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与“真”——论鲁迅《朝花夕拾》的史料真实问题 |
杨临端
田刚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窃火”与“煮肉”:鲁迅与裴多菲的精神联系 |
王锡荣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哲理的戏剧化:重释鲁迅《过客》的戏剧元素 |
张素丽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朝花夕拾》中鲁迅绍兴情怀的多维呈现 |
刘敬伟
|
《河西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元话语碎片:论鲁迅的思维形态与杂文写作 |
李国华
|
《江汉学术》
|
2023 |
0 |
|
6
|
论朱自清《欧游杂记》的读者意识 |
张泽云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小人物的塑造——以鲁迅笔下的“长妈妈”为例 |
关岫一
喻佳龙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3 |
0 |
|
8
|
“漫谈”中的“深意”与革命的“非潜能”--鲁迅《阿金》释读 |
马浩然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知识性错误 |
张海英
张松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0
|
无地彷徨与精神还乡:《朝花夕拾》的重新解读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
11
|
《野草》与佛教 |
汪卫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12
|
论《野草》的时间意识 |
吴翔宇
陈国恩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3
|
《铸剑》的文化解读 |
张兵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14
|
《朝花夕拾》:鲁迅的“休息”与“沟通” |
李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5
|
《野草》:梦与忆之诗 |
李国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6
|
越轨的都会之“恶”:《阿金》的挑战 |
张克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7
|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野草》:鲁迅超越生存虚无,回归“战士真我”的“正面决战”(下) |
彭小燕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8
|
父权疆域的寓言化书写——鲁迅散文《五猖会》新解 |
李宗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9
|
大文学视野下的鲁迅杂文 |
李怡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0
|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
曹禧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