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也谈中国、日本士大夫与朝鲜朝使臣交友中的“情”与“泪”--兼与夫马进教授商榷 |
漆永祥
|
《东疆学刊》
|
2025 |
0 |
|
2
|
卢守慎的《续续杞菊赋》及中朝杞菊意象分析 |
李松
|
《东疆学刊》
|
2025 |
0 |
|
3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创作特征及思想探源 |
潘虹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5 |
0 |
|
4
|
17世纪知识论与经济学的对话:洛克《人类理解论》中的观念、货币与经济哲学 |
陶久胜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5 |
0 |
|
5
|
异质空间的创伤叙事与帝国话语:契诃夫《萨哈林岛》的远东书写 |
张凌闻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6
|
启蒙意识与经典味道——论王彬彬近期的散文创作 |
黄晓东
|
《滁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波伏瓦笔下的中国农业改革和农民 |
刘大涛
王舒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吉卜林的旅行想象和异域建构——基于其日本游记的研究 |
欧阳文秀
牟学苑
|
《河池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与梁居安《六化翁传》之比较研究 |
雷挺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兰姆散文中的中国瓷器艺术及其东方主义倾向探析 |
吾文泉
杨荟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11
|
喧嚣年代的灵魂绝唱:评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时代的喧嚣》 |
栾昕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2
|
张秀亚:从“大龙河畔”出发的京派传人 |
刘秀珍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清代状元诗人李振钧的诗歌特色及其价值探析 |
刘文华
|
《滁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4
|
论比尔·波特《黄河之旅》中国文化共情传播 |
孔瑞
王起扬
|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5
|
李希霍芬笔下的太行山形象 |
陈雅诗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16
|
论《尤利西斯》中的中国形象 |
申富英
王湘云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7
|
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论自传中的自我书写问题 |
袁雪生
古晓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6
|
|
18
|
用双性同体视角看《秀拉》中秀拉、奈尔两位女性形象 |
赵霞
王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9
|
“母亲的花园”承载的意义——论艾丽丝·沃克的生态意识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贡献 |
唐红梅
王平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0
|
论《别名格雷斯》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策略 |
丁艳雯
杨革新
李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