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之创新性诗学实践 |
蒲若茜
石俏杨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 |
池雷鸣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马华作家金枝芒:救亡、本土化与冷战 |
张松建
|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
2024 |
0 |
|
4
|
《流俗地》中的“死亡书写” |
张欣杨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5
|
《流俗地》:一种新的马华文学图景的生成 |
徐则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反向探寻的悖谬--黄锦树小说集《雨》的时空叙事研究 |
纪海龙
王雪菲燕
|
《云梦学刊》
|
2024 |
0 |
|
7
|
“在地”与“他方”的陈词——论新生代马来西亚华人小说中的抗战书写 |
王淼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乡愁乌托邦”的祛魅叙事——论黄锦树和他的马华文学 |
骆江瑜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盲者回忆录:《流俗地》建构历史记忆真实的物质性书写 |
高玉
|
《文学研究》
|
2023 |
0 |
|
10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叙事特征 |
李礼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1
|
黎紫书小说的记忆书写与时间形状 |
蒋成浩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2
|
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
彭贵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马华文学 |
陈思和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4
|
由岛至岛——论黄锦树的返乡书写 |
邱苑妮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1 |
2
|
|
15
|
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 |
朱崇科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16
|
儿童生存之痛:论黎紫书小说中性别意识的不彻底性 |
孙艳群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7
|
黄锦树小说中的“迟到”与“救赎” |
李恒顺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23 |
0 |
|
18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沉思 |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19
|
胶林深处的梦魇——论黄锦树《乌暗暝》的创伤书写 |
楼奕欣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20
|
论黎紫书长篇小说中父亲形象的边缘化书写 |
孟玉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