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曲纹填充纹样考——兼谈三星堆连山纹与商周神鸟崇拜的视觉表现
1
作者 吴宛妮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55,共15页
通过综合对比三星堆遗址与商周出土铜器,本文认为西周铜器上的波曲纹填纹为二维平面化的鸟纹变体,与三星堆铜器中的连山纹填纹有渊源关系。连山纹填纹中的“凸目”与“鸟羽”,分别象征了商周两种神鸟崇拜观念,前者来源于注视行为下的权... 通过综合对比三星堆遗址与商周出土铜器,本文认为西周铜器上的波曲纹填纹为二维平面化的鸟纹变体,与三星堆铜器中的连山纹填纹有渊源关系。连山纹填纹中的“凸目”与“鸟羽”,分别象征了商周两种神鸟崇拜观念,前者来源于注视行为下的权力指涉,而后者则代表了主动被观看行为中的权力夸耀。伴随神鸟信仰的更迭,连山纹与波曲纹的填纹表现重点也发生变化。波曲纹填纹抛弃了对鸟目的描绘,其分支“只”字与“皇”字形填纹皆描绘鸟羽,其中“只”字纹表现俯视视角下展开的神鸟及其羽饰,“皇”字纹则伴随西周中期流行的垂冠大鸟纹装饰传统,是凤凰头冠与尾羽眼状斑纹的装饰性表现。两种分支均可在三星堆遗存中找到图像依据,并有其生产交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曲纹 连山纹 三星堆遗址 神鸟崇拜 凤鸟纹
下载PDF
弋射之镞:源自贵族仪礼中的风雅传统
2
作者 金烨欣 刘永晖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春秋战国之交,晋、吴两地墓葬中出土的金银错青铜镞,呈较短无锋无刃的圆柱形,穿缠以线,古称为“矰”,并搭配绕线制成的“缴”,主要用于弋射活动。其功能不仅用于射礼,更以捕捉大雁为主,服务于大夫、士阶层的交往,展现了古代贵族礼仪中... 春秋战国之交,晋、吴两地墓葬中出土的金银错青铜镞,呈较短无锋无刃的圆柱形,穿缠以线,古称为“矰”,并搭配绕线制成的“缴”,主要用于弋射活动。其功能不仅用于射礼,更以捕捉大雁为主,服务于大夫、士阶层的交往,展现了古代贵族礼仪中的风雅传统。这些金银错青铜镞具备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其表施以金银错工艺,设计精美,而作为墓主生前宝爱之物而陪葬,与普通杀伤性镞在形态、功能及装饰方面有明显区别。考古资料表明,金银错青铜镞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分布上可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北方以晋国为代表,南方则以吴国为主。金错技术用于箭镞之上在南北均有发现,但银错技术首先在南方出现。而其他诸侯国出土的金银错青铜镞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源于春秋晚期晋国扶持吴国以牵制楚国的政策有关。军事、人员、工艺的南传,使得吴国的工官在这一过程中对传入的北方技术进行了改良和创新,而后继的越国和楚国则继承了其技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射收获 箭矢 矰缴 金错银错 青铜镞
下载PDF
臣辰诸器新考
3
作者 夏虞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陕西近年新出“臣辰”铭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商晚期风格。通过重新梳理分析臣辰诸器纹饰、器型并明确断代,结合铭文及传世文献,可推断“臣辰”所属族群在商周之际的世官性质和作为史官、小臣的历史地位。在铜器纹饰、器型风格、铭文所见... 陕西近年新出“臣辰”铭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商晚期风格。通过重新梳理分析臣辰诸器纹饰、器型并明确断代,结合铭文及传世文献,可推断“臣辰”所属族群在商周之际的世官性质和作为史官、小臣的历史地位。在铜器纹饰、器型风格、铭文所见历史活动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皆体现出商周之际的连续性与传承性,该类型青铜器当为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产物。臣辰或为商周之际活跃于洛阳等地区,具有一定地位及影响力、直接听从于王命、履行史官职能的世官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辰 纹饰 器型 士上卣 殷礼
下载PDF
饕餮纹的分类问题
4
作者 韩鼎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饕餮纹的分类是对其展开系统研究的基础,目前学界的分类主要基于“类型学”和“风格学”。类型学角度的分类常以角或尾等局部特征作为分类标准;风格学角度的分类以罗越的“五种风格说”为代表。前者重视局部,导致分类标准不统一,型式分... 饕餮纹的分类是对其展开系统研究的基础,目前学界的分类主要基于“类型学”和“风格学”。类型学角度的分类常以角或尾等局部特征作为分类标准;风格学角度的分类以罗越的“五种风格说”为代表。前者重视局部,导致分类标准不统一,型式分析所应体现的发展序列不清楚。后者存在单线发展观,类别划分不完善,演进过程模糊等问题。因此,可将风格学和类型学结合起来,前者用于整体性分类,以保证各类形式特征的一致性;后者用于类别内部演进过程的讨论,体现发展脉络。基于此,文中将饕餮纹分为九类,并概述了各类的核心特征和相互间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饕餮纹 分类 类型学 风格学
下载PDF
简论青铜大方鼎出现的时间与技术
5
作者 张翀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夏商周三代,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东周王祚亡于公元前256年。时间漫长,政体社会变化明显,即夏商周并不是如后世简单的朝代更迭,其中带有重要的社会变化,诸如信仰仪式、政治管理、婚姻结构等。由道而器,社会形态的变化... 夏商周三代,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东周王祚亡于公元前256年。时间漫长,政体社会变化明显,即夏商周并不是如后世简单的朝代更迭,其中带有重要的社会变化,诸如信仰仪式、政治管理、婚姻结构等。由道而器,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引起器物等艺术形式的变化。青铜器作为当时社会重要的表征物,呈现出萌发、发展、高峰以及式微的态势。本文以商代前期出现的铜方鼎为切入点,讨论其出现的时间和技术。这类方鼎一般都比较大型,显然是多工种配合协作的产物,势有跨材质、多技术的情形。这些是当今艺术史关心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方鼎 前庄 二里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