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4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贯中史料发现、整理与研究的观察和思考
1
作者 苗怀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F0002,124,共12页
罗贯中研究是《三国演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发现了一些新史料,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些材料数量少,且相互矛盾,难以解决罗贯中的所有问题。研究者围绕罗贯中是否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及其籍贯、... 罗贯中研究是《三国演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发现了一些新史料,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些材料数量少,且相互矛盾,难以解决罗贯中的所有问题。研究者围绕罗贯中是否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及其籍贯、生卒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产生争论。因资料的缺乏,不少问题难以达成共识,罗贯中研究目前处于瓶颈状态,期待有新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史料 学术史
下载PDF
《三国志演义》批评曹操形象的小说化书写——以其“喜”“笑”为阐述中心
2
作者 吴思淇 邓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 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通过叠合、增删和衍生等方式,使曹操的“喜”与“笑”比正史书写更具备曲折与戏剧的一面,也展现曹操喜怒无常的奸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三国志演义》 小说化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Audio Publishing of Classical Book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 Canvas: Taking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Digital Audio Platforms as an Example
3
作者 Ding Qin Liu Mengzh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1期58-74,共17页
Visual media have dominated sensory communications for decades,and the resulting“visual hegemony”leads to the call for the“auditory return”in order to achieve a holistic balance in cultural acceptance.Romance of t... Visual media have dominated sensory communications for decades,and the resulting“visual hegemony”leads to the call for the“auditory return”in order to achieve a holistic balance in cultural acceptance.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a classic literary work in China,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from leading audio platforms.However,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digital audio publishing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due to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dissemination of long-form content on digital audio platforms and the current trend of short and fast information reception.Drawing on the Business Model Canvas Theory and taking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s the main focus of analysi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siness model for the audio publishing of classical books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the user evaluation of digital audio platforms,the establishment of value propositions based on the“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principle,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udio publishing infrastructure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udio platforms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i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expand the boundaries of cultural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udio publishing Business Model Canvas digital audio platforms
下载PDF
《三国志演义》“东吴三督”比较论——兼及罗贯中创作历史小说的加减法运用
4
作者 关四平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东吴三督”是指吕蒙、朱然和陆逊。其中朱然接任吕蒙为都督的史实,得以澄清;朱然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颇为突出,几可与吕蒙、陆逊并列。三人关系也非常密切,与孙权关系皆非同一般:吕蒙与孙权有师生之谊,朱然与孙权有同学之情,陆逊与孙... “东吴三督”是指吕蒙、朱然和陆逊。其中朱然接任吕蒙为都督的史实,得以澄清;朱然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颇为突出,几可与吕蒙、陆逊并列。三人关系也非常密切,与孙权关系皆非同一般:吕蒙与孙权有师生之谊,朱然与孙权有同学之情,陆逊与孙权有亲属关系。荆州战役中吕蒙是指挥者,功居第一;陆逊协助吕蒙施骄兵计,且“为前部”,得到拜将封侯的重赏;朱然因“禽羽”功大而升职封侯。夷陵战役指挥者是陆逊,功居第一;朱然“并力拒备”,功居第二。罗贯中对“东吴三督”形象的塑造,较之史传是以减法为主,重要情节减中亦有加。从当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层面来说,罗贯中所用减法之处亦是当下可用加法的有利之处,罗贯中无意中为后人留下更大的再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三国志演义》 东吴三督
下载PDF
《三国演义》“倚夜”结纂的叙事效果及其意蕴
5
作者 许中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一部掩映在夜色中的政治史、军事史。罗贯中不仅通过战争、谋议的“夜间化”,增强政治、军事中波诡云谲的戏剧效果;而且以灯烛、火把等光源实现场景或人物的聚焦,强化叙事场景或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 《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一部掩映在夜色中的政治史、军事史。罗贯中不仅通过战争、谋议的“夜间化”,增强政治、军事中波诡云谲的戏剧效果;而且以灯烛、火把等光源实现场景或人物的聚焦,强化叙事场景或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借助星、月等“闲笔”烘托氛围,从而赋予小说叙事盎然的诗意情调。此外,《三国演义》还有意识地借助秋夜、冷月等自然界中带有“寒意”的事物,或是通过“占星”与“夜梦”等命定式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或是以“互涉”的形式把小说文本引入悠远的历史语境,从而赋予小说叙事苍凉的历史情韵与厚重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倚夜”结纂 叙事方式 文学兴味 历史情韵
下载PDF
《三国演义》毛评对李评的互文手法
6
作者 黎昇鑫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9-120,共12页
《三国演义》李评对毛评的论点阐发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毛评在吸纳李评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观点批驳。从互文性理论来看,两评之间存在典型的互文性关系。作为后文本的毛评,对其前辈评本的互文手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复制与挪用... 《三国演义》李评对毛评的论点阐发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毛评在吸纳李评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观点批驳。从互文性理论来看,两评之间存在典型的互文性关系。作为后文本的毛评,对其前辈评本的互文手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复制与挪用;二是改写与拓展;三是对话与反驳。正是在这些互文手法的运用下,毛评或正或反地从李评身上汲取了充足的评点养分,从而熔铸自身的血肉,推动了《三国演义》的经典化进程。总之,李评为毛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评点范例,而毛评则在继承、发展与批驳李评的同时,又间接对李评进行了阐释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手法 复制与挪用 改写与拓展 对话与反驳
下载PDF
庞统容貌“丑化”的文化意蕴
7
作者 许中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三国演义》中庞统容貌的“丑化”并非是意在通过容貌贬低庞统,以达到凸显诸葛亮完美形象之目的。庞统容貌的“丑化”包含了三层内涵:一是,通过人物的“貌陋”,以示其“长相不凡”,并在“畸人”观的影响下,表达“外丑内美”的写人意图... 《三国演义》中庞统容貌的“丑化”并非是意在通过容貌贬低庞统,以达到凸显诸葛亮完美形象之目的。庞统容貌的“丑化”包含了三层内涵:一是,通过人物的“貌陋”,以示其“长相不凡”,并在“畸人”观的影响下,表达“外丑内美”的写人意图;二是,“貌陋”作为“失威仪之制”的一种表现,源自古代对狂士群体的一种形象期待,借以彰显庞统的狂士气质;三是,庞统的“貌陋”与其政治上的失意,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择才观的文化传统中,也流露了深沉的“士不遇”的悲情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庞统 丑化 畸人 狂士
下载PDF
略论罗贯中对史实与虚构的艺术处理
8
作者 石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况异常复杂。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取材、剪裁甚至叙事描写、塑造人物方面的出类拔萃的艺术水平恰恰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而且,其艺术水平又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排比、分析、总结这些艺术手段和方法。大体而言,这些艺术手法最常见的至少有八种,此处重点讨论其中的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三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史实与虚构 张冠李戴 夸张渲染 捕风捉影
下载PDF
动静相生:《三国演义》的跨媒介传播及其意义
9
作者 朱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开始通过影视剧和广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传统媒介对《三国演义》的传播构成了其文学意义的稳定性闭环。互联网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介不仅对《三国演义》原著进行传播,还创造了更多的衍生文本,从而打破了《三国演义》文学意义的闭环。传统媒介下的《三国演义》主要在静态中传播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文学意义。随着跨媒介传播的形成,《三国演义》则进入了生生不息的动态文化生产中。通过对《三国演义》跨媒介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经典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接受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媒介传播 互联网 文学经典 文学意义
下载PDF
郭嘉谋士形象的文学书写
10
作者 左芃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郭嘉谋士形象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区别在郭嘉加入曹魏集团、郭嘉之死和郭嘉死后评价三部分。郭嘉谋士人物形象在从史传转化为小说时,其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基于叙事节奏的选择、人物刻画... 郭嘉谋士形象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区别在郭嘉加入曹魏集团、郭嘉之死和郭嘉死后评价三部分。郭嘉谋士人物形象在从史传转化为小说时,其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基于叙事节奏的选择、人物刻画的需要和人物价值的错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演义》 郭嘉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
11
作者 黄思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充实了叙事技法,还为读者建构了极具美感的想象空间,启示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追溯象喻源流,从象喻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毛宗岗所使用的象喻类型,挖掘其中的自然万象与文学世界间的相似性,进而分析毛宗岗的叙事标准、阐释意义与话语建构。对当前文学批评研究追求高层次理论品格的同时,兼顾雅俗共赏的学术愿景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宗岗 三国演义 喻象 象喻式批评 阐释意义
下载PDF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12
作者 宋明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备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人物形象 关系分析
下载PDF
“曹操刺董”的历史真相与小说重构
13
作者 束强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曹操刺杀董卓故事以曹操为中心,前后包括接受伪职、孟德献刀、亡命中牟、误杀吕氏等情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链。但实际上,它是小说家运用“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手法,所虚构出的一个故事。因为除了亡命中牟、误杀吕氏有着零星的... 曹操刺杀董卓故事以曹操为中心,前后包括接受伪职、孟德献刀、亡命中牟、误杀吕氏等情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链。但实际上,它是小说家运用“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手法,所虚构出的一个故事。因为除了亡命中牟、误杀吕氏有着零星的片段记载,“曹操刺董”故事基本不见于史书。小说家赋予了曹操形象以“奸”与“雄”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深刻内涵,刺董写正面,反映“雄”的一面;杀吕写反面,揭露“奸”的一面。因此,史书本事的溯源到小说文本的构建,是考察“曹操刺董”故事生成与曹操形象塑造关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曹操刺董 生成过程 形象塑造
下载PDF
金疮与“三气周瑜”:从医学背景考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
14
作者 张悦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足周瑜因病早卒的史实。“三气周瑜”的故事情节使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狭隘量小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趣味性。“带着脚镣跳出一支优美的舞”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气周瑜 金疮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新历史主义书写
15
作者 汪军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作为一种话语行为,《三国演义》受当时官方主流的儒家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影响,体现了书写者的价值判断与情感态度。传统历史学家关注的是历史事件与经验教训,新历史主义更关切的是历史如何被阐释与书写,《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与历史... 作为一种话语行为,《三国演义》受当时官方主流的儒家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影响,体现了书写者的价值判断与情感态度。传统历史学家关注的是历史事件与经验教训,新历史主义更关切的是历史如何被阐释与书写,《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与历史书写,是在历史基础之上成功地融入了主观想象与历史虚构。与传统的宏大叙事不同,新历史主义把目光投向“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三国演义》不乏对边缘人物与奇闻轶事的刻画和描述。《三国演义》迥异于传统的女性书写与女性形象,则颇具新历史主义与现代女性主义的先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历史书写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三国演义》历史观论略
16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呈现的是以儒家政治道德为核心的多元历史观。这种多元历史观虽然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但无法对三国兴亡作出富有诠释力的理论说明。只有秉持唯物史观,结合小说的具体描写,才可能对蜀汉兴亡、三国归于一统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正统史观 道德史观 英雄史观 天命史观
下载PDF
从B站解读类视频看《三国演义》的速食化传播
17
作者 陈婷婷 《新闻世界》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新媒体时代,影视或书籍的解读类视频兴起,形成速食化传播之风。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被卷入到速食化传播的行列中来。仔细研读B站上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发现:优质UP主与多元UGC共同为《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 新媒体时代,影视或书籍的解读类视频兴起,形成速食化传播之风。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被卷入到速食化传播的行列中来。仔细研读B站上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发现:优质UP主与多元UGC共同为《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构建了良好的传播氛围,多元内容元素的浓缩化拼贴建构了《三国演义》的解读模式。速食化传播《三国演义》不仅有利于受众的替代性观影需求的满足,而且有利于影视行业多元意义的生成。但商业资本操控下创作方式的异化和低俗化的趋向不可逆,观众速食化观看《三国演义》往往失去了对艺术作品的完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B站 解读类视频 速食化
下载PDF
论刘备形象及其演变
18
作者 关庆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181,共9页
刘备利用“汉室宗亲”身份起事,拓展延续了汉家政权,为“兴复汉室”意识注入了“矢志中兴”的文化内涵。宋元以后,汉民族意识高涨,刘备成为“矢志中兴”的典型。在“兴复汉室”政治理想的推动下,刘备形象逐渐演变形成。但囿于依史演义... 刘备利用“汉室宗亲”身份起事,拓展延续了汉家政权,为“兴复汉室”意识注入了“矢志中兴”的文化内涵。宋元以后,汉民族意识高涨,刘备成为“矢志中兴”的典型。在“兴复汉室”政治理想的推动下,刘备形象逐渐演变形成。但囿于依史演义的创作规范,《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没能兴复汉室,刘备年少事迹缺乏记载,更无刘备形象的爱情描写。明清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突破“七实三虚”限制,不仅实现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同时增补了刘备年少时的英雄事迹,虚构了刘备的爱情故事。刘备形象在明清时期得到丰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丰富发展后的刘备英明帝王形象和有情有义刘郎君形象,更符合大众审美和评价标准,意在通过刘备形象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汇聚起抵御外侮、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刘备 《三国志》 《反三国志演义》
下载PDF
明清小说评点之“间架”分析——以毛评《三国演义》为例
19
作者 刘永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与西方文论家注重小说故事情节相比,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家注重挖掘小说的“间架”结构布局。以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评点派注重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与空间架构。“间”,即叙事结构中故事情节安排的偶然... 与西方文论家注重小说故事情节相比,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家注重挖掘小说的“间架”结构布局。以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评点派注重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与空间架构。“间”,即叙事结构中故事情节安排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曲折性与生动性、演进性与节奏性。“架”,即叙事结构中同一故事情节演进的空间结构和不同故事情节转换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评点 间架 《三国演义》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清初任源祥与侯方域交游缘起考——兼及任源祥北上中州的原因
20
作者 李西西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192,共12页
清初江南文坛的盛况,不断吸引他域文人来此交流,这种互动拓宽了江南中下层文人的视野,为他们文学思想及创作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契机。任源祥与侯方域的交往就揭示了这一点。任源祥游宋访侯对他的生活与思想发生了最为重要的影响。任源... 清初江南文坛的盛况,不断吸引他域文人来此交流,这种互动拓宽了江南中下层文人的视野,为他们文学思想及创作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契机。任源祥与侯方域的交往就揭示了这一点。任源祥游宋访侯对他的生活与思想发生了最为重要的影响。任源祥与侯方域交游的缘起:一是侯方域入清以来思想转变及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二是任源祥放弃生员身份后选择“立言”的结果。三是任源祥、侯方域二人文学观念相合的结果。任源祥北上游宋并抵商丘吊唁侯方域,应该说谋生或寻求际遇等现实目的是此行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源祥 侯方域 雪苑社 清初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