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1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文学IP影视化中的原著粉迁移——基于“理想类型”视角的个案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湘绮 秦欣 《东南传播》 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IP影视化 原著粉 理想类型
下载PDF
中华伦理文明传承视域下道德榜样叙事的意义透视
2
作者 李培超 李燕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中华文明是一种伦理型文明,其传承绵延与重视注经、叙事密切相关。注经意在接续文脉,叙事重在高扬人格。在伦理型文明的场域中,叙事终究要指向“树人”。因而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涵有一条“道德榜样叙事”的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可以... 中华文明是一种伦理型文明,其传承绵延与重视注经、叙事密切相关。注经意在接续文脉,叙事重在高扬人格。在伦理型文明的场域中,叙事终究要指向“树人”。因而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涵有一条“道德榜样叙事”的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可以捕捉到中华文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道德价值支撑。中国古代的道德榜样叙事主要通过史传记事、小说演绎和其他艺术加工来表现,不同的叙事手法在“虚实”之间共同指向了道德榜样的塑造、示范和民族精神的活化、赓续这一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榜样 叙事 虚实同构*
下载PDF
王夫之与中国哲学
3
作者 杨国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具有总结的意义。以何物存在、如何存在等形而上的问题为关注点,王夫之强调对世界的考察需要联系人自身的存在,由此扬弃对世界的思辨构造。同时,通过将有无之辨转换为隐现、幽明等论题的辨析,王夫之克...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具有总结的意义。以何物存在、如何存在等形而上的问题为关注点,王夫之强调对世界的考察需要联系人自身的存在,由此扬弃对世界的思辨构造。同时,通过将有无之辨转换为隐现、幽明等论题的辨析,王夫之克服了把虚无或虚妄绝对化的趋向。以阐发儒家“诚”的概念为前提,王夫之对虚妄不实的存在规定作了否定。在伦理学上,与“无我”说相对,王夫之肯定了道德主体(“我”)的存在,并将现实的主体视为身与德的统一;“身”表征生命存在,“德”则包含综合的道德品格。与肯定自我相关,王夫之反对人的物化,并肯定了合乎普遍规范的人格境界。在肯定新民的同时,王夫之又注重如何使普遍之理与特定的行为情境结合的问题。通过辨析理欲,王夫之既确认了普遍规范的制约,也关注于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在认识论上,王夫之首先对能与所的统一作了肯定,并将形、神、物三者的交互作用视为知觉发生的现实根据。通过考察格物致知,王夫之分梳了感性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肯定了二者的动态统一。除了以上方面,王夫之在哲学上的思考还包含丰富内容,其考察所及,既关乎事、理、势的关系和性命之辨,也涉及对传统的心、性、情等问题的理解,相关论述围绕中国哲学的论域,从更广的层面展现了对古典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上学 伦理学 认识论 古典哲学
下载PDF
理性与疯癫的“异态”世界——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
4
作者 彭青龙 毕飞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与世界,展现其背后隐藏的理性与疯癫;《推拿》则是将盲人的黑暗世界拉到阳光下,展现他们的尊严与抗争。毕飞宇在创作时注重叙事的主体性,关注人与权力、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他的创作随着中国文学的阶段性发展,也有意识地实现了从书写历史向切入当下的转变,以期更有效地还原中国。毕飞宇认为,无论外界对经典文学持有怎样的态度,由内心驱动的文学创作不会完全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茅盾文学奖 《欢迎来到人间》 《推拿》 异态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视觉化研究:文化逻辑与运营机制
5
作者 彭红艳 胡安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国际传播 视觉化 文化逻辑 运营机制
下载PDF
M. H.艾布拉姆斯论人文主义批评:多元视角与人文追求
6
作者 王庆 董洪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M. H.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文主义批评家和浪漫主义研究大师,其代表作《镜与灯》和《自然的超自然主义》都是英美人文主义批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于艾氏的人文主义批评实践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他有关人文主义批评的思想... M. H.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文主义批评家和浪漫主义研究大师,其代表作《镜与灯》和《自然的超自然主义》都是英美人文主义批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于艾氏的人文主义批评实践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他有关人文主义批评的思想观点却鲜有讨论。其实,艾氏一生不仅在批评实践中坚持人文主义批评传统,还在诸多批评文献中对人文主义批评的内涵、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阐释。在他看来,文学是“人的世界”的产品,是用“灵活、微妙”的“人文话语”表达“人性关怀”,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媒介”。文学批评的目的是追求人文真实,人文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文学批评的方法必须是多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艾布拉姆斯 人文主义批评 人文追求 多元视角
下载PDF
“赵家样”之初创:《万花春睡图》的母题、主旨、作者及艺术史定位
7
作者 黄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通过解读《万花春睡图》之建筑、人物、植物,特别是其中隐藏的诗意的密码,对其母题、主旨、时代、作者等予以判断。初步结论是:此团扇图为时调秦观《海棠春》的词意图,创作母题是中国文学著名的“海棠春睡”故实,人物主角为杨贵妃,... 本文通过解读《万花春睡图》之建筑、人物、植物,特别是其中隐藏的诗意的密码,对其母题、主旨、时代、作者等予以判断。初步结论是:此团扇图为时调秦观《海棠春》的词意图,创作母题是中国文学著名的“海棠春睡”故实,人物主角为杨贵妃,主旨是表现面对失意的淡然,流落钱塘之际的“大赵”赵伯驹当是其创样人,其时约在绍兴八年(1138)或之后数年,标志着“赵家样”之初创及北宋中期以来诗画联璧审美思潮在南宋的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花春睡图》 海棠春睡 《海棠春》 秦观 赵伯驹 赵家样 诗画联璧
下载PDF
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刘跃辉 宋俊坤 +1 位作者 郝炎 宋宗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95-200,210,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救治方案将患...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救治方案将患者分为使用阿托品救治的对照组(32例)和使用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救治的观察组(32例)。2组均接受反复清洗胃部、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大量吸氧、平衡电解质、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等常规急救措施,此外,对照组使用阿托品救治,观察组使用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救治。观察并比较2组恢复情况、胆碱酯酶(ChE)水平、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程度评估值[心功能指标值: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肝功能指标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指标值: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评估并比较2组机体氧化应激程度[人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局部炎症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事件、临床疗效以及缓解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E活性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hE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h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K-MB、cTnI、cTnT、ALT、AST、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PO和MDA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而SOD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LPO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1β、IL-6、PC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疗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MS、反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可降低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ChE表达,抑制局部炎症,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对脏器功能的损害,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下载PDF
第十七届(汉中)《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雷勇 宫臻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有:《金瓶梅》作者、成书、版本及评点研究,《金瓶梅》文本研究,《金瓶梅》文化研究,《金瓶梅》比较研究和《金瓶梅》传播及学术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清小说研究 学术史研究 文本研究 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台湾地区 汉中
下载PDF
时空流转——《哦,香雪》叙事新解
10
作者 姜敏 康海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7,72,共5页
《哦,香雪》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短篇小说。与同期的反思文学不同,《哦,香雪》沿袭了“荷花淀派”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在时间上,小说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流动的,具体表现为时长的延缓与加速、时间在频次上的重复、... 《哦,香雪》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短篇小说。与同期的反思文学不同,《哦,香雪》沿袭了“荷花淀派”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在时间上,小说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流动的,具体表现为时长的延缓与加速、时间在频次上的重复、叙述时序的错位。在空间上,小说构建了差异空间,进行空间并置叙事与递进排列。在叙事时空的流转中,火车是关键物象,其打破了空间界限,给台儿沟的姑娘们带来了“美妙的一分钟”。火车将香雪带向了远方世界,使她成为台儿沟获得自我觉醒的第一人。香雪在出走与回归中塑造了主体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差异空间 火车物象 香雪
下载PDF
服饰的言说:新物质主义视域下的《觉醒》
11
作者 李春风 满莉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物质主义批评认为,具体的物件能够成为人物塑造与建构研究的批评路径之一。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穿着华服、脱下华服直至最后脱光衣服的三个阶段,展呈了其身份的动态塑形以及她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物质主义批评认为,具体的物件能够成为人物塑造与建构研究的批评路径之一。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穿着华服、脱下华服直至最后脱光衣服的三个阶段,展呈了其身份的动态塑形以及她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终极“自我”追求,揭示了19世纪末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剧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新物质主义批评 《觉醒》 身份 自我
下载PDF
宫廷剧中值得推崇的“她力量”——以《卿卿日常》为例
12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也是宫廷剧中女性群像重构与突破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她力量 宫廷剧 家国观念 女性群像
下载PDF
话语的触感:后人类纪文艺理论的可能性——第二届“西方前沿文论阐释与批判”高级研修班综述
13
作者 贾玮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26,共3页
2023年7月9日至12日,由《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西方前沿文论阐释与批判”高级研修班如期开班。研修班邀请了15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讲座,并从79所国内外高校的400余名教授、副教授、讲师... 2023年7月9日至12日,由《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西方前沿文论阐释与批判”高级研修班如期开班。研修班邀请了15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讲座,并从79所国内外高校的400余名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研究生申请者中,最终遴选出80名正式学员。《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朱国华为研修班开幕式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高级研修班 博士研究生 重庆师范大学 国内外高校 人类纪 文论阐释 申请者
下载PDF
“小说学”的难处与魅力
14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共2页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多人一起相伴前行的大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不是按一个观点、一套话语、一条路径来建造的封闭性独栋建筑,当代小说宏阔的历史发展与批评实践都要求小说理论应该是众声喧哗的多元共同体。抱着这个想法,我们才有理由也有信心将这个专栏继续开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独自远行 批评实践 众声喧哗 封闭性 想象力 理论建构 共同体
下载PDF
谈谈“新南方文学”的文化地理
15
作者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一“新南方写作”已经是当代文学界热议的话题,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命名过于宽泛,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晰。应《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栏目讨论的要求,本文也采用“新南方文学”这一说法,与“新东北文学”相呼应。但我认为,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 一“新南方写作”已经是当代文学界热议的话题,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命名过于宽泛,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晰。应《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栏目讨论的要求,本文也采用“新南方文学”这一说法,与“新东北文学”相呼应。但我认为,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界还会纠结于这个命名,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关于命名本身的讨论,也有利于对命名对象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学 东北文学 杂志栏目 内涵和外延 《当代作家评论》 文学界 纠结 命名
下载PDF
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
16
作者 王金胜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经由《雪山大地》中风俗的描述方式,可见新时代中国文学蕴含的历史意识及叙事美学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叙事美学 民族记忆 文化意涵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描述方式 民族风俗 杨志军
下载PDF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17
作者 刘巍 李诺亚方舟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范式,同时也处于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首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长期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占据着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略显黯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中国范式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评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批判性反思 体验性
下载PDF
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18
作者 徐妍 刘妍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等同样被遗弃。在此情形下,新时代文学若要复现浪漫主义的伟力,就得证明浪漫主义与理性是相调和的。杨志军近年来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巴彦克拉山的孩子》等就是这样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作家 文学思潮 杨志军 殉道 长篇小说 神性 被遗弃
下载PDF
主题意象驱动:赣南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新之路
19
作者 刘汉波 肖爱华 《影剧新作》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20世纪八十年代,赣南革命历史题材剧同样遭遇了“五老峰”瓶颈,一度徘徊不前。经过近10年的“阵痛”之后,赣南革命历史题材剧走出了魔咒,相继...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20世纪八十年代,赣南革命历史题材剧同样遭遇了“五老峰”瓶颈,一度徘徊不前。经过近10年的“阵痛”之后,赣南革命历史题材剧走出了魔咒,相继涌现出了《山歌情》《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一个人的长征》等一大批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等全国性大奖、可以写进中国当代戏剧史的经典剧作,实现了涅槃式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剧 主题意象 革命历史题材 五个一工程奖 历史题材创作 文华大奖 创新之路 原中央苏区
原文传递
短视频赋能下地方戏曲的影像创作与叙事策略——以青阳腔为例
20
作者 刘德群 高祥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近年来,短视频对地方戏曲的传播引起关注。在戏曲短视频演进发展中,细分出“演出现场的记录”“表演的视频化创作”“后台日常的展示”“跨界的创新艺术”等影像类型。以青阳腔短视频的制播为例,短视频作品通过主体突出的竖屏画面、传... 近年来,短视频对地方戏曲的传播引起关注。在戏曲短视频演进发展中,细分出“演出现场的记录”“表演的视频化创作”“后台日常的展示”“跨界的创新艺术”等影像类型。以青阳腔短视频的制播为例,短视频作品通过主体突出的竖屏画面、传统与时尚同在的声音,以及趣味化的戏曲贴纸等创作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影像美感;戏曲短视频也可以通过提炼精华、回归平民、多元呈现等叙事策略最大限度地展现戏曲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短视频 影像创作 叙事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