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下)
1
作者 丁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有助于我们汲取作品精华,烛照当下创作。本文试图从阅读史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一条《牛虻》在中国曲折变化的阐释史。从版本学的考证、主题的阐释、典型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描写、人性的深度发掘等几个角度,阐发本人对这部作品的重新定位,即:拯救和爱情(包括自我救赎)的母题,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中,都是不可抗拒的描写元素,它既成为许多西方作家作品摆脱不了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近80年来的文学创作。然而,在宗教母题之上的另一个太阳——人性的光辉却是照亮这部作品的圣灵,作品所塑造的牛虻形象就是“第一位格”充满着人类之爱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爱情的执念奉献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平民的普世之爱,作品都有着巨大的超越时代和超越阶级的文学史意义。它引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去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俯视人性,还是仰视人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下载PDF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2
作者 丁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有助于我们汲取作品精华,烛照当下创作。本文试图从阅读史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一条《牛虻》在中国曲折变化的阐释史。于是,从版本学的考证、主题的阐释、典型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描写、人性的深度发掘等几个角度,阐发本人对这部作品的重新定位,即:拯救和爱情(包括自我救赎)的母题,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中,都是不可抗拒的描写元素,它既成为许多西方作家作品摆脱不了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近80年来的文学创作。然而,在宗教母题之上的另一个太阳——人性的光辉却是照亮这部作品的圣灵,作品所塑造的牛虻形象就是“第一位格”充满着人类之爱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爱情的执念奉献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平民的普世之爱,作品都有着巨大的超越时代和超越阶级的文学史意义。它引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去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俯视人性,还是仰视人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下载PDF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
3
作者 屈荣英 刘运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著作,曾荣获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技巧,小说站在小主人公——一个六岁的儿童斯科特的视角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场冤案,以儿童的天真视角揭露了社会...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著作,曾荣获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技巧,小说站在小主人公——一个六岁的儿童斯科特的视角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场冤案,以儿童的天真视角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这里通过研究小说中的儿童视角,论述这种写作手法在小说中独特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珀·李 《杀死一只知更鸟》 儿童视角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人格教育视角下《乌海》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
4
作者 张鹿鹿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乌海》这部影片展现了现代都市里在巨大生存压力下情感淡漠、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人性扭曲。亲情、爱情、友情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靠金钱维系实属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哀。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是对女性被金钱社会夹裹失去自我、人... 《乌海》这部影片展现了现代都市里在巨大生存压力下情感淡漠、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人性扭曲。亲情、爱情、友情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靠金钱维系实属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哀。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是对女性被金钱社会夹裹失去自我、人格毁灭的有力控诉。从人格塑造的角度剖析片中女性角色悲剧命运的根源,并通过培养主体性人格和独立性人格来完善女性人格的塑造,使现代女性在婚姻和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人格 独立性人格 女性角色 人格塑造
下载PDF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
5
作者 张柏柯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陌生化语言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以现实与虚幻有机整合的形式,构建全新的文学视角,以达到表达、呈现作品情感的目的,可以深刻渲染作品内容,改善读者的阅读体会与感受。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典型作... 陌生化语言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以现实与虚幻有机整合的形式,构建全新的文学视角,以达到表达、呈现作品情感的目的,可以深刻渲染作品内容,改善读者的阅读体会与感受。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典型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英美文学 作品情感 乔伊斯 文学视角 现实与虚幻 陌生化语言 语言表达形式
下载PDF
《正常人》中康奈尔的身份焦虑
6
作者 毕晨阳 王立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正常人》是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代表作,讲述了青年男女康奈尔和玛丽安的青春成长故事。主人公康奈尔心中充斥着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使他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康奈尔的身份焦虑表现为双重自我的矛盾... 《正常人》是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代表作,讲述了青年男女康奈尔和玛丽安的青春成长故事。主人公康奈尔心中充斥着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使他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康奈尔的身份焦虑表现为双重自我的矛盾,即表层自我与深层自我之间的矛盾,社会定义与自我追求不符之间的矛盾。随着康奈尔的逐渐长大,与周围人联系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加深,最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达成了和解,在焦虑中确立了自我,找到了人生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康奈尔 身份焦虑 深层自我 表层自我
下载PDF
乔伊斯小说中“牛”神话的现代隐喻
7
作者 韩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乔伊斯的作品有着浓烈的神话情结,其小说叙事正是建立在一个个神话原型上的。乔伊斯意识到神话的重要价值,在其小说实验中将神话叙事模式发挥到极致,实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意图。通过对乔伊斯代表作《写照》《尤利西斯》中“牛”的... 乔伊斯的作品有着浓烈的神话情结,其小说叙事正是建立在一个个神话原型上的。乔伊斯意识到神话的重要价值,在其小说实验中将神话叙事模式发挥到极致,实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意图。通过对乔伊斯代表作《写照》《尤利西斯》中“牛”的创新性意象进行分析得出,乔伊斯在创作中不但继承了牛在爱尔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推陈出新,发展了神话背景下牛的现代象征意义,使之成为窥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写照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下载PDF
《阿拉比》中的原型意象解读
8
作者 康明丽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在其早期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圣经原型意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该作品中圣经原型意象的意义与作用,揭示作品的深层主题与文化内涵。方法: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以弗莱的“文学... 目的: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在其早期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圣经原型意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该作品中圣经原型意象的意义与作用,揭示作品的深层主题与文化内涵。方法: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以弗莱的“文学原型”为切入点,通过细读找出《阿拉比》中与圣经原型相关的元素并加以对比,分析小说中原型意象的深层含义。结果:乔伊斯在小说中对圣经原型意象的移位体现在三方面:“我”作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现代对应,遭遇了与他们相似的诱惑与放逐经历,最终只能向现实妥协,拾起自我重新生活;曼根的姐姐虽自带“神圣之光”,但这神秘之身也是诱惑与欲望之体,充满张力的并置使得曼根的姐姐展现出一个异教式的圣母形象;阿拉比原本是一个令人憧憬的东方集市,但随着“我”不断充盈的欲望投射其身,以及“我”在集市的所见所闻,阿拉比作为“想象中的伊甸园”最终覆灭。结论:作者通过对圣经原型的想象与置换,在表层故事叙述之下巧妙揭示了爱尔兰现代社会的“空心”状态,表明了人类的救赎之道不在上帝,而在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阿拉比》 原型意象 詹姆斯·乔伊斯
下载PDF
论《尤利西斯》中的殖民医学、本土医学和健康共同体想象
9
作者 肖冠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殖民情境下的医学问题是《尤利西斯》这部爱尔兰民族史诗所触及的重要面向之一。殖民医学以科学方法为基础,是一种生命治理术,代表了英国对爱尔兰人身体的掌控;本土医学体现了爱尔兰人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也是民族主义者对抗殖民统治的手... 殖民情境下的医学问题是《尤利西斯》这部爱尔兰民族史诗所触及的重要面向之一。殖民医学以科学方法为基础,是一种生命治理术,代表了英国对爱尔兰人身体的掌控;本土医学体现了爱尔兰人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也是民族主义者对抗殖民统治的手段。这两种遵循排他逻辑的医学观念的冲突一方面戕害了爱尔兰人的健康,另一方面又凸显了错综复杂的殖民现代性问题。不过,通过对“游牧式主体”布卢姆的杂糅的卫生观和健康共同体想象的勾勒,乔伊斯展示了对于医学应如何回归本源,以及被压迫民族应如何走向现代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医学 本土医学 健康共同体 现代性
下载PDF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的特点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
10
作者 张望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文章以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研究的例子,探讨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首先介绍了陌生化语言的概念和作用,然后通过分析《尤利西斯》中的陌生化语言,总结出它们主要具有五个特点:多样性、深度、隐蔽性、非线性... 文章以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研究的例子,探讨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首先介绍了陌生化语言的概念和作用,然后通过分析《尤利西斯》中的陌生化语言,总结出它们主要具有五个特点:多样性、深度、隐蔽性、非线性和双关性。最后,文章指出这些特点在增强小说的艺术魅力、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经验,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的英美文化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及具体作用,以及对文学艺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陌生化语言 《尤利西斯》
下载PDF
班维尔《桦林庄园》的具身叙事与新现实主义身体表征
11
作者 张爽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在《桦林庄园》中思考了自我与身体之间的关系,自我的具身性成为了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小说叙事者加布里埃尔试图写下关于自我的故事,他的讲述由一系列具身体验构成,将身体定位为自我的来源,构筑了关于“身... 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在《桦林庄园》中思考了自我与身体之间的关系,自我的具身性成为了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小说叙事者加布里埃尔试图写下关于自我的故事,他的讲述由一系列具身体验构成,将身体定位为自我的来源,构筑了关于“身体—自我”的叙事。班维尔一方面书写了自我的耗竭,即身体的退化与不受控造成了自我焦虑;另一方面展现了自我复原的叙事,即身体的调整促成了自我意义的整合,从而让自我发展出独立性,让被“文本”淹没的自我回归现实。这部作品展示出新现实主义的身体书写方式,为身体赋予构建自我叙事的能力,蕴含了班维尔对于如何以具身性突破语言局限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班维尔 《桦林庄园》 身体—自我 具身性 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隐喻的“犹太性”:《尤利西斯》中的“犹太”书写与身份含混叙事的伦理意蕴
12
作者 陈慧敏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始终将书写民族的道德史当成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乔伊斯意欲借助布卢姆这一反英雄人物的边缘化遭遇和隐喻的“犹太性”来揭示爱尔兰民族的伦理困境。通过“流亡”的布卢姆身份的含混书写,乔伊斯所要呈现的是包容差异...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始终将书写民族的道德史当成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乔伊斯意欲借助布卢姆这一反英雄人物的边缘化遭遇和隐喻的“犹太性”来揭示爱尔兰民族的伦理困境。通过“流亡”的布卢姆身份的含混书写,乔伊斯所要呈现的是包容差异、跨越边界、走向边缘,以及对立融合的多重伦理意蕴。本文结合乔伊斯的生平传记、历史语境和文本分析尝试勾勒出乔伊斯对立融合的伦理关系图景,也为构建种族、民族和国家的共同体伦理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尤利西斯 犹太性 身份含混
下载PDF
论《死者》中嵌套故事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富英 王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6,共11页
《死者》中马围绕比利王雕像转圈的嵌套文本凸显了小说中所有人物的精神瘫痪本质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其具象是以忙碌、虚华、浮夸为表象的闭环式重复,其根源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错误的。这一嵌套文本不仅凸显了主人公精神之死的本质... 《死者》中马围绕比利王雕像转圈的嵌套文本凸显了小说中所有人物的精神瘫痪本质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其具象是以忙碌、虚华、浮夸为表象的闭环式重复,其根源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错误的。这一嵌套文本不仅凸显了主人公精神之死的本质、具象和原因,而且在象征层面补充说明了小说中常常被读者忽略的所有都柏林人精神之死的本质、具象和原因。它不仅引导读者将所有都柏林人个人的生活问题提升到爱尔兰人的集体精神之死的高度去认识,而且也以其丰富厚重的主题内涵为整部小说集作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嵌套故事 精神之死 本质 作用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拉克伦特堡》的政治隐喻
14
作者 李增 刘冬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0,共7页
爱尔兰作家玛丽亚·埃奇沃思虽一再强调她无心于政治,但学术界对其小说《拉克伦特堡》中的政治内涵却极为关注。埃奇沃思在该小说中采取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方言叙事冲突下的类文本叙事策略在表达作者政治隐喻方面发挥了不言而... 爱尔兰作家玛丽亚·埃奇沃思虽一再强调她无心于政治,但学术界对其小说《拉克伦特堡》中的政治内涵却极为关注。埃奇沃思在该小说中采取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方言叙事冲突下的类文本叙事策略在表达作者政治隐喻方面发挥了不言而喻的作用。事实上,这两种文本叙事策略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话语实践体系,从不同侧面隐喻19世纪初期爱尔兰与英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折射出英国殖民者与爱尔兰被殖民者之间既相互排斥又心怀恐惧的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体现出埃奇沃思对爱尔兰社会变革的政治态度与变革后为社会发展担忧的矛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亚·埃奇沃思 《拉克伦特堡》 不可靠叙事 类文本 政治隐喻
下载PDF
论《大都会》的时空叙事
15
作者 史岩林 屈荣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97,共7页
《大都会》记录了主人公埃里克从贪婪到毁灭、从低级庸俗到精神升华的心理嬗变过程,展现了以“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主要特征的两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演进与转化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危机,构建了一个迥异于传统的时空叙事,同时也... 《大都会》记录了主人公埃里克从贪婪到毁灭、从低级庸俗到精神升华的心理嬗变过程,展现了以“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主要特征的两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演进与转化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危机,构建了一个迥异于传统的时空叙事,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另一种政治可能性的思考。德里罗认为时间性的消逝与空间性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乌托邦的破灭和历史的终结,而是昭示着异托邦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叙事 时间性 空间性 异托邦
下载PDF
论乔伊斯对阿奎那思想的借鉴和发展
16
作者 申富英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阿奎那对乔伊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乔伊斯并未囿于阿奎那的思想,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借鉴阿奎那的美学思想,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的审美三阶段和“颖悟”说;借鉴阿奎那的宗教“三位一体”说,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人物群塑... 阿奎那对乔伊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乔伊斯并未囿于阿奎那的思想,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借鉴阿奎那的美学思想,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的审美三阶段和“颖悟”说;借鉴阿奎那的宗教“三位一体”说,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人物群塑造艺术;乔伊斯小说中的“容纳、平和”主题和“超越”艺术观也与阿奎那的生活观与艺术观具有密切联系。需要注意的是,阿奎那的思想不等于乔伊斯的思想,它的作用仅限于三点:一是有助于说明乔伊斯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二是充当了乔伊斯美学思想的促发剂,三是被乔伊斯融入自己的思想。这些作用被斯蒂芬比作了一盏灯的作用,它只是被乔伊斯自己借用,为他自己指路,借着它的点化,他能自己有所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阿奎那 美学思想 三位一体 超越
下载PDF
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化”
17
作者 韦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乔伊斯作品中的狂欢与拉伯雷的有很大不同,他将狂欢的场景塑造成历史记忆,用夸张的手法来营造真实意图的反面,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些狂欢化很典型地体现在以喜写悲的死刑场景、布卢姆的盛衰和皮尤福依太太经历的“黑弥撒”等场景中。
关键词 乔伊斯 狂欢化 历史记忆 反讽
下载PDF
浅析《尤利西斯》中意识流叙述中的语言张力
18
作者 冯凌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76,共3页
乔伊斯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在《尤利西斯》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使人物的内心与精神得到完整的阐释。乔伊斯通过描述主人公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主角的精神变化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揭示了人... 乔伊斯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在《尤利西斯》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使人物的内心与精神得到完整的阐释。乔伊斯通过描述主人公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主角的精神变化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喜与悲;通过罗马神话人物“尤利西斯”与推销员布鲁姆的对比,揭示出英雄与懦夫的宏伟与沉闷。基于此,结合《尤利西斯》简介及主题,探析其意识流手法,明确乔伊斯意识流的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意识流 语言张力
下载PDF
《布鲁克林》中的流散书写与共同体想象
19
作者 李睿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在小说《布鲁克林》中,爱尔兰当代作家科尔姆·托宾刻画了一位从爱尔兰小镇移居纽约的女性流散者。托宾从当下多族群共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主人公的流散经历为依托,将其对爱尔兰共同体的辩证审思融汇其中。小镇凋敝的社会经济景观... 在小说《布鲁克林》中,爱尔兰当代作家科尔姆·托宾刻画了一位从爱尔兰小镇移居纽约的女性流散者。托宾从当下多族群共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主人公的流散经历为依托,将其对爱尔兰共同体的辩证审思融汇其中。小镇凋敝的社会经济景观折射出爱尔兰小镇共同体的“失落”状态,对于个体发展与自由的追寻促成了爱尔兰女性的跨国流散行为。布鲁克林的爱尔兰流散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文化身份形成,蕴含强大的凝聚力,不仅为流散者提供物质保障,更赋予流散者精神上的“慰藉”,帮助主人公走出了流散异国所遭遇的情感疏离。在肯定族群内部联结的基础上,作品进一步传达了打破身份迷思,超越种族、民族、国家的世界主义伦理规范的思想主张,为建构跨族群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姆·托宾 《布鲁克林》 流散书写 共同体 世界主义
下载PDF
《都柏林人》顿悟技术
20
作者 李英 丛玥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乃是解蔽之方式,因此对真理有揭示功能。乔伊斯运用了“顿悟”的手法作为艺术之技术,从三个方面对19世纪的都柏林进行了真理的揭示。首先,技术在大地与世界的争执中揭露真理,顿悟敞开了小说人物的世界,显露充满社会问...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乃是解蔽之方式,因此对真理有揭示功能。乔伊斯运用了“顿悟”的手法作为艺术之技术,从三个方面对19世纪的都柏林进行了真理的揭示。首先,技术在大地与世界的争执中揭露真理,顿悟敞开了小说人物的世界,显露充满社会问题的都柏林大地;其次,技术是真理的保存方法,顿悟将读者拉入历史,为爱尔兰寻找艺术的历史保存者;最后,顿悟尝试在视域中开拓历史,在新世纪变化中寻找当代人的立身之所,是顿悟技术将《都柏林人》塑造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历史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乔伊斯 《都柏林人》 顿悟 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