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景图在文学传播中的生成机制与意义——以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及其“涵碧”意象为例 |
戴一菲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 |
邓乔彬
高翠元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
徐正英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4
|
新乐府辞入乐问题辨析 |
张煜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5
|
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
李群
王成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6
|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
祁光禄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7
|
论古优的社会角色及心理征象 |
李占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8
|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 |
陈良运
|
《江海学刊》
|
1988 |
1
|
|
9
|
朱熹文气论的意蕴探析 |
李士金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0
|
先秦诸子著作叙述渐趋虚化的阐释学意义 |
徐君辉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沈从文作品的人物原型探询 |
昂晴
李本红
|
《巢湖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2
|
“古史即诗”:《尚书》史诗因素考辨 |
于文哲
洪明亮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由绍继走向整合——心态视野下宋初士人的道统复振与重构 |
袁辉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4
|
试论《红楼梦》中的“兼美”形象 |
沈新林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5
|
寻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
金仕霞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6
|
史诗阙如与文化垄断 |
杨兴华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7
|
试论《骆驼祥子》的“异化”主题——从祥子的堕落谈起 |
王永兵
李明熙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
2003 |
2
|
|
18
|
权势在交往中的话语控制作用分析 |
金小梅
吴斐
|
《景德镇高专学报》
|
2013 |
2
|
|
19
|
李渔文学创作思想试探 |
赵炎秋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10 |
1
|
|
20
|
一张欲望支撑的圆桌——解读梁晓声的《泯灭》 |
谢世洋
樊义安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