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造物到视觉信息传播的设计观念
1
作者 朱永明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139,140,共8页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计的本质与内涵,就会触及造物设计中造物功能、造物信息及信息传播设计的关系,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特别是在媒体技术与传播大发展的今天,造物信息及视觉传播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并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广泛应用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视觉信息传播独特且不依附造物的沟通、交流特性,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内涵,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造物设计 信息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设计 观念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2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下载PDF
费诺罗萨“浓淡”(Notan)艺术概念的跨文化旅行
3
作者 李雪 李庆本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恩内斯特·费诺罗萨构建了一个以“线条、浓淡、色彩”三个艺术形式要素为核心的跨文化的艺术批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使用东方画论中的浓淡(Notan)替换了原先使用的西方画论中明暗(shade)概念。源自中国传统画论中墨色的“浓”与... 恩内斯特·费诺罗萨构建了一个以“线条、浓淡、色彩”三个艺术形式要素为核心的跨文化的艺术批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使用东方画论中的浓淡(Notan)替换了原先使用的西方画论中明暗(shade)概念。源自中国传统画论中墨色的“浓”与“淡”对比,经由日本水墨画的“濃淡”概念作为中介,被费诺罗萨采纳并转化为“Notan”这一艺术概念。与此同时,费诺罗萨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使之在西方艺术界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费诺罗萨所阐释的浓淡(Notan)作为一个跨文化体系中的概念可以同时评价东西方艺术,从而有助于弥合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诺罗萨 浓淡 明暗法 跨文化
下载PDF
“职普融通”视角下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4
作者 卢晓梦 《枣庄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说正在从“职普分层”的层次性向“职普融通”的类型性转变,职业教育逐渐区别于普通教育体系,想要真正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就需要走“职普融通”的道路。而现代职业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说正在从“职普分层”的层次性向“职普融通”的类型性转变,职业教育逐渐区别于普通教育体系,想要真正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就需要走“职普融通”的道路。而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是“职普融通”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高等教育下的设计类专业课程为研究载体,结合相关科研数据和社会人才需求数据的分析,对“职普融通”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课程体系融通进行架构,基于架构图提出包含基础型、赋能型、拓展型的“三层进阶式”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来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一定区别,但相互融通、相互协调、并行不悖的职业高等教育,进而达到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深化“职普融通”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高等教育 设计类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再生产的品牌形象升级设计实践与研究
5
作者 王蕾 《设计》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以“农文旅设计创新项目”栾川印象品牌升级为样本,完整呈现接到该项目后的审题、破题、解题过程,希望能和同行交流探讨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类似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栾川印象8大系列150余款农产品的梳理和取舍,选... 以“农文旅设计创新项目”栾川印象品牌升级为样本,完整呈现接到该项目后的审题、破题、解题过程,希望能和同行交流探讨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类似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栾川印象8大系列150余款农产品的梳理和取舍,选出关键样本,分析品牌包装形象的现存问题,结合品牌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提出设计创作思路和实施路径,根据市场需要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品牌形象相结合,实现品牌升级和识别度提升。因地制宜的农文旅设计创新实践项目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很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 设计创新 栾川印象 品牌升级 包装设计
下载PDF
身体与身份:美国Art to wear艺术的女性主义叙事
6
作者 许大鹏 王月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探讨Art to Wear即“可以穿的艺术”,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服装,少量作品是帽子和首饰。通过分析Art to Wear代表艺术家,解读Art to Wear艺术作品,从而探讨美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对自身经历进行叙述... 本文探讨Art to Wear即“可以穿的艺术”,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服装,少量作品是帽子和首饰。通过分析Art to Wear代表艺术家,解读Art to Wear艺术作品,从而探讨美国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对自身经历进行叙述性表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处于美国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众多美国名校的年轻白人女大学生,不断为女性的参政、就业、医疗、最低工资等争取更多的权利,而到了80年代遭到美国保守主义的强烈打击,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跌宕正是Art to Wear艺术运动的发展时期,艺术学院在读青年女生们发起Art to Wear艺术运动,她们在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影响下寻求精神、生活的平衡,极力反叛女性束身塑形来博得男性视觉愉悦、通过同性的嫉妒来肯定自身价值。她们对家庭、事业、社会地位开始深思,通过作品叙述对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定的迷茫,表达保守与激进思想的内心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份 女性 Art to Wear艺术 美国
下载PDF
当情感遭遇算法: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自发性”难题
7
作者 李静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批评”(criticism)与“评论”(review)在很多语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区分,“批评”更多指向文学艺术层面的严肃判断。根据蒂博代的说法,“真正的和完整的批评”诞生于19世纪,“在一百年里,始终是教授职业的延长”,同时“也是记者... “批评”(criticism)与“评论”(review)在很多语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区分,“批评”更多指向文学艺术层面的严肃判断。根据蒂博代的说法,“真正的和完整的批评”诞生于19世纪,“在一百年里,始终是教授职业的延长”,同时“也是记者职业的延长”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蒂博代 艺术层面 互联网 自发性 记者 批评
下载PDF
从网络文学到IP衍生:后期现代语境中民俗符号的表达转向
8
作者 孙金燕 王世灿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后期现代已成为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话语语境。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是“现代学”民俗的两个重要领域。随着融合媒介的成熟,按照其所蕴涵的三层逻辑,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两个领域中的民俗符号在技术层、主体层、空间层分别发生了表达转... 后期现代已成为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话语语境。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是“现代学”民俗的两个重要领域。随着融合媒介的成熟,按照其所蕴涵的三层逻辑,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两个领域中的民俗符号在技术层、主体层、空间层分别发生了表达转向。民俗符号化再现媒介从由语言系统规训的网络文学这一需要深读的“记谱媒介”转换为IP衍生中更符合当今图像化追求的“感官性媒介”;民俗话语主体发生变动,网络文学作者群作为民俗符号表达的话语主体在文学范围外让位于商业精英群,民俗文化产业的边界不断拓宽;民俗符号是文化空间中具有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符号,其经由审美从网络文学“准不可能世界”化入实在世界的“日常生活”,使民众达到“超脱庸常”的境界。“现代学”层面的民俗符号在将来会激活更多意想不到的妙处,而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新尺度和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IP衍生 后期现代 民俗符号 文化产业
下载PDF
跨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美国字体设计
9
作者 陈楠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137,共8页
本文聚焦中国文化对美国字体设计的影响,探讨了这种跨文化融合如何丰富字体设计的表达力和审美价值,并通过对美国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字体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在设计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同时指出了文化误用和跨文... 本文聚焦中国文化对美国字体设计的影响,探讨了这种跨文化融合如何丰富字体设计的表达力和审美价值,并通过对美国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字体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在设计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同时指出了文化误用和跨文化传达中的挑战。本研究意在为字体设计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创新思路,也可以为跨文化设计实践和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字体设计 美国地区 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设计师如何与AI合作——AIGC赋能下的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
10
作者 何思倩 吴佳洁 覃京燕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144,共8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教育和实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设计教学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水平。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AIGC与...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教育和实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设计教学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水平。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AIGC与未来城市”主题工作坊,本文分析了AIGC工具在设计工作坊中的融入对于提升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自我效能、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探究了AIGC背景下的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可行性。同时,本文也指出了AIGC工具在文化多样性和道德责任方面的局限性及相应改进建议,并对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设计工作坊 设计教学
下载PDF
设计流程革新: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
11
作者 路鹏 唐建 吴凡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109,140,141,共11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潜在应用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构建一个以GAI为驱动力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探讨其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潜在应用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构建一个以GAI为驱动力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探讨其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国际上五种经典的设计思维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并综合GAI的技术原理和功能系统,本文探讨了GAI对产品设计流程和思维模型的革新与重塑作用。最终,基于文本和图像的GAI构建了一个遵循“询问——生成——转化——评价”流程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以实际案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基于GAI所构建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与设计的深度融合,革新了传统设计流程,促进了产品设计思维模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设计思维模型 产品设计
下载PDF
长征时期红色歌谣的文化底蕴
12
作者 黄泽勤 《怀化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征时期红色歌谣作为中国革命关键历史阶段的文化样态,展现了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征时期红色歌谣作为中国革命关键历史阶段的文化样态,展现了革命的壮烈,弘扬了革命精神,鼓舞了革命斗志,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熔铸了它鲜活的灵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锻造了它强壮的躯体,中国革命文化孕育了它生存的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时期 红色歌谣 文化底蕴
下载PDF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及隐含信息
13
作者 刘文强 姚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138,139,共10页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晰、指向明确,完全不同于一支文化向四周延展的文化辐射,很可能是距今4300年左右开始的良渚先民及其部分后裔的迁徙路径之一;另一方面,金沙长琮的刻符由大汶口文化陶尊刻符演变而来,可能代表了大汶口文化的一支部族,而于典型良渚文化长琮之上刻画大汶口文化的族群标记,当代表了大汶口文化部族与良渚文化族群之间的联盟与合作。金沙长琮隐含的种种史前族群交流信息,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互动、西南地区史前文化及族群来源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长琮 刻符 良渚先民 大汶口先民 合作 迁徙
下载PDF
帝国工坊: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生产模式
14
作者 黄昊东 徐飞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138,共10页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晚清时期的民间商楼也广泛参与了首饰制作,从而形成了广密的生产网络;最后,这种生产机制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工序层层分解,并大量使用重复且标准化的模件结构以适应群体作业,进而形成了视觉华丽却又高度风格化的艺术特色。这跟同时期注重手艺人创造力的欧洲首饰行业相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首饰 设计 生产模式 模件化 中西差异
下载PDF
具身·视频·现场·学术:2024年中国艺术批评现象观察
15
作者 李若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2024年中国艺术批评现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人工智能艺术正在进入具身智能快速发展阶段,具身智能介入艺术批评现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新媒体艺术批评从文字艺术批评形式更多地转向视频艺术批评形式,“评论区”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 2024年中国艺术批评现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人工智能艺术正在进入具身智能快速发展阶段,具身智能介入艺术批评现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新媒体艺术批评从文字艺术批评形式更多地转向视频艺术批评形式,“评论区”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批评现象,批评主体表现为众声的喧哗、身份的模糊和翻转的可能,视频艺术批评具有商业化、娱乐化、套路化和主观化等特点。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委会的成立有利于积极地推动艺术学学术组织、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艺术学及艺术批评研究。批评界更加注重对青年批评家的培养、艺术批评的未来发展及数字时代艺术批评发展新趋势的研究。艺术批评学术研究现象主要表现为对艺术批评基础理论、各分支学科的关注和探讨,新媒介、数字媒介语境下的艺术批评新变化、新建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自媒体艺术批评产生的新议题、新课题等值得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现象 具身智能 自媒体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中国风时尚体系的建构及其审美历程探析
16
作者 金影村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130,共7页
“中国风”是近年来涌现在世界时尚舞台的一大潮流,以中国元素为设计来源的潮流服饰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然而,主打“国风”“国潮”“新中式”等旗号的时尚设计仍旧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中国风作为时尚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我... “中国风”是近年来涌现在世界时尚舞台的一大潮流,以中国元素为设计来源的潮流服饰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然而,主打“国风”“国潮”“新中式”等旗号的时尚设计仍旧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中国风作为时尚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我们只有深入到中国风时尚的审美源头,探寻其融入世界时尚体系的历程,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风时尚体系的建构,让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焕发当下的魅力。本文将从工艺、人文、民族性、国潮等方面入手,通过设计师和品牌举隅,探讨中国风时尚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审美渐进,为真正优质的国风时尚做出注脚,为我国本土的设计师和时尚品牌提供启迪,从而更好地将中国风在当今的时尚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 时尚 设计 审美渐进 探析
下载PDF
论中国汉代地图的大一统观念及美学意蕴
17
作者 黄忱忱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142,143,共10页
汉墓出土的地图实物,为重估先秦时期天下观念向汉代大一统观念的转进,提供了还原历史语境的视觉证据。首先,汉代地图的空间营造特征包蕴着对天下中心、四方圈层和世界边缘的形式重构,本质上是大一统地理体系建构逻辑的视觉沉淀;其次,大... 汉墓出土的地图实物,为重估先秦时期天下观念向汉代大一统观念的转进,提供了还原历史语境的视觉证据。首先,汉代地图的空间营造特征包蕴着对天下中心、四方圈层和世界边缘的形式重构,本质上是大一统地理体系建构逻辑的视觉沉淀;其次,大一统地理体系是汉王朝对天下观加以再造并确立自身大一统特性的产物,呈现出现实经验、政治认同与人文化成三重空间的交叠与共构;最后,从天下地理一统到宇宙内在构造的一统,彰显了汉王朝为人与宇宙秩序关系立法的野心,熔铸成一种天地齐一、生死混成、礼乐并济的大一统宇宙秩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地图 大一统 国家地理 秩序美
下载PDF
刊前絮语
18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来了,乙巳蛇年新春也即将到来。旧年的背影还未走远,新年的曙光已经普照,我们的杂志又来到一个新的出发点。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办杂志跟树木树人都是一个道理。每一年,我们的工作看起来都像是在画圆,从第一期再回到... 2025年来了,乙巳蛇年新春也即将到来。旧年的背影还未走远,新年的曙光已经普照,我们的杂志又来到一个新的出发点。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办杂志跟树木树人都是一个道理。每一年,我们的工作看起来都像是在画圆,从第一期再回到第一期,周而复始,就像树的年轮一样,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圈,但我们绝不是简单重复地在画圆,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同仁以及广大作者们都在一起努力工作,以期使我们的刊物能跟所有的树木一样,每年每年地都在生长,每年每年地都在增加它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树人 画圆 周而复始 杂志
下载PDF
论二次元群体的媒介化生存及其与主流文化的互动
19
作者 王子涵 刘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作为当下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元群体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迅速崛起之后,通过媒体化建构等一系列文化行为,成为一类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的代表。具体而言,二次元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塑造了自己“网络原住民”和“... 作为当下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元群体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迅速崛起之后,通过媒体化建构等一系列文化行为,成为一类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的代表。具体而言,二次元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塑造了自己“网络原住民”和“文本盗猎者”的媒介形象,完成了从“个体化无中介交往”到“圈地自萌”的社会交往转变,并在与主流文化的“抵抗”中破除“次元壁”,走向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其本质内涵和外在表征正在与当下社会逐渐交融。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元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注二次元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有助于深入认识二次元文化,也有助于促进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元群体 媒介形象 社会交往 主流文化
下载PDF
让佛衣的细节说话——评格里斯沃尔德《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
20
作者 刘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143,共6页
20世纪美国艺术史学家格里斯沃尔德所著《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一文发表于1963年海外期刊《亚洲艺术》第26卷,2014年收入中国知网。该文是作者所撰写的有关佛像服饰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此篇书评依据该文的结构及内容,尤其是研究方... 20世纪美国艺术史学家格里斯沃尔德所著《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一文发表于1963年海外期刊《亚洲艺术》第26卷,2014年收入中国知网。该文是作者所撰写的有关佛像服饰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此篇书评依据该文的结构及内容,尤其是研究方法中最为突出的对佛衣细节的关注,通过多方例举,强调其在佛像服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衣研究 格里斯沃尔德 《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