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与守正:荣春社科班的排演策略
1
作者 孙俊士 王一府 《晋阳学刊》 2023年第5期140-145,共6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戏曲生态恶化,科班生存面临重大危机。尚小云在1937年筹建的戏曲科班荣春社,一方面充分发挥科班人多势众的特点,积极借鉴海派演剧风格,大排本戏,更新机关布景,以提升营业,维持科班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戏曲生态恶化,科班生存面临重大危机。尚小云在1937年筹建的戏曲科班荣春社,一方面充分发挥科班人多势众的特点,积极借鉴海派演剧风格,大排本戏,更新机关布景,以提升营业,维持科班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又以保存旧剧为己任,复排失传老戏,继承和发挥旧剧精神,为京剧界培养演员300余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治下的北平,市面紊乱,百业凋零,物价飞涨,荣春社在经历辍演风波之后最终于1949年初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春社 《立言画刊》 戏曲科班 海派京剧
下载PDF
“风”义流变考 被引量:7
2
作者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42,共6页
《诗经》是具有宗教身份的瞽史于祭祀的季节在民间采集汇编而成的,因此《诗经》中的民歌与祭祀活动大有关联。而“风”在商代以后,它的语意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神性的自然“凤”到“帝使”、“风后”,它这时是祭祀的对象;由... 《诗经》是具有宗教身份的瞽史于祭祀的季节在民间采集汇编而成的,因此《诗经》中的民歌与祭祀活动大有关联。而“风”在商代以后,它的语意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神性的自然“凤”到“帝使”、“风后”,它这时是祭祀的对象;由于风向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又幻想出善于鸣叫的神鸟凤,而瞽师也模仿“八风”以作乐,这样“风”又和祭祀中的乐舞联系起来。“风”的一部分含义最终演变为祭祀歌舞。春秋之后,“风”意再度演变为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帝使 风后 祭礼歌舞 教化
下载PDF
论文化发展与戏曲传播格局之变 被引量:8
3
作者 焦福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戏曲在新时期的自我定位应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凸现出自己文化娱乐的本质属性。戏曲的娱乐属性决定了戏曲以传播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传播是戏曲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传播技术的革新为戏曲的生存发展和传受提供了多元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戏曲改革 传播格局
下载PDF
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新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红珊》 《乐府名词》 曲律 曲论 《南词引正》
下载PDF
白薇戏剧创作与西方现代派戏剧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彩云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1期202-204,共3页
白薇是中国现代女剧作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位。她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 ,充满了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色彩。虽说在当时的大环境背景下 ,现实主义仍是创作的主流 ,白薇也创作了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品 ,... 白薇是中国现代女剧作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位。她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 ,充满了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色彩。虽说在当时的大环境背景下 ,现实主义仍是创作的主流 ,白薇也创作了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品 ,但她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的借鉴和运用 ,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戏剧创作 西方现代派 象征主义 唯美主义 表现主义 影响 艺术体现
下载PDF
论新时期的戏曲剧本创作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恒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1-48,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新时期,新创作的戏曲剧本有千部之多,然而最为人们欣赏的则是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但许多剧作者在剧中无意识地宣扬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川剧《潘金莲》为代表的"思想剧",改变了戏曲通俗文艺...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新时期,新创作的戏曲剧本有千部之多,然而最为人们欣赏的则是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但许多剧作者在剧中无意识地宣扬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川剧《潘金莲》为代表的"思想剧",改变了戏曲通俗文艺的性质,使戏曲严重脱离了最普通的百姓;许多剧目过分追求故事的奇异性,又不注意细节的真实,使得内容缺少生活的依据与内在的逻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戏曲 剧本 创作 评论
下载PDF
论文明戏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寿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早期话剧运动,也称文明戏运动,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补充,它更以注重西方文化引进与传统艺术的啮合,注重自身的文化运作与前驱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啮合,注重艺术倡导与具体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啮合,为"五四"... 早期话剧运动,也称文明戏运动,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补充,它更以注重西方文化引进与传统艺术的啮合,注重自身的文化运作与前驱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啮合,注重艺术倡导与具体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啮合,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文化运作 历史价值
下载PDF
追求原始的野性——论高行健戏剧观的传统资源 被引量:2
8
作者 季玢 金红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17,共4页
假定性、剧场性以及娱乐性是高行健从民间文化中摘取的三棵重要的“种子”。他渴望这三棵“种子”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土壤上存活下来,以此带动中国戏剧的复兴。高行健寻戏剧之“根”并不是对中国原始野性文化的自恋,而是在现代性... 假定性、剧场性以及娱乐性是高行健从民间文化中摘取的三棵重要的“种子”。他渴望这三棵“种子”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土壤上存活下来,以此带动中国戏剧的复兴。高行健寻戏剧之“根”并不是对中国原始野性文化的自恋,而是在现代性浸淫中对传统戏剧资源的新的开掘,是一种找寻超越与突破支点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野性思维 民间文化
下载PDF
从甲午到戊戌:近代戏剧观念的萌芽与大众启蒙规划的出台——以傅兰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5-32,共8页
近代戏剧观念萌芽于甲午前后傅兰雅、王韬对"时新小说"的提倡,与康有为诗教思想相融合,形成以"新民"为核心的戏剧启蒙理念,集中体现于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前后一系列论著中,标志着近代戏剧观念的正式出台。
关键词 近代戏剧观念 启蒙 傅兰雅 王韬 康有为 梁启超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小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其中首先是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颠覆与彻底解构;其次是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戏剧进行立体化呈现,使戏剧在娱乐性与思想性、舞台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饶有趣味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其中首先是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颠覆与彻底解构;其次是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戏剧进行立体化呈现,使戏剧在娱乐性与思想性、舞台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饶有趣味的跳接;最后是彻底打破传统常规的戏剧结构,在对其进行颠覆与解构的同时传达出全新的艺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本 解构 表现手法 戏剧结构
下载PDF
略论明清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5,共6页
对明清堂会演剧的开场吉利戏及正戏演出的分析,认为堂会演剧具有仪式性戏剧的特点,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正是驱邪纳福等民俗心理的反应。堂会演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种族生存与发展本能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了古代戏曲演出方式与民族生存方... 对明清堂会演剧的开场吉利戏及正戏演出的分析,认为堂会演剧具有仪式性戏剧的特点,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正是驱邪纳福等民俗心理的反应。堂会演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种族生存与发展本能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了古代戏曲演出方式与民族生存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吉利戏 正戏 驱邪纳福 仪式
下载PDF
新民社始末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凤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3-158,共6页
郑正秋所创新民社是我国最早成功实现了商业化演出的早期话剧团体,它在文明戏史乃至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民社前后坚持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演出,带动了营业性文明戏的上演热潮。它荟萃了新剧人才,培养了杰出演员,编制了大批剧目,... 郑正秋所创新民社是我国最早成功实现了商业化演出的早期话剧团体,它在文明戏史乃至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民社前后坚持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演出,带动了营业性文明戏的上演热潮。它荟萃了新剧人才,培养了杰出演员,编制了大批剧目,探索出了早期话剧商业化演剧的模式,并形成了文明戏的成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话剧 新民社 商业化演出 历史地位
下载PDF
清末民初堂会演剧谫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8-73,共6页
清末民初的堂会演剧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职业女伶承应堂会开了近代女子班社公开演剧的先河;票友串戏于堂会促进京剧艺术发展;堂会演出的剧目以京徽为主,昆剧尚有插演;室内戏台大量出现、堂会剧场向戏园转移等。这些进一步表明了戏... 清末民初的堂会演剧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职业女伶承应堂会开了近代女子班社公开演剧的先河;票友串戏于堂会促进京剧艺术发展;堂会演出的剧目以京徽为主,昆剧尚有插演;室内戏台大量出现、堂会剧场向戏园转移等。这些进一步表明了戏曲审美对舞台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职业女伶 票友 舞台性
下载PDF
民族国家话语下的边区戏剧革新——以延安戏剧革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抗战的特殊时空下,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全面介入戏剧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开始弱化。改造传统戏剧以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同时也成为边区政府亟待解决的政治任务。民族国家话语主导下的戏剧革新运动中,延安戏剧革新始终走... 在抗战的特殊时空下,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全面介入戏剧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开始弱化。改造传统戏剧以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同时也成为边区政府亟待解决的政治任务。民族国家话语主导下的戏剧革新运动中,延安戏剧革新始终走在边区乃至整个全国解放区的前列,并引领中国文艺界的戏剧运动。延安戏剧革新开创了中国戏剧民族化、大众化的先河,延安戏剧运动创造的"中国范式和中国作风"成为中共抗战宣传的有力工具,在调动民众抗战热情,唤醒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上起到难以估量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延安 戏剧运动
下载PDF
晚清王府的堂会演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4-76,共3页
自明初朱元璋赐词曲予王公贵族开始,王府就一直延续着演剧的传统。至清代,尤其在晚清时期,王府的堂会演剧更加兴盛。王府堂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由王府戏班表演,可自娱可娱宾,最具王府演剧的代表性;一种由传差来的职业戏班演出,主要用... 自明初朱元璋赐词曲予王公贵族开始,王府就一直延续着演剧的传统。至清代,尤其在晚清时期,王府的堂会演剧更加兴盛。王府堂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由王府戏班表演,可自娱可娱宾,最具王府演剧的代表性;一种由传差来的职业戏班演出,主要用于酬宾。王府堂会演剧为戏曲演出史增添了一段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府 堂会演剧
下载PDF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样板戏”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88,共8页
“样板戏”是特殊历史年代的政治产物,无论从情节、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样板戏”都带有深重的意识形态烙印。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样板戏”的生成、发展、改编的过程,可以为反思这一艺术形式提供广阔的批... “样板戏”是特殊历史年代的政治产物,无论从情节、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样板戏”都带有深重的意识形态烙印。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样板戏”的生成、发展、改编的过程,可以为反思这一艺术形式提供广阔的批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只要正确地改革,戏曲就有希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恒夫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戏曲的衰落是社会急遽转型造成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与审美观发生巨大变化而带来的。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即将结束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复归,具有开放品性的戏曲仍会赢得偏爱集体性娱乐活动的国人的青睐。不过,戏曲要焕发青春,须... 戏曲的衰落是社会急遽转型造成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与审美观发生巨大变化而带来的。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即将结束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复归,具有开放品性的戏曲仍会赢得偏爱集体性娱乐活动的国人的青睐。不过,戏曲要焕发青春,须系统地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与程式性特征的新的声腔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命运 革新 声腔
下载PDF
秩序的重建:从华乐戏院到大众剧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秀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1-99,共9页
从华乐戏院到大众剧场的转变,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戏曲改革“改制”的缩影。这个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取消“三行”,规范剧场的演出和经营方式;通过新的合作方式和经济关系,建立剧场与剧团之间的新型关系;废除“经励科”,阻断旧制度的沿袭... 从华乐戏院到大众剧场的转变,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戏曲改革“改制”的缩影。这个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取消“三行”,规范剧场的演出和经营方式;通过新的合作方式和经济关系,建立剧场与剧团之间的新型关系;废除“经励科”,阻断旧制度的沿袭。经过这三个方面的实践,作为新中国文艺生产单位的大众剧场,确立了社会主义剧场的新秩序,体现了新中国文艺政治至上、人民至上的追求。它既是文艺制度的根本变革,也是一般艺人、职工和群众在思想、认识以及日常行为方式上的深刻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乐戏院 大众剧场 马彦祥 剧场改革
下载PDF
试论明清堂会演剧中的赏玩性欣赏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明清堂会演剧中观众对戏曲的欣赏是赏玩性质的。观众行家式的赏玩(品评和粉墨登场)既以其艺术才华的展示来获得快感,又以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中国戏曲的表演理论。这种欣赏一方面加剧了明清戏曲由文学时代向演技时代转变的进程,另一方面也... 明清堂会演剧中观众对戏曲的欣赏是赏玩性质的。观众行家式的赏玩(品评和粉墨登场)既以其艺术才华的展示来获得快感,又以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中国戏曲的表演理论。这种欣赏一方面加剧了明清戏曲由文学时代向演技时代转变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古代戏曲美学品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赏玩
下载PDF
高行健与中国传统戏曲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建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7-93,共7页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中国传统戏曲 全能的戏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