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Art to Wear即“可以穿的艺术”,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服装,少量作品是帽子和首饰。通过分析Art to Wear代表艺术家,解读Art to Wear艺术作品,从而探讨美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对自身经历进行叙述...本文探讨Art to Wear即“可以穿的艺术”,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服装,少量作品是帽子和首饰。通过分析Art to Wear代表艺术家,解读Art to Wear艺术作品,从而探讨美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对自身经历进行叙述性表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处于美国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众多美国名校的年轻白人女大学生,不断为女性的参政、就业、医疗、最低工资等争取更多的权利,而到了80年代遭到美国保守主义的强烈打击,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跌宕正是Art to Wear艺术运动的发展时期,艺术学院在读青年女生们发起Art to Wear艺术运动,她们在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影响下寻求精神、生活的平衡,极力反叛女性束身塑形来博得男性视觉愉悦、通过同性的嫉妒来肯定自身价值。她们对家庭、事业、社会地位开始深思,通过作品叙述对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定的迷茫,表达保守与激进思想的内心纠结。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探讨Art to Wear即“可以穿的艺术”,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服装,少量作品是帽子和首饰。通过分析Art to Wear代表艺术家,解读Art to Wear艺术作品,从而探讨美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对自身经历进行叙述性表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处于美国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众多美国名校的年轻白人女大学生,不断为女性的参政、就业、医疗、最低工资等争取更多的权利,而到了80年代遭到美国保守主义的强烈打击,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跌宕正是Art to Wear艺术运动的发展时期,艺术学院在读青年女生们发起Art to Wear艺术运动,她们在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影响下寻求精神、生活的平衡,极力反叛女性束身塑形来博得男性视觉愉悦、通过同性的嫉妒来肯定自身价值。她们对家庭、事业、社会地位开始深思,通过作品叙述对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定的迷茫,表达保守与激进思想的内心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