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小说叙事中的“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治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作为中外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小说从古老的故事一路蜕变而来,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形态各异,花样迭出,规矩难觅,法则难求。带着本质主义的思维,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具有评判标准的通用律则,但常常又会发现,仍有大量优秀的小说处在各... 作为中外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小说从古老的故事一路蜕变而来,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形态各异,花样迭出,规矩难觅,法则难求。带着本质主义的思维,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具有评判标准的通用律则,但常常又会发现,仍有大量优秀的小说处在各种所谓的律则之外。这或许正是小说艺术的魅力所在。当一种成熟的文体不断走向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说明它的内部仍然充满巨大的活力、潜力和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现代文学史 本质主义 不确定性 评判标准 开放性 可塑性 文体
下载PDF
推移与抒情:《河山传》里的世情、天地和众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辉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一此“河山”非彼河山。河是洗河,山是罗山。洗河出自农村,是进城务工人员,是创业的“城一代”,是跟班、助理、管家、筹备中的项目经理;罗山久居城市,是事业大成的老板,是社会贤达,是“主人”、老总、商会会长、政协委员、数个公司的董... 一此“河山”非彼河山。河是洗河,山是罗山。洗河出自农村,是进城务工人员,是创业的“城一代”,是跟班、助理、管家、筹备中的项目经理;罗山久居城市,是事业大成的老板,是社会贤达,是“主人”、老总、商会会长、政协委员、数个公司的董事长。人事兴衰倏忽,转眼四十年矣!其间阴阳交替、寒暑易代,造化运转不息,人事迁转无定,演出了多少兴衰、起落、成败、得丧、荣辱、进退甚或死生的生命故事,遂成这一部表层风轻云淡,内里波澜万丈的《河山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经理 进城务工人员 政协委员 久居城市 人事 生命故事 城一代 罗山
下载PDF
论当代汉语边地小说的审美发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顺宏 卜梦怡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240,共10页
对于当代边疆地区极为丰富的文学现象,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是从少数民族文学这一视角加以认知和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又有局限在民族文化内部之嫌。回溯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不难发现,边... 对于当代边疆地区极为丰富的文学现象,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是从少数民族文学这一视角加以认知和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又有局限在民族文化内部之嫌。回溯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不难发现,边疆地区的民族与文化融合与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意识转变紧密关联,正是这种融合与相互作用促成了边地创作的发生和发展。认为将相关创作现象置于“边地”这一文学地理空间,其审美内蕴可能会得到更为恰切的阐释,并且,其民族文化特质也或将得到更恰当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小说 少数民族文学 地理空间 审美发生
原文传递
“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纠葛--本事重构视野下的《三里湾》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三里湾》主要根据赵树理1952年在平顺县川底村参加农业合作化的亲身经历撰写。但对读小说内外,不难发现此小说对本事材料的择取有“买椟还珠”之憾,在其背后则是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仅得“形似”而不能兼得其“精神姿制”。这使《三... 《三里湾》主要根据赵树理1952年在平顺县川底村参加农业合作化的亲身经历撰写。但对读小说内外,不难发现此小说对本事材料的择取有“买椟还珠”之憾,在其背后则是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仅得“形似”而不能兼得其“精神姿制”。这使《三里湾》难以进入1950—1970年代优秀文艺作品的行列。不过,它对于农民实利主义的精细刻画,对于乡村“皱褶”的呈现,仍给“短20世纪”中国留下一份“大历史”与“小历史”彼此博弈、相互承认的珍贵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里湾》 赵树理 大历史 小历史
下载PDF
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丁玲式书写——读丁玲佚作《杜秀兰》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新近整理的丁玲佚作《杜秀兰》是书写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小说。这一创作主题成为热点与1953、1954年的“教育整顿”和1955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高潮密切相关。丁玲之写《杜秀兰》源于她在京郊下乡的体验,基于她书写现实重大题... 新近整理的丁玲佚作《杜秀兰》是书写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小说。这一创作主题成为热点与1953、1954年的“教育整顿”和1955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高潮密切相关。丁玲之写《杜秀兰》源于她在京郊下乡的体验,基于她书写现实重大题材的尝试,同时也基于她对现代青年的出路问题、精神困境一贯的关注、理解与把握。因此,《杜秀兰》虽为“应时”之作,但其主人公仍是属于丁玲自己的人物,具有丁玲笔下新青年特有的“自珍”“卓尔不群”的气质。同时,小说的重点落在主人公如何能够突破自身思想、精神限制,顺利返乡,实现一种“社会化成长”。丁玲对这一融入集体的“现实道路”的书写一定程度上呼应、弥补着《在医院中》那个仓促的结尾。但对这个“现实道路”理想条件的设定使得这一解决路径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杜秀兰》 农村知识青年 教育革命
下载PDF
网络科幻小说新形态的叙事实践——评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 被引量:1
6
作者 北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瑞说符 《我们生活在南京》 网络科幻小说 科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时代性阐释——由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从经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和关注的热点。编剧既要遵循小说原著的精神,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让文学经典走近人们的当前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时段受众群体的审美期待。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 从经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和关注的热点。编剧既要遵循小说原著的精神,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让文学经典走近人们的当前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时段受众群体的审美期待。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拓展叙事时空、展现地域风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民生形态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时代性背景和现代化元素,从而有意地突破小说原著叙事时间的局限,拉近文学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文学原著的主题精神深入和延续于当下社会,继续发挥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电视剧改编 《人生之路》 时代性 现代化
下载PDF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8
作者 余岱宗 郑小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①)“曾在着”意味着诸多往事可以通过描述抓住它们,挽救它们,不至于为时间所吞噬。甚至,经由记忆的“唤醒”,不在场的人与事反而愈加鲜明。格非曾言:“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追忆之光,模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让物理时间的真实性变得不堪一击,从而使我们恍如隔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中国文学传统 浪漫主义 真实性 唤醒 在场 现在与未来
下载PDF
重回现场:生命因文学而常青——宋遂良教授访谈录
9
作者 宋遂良 宋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F0002,共9页
一结缘文学:从湖湘到齐鲁宋健:宋遂良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对您进行访谈。前不久,2023年6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以您的名字为题举办了《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通过手稿、信札、照片等文献,呈现了您长达70年左右曲折但丰富的文学人... 一结缘文学:从湖湘到齐鲁宋健:宋遂良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对您进行访谈。前不久,2023年6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以您的名字为题举办了《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通过手稿、信札、照片等文献,呈现了您长达70年左右曲折但丰富的文学人生,您可否简要概述一下您文学人生的起步和过程?宋遂良:我1933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49年考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学,参加革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师范大学 宋遂良 文献展 信札 湖南浏阳 访谈录
下载PDF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10
作者 邹建军 王冠含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炜 地理叙事 浪漫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小说理论与创作之间必要的张力
11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共2页
一本专栏的设立基于一种共识。我们都认为,有必要结合70多年来中国当代小说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采用各种方式(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学术探讨)发掘当代小说家的“创作谈”这座富矿,灵活、具体而深入地总结当代小说创作与批评的经验,由此建构... 一本专栏的设立基于一种共识。我们都认为,有必要结合70多年来中国当代小说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采用各种方式(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学术探讨)发掘当代小说家的“创作谈”这座富矿,灵活、具体而深入地总结当代小说创作与批评的经验,由此建构带有当代中国鲜明印记的小说理论。但这一原初设想是否也暗藏了某种“潜台词”:作家的创作实践及其“创作谈”一直保持着互相阐释的良性循环关系吗?我们既可以参照具体作品来读解作家们的“创作谈”,也可以参照“创作谈”来顺畅地阐释他们的作品?作品必定是作家“创作谈”的完美演绎,而“创作谈”必定是作家作品最权威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理论与创作 当代小说家 良性循环 创作谈 学术探讨 潜台词 必要的张力
下载PDF
“小说学”的难处与魅力
12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共2页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多人一起相伴前行的大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不是按一个观点、一套话语、一条路径来建造的封闭性独栋建筑,当代小说宏阔的历史发展与批评实践都要求小说理论应该是众声喧哗的多元共同体。抱着这个想法,我们才有理由也有信心将这个专栏继续开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独自远行 批评实践 众声喧哗 封闭性 想象力 理论建构 共同体
下载PDF
乡村“女儿”的心灵关怀——论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
13
作者 贺仲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孙惠芬从1982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有40多年,作品数百万字。正如她的自我总结:“我的目光,从没有到达院子以外的世界……我的心匍匐在一方狭小的空间,深入在母亲的心情里。”^(①)她的作品基本集中在乡土领域,但很少直接书写乡... 孙惠芬从1982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有40多年,作品数百万字。正如她的自我总结:“我的目光,从没有到达院子以外的世界……我的心匍匐在一方狭小的空间,深入在母亲的心情里。”^(①)她的作品基本集中在乡土领域,但很少直接书写乡村政治、经济等现实领域,而是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乡村社会的情感、伦理和信仰问题,在这些乡村“心灵世界”里跋涉和探询。一、关怀的指向:乡村心灵孙惠芬首先关注的是乡村情感世界。情感是人最基本的心灵内涵。孙惠芬的很多作品都致力于关注乡村人特别是乡村女性的情感问题,书写他们在恋爱、婚姻,以及与亲友相处中的复杂情感,表达他们对爱和温情的渴望,对理解和尊重的期待,也展示了这些要求所遭遇到的现实困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惠芬 乡村情感 乡村政治 乡土小说 乡村女性 理解和尊重 心灵世界 自我总结
下载PDF
海岛书写的当代性——林森的小说及其他
14
作者 杨庆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一、南方的“在地性”从一篇短篇小说《抬木人》说起,这是林森2014年完成的作品,首发于《大家》,后收入小说集《海风今岁寒》。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短篇时大惊失色,感叹于同代人作品中居然有如此精湛之作。小说不长,1万多字,写海岛小镇上... 一、南方的“在地性”从一篇短篇小说《抬木人》说起,这是林森2014年完成的作品,首发于《大家》,后收入小说集《海风今岁寒》。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短篇时大惊失色,感叹于同代人作品中居然有如此精湛之作。小说不长,1万多字,写海岛小镇上的两兄弟,无名无姓,来路不明,贫穷、懒惰、愚昧且残忍。两兄弟一无所长,靠偷砍山上的树为生,但也有原则:一次只砍一棵树。砍好后,两人一前一后抬到集市卖掉,拿着换来的几十元立即挥霍一空,而他们的挥霍,也无非是吃一碗米粉——这米粉如毒品,两兄弟几日不吃就要发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家》 来路不明 海岛 同代人 林森 在地性 当代性 米粉
下载PDF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15
作者 叶立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不仅依靠自身生产知识(比如做某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理性阐发),而且还能借此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简言之,“文学理论无文学”的学术思潮,或者说“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业已改变了我们对理论和创作之关系的固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理论 文论界 学术思潮 理论发展史 工具论 知识话语 理性阐发
下载PDF
新时代乡土小说反贫困话语的生成
16
作者 徐志伟 冯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现代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世界性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中国对以“工业化/城市化”为表征的现代化想象、模仿与实践所衍生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正如南帆所言:“农村的贫困与城乡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存在... 现代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世界性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中国对以“工业化/城市化”为表征的现代化想象、模仿与实践所衍生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正如南帆所言:“农村的贫困与城乡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存在千丝万缕的结构性对应。”①百年中国乡土小说一直都在关注、剖析和解释农村贫困危机,都在叙述农村与中国前途命运的关联,回答“农村往何处去”“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新时代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迈入治理和建设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结构 脱贫攻坚 农村贫困 反贫困 往何处去 资本主义扩张 乡土小说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图景——以“新人”想象为分析中心
17
作者 詹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与此同时,迅速崛起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后人类主义提出身与心、物质与精神、文化与自然都是作为信息而存在的生命模式的观念,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身心二元论,为平等看待人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 后人类主义 身心二元论 人造物 基因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技术
下载PDF
“姿本”:一个揭开“超真实”的通道——舒雅小说论
18
作者 顾金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59,共7页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出身的女作家,舒雅(本名汪明明)惯于从“符号”“拟像”“表演”等视角切入,审视当代人存在于景观幻象中的境遇和样态,挑战内嵌于消费主义的镜像迷恋与符号异化。如果说在居伊·德波的景观批判理论中,景观并非只...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出身的女作家,舒雅(本名汪明明)惯于从“符号”“拟像”“表演”等视角切入,审视当代人存在于景观幻象中的境遇和样态,挑战内嵌于消费主义的镜像迷恋与符号异化。如果说在居伊·德波的景观批判理论中,景观并非只是视觉的滥用、图像的集合,更意味着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的中介而建立的社会关系,是“现实社会的非现实主义心脏”^(①),那么,当景观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导模式时,真相反成为颠倒世界中一个个虚假瞬间的组合。鲍德里亚同样提出“超真实”概念,认为在大众媒介作用下,真实已经消解,符码化的“超真实”成为人们的共在,人的所知所感都来源于仿真机器制造的虚假幻象,人的身体和主体性则最终为符号暴力所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论 超真实 机器制造 媒体从业者 符号暴力 大众媒介 鲍德里亚 符码化
下载PDF
被遮蔽的日常书写与地方色彩——以“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为例
19
作者 于树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篇小说还是值得重新...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篇小说还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本文力图抛开学界近于固化的偏见,发掘被当代文学史遗忘、遮蔽的中短篇合作化小说文本,通过聚焦日常生活与地方色彩的书写,对其复杂的思想内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立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让那些被遮蔽的文本“浮出历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短篇 当代文学史 合作化小说 思想内蕴 创作立场 十七年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用另一只眼睛看毕飞宇和他的作品
20
作者 丁帆 潘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6,共5页
潘轩:你和毕飞宇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他是一个重要作家?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听说他很喜欢和朋友通电话?他通常什么时候会给你打电话?聊些什么?丁帆: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没有阳光的日子,一位当时小有名气... 潘轩:你和毕飞宇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他是一个重要作家?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听说他很喜欢和朋友通电话?他通常什么时候会给你打电话?聊些什么?丁帆: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没有阳光的日子,一位当时小有名气的年轻评论家和我一起走过南京大学“斗鸡闸”(何应钦别墅)时说:“扬州师院中文系又出了一个有潜力的作家,名字叫毕飞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南京大学 何应钦 打电话 评论家 中文系 90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