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文艺研究的学术传统
1
作者 王廷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间中来思考,把人与文艺之间的关系作为文艺的本质问题来思考,把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来思考。这种思考对象和方式避免了针对文学艺术进行孤立研究的弊端,形成了把天、地、人及社会统一起来协同思考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艺研究 学术传统
下载PDF
从空间的对象到对象的空间——空间生产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光焰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根源于认知上人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局限于技艺的对象化生产和物化生产。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由特质技艺、关系技艺和社会技艺构成的,包含复杂主体的社会空间。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根源于认知上人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局限于技艺的对象化生产和物化生产。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由特质技艺、关系技艺和社会技艺构成的,包含复杂主体的社会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是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空间实践)、构想活动(空间表象)和生活体验活动(表征性空间)而展开的空间生产,生产手段分别为生活生产、技术生产和艺术化生产,生产效果是实现文化增产、文化增殖和文化增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评价除经济指标外,还有科学指标、文化指标和艺术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空间生产 生产评价
下载PDF
商场展场化现象下的城市消费场景艺术化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望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商场通过引入艺术展和美术馆,转型为展场,营造艺术化的消费场景,升级顾客消费体验,是当下城市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商场的展场化现象是一种“后美术馆”现象。在消费社会背景下,消费城市中的消费往往是从对场景“舒适物”的视觉形... 商场通过引入艺术展和美术馆,转型为展场,营造艺术化的消费场景,升级顾客消费体验,是当下城市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商场的展场化现象是一种“后美术馆”现象。在消费社会背景下,消费城市中的消费往往是从对场景“舒适物”的视觉形象的“消费”开始的,视觉因素已成为消费主因。商场的展场化应和着消费城市的视觉与娱乐追求,消费城市的消费升级趋势要求消费场景艺术化。在经济效益之外,以商场展场化为代表的消费场景艺术化进程满足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空间品质的向往,造就着社会美育的现实场域与生动场景,推动着艺术公共化、城市美美与共,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场展场化 后美术馆现象 消费场景 视觉消费 社会美育
下载PDF
本土非遗传承的高校创新——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
4
作者 马娜娜 张弢 《天工》 2023年第10期94-96,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形式与方法已不能满足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需求。而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拥有高质量、高学历的师资队伍,而且拥有很多便捷化的基础设施,能够在非遗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可以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形式与方法已不能满足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需求。而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拥有高质量、高学历的师资队伍,而且拥有很多便捷化的基础设施,能够在非遗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可以从非遗的特点出发,以文化传承为指引,做到非遗知识的专业渗透,加强产学融合,实现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协同配合。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基于南京本土秦淮灯彩,充分发挥各大主体的作用,提出创新性传承举措,逐步培养专业非遗传习人,解决当前非遗人才匮乏的问题,使南京本土非遗工作实现精准赋能,创造更多有价值的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措施,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本土非遗传承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土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非遗 高校 创新 文化传承 专业渗透
下载PDF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牛”的形象构成与审美意蕴
5
作者 朱建高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民间美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流变。寄托着世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的“牛”是民间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透过民间美术作品中“牛”的形象构成——转换与夸张、添加与完善的艺术方法,认识其坚韧与刚烈、和...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民间美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流变。寄托着世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的“牛”是民间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透过民间美术作品中“牛”的形象构成——转换与夸张、添加与完善的艺术方法,认识其坚韧与刚烈、和谐与圆满以及勤劳与财富的内在精神,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建设作用,守护中华文化之根,开创中华文化的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美术 形象构成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乡村建设中“设计植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6
作者 张德胜 张晓霞 苗海青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45-152,共8页
“设计植入”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思路和实践途径。“设计植入”的关键不是关注以设计作为产品输出的方法,而是讨论设计植入这一行为在乡村振兴宏大伟业中发挥实体作用的可能性,且通过明确乡村与设计的主客体地位,将文... “设计植入”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思路和实践途径。“设计植入”的关键不是关注以设计作为产品输出的方法,而是讨论设计植入这一行为在乡村振兴宏大伟业中发挥实体作用的可能性,且通过明确乡村与设计的主客体地位,将文化培育为基础的设计思维进行乡土化情节建构,最终体现的是内生与植入的融合性文化概念。在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探讨、发掘“设计植入”过程中的话语体系和乡村文化的框架结构,初步形成了“生态化乡村设计”的工作理念,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植入 设计下乡 乡村建设 融合创新 设计伦理
下载PDF
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昕 涂紫姝 冯菁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艺术乡建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持系统。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修复乡村文化体系、创造乡村新文化、巩固村民文化价值观、构建乡村情感共同体等重要作用。在艺术乡建实践中,要注重资源整合、激发主体内在动力,妥... 艺术乡建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持系统。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修复乡村文化体系、创造乡村新文化、巩固村民文化价值观、构建乡村情感共同体等重要作用。在艺术乡建实践中,要注重资源整合、激发主体内在动力,妥善处理好当地村民和艺术家的关系;要注重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传统文化的引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特色,打造特色乡村艺术,避免同质化现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建设 同质化现象
下载PDF
基于态势分析法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敏 魏世泽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37-144,共8页
开发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是提升传统手工艺社会地位、推动文化创新、提振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态势分析法研究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从而提出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和建议,即推动传统手工艺资源数... 开发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是提升传统手工艺社会地位、推动文化创新、提振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态势分析法研究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从而提出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和建议,即推动传统手工艺资源数据化,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发挥管理部门引导作用,促进设计师与传承人能力提升;打造数字化生态平台,拓宽文化体验服务范围;构建多样化文化体验方式,突破线上线下体验虚实壁垒;打造系列化文创产品,培塑传统手工艺文创品牌;发挥各方专业价值,满足用户个性化创作需求;拓宽传统手工艺应用场景,深入“研学游”一体模式;构建多主体协同运作网络,打造文创设计新模式等,以期为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产品开发 态势分析法 传统手工艺 SWOT
下载PDF
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9
作者 张宪席 杨东晓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75,共5页
用影像传承大运河文化,必须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场域,重新界定大运河文化基因的丰富内涵;必须立足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传承现状,努力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基于此,可以把大运河文化基因影... 用影像传承大运河文化,必须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场域,重新界定大运河文化基因的丰富内涵;必须立足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传承现状,努力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基于此,可以把大运河文化基因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路径概括为: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创作形神兼备的大运河题材影像作品;培训、培养懂创作并深娴大运河文化的双料人才;做好大运河文化与新时代的无缝对接;构建大运河文化媒体立体传承矩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运河 文化基因 数字化 活态 传承
下载PDF
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活态传承与发展研究
10
作者 鹿瀚文 宋静 《今传媒》 202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景泰蓝制作工艺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对景泰蓝进行传承转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景泰蓝制作工艺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对景泰蓝进行传承转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新时代,沿用传统的方式传承景泰蓝制作工艺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来传承非遗文化。本文分析了景泰蓝制作工艺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认为活态传承景泰蓝制作工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要以科技为基础,不断更新其表现方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了提出适合景泰蓝制作工艺新的传承发展策略,旨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制作工艺 文化双创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校园美育教育传承运河村落民俗文化研究
11
作者 郑亚鹏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运河文化传播,特别是运河村落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运河文化传播,特别是运河村落民俗文化与校园美育教育相结合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形式和内容不深刻鲜活、传播手段保守、社会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可从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推进形式和内容创新、借力新媒体、注重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运河村落民俗文化的校园美育教育的传播力,发掘大运河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民俗 村落文化 美育 传承
下载PDF
从“亮宝”到蒲州伞秧歌的传承探究
12
作者 张方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蒲州伞秧歌作为蓬勃发展的民间舞蹈之一,承担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亮宝”的使命,却面临文化属性缺乏、本体灵魂缺失和艺术价值单一三个缺陷,导致其难以胜任传承任务。通过解析相互间的关系,理清了蒲州伞秧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从动作... 蒲州伞秧歌作为蓬勃发展的民间舞蹈之一,承担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亮宝”的使命,却面临文化属性缺乏、本体灵魂缺失和艺术价值单一三个缺陷,导致其难以胜任传承任务。通过解析相互间的关系,理清了蒲州伞秧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从动作结构的提取、道具含义的明晰、民众思想的继承三个方面论述蒲州伞秧歌应有的内涵,重构其体系,推动实现蒲州伞秧歌传承“亮宝”文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宝 蒲州伞秧歌 非遗传承 体系化
下载PDF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建筑吉祥文化的价值与应用
13
作者 曹哲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传统建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传统社会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吉祥文化寄予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愿。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引入传统建筑吉祥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同质化、... 传统建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传统社会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吉祥文化寄予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愿。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引入传统建筑吉祥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同质化、表面化等问题,同时也可以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生态观念和人文理念的发展,而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传统建筑吉祥文化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气息,赋予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建筑 吉祥文化 价值体现
下载PDF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草木染”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被引量:20
14
作者 潘春宇 姜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55-57,共3页
用天然植物染料传统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可以实现纺织品面料的天然无污染化,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环保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草木染"的应用特点与现状分析,总结了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的特点,虽然它的绿色健康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 用天然植物染料传统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可以实现纺织品面料的天然无污染化,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环保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草木染"的应用特点与现状分析,总结了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的特点,虽然它的绿色健康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原料需求量大,媒染介质的污染性等问题使其不能投入大规模生产。根据其独特的染色效果可以发展设计独特印染纹理的工艺,且由于其无污染健康的特点可以作为其独特的卖点,从高消费人群的定制入手,从小规模市场开展,进而实现我国传统"草木染"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织设计 草木染 传统印染工艺 天然植物染料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下载PDF
当代文化视野下“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齐勇 李谦 苏道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心灵依托的精神家园,对于维护人类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展现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当下文化视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价值体现。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价值 精神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古典木作家具装饰文化传承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橙旻 吴智慧 关惠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224,共3页
本论文阐述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装饰的定义和种类,按照家具发展史的线索梳理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的装饰部位和内容,突出立体装饰对于现代家具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的装饰主题和艺术特征,并对中国古典木作家具装饰文化进... 本论文阐述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装饰的定义和种类,按照家具发展史的线索梳理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的装饰部位和内容,突出立体装饰对于现代家具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了中国古典木作家具的装饰主题和艺术特征,并对中国古典木作家具装饰文化进行现代传承提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古典木作家具 装饰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18
作者 刘华 《天工》 2023年第7期31-33,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与方向,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刺激了消费投资等内生动力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推进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与方向,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刺激了消费投资等内生动力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推进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机遇。随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重视,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索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基于现代民艺设计的甘南藏区非遗手工艺创新实践探索
19
作者 藏蕾蕾 《天工》 2023年第10期73-75,共3页
非遗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的先进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追求和生产生活实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以现代民艺设计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甘南藏区非遗手工艺的创新设计,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 非遗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的先进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追求和生产生活实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以现代民艺设计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甘南藏区非遗手工艺的创新设计,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手工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非遗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手工艺 现代民艺设计 创新实践 甘南藏区
下载PDF
用户观察框架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飞 杜辰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用户观察是用户研究的核心方法。在观察过程中,观察框架直接决定研究者获取到的观察内容,并影响观察的分析结果。AEIOU、4A模型、POEMS、POSTA、事理等框架是用户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框架,笔者通过研究并分别将其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比较分... 用户观察是用户研究的核心方法。在观察过程中,观察框架直接决定研究者获取到的观察内容,并影响观察的分析结果。AEIOU、4A模型、POEMS、POSTA、事理等框架是用户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框架,笔者通过研究并分别将其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比较分析了各观察框架的异同和优缺点。研究表明:用户观察的价值在于研究者的"洞见",运用合理的观察框架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过度主观甚至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研究 观察框架 适用性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