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报案”事件与近代革命诗歌的发展
1
作者 杨旭辉 胡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苏报案”中章太炎和邹容借《苏报》向清政府的统治发起挑战,事件发生后文人普遍吟咏,文字的力量催生出群体效应。围绕章、邹入狱,沈荩被杀,邹容牺牲等子事件产生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成为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此后革命派诗歌更加注重... “苏报案”中章太炎和邹容借《苏报》向清政府的统治发起挑战,事件发生后文人普遍吟咏,文字的力量催生出群体效应。围绕章、邹入狱,沈荩被杀,邹容牺牲等子事件产生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成为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此后革命派诗歌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性,不断学习魏晋诗歌的风骨,革命也成为一种思潮。“苏报案”事件成为诗歌史演进的推动力,诗歌借助报刊广泛传播影响了事件的演变发展,事件引发的思想风潮也促进了近代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报案 章太炎 革命诗歌
下载PDF
论方回的律诗理念及《瀛奎律髓》的丰富涵容
2
作者 张兆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方回的《瀛奎律髓》作为一本问世于中华民族非常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选,有丰富明确的选诗理念。方回认为到了隋唐时代律诗的成熟,标志着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成熟。由此,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不菲的价值。杜甫(老杜)所以被推... 方回的《瀛奎律髓》作为一本问世于中华民族非常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选,有丰富明确的选诗理念。方回认为到了隋唐时代律诗的成熟,标志着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成熟。由此,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不菲的价值。杜甫(老杜)所以被推为诗圣,在于他以丰富的理性内含成功地掌握律诗。唐宋各家律诗的浮沉在于它们各以自己的特征体现着与杜诗的相依相异。“一祖三宗”说是以此理念推进的诗歌主张。所谓黄山谷、陈后山、陈与义三宗在于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回应着时代。《瀛奎律髓》的价值在于以自己的系统理念成功地回应着南宋几大诗话、词话,使江西诗派的诗学精神以选诗的方式传承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律诗 正法眼藏 杜甫(老杜) “一祖三宗”
下载PDF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3
作者 喻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苏轼润州诗 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
下载PDF
陆游诗歌中的“卷帘”事象初探
4
作者 冯兰凤 殷学明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诗歌的言事传统被强大的言志抒情话语体系所遮蔽,事象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陆游的卷帘事象蕴含生机勃勃的立体感和丰富性:一方面,卷帘事象的审美意蕴既包括帘同“月、影、燕”等唯美意象结合呈现出的动静美,又包括...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诗歌的言事传统被强大的言志抒情话语体系所遮蔽,事象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陆游的卷帘事象蕴含生机勃勃的立体感和丰富性:一方面,卷帘事象的审美意蕴既包括帘同“月、影、燕”等唯美意象结合呈现出的动静美,又包括时空同构产生的立体美;另一方面,“卷”之后的思考和“帘”之外的观照是陆游对个人苦闷心绪的宣泄;卷帘事象建构的诗学价值,不论是对诗学理论研究还是当下生存都有一定的助益作用。对陆游“卷帘”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有利于开拓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卷帘 事象
下载PDF
古代朝鲜诗话论宋代类书
5
作者 刘会凯 蔡美花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宋代类书与其他中国典籍一样,在不同时期被不断地传入古代朝鲜,并且被本土翻印。它们不仅记录了部分古代朝鲜传说,为古代朝鲜文人科举准备与日常诗歌创作提供了便利,为诗歌用事锻炼与溯源提供依据,更为进一步考证、考据提供了线索。其... 宋代类书与其他中国典籍一样,在不同时期被不断地传入古代朝鲜,并且被本土翻印。它们不仅记录了部分古代朝鲜传说,为古代朝鲜文人科举准备与日常诗歌创作提供了便利,为诗歌用事锻炼与溯源提供依据,更为进一步考证、考据提供了线索。其中的讹误也被一些学力深厚的古代朝鲜文人作为直接的质疑和考证对象,加以批评与警示。这对如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研究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类书 古代朝鲜诗话 传播 影响 批评
下载PDF
论郁达夫《毁家诗纪》中自传体诗文的书写
6
作者 杨仲友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40,共5页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毁家诗纪》 自传体诗文
下载PDF
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
7
作者 孟令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84,共5页
南宋诗人杨万里作品中有四十多首涉及儿童形象、儿童情趣、儿童生活的诗,这些童趣诗所呈现的儿童特性透视出杨万里本人的儿童观:关注童心,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保护童心,主动发掘儿童劳动的价值;呼唤童心,肯定儿童童心未泯的思维方式... 南宋诗人杨万里作品中有四十多首涉及儿童形象、儿童情趣、儿童生活的诗,这些童趣诗所呈现的儿童特性透视出杨万里本人的儿童观:关注童心,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保护童心,主动发掘儿童劳动的价值;呼唤童心,肯定儿童童心未泯的思维方式,三者构成递进关系。杨万里的儿童观不仅超越了同时代的文人,对中国后世儿童观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童趣诗 儿童观 关注童心 保护童心 呼唤童心
下载PDF
歌诗《渭城曲》传唱与经典化的文化认同
8
作者 秦雅洁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此歌诗与送别行为的广泛受众产生文化共鸣,并通过逐代传唱,完成了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城曲》 歌诗 传唱 中庸 经典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群玉山头》中英译杜甫诗的文化误读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琴 罗妙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6,共6页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文化也逐渐受到国外译者的青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重要英译本《群玉山头》中杜甫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译...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文化也逐渐受到国外译者的青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重要英译本《群玉山头》中杜甫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译者在动植物、乐器、地理等物质文化和伦理、历史典故等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误读现象。这体现了在译者的主体选择下中国文化失去话语权、处于边缘地位,进而阻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文认为,为消除该文化流失与误读,一方面,国内译者应增强文化使命感,向外输出准确的文化作品译本;另一方面,面对海外译者的译本,我国应增强版权意识、坚守文化底线,严格审核海外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玉山头》 文化误读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论江湜的诗歌取径
10
作者 余乐川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江湜历来被视为晚清宋诗派的先驱,详察其诗歌取径,可发现黄庭坚、孟郊和杨万里对他的影响最深。江湜早年用力于山谷诗,并得其以文为诗之法。中年以后,由于秉持着诗学独立的信念,力求从江西派的笼罩中走出来,遂走上了杨万里同样走过的道... 江湜历来被视为晚清宋诗派的先驱,详察其诗歌取径,可发现黄庭坚、孟郊和杨万里对他的影响最深。江湜早年用力于山谷诗,并得其以文为诗之法。中年以后,由于秉持着诗学独立的信念,力求从江西派的笼罩中走出来,遂走上了杨万里同样走过的道路,即以白描为作诗的主要手段。而由于他一生颠沛于道路,遭际坎坷,故于孟郊极有心契,孟郊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江湜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湜 诗歌取径 黄庭坚 杨万里 孟郊 以文为诗 白描
下载PDF
张英《浮山·十坐处》自然美学思想探究
11
作者 姚松 陈阵 苏乐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张英是桐城派开创者之一,他前半生身居庙堂,后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间,尤推崇峰、岩、洞、壑俱美的家乡枞阳浮山,并写下《浮山·十坐处》组诗颂扬浮山之美。诗中蕴含着“空灵、奇峭、幽隐、变化”的朴素自然美学思想,与他归隐山林后的... 张英是桐城派开创者之一,他前半生身居庙堂,后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间,尤推崇峰、岩、洞、壑俱美的家乡枞阳浮山,并写下《浮山·十坐处》组诗颂扬浮山之美。诗中蕴含着“空灵、奇峭、幽隐、变化”的朴素自然美学思想,与他归隐山林后的赐金园、芙蓉谿、双溪园林等园林营造实践遥相呼应,开辟了桐城派文人造园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英 桐城派 自然美学思想 造园
下载PDF
附生还是共生?——中国古代诗稗依存关系论略
12
作者 吴丽娜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与稗官小说两种文体,确切地说,是诗歌与叙事性散体文之间,看似泾渭分明,却在很多情况下互相交叉,其二者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呈现出稗附于诗、诗附于稗、诗稗共生这几种双向相依、若即若离的状态,具有复杂性。...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与稗官小说两种文体,确切地说,是诗歌与叙事性散体文之间,看似泾渭分明,却在很多情况下互相交叉,其二者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呈现出稗附于诗、诗附于稗、诗稗共生这几种双向相依、若即若离的状态,具有复杂性。诗稗二者之间这种附生或者共生的复杂关系是中国古代诗学与叙事学两股力量互补与互斥、对话与融合、分流与并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稗 附生 共生 依存关系
下载PDF
论北宋彭汝砺使辽诗
13
作者 孙振涛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北宋诗人彭汝砺使辽期间创作了六十多首诗歌作品。彭汝砺使辽诗内容丰富,价值独特,既有诗人羁旅行役视角下的坎坷苦辛,孤馆独处时的寂寞难耐以及梦牵魂绕的思乡之情,又有地域文化视角下诗人对辽国北疆地理风光和人文社会文化的审美感知... 北宋诗人彭汝砺使辽期间创作了六十多首诗歌作品。彭汝砺使辽诗内容丰富,价值独特,既有诗人羁旅行役视角下的坎坷苦辛,孤馆独处时的寂寞难耐以及梦牵魂绕的思乡之情,又有地域文化视角下诗人对辽国北疆地理风光和人文社会文化的审美感知,流露出对辽宋两国世代友好的真诚祝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汝砺 使辽诗歌 交通地理 审美感知 羁旅行役
下载PDF
论清代甘肃竹枝词中的陇右民俗文化
14
作者 冉耀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清代是竹枝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描写陇右民情风...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清代是竹枝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描写陇右民情风俗的竹枝词的数量也较多。陇右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要道,不但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也有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影响,民风民俗极为丰富多彩,其节日民俗、日常民俗、少数民族民俗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本文通过清代甘肃竹枝词中所描写的陇右民俗文化来探讨陇右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文献价值,为中华竹枝词的研究和陇右民俗文化的研究贡献一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甘肃竹枝词 陇右民俗文化
下载PDF
章孝标佚诗所见《十抄诗》编纂特征与文献价值
15
作者 张晨桅 李官福 《东疆学刊》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唐代诗人章孝标诗歌传入朝鲜半岛,与新罗宾贡进士金可记有着直接的关系。成书于高丽朝初期的唐诗选本《十抄诗》收录章孝标佚诗十首,与《十抄诗》道教隐逸、科举入仕的两大编纂特征有着相当程度的契合。通过《十抄诗》中有关章孝标的记... 唐代诗人章孝标诗歌传入朝鲜半岛,与新罗宾贡进士金可记有着直接的关系。成书于高丽朝初期的唐诗选本《十抄诗》收录章孝标佚诗十首,与《十抄诗》道教隐逸、科举入仕的两大编纂特征有着相当程度的契合。通过《十抄诗》中有关章孝标的记载与其佚诗内容的分析,补正章孝标仕宦经历、家族籍贯与交游范围,丰富其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孝标 《十抄诗》 编纂特征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杜甫代言体诗歌的心理透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凯 徐定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代言”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这种假托抒情的方式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杜甫诗作中也存有不少代言体诗歌,包括女性视角代言体诗歌、男性视角代言体诗歌、自然视角代言体诗歌这三大类。杜甫利用代言体诗歌使自己戴上一副伪装的“面... “代言”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这种假托抒情的方式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杜甫诗作中也存有不少代言体诗歌,包括女性视角代言体诗歌、男性视角代言体诗歌、自然视角代言体诗歌这三大类。杜甫利用代言体诗歌使自己戴上一副伪装的“面具”,实现了“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效果。通过对杜甫代言体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分析杜甫不同视角下代言体诗歌创作的不同之处,进而透视其不同的创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代言体诗歌 心理透视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无以为名”的网络旧体诗词研究
17
作者 陈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者群体的普遍性,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同时,其诗词作品多以文本“空白”激发读者的主观想象空间,并且常以新颖的艺术表达打破读者已有的期待视野,促进读者审美愉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以为名 网络旧体诗词 接受美学 “无名体” 读者
下载PDF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王维田园诗歌的语篇连贯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敏 赵生学 徐善文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行阐释,揭示诗歌语篇连贯背后的认知机制,为诗歌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田园诗歌 理想化认知模型 语篇连贯 认知
下载PDF
储光羲组诗的结构形态与意境创造——兼论其诗歌史意义
19
作者 程龙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1-47,共7页
储光羲诗歌中组诗占比颇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史现象。储光羲组诗的结构形态繁复多样,主要可分为起结有序和错杂无序两种模式,多以意义的承接、题材的相同、抒情的一致而出现。组诗的结构形态与诗歌的意境创造之间具有某种一致性,即... 储光羲诗歌中组诗占比颇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史现象。储光羲组诗的结构形态繁复多样,主要可分为起结有序和错杂无序两种模式,多以意义的承接、题材的相同、抒情的一致而出现。组诗的结构形态与诗歌的意境创造之间具有某种一致性,即组诗对同一书写对象的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以及意象的选取运用等,有效地扩展、深化和融合了诗歌意境,凸显了组诗的文体优势。此外,储光羲关怀社会现实、兴寄田园生活的“比兴体田园组诗”,是其诗美理想及诗歌史意义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光羲 组诗 结构形态 意境 比兴体田园组诗
下载PDF
论京都长安的社会现象与杜牧的诗歌创作
20
作者 张玮航 张喜贵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映了京都的时局及政治问题、讽刺了京都的腐朽政权、鞭挞了贵族统治阶级、观照了封建统治下的普通民众,呈现了晚唐时期京都长安的种种社会现象,指摘着社会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长安 杜牧 晚唐社会 诗歌创作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