)提供一个意义栖居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角色 时间 意义 自我
下载PDF
科技与人文共舞——人工智能文学写作初探
12
作者 刘东方 王佳昕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8,16,共9页
随着技术的急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入到人类写作领域,正以雷霆之势蓬勃发展,在显示出独特优势的同时,其不足之处也在应用与实践中日益暴露。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希望与挑战并存。通过梳理人工智能写作的发展历程,能够认识其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的急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入到人类写作领域,正以雷霆之势蓬勃发展,在显示出独特优势的同时,其不足之处也在应用与实践中日益暴露。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希望与挑战并存。通过梳理人工智能写作的发展历程,能够认识其发展现状,继而分析其能够深化人机协同工作、重塑传统写作流程、回归写作本真等优势,与缺乏情感、逻辑性、深层次审美内涵等不足,最后进行深入的追问与反思,探究人工智能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向,让科技性与人文性共生共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学创作 科技 人文
下载PDF
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生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道军 刘卫东 +2 位作者 张永禄 谭旭东 雷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5-28,共24页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作家泛滥化”等新现象,而在与既有文学生态因素如学术机制、学科体系、作家组织等的“磨合”中,某些创意写作的倡导与实践者也出于急于获取正常学科地位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事实 当代文学 创意写作 文学生态 概念泛化 写作观念 作家培养
下载PDF
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创意写作的传统、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创意写作热潮在当下方兴未艾,论文梳理了创意写作国内、国外两条历史传统。就国内传统而言,论文围绕“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一论争,以“写作课”的变迁为着眼点,勾勒了清华-西南联大-北大等高校的发展脉络,带出近百年来国内高校对于文... 创意写作热潮在当下方兴未艾,论文梳理了创意写作国内、国外两条历史传统。就国内传统而言,论文围绕“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一论争,以“写作课”的变迁为着眼点,勾勒了清华-西南联大-北大等高校的发展脉络,带出近百年来国内高校对于文学写作教育的不同理解;就国外传统而言,论文把握“创意写作”在美国兴起的核心问题意识,即文学教育应该更文学化,而不是更科学化,并就此以爱荷华大学为案例展开历史化的分析。在对于中外传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讨论了创意写作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培养作家 写作课 爱荷华大学
下载PDF
《繁花》在日本的翻译与接受——与日译者浦元里花的对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冬丽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98,共7页
金宇澄的《繁花》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上海人的生活图景,经由小说、舞台剧、漫画、电视剧多模态传播的加持下,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一道靓丽风景。2022年初,《繁花》日译本由早川书房出版,译者浦元里花... 金宇澄的《繁花》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上海人的生活图景,经由小说、舞台剧、漫画、电视剧多模态传播的加持下,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一道靓丽风景。2022年初,《繁花》日译本由早川书房出版,译者浦元里花前后花费近十年时间,完成这一充满挑战而又幸福的翻译工作。浦元里花将金宇澄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丰子恺”,文艺评论家福嶋亮大认为《繁花》“正如《红楼梦》《海上花列传》一般,折射出中国文学的传统--即在‘支离破碎’的会话和故事的交叠中演绎出丰饶的情感。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到中国小说的传统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文艺评论家 金宇澄 《繁花》 翻译与接受 二十一世纪 舞台剧 多模态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质量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及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素华 安锦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就业率和失业率一直都是研究就业的主要内容,它们可以作为研究就业现状的指标,但更应该关注就业质量问题。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了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即劳动力供需不匹配与就业质量水平较低。在此背景下... 就业率和失业率一直都是研究就业的主要内容,它们可以作为研究就业现状的指标,但更应该关注就业质量问题。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了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即劳动力供需不匹配与就业质量水平较低。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质量 效果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现代化背景下外国文学译介传播图景勾勒——评《外国文学译介与现代文体发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文佳 《传媒》 CSSCI 2024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译介”可称为翻译、介绍,即以本土文字对外来文化进行翻译传播。自世界各国有来往时,译介就存于双方互动交流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了解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迫切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逐渐兴起,通过文学... “译介”可称为翻译、介绍,即以本土文字对外来文化进行翻译传播。自世界各国有来往时,译介就存于双方互动交流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了解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迫切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逐渐兴起,通过文学翻译将海外的文化历史传播至国内,逐步消弭国内外跨文化交流壁垒。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国文学译介传播领域也面临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 互动交流 外国文学译介 传播领域 外部世界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 现代文体
下载PDF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全景扫描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国月 朱斌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非虚构文学所承载的独有价值与作用。非虚构文学面向事实,依赖真人真事展开叙事,其英译和传播对构建真实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覆盖整个翻译传播链,开展以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为专题的理论研究,以强化我国非虚构文学英译的应有价值和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 英译出版 英译研究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写作的历史回顾、概念界定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逸云 宋时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人工智能写作虽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范式转变,但始终具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写作过程由人机共同合作完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显性作者;其次,其基础是语言模型,理性主义范式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模型,经验主义范式则采用基于... 人工智能写作虽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范式转变,但始终具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写作过程由人机共同合作完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显性作者;其次,其基础是语言模型,理性主义范式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模型,经验主义范式则采用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最后,人工智能通过计算写作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这三种特质彰显了人工智能写作的实质,即计算机以语言模型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过程。基于现有学术成果,研究者可在进一步明确研究边界、拓宽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写作的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写作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语言模型 自然语言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