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0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诗书一体”观:内涵、机理与成因
1
作者 司新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学与书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机理,“书卷气”是苏轼书法人文化、文学化的典型表现。苏轼的“吾所谓文,必与道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以及“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等文艺思想和哲学观念,乃是形成其“诗书一体”观以及文学与书法在求道之途上存在统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主要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书一体 破体为文 体兼众妙 形式相连 书卷气息
下载PDF
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
2
作者 张丹 宋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西周时期,今南阳地区内分布有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然而,迄今尚未见有对此进行探讨的专文。将文献记载同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西周时期今南阳境内众多的国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发现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有楚国、... 西周时期,今南阳地区内分布有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然而,迄今尚未见有对此进行探讨的专文。将文献记载同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西周时期今南阳境内众多的国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发现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有楚国、申国、谢国、吕国、蓼国、唐国、鄀国、鄂国、养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南阳地区 方国 封国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新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重塑——以袁静《刘巧儿告状》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马海娟 牟婷婷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延安时期婚姻家庭的变革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家书写的重要内容。《刘巧儿告状》是袁静于1944年根据陇东传统婚姻纠纷案创作的秦腔剧本,不仅借此宣传了当时实施的婚姻家庭变革制度,而且还在文本中表达了“新女性”... 延安时期婚姻家庭的变革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家书写的重要内容。《刘巧儿告状》是袁静于1944年根据陇东传统婚姻纠纷案创作的秦腔剧本,不仅借此宣传了当时实施的婚姻家庭变革制度,而且还在文本中表达了“新女性”对婚姻家庭观念制度的某些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回应。这种历史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验证了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女性” 婚姻家庭观 袁静《刘巧儿告状》
下载PDF
论民国赋作中的抗战书写
4
作者 赵俊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抗战赋从多个方面真实记录了抗战经过,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民族与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堪称赋史。与前代同类赋作不同,抗战赋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同时,抗战赋雅俗并存,充分发挥了报刊文学的宣传、鼓动功能,尤其是通... 抗战赋从多个方面真实记录了抗战经过,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民族与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堪称赋史。与前代同类赋作不同,抗战赋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同时,抗战赋雅俗并存,充分发挥了报刊文学的宣传、鼓动功能,尤其是通俗之作,语言通俗、押韵自由、骈散随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赋的文体规范。以上三个方面反映了抗战赋对古代同类赋作的超越,不仅体现了抗战赋的价值,也体现了传统赋体写作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报刊 转型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5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历史镜像中的孙尚香——解读三国故事中的孙夫人形象
6
作者 周淑茹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女性多作为男性的陪衬出现。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来阐释历史中孙尚香形象的演变。从女性名字的缺失到孙尚香名字的显现,从影视剧对历史的改写和还原,到女性意识的失落与回归。孙尚香形象越来越丰满的原因,...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女性多作为男性的陪衬出现。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来阐释历史中孙尚香形象的演变。从女性名字的缺失到孙尚香名字的显现,从影视剧对历史的改写和还原,到女性意识的失落与回归。孙尚香形象越来越丰满的原因,和历史语境下女性的地位变化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尚香 改写 还原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空间转向”的本土化以及网络文学空间叙事研究趋向
7
作者 陈海燕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中国叙事学在受到国外研究影响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不断从本土叙事资源中探索新路径,开创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但在空间叙事的“本土化”方面,囿于古典小说对于时间的高度依赖和现当代小说对于乡土书写的执着关... 中国叙事学在受到国外研究影响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不断从本土叙事资源中探索新路径,开创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但在空间叙事的“本土化”方面,囿于古典小说对于时间的高度依赖和现当代小说对于乡土书写的执着关注,导致空间研究一度被忽视。伴随着与网络空间关系最为密切的网络文学的崛起,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逐渐受到重视。以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青年学者,对网络文学的空间叙事表达了较多关注。这一发展趋向基本契合网文的“青年”属性,表明Z世代不仅在网络文学阅读和批评上,甚至在理论研究层面,都能够立足网络文学这块热土,依仗互联网原生居民得天独厚的网感优势,朝向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创新的伟大使命进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网络文学 空间叙事 青年群体
下载PDF
经济视域里的百年岭南掠影——从《三家巷》到《烟霞里》
8
作者 叶从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41-43,共3页
经济生活是文学大厦的根基。《三家巷》和《烟霞里》均聚焦于岭南都市广州,日常生活经验建构了彼时岭南故事中最扎实的文本内涵,但对于其中的经济元素,它们所奉行的立场及叙事策略并不一致,这使不同文本所各自表征的岭南经验既呈现出某... 经济生活是文学大厦的根基。《三家巷》和《烟霞里》均聚焦于岭南都市广州,日常生活经验建构了彼时岭南故事中最扎实的文本内涵,但对于其中的经济元素,它们所奉行的立场及叙事策略并不一致,这使不同文本所各自表征的岭南经验既呈现出某些共性,又参差互补。经由经济视域考察文学文本,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实用且较独特的解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叙事 《三家巷》 《烟霞里》 岭南文学经验
下载PDF
消费时代莫言文学再生产的三重影响因素
9
作者 姜莉丽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消费时代,文化资本、商业逻辑和媒体力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再生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是文学界的大事件,但却引发了文化资本、图书出版、影视改编等多个产业的连锁反应,成为文学再生产... 消费时代,文化资本、商业逻辑和媒体力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再生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是文学界的大事件,但却引发了文化资本、图书出版、影视改编等多个产业的连锁反应,成为文学再生产的典型案例。这种再生产与社会心理、身份符号和媒体包装关系密切,为消费时代莫言文学再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社会心理 身份符号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文妖与先知》的三维检视
10
作者 王红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14-16,共3页
《文妖与先知》作为传记文学破体创新的作品,具备传记体所要求的非虚构性、主体性、历史性的同时,兼具文学性、艺术性,创造了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张培忠先生在《文妖与先知》一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重视,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肖像描写和... 《文妖与先知》作为传记文学破体创新的作品,具备传记体所要求的非虚构性、主体性、历史性的同时,兼具文学性、艺术性,创造了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张培忠先生在《文妖与先知》一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重视,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从而赋予了其鲜活的生命力。此外,以情景交融为特色的艺术化的文学意境,提高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从叙事技巧与逻辑上看,叙事艺术精妙绝伦。本文立足文本,从人物形象、文学意境、叙述技巧三个文学维度来探讨作品的审美艺术,体会其文学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妖与先知》 形象 意境 艺术
下载PDF
废名《桃园》空间叙事研究
11
作者 张珊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4-6,共3页
废名的短篇小说《桃园》诗化特征明显,平实自然,清淡质朴却韵味悠长。《桃园》是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但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运用,使简单的故事呈现多元且复杂的空间建构,如同命运的谜团,蕴意着对生命和死亡的忧郁和愁思。小说通过对空间... 废名的短篇小说《桃园》诗化特征明显,平实自然,清淡质朴却韵味悠长。《桃园》是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但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运用,使简单的故事呈现多元且复杂的空间建构,如同命运的谜团,蕴意着对生命和死亡的忧郁和愁思。小说通过对空间视点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握,将人物的内心思想、命运以及自然融为空灵深远的意境,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空间 视角 节奏
下载PDF
挽歌起源诸说辨析及其与丧歌丧乐的关系
12
作者 时国强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丧歌丧乐氛围的酝酿铺垫,挽柩而歌的绋讴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尔后又在与丧歌丧乐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经由先秦汉魏的民间沿习与官方默许,至西晋挚虞力争,最终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正式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起源 丧歌丧乐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风格评析
13
作者 李忠友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毛泽东诗词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完美艺术珍品,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冠绝古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角度,结合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审美实践,深入探析毛泽东诗词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杰出艺术成就,认为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完美艺术珍品,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冠绝古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角度,结合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审美实践,深入探析毛泽东诗词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杰出艺术成就,认为毛泽东诗词是诗意化的价值引领,体现了顽强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修养功能。挖掘并准确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特色,对现实富有可贵的借鉴与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思想性 艺术性
下载PDF
《月牙儿》中“月牙儿”的意象建构分析
14
作者 雷洋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31-33,共3页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都象征着“美好”,然而,老舍却用月亮的“残缺”来做文章,一改惯例中月亮的美好寓意。“月牙儿”这一单一的物体在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被赋予了多种含义,在不同情况下,月牙儿的内涵不尽相同,它可以是没有...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都象征着“美好”,然而,老舍却用月亮的“残缺”来做文章,一改惯例中月亮的美好寓意。“月牙儿”这一单一的物体在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被赋予了多种含义,在不同情况下,月牙儿的内涵不尽相同,它可以是没有生命的客观物体,但有时候是主人公的“朋友”,同时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客观对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牙儿 意象 内涵
下载PDF
重回现场:生命因文学而常青——宋遂良教授访谈录
15
作者 宋遂良 宋健 《当代文坛》 2024年第1期21-28,F0002,共9页
一结缘文学:从湖湘到齐鲁宋健:宋遂良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对您进行访谈。前不久,2023年6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以您的名字为题举办了《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通过手稿、信札、照片等文献,呈现了您长达70年左右曲折但丰富的文学人... 一结缘文学:从湖湘到齐鲁宋健:宋遂良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对您进行访谈。前不久,2023年6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以您的名字为题举办了《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通过手稿、信札、照片等文献,呈现了您长达70年左右曲折但丰富的文学人生,您可否简要概述一下您文学人生的起步和过程?宋遂良:我1933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49年考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学,参加革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师范大学 宋遂良 文献展 信札 湖南浏阳 访谈录
下载PDF
建构现代学术与重勘中华文明——20世纪以来《楚辞》神话研究概述及反思
16
作者 谭佳 王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5,共11页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神话 现代转型 文明探源 神话历史
下载PDF
论梅兰芳美、苏公演宣传材料中理论话语建构之变异
17
作者 冯伟 皮野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三十年代梅兰芳为其美国和苏联公演准备了大量介绍性的外文材料。材料多由团队写作与翻译,系在世界戏剧的潮流和出访国政治、文化等语境的他者视阈下,对何为戏曲、戏曲特质等问题的理论话语建构。通过细读和话语分析,并聚焦几个关键词... 三十年代梅兰芳为其美国和苏联公演准备了大量介绍性的外文材料。材料多由团队写作与翻译,系在世界戏剧的潮流和出访国政治、文化等语境的他者视阈下,对何为戏曲、戏曲特质等问题的理论话语建构。通过细读和话语分析,并聚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可以发现,梅兰芳团队的言说内容与策略因目标受众而发生了变异,且有别于国内原有的话语。然而,观念的变异不代表内在的分裂,而意味着共时层面戏曲现代性追求面貌的多元和历时层面对戏曲认知的不断完善。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外国读者,但也潜藏了与国内批评者的隔空对话,其最终目的是巩固戏曲在国内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海外公演 话语 戏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黄河流域民歌语言特征计量研究
18
作者 张晓瑾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对黄河流域民歌进行多学科研究,可以拓宽中国民歌研究的视角,全面了解黄河流域的语言生态特点,黄河流域民歌具有直观可见的中华民族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歌 语序特征
下载PDF
以康德为方法——民间文学课堂引发的一次师生对话
19
作者 吕微 户晓辉 赵雅炅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近年来,实践民俗学派出于对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内部危机的敏锐体察,试图以康德为方法,将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推至“重回现代性”“重回启蒙理性”的思想史层面,而这一倡导背后宏阔的理论指向与现实体察在帮助我们透视研究现状、追... 近年来,实践民俗学派出于对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内部危机的敏锐体察,试图以康德为方法,将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推至“重回现代性”“重回启蒙理性”的思想史层面,而这一倡导背后宏阔的理论指向与现实体察在帮助我们透视研究现状、追问学科合法性的同时,也面临更为具体的进一步阐释的需要,在一场课堂讨论引发的对话中,吕微、户晓辉两位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阐释,其背后辐射出实践民俗学对普遍理性价值与中国社会诉求的深刻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实践民俗学 启蒙理性 康德
下载PDF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20
作者 叶立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不仅依靠自身生产知识(比如做某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理性阐发),而且还能借此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简言之,“文学理论无文学”的学术思潮,或者说“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业已改变了我们对理论和创作之关系的固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理论 文论界 学术思潮 理论发展史 工具论 知识话语 理性阐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