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9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史视角下的客家民间文学研究
1
作者 钟俊昆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客家民间文学作品需由空间地域、时间线性、讲述者与讲述内容等四个要素来界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边界也由此而确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伴随客家历史文化研究而来,总体而言起步晚,除客家歌谣取得重要成绩外,客家神话、故事传说、民俗言... 客家民间文学作品需由空间地域、时间线性、讲述者与讲述内容等四个要素来界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边界也由此而确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伴随客家历史文化研究而来,总体而言起步晚,除客家歌谣取得重要成绩外,客家神话、故事传说、民俗言语等方面的研究很薄弱,成果较少。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有其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其研究视角多样化,重视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展开,有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已形成补正史之不足、闽台比较研究、民俗实证研究等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学术史研究
下载PDF
麦作地区谷神崇拜及其信仰的民间叙事嬗变——基于鲁南地区民间故事《拐姑鸟》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陈明君 郭崇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民间故事《拐姑鸟》采录于鲁南地区,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出发,体现出古东夷地区远古时期谷物崇拜信仰于民间故事中的置换变形;从地域性角度分析,是麦作农业区远古信仰、生产经验的历时性总结与儒风和韵独特社会文化的共时性概括;从流传... 民间故事《拐姑鸟》采录于鲁南地区,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出发,体现出古东夷地区远古时期谷物崇拜信仰于民间故事中的置换变形;从地域性角度分析,是麦作农业区远古信仰、生产经验的历时性总结与儒风和韵独特社会文化的共时性概括;从流传功用角度分析,既弥补了民间故事搜集工作中有关该地域的不足,又在流传中起到生产经验传播与社会教育的功能,《拐姑鸟》是山东地区民间故事的沧海遗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姑鸟》 谷物崇拜 民间故事
下载PDF
民间视域下的徐玉诺形象及成因
3
作者 刘春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作为一代文化名人,徐玉诺的轶闻趣事在家乡鲁山一代广为流传,形成民间系列故事。在民众讲述的故事里,徐玉诺的形象与以往学界的认知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集中于三种类型:先知先觉的预言家、扶危济困的穷人保护神、才能突出的现代文明播... 作为一代文化名人,徐玉诺的轶闻趣事在家乡鲁山一代广为流传,形成民间系列故事。在民众讲述的故事里,徐玉诺的形象与以往学界的认知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集中于三种类型:先知先觉的预言家、扶危济困的穷人保护神、才能突出的现代文明播撒者。究其原因,徐玉诺传奇人生经历是故事形成的叙事基础,同时民众在讲述过程中受制于民间传说故事文类特点的内在要求,会不自觉运用夸张、想象、巧合等艺术手法,或对故事情节传奇化,或突出人物的某些品性,使其更具教育、审美价值。总之,民间视域下的徐玉诺形象具有一定历史因素,亦不乏民间故事的类型性和模式化,呈现出历史与文学交融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玉诺故事 徐玉诺形象 人生经历 民众心理
下载PDF
传说建构与村落记忆 被引量:19
4
作者 万建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传说的孕育和出胎是要有生活机遇的,其建构的过程往往伴随其他民俗活动。传说的反复演述,不断坚固着村民的信仰和禁忌。作为村落记忆的传说,是村落的口述史,为村落成员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基础,满足了村落认同的需求。
关键词 传说 村落 记忆 认同 禁忌
下载PDF
齐长城沿线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及其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雁 宣兆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168,共8页
通过对齐长城沿线孟姜女哭长城的总共11种传说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与国内其他地区流传的相关传说有着诸多的不同。齐长城沿线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具有原始性、交互性、地域性等特性,而这些特性由以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齐鲁文化的... 通过对齐长城沿线孟姜女哭长城的总共11种传说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与国内其他地区流传的相关传说有着诸多的不同。齐长城沿线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具有原始性、交互性、地域性等特性,而这些特性由以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齐鲁文化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特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思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89,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以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挖掘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和社会利用工作的成果和局限,由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以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挖掘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和社会利用工作的成果和局限,由此提出了提升辽西区域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对策。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具有融合蒙汉民族文化和粘连历史地理文明的文化价值。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版了十二卷本《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社会利用工作存在较大空白,亟待填补。非遗保护是坚实基础,社会利用是灵魂生命。两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区域文化软实力 非遗保护 社会利用
下载PDF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俊玲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以艺术歌曲《孟姜女》为例,分析艺术歌曲《孟姜女》与民歌《孟姜女》在音乐形式和表现感情方面的差异,由此说明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 《孟姜女》 艺术歌曲 声乐演唱 情感表现 音乐形式 基本过程 音乐形象 民歌
下载PDF
论罗可可风格对乾隆粉彩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谨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深入了解乾隆盛世下粉彩瓷的装饰特征,并从西方到东方两条主线索进行探究—西方洛可可的风格、宫廷对陶瓷的大量需求及乾隆皇帝对陶瓷的影响。
关键词 传教士 乾隆 粉彩 洛可可 装饰艺术
下载PDF
嘉靖年间世风之迁移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在百余年的明史研究中,学界根据不同时代的现实需求,对明代的局部问题进行分散的点状研究,系统、深入、全面的基础性研究远远不够,形成了明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人云亦云,陈陈相因,缺乏... 在百余年的明史研究中,学界根据不同时代的现实需求,对明代的局部问题进行分散的点状研究,系统、深入、全面的基础性研究远远不够,形成了明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人云亦云,陈陈相因,缺乏深度的理性认识。在明代2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嘉靖朝处于承先启后的特殊地位,与其前后的明代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视多变的嘉靖时代而一再地重复"腐败"、"黑暗"、"混斗"的老调,将不可能真正认清明代历史变化的轨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研究,特别是以理性的心态消除传统的阴影,正确对待多变的嘉靖时代特征,将大大改变明史的研究格局,提升明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推动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十多年来,嘉靖朝历史研究成为明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并持续升温,新成果不断涌现,大大地突破了传统看法,对长期以来将几近半个世纪的嘉靖政治简单地描绘成漆黑一团、进而凸现张居正影响下的万历初政的学风有较大的触动,促使人们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新的审视。为了及时反映部分中青年学者在嘉靖历史研究中的前沿成果,特主办"嘉靖变革的多维透视"笔谈,内容涉及嘉靖朝的人事更迭、祭礼大变革、世宗理政方式的新特点、嘉靖时期世风的新气象及中朝关系的政策调整等方面,展现了正德、嘉靖之际因皇位异常更迭所引起的人事的重大调整和由此所带来的多方面的显著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年间 迁移 世风 江南地区 明代中后期 社会变迁 嘉靖时期
下载PDF
从《乐善堂全集》与《御制诗集》看乾隆对唐诗的接受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代皇帝,掌管清朝六十余年,开创了所谓的“盛世”。虽然是皇帝,但有那么点儿“不务正业”,喜欢诗歌创作,
关键词 乾隆皇帝 唐诗 诗集 全集 “不务正业” 爱新觉罗 诗歌创作 第六代
下载PDF
贵州民间魂魄信仰——湄潭过关仪式之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业强 杨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4-79,共6页
举凡人们的生死观念、灵魂观念、他界观念、巫术禁忌等等文化观念构成了"魂魄信仰"的实质内容,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并非游离于仪式之外的某种"文化"之内,而是藉以特定的仪式-譬如丧葬、超度、过关、冲傩、还愿、祭... 举凡人们的生死观念、灵魂观念、他界观念、巫术禁忌等等文化观念构成了"魂魄信仰"的实质内容,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并非游离于仪式之外的某种"文化"之内,而是藉以特定的仪式-譬如丧葬、超度、过关、冲傩、还愿、祭祖、追魂招魂、打替身等而存在于或展现于种种民俗活动之中,并且被认为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密切相关,从而在百姓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贵州湄潭汉族的儿童过关仪式为个案探讨了贵州民间的魂魄信仰问题,从而揭示出百姓对疾病、生死、他界、灵魂的认知与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魄信仰 过关仪式
下载PDF
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漆凌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4-33,共10页
从高被引视角考察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成果,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1999~2009年;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较集中,多属核心期刊;一支涵盖老中青的故事学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研究热点集中在类型研究、文化史、学术史和故事学理论与方... 从高被引视角考察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成果,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1999~2009年;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较集中,多属核心期刊;一支涵盖老中青的故事学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研究热点集中在类型研究、文化史、学术史和故事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研究方法的模式化、低门槛和理论创新不足,制约了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前景。中国民间故事学人应把民间故事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研究优势,处理好西方故事学理论与本土化的关系,正视现代语境下民间故事的多重样态并拓展新空间,尝试构建属于中国民间故事学的独立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高被引 学术史
下载PDF
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8-92,共5页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豫南皖西民间独特的信仰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天神戏 祭祀功能 仪式功能 表演功能
下载PDF
孟姜女形象探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尚义 《武陵学刊》 2010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qu...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大禹之妻、舜之二妃的形象特征,此外,还吸收了民间的诸如望夫石以及傩神等传说中的精神内蕴。孟姜女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吸取历史、文学以及诸多传说、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养料而塑造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人物形象 望夫石 傩戏 保护神
下载PDF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钢琴伴奏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海萍 《民族音乐》 2009年第4期84-85,共2页
20世纪90年代,由词作家刘麟和曲作家王志信重新编词、编曲的《孟姜女》,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打破了原有民歌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依据主人公感情变化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 20世纪90年代,由词作家刘麟和曲作家王志信重新编词、编曲的《孟姜女》,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打破了原有民歌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依据主人公感情变化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把一首简单的都市小调式的民谣发展成为一首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大型声乐作品,并且对整个作品的钢琴伴奏做了重新安排和剪裁。使得这首家喻户晓的《孟姜女》的曲调,通过艺术歌曲这种形式加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 20世纪90年代 声乐作品 创作手法 思维方式 曲式结构
下载PDF
金界楼台思训画 碧城鸾鹤义山诗 如诗如画的乾隆花园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时伟 刘畅 《紫禁城》 2014年第6期32-59,共28页
位于紫禁城东北隅的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它建于乾隆三十六年,是乾隆皇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其养老休憩。这样一座皇家园林,一座太上皇一退休一颐养天年的休闲场所,
关键词 乾隆皇帝 花园 义山诗 皇家园林 休闲场所 紫禁城
下载PDF
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年代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虽然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准确年代难以判定,但是,综合考察梁祝传说在内地与白族地区的流播情况、文本内容以及白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等因素,本文认为,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末年,而传说在白... 虽然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准确年代难以判定,但是,综合考察梁祝传说在内地与白族地区的流播情况、文本内容以及白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等因素,本文认为,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末年,而传说在白族地区大规模的流行应该自明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传说 传入 白族地区 年代
下载PDF
木:祭天习俗与民族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琳 陈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6,共3页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民族语言可以表达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木"是古老的象形字,研究"木"字包容的古汉民族与古纳西族祭木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中探寻到汉民族古文化与纳西族古文化的契合点与同质性。这是文化...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民族语言可以表达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木"是古老的象形字,研究"木"字包容的古汉民族与古纳西族祭木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中探寻到汉民族古文化与纳西族古文化的契合点与同质性。这是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基础上对文化历史作出的重新认识,展示了汉语研究的又一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祭木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思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经过“三套集成”和“非遗保护”两个时期,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建立了丰厚的故事资料系统。“非遗保护”与“三套集成”均是由政府主导的举全国之力开展的中华民俗文化记录工程,两者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基于非遗的人民性、多样性和共享性... 经过“三套集成”和“非遗保护”两个时期,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建立了丰厚的故事资料系统。“非遗保护”与“三套集成”均是由政府主导的举全国之力开展的中华民俗文化记录工程,两者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基于非遗的人民性、多样性和共享性,新时代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及相关非遗保护工作要重视民俗保护、整体保护和联合保护。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是学术资源向社会资源转化的过程,是全国普查与地方自觉相映生辉的文化聚力的体现。民间故事的富饶和民众精神的富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持久武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口头传统 搜集整理
下载PDF
以儿童绘本为载体——论日本民间故事的传承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蓓 马玉丹 《艺术科技》 2014年第2期169-169,172,共2页
作为日本口承文学代表的民间故事早为人们所知,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故事诞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要讲给儿童听。当代的儿童绘本,将日本民间故事删选改编,重新编辑成新的故事提供给日本家庭,用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儿童教育,并给日本文化... 作为日本口承文学代表的民间故事早为人们所知,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故事诞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要讲给儿童听。当代的儿童绘本,将日本民间故事删选改编,重新编辑成新的故事提供给日本家庭,用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儿童教育,并给日本文化的传承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民间故事 儿童绘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