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物:屏风与团扇
1
作者 闫紫琦 刘晨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用具中,屏风与团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屏风与团扇的基本关联在于它们共同拥有的三重含义:可以是实物、绘画媒材与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对于使用者群体来说,团扇与屏风的存在是他们身份与特质的象征。然而将二者联...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用具中,屏风与团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屏风与团扇的基本关联在于它们共同拥有的三重含义:可以是实物、绘画媒材与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对于使用者群体来说,团扇与屏风的存在是他们身份与特质的象征。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视觉,观看问题贯穿团扇、屏风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视觉观看的角度划分,团扇与屏风既是被观赏的物件,同时也是将单纯图像转换为可欣赏对象的观看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扇 屏风 遮挡 视觉 景观
下载PDF
当今的女性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洁 《艺术探索》 2008年第2期54-54,60,共2页
"女性艺术"作为这个新鲜时代的代名词,成为时尚、健康、独立、美丽、知性的最佳代表。在当代中国,当"女性艺术"作为一个单纯艺术性问题出现的时候,它并不需要像西方女性那样,要靠漫长的女权运动去争取和男性平等的... "女性艺术"作为这个新鲜时代的代名词,成为时尚、健康、独立、美丽、知性的最佳代表。在当代中国,当"女性艺术"作为一个单纯艺术性问题出现的时候,它并不需要像西方女性那样,要靠漫长的女权运动去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平起平坐,而更多的是追求独立于男性艺术的美学品格,力争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开放时代 观念 风格
下载PDF
心音地长啸——郑军里绘画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玉圃 《艺术探索》 200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中国绘画以“写意”为主,是画家灵魂与客观自然熔于一体的一种再创造,是画家心音地长啸。郑军里把当代人含着时代共振的脉冲把自己的情绪、爱情、民族自信和责任感注入其绘画所创造的意象之中,一尽其灵,而足其神。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自我表现 气魄
下载PDF
明代书法艺术中的陶渊明——以“吴中三家”的书陶旨趣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明代"吴中三家"留下不少与陶渊明有关的书法作品。从书法家的书陶旨趣入手,联系他们的人生遭际与诗文创作,考察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印证陶渊明对后代文人士子在心灵和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吴中三家 祝允明 文徵明 王宠 书法艺术 陶渊明
下载PDF
宋代山水画对“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习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文人以画家的身份创作诗歌,对其诗歌的取材方式、构思方法、审美风格等产生影响,从而"苏门"文人诗歌呈现出画趣、奇趣、理趣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山水画 “苏门” 绘画技法 诗歌创作 易象思维
下载PDF
东方绘画的视觉节奏——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沛 《科教文汇》 2006年第8期159-160,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不受制于西方传统绘画中那种采取几何式透视法观察模式的驾驭,拥有更自由的多角度的精神空间,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中西绘画里空间意识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根源于双方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不受制于西方传统绘画中那种采取几何式透视法观察模式的驾驭,拥有更自由的多角度的精神空间,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中西绘画里空间意识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根源于双方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尤其是中国与西方哲学观念的差异。中西绘画需要相互吸收和借鉴,但更需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节奏 空间意识 透视 知觉
下载PDF
艺术场潜规则——方力钧艺术成功新解
7
作者 王圣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以方立钧成功之路为个案,重点探讨了艺术场"输者为赢"的特殊逻辑和艺术场内部艺术行为者为争取权威位置发生的激烈斗争。布迪厄的艺术场理论从社会学角度为我们开启了重新审视艺术的崭新视角。
关键词 布迪厄 艺术场 输者为赢 方力钧
下载PDF
读《长征画集》
8
作者 陈乐道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水彩画 书店 书市 《长征画集》
下载PDF
关于民间美术研究的反思
9
作者 玄颖双 肖克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近年来,民间美术作为最能凸显民族精神的艺术种类,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民间美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民间美术 艺术种类 民族精神 民间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发展史 实验品 冯骥才 传统中国文化 中国美术史
下载PDF
张大千先生艺术简论
10
作者 魏学峰 《文史杂志》 1999年第5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张大千 敦煌壁画 中国画 艺术实践 文人画家 现代艺术史 三个时期 绘画 笔墨语言 当代艺术
下载PDF
谁是最走红的前卫艺术家?
11
作者 尹吉男 《艺术探索》 1996年第4期20-20,共1页
谁是最走红的前卫艺术家?尹吉男艺术史的变化真是突兀。虽然不象艺术史家划分的那么截然整齐,但当下的时流朝向却很分明。当艺术不再为政治或者为观念服务的时候,为金钱服务就成了时髦的目标。似乎一切都要市场化。雅与俗的老式论争... 谁是最走红的前卫艺术家?尹吉男艺术史的变化真是突兀。虽然不象艺术史家划分的那么截然整齐,但当下的时流朝向却很分明。当艺术不再为政治或者为观念服务的时候,为金钱服务就成了时髦的目标。似乎一切都要市场化。雅与俗的老式论争已经休息,时间和精力象金钱那般宝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卫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史 艺术品 自以为是的人 中国艺术 合法性与合理性 模仿者
下载PDF
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
12
作者 顾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六法” ,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 ,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绳。可是 ,在运用这一尺度中 ,往往由于论者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 ,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六法” ,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 ,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绳。可是 ,在运用这一尺度中 ,往往由于论者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 ,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解 ,其中不乏偏颇之见。这种歧解势必造成标准的混乱 ,从而带来绘画创作与品评的随意性。当代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种认识上的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深层原因 ,与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六法”时已不再去考察其产生的背景 ,不再从谢赫对“六法”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它有关。直解“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 六法 《古画品录》 绘画评论 评论方法 中国画 骨法 用笔 "应物象形"
下载PDF
中国书画融会贯通的美学思考
13
作者 刘凤林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6-87,94,共3页
从艺术史及美学的角度揭示书画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精研书法有利于绘画的提高;学习绘画使书法造型更有神采,更有气势。
关键词 中国 书法 绘画 美学 造型 传统艺术 艺术素养
下载PDF
再谈“新文人画”
14
作者 马忠贤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现象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迅速开始占据中国画坛的半壁江山并被各种媒体炒作得红红火火。90年代初以后便开始走向沉寂,分析这种艺术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其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一定...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现象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迅速开始占据中国画坛的半壁江山并被各种媒体炒作得红红火火。90年代初以后便开始走向沉寂,分析这种艺术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其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人画” 文化背景 “85”新潮 规律
下载PDF
对传统艺术的解构与重建——试析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15
作者 庄伟涛 《南方论刊》 2006年第10期91-92,共2页
本文通过对齐白石“衰年变法”前后作品题材、绘画风格的比较,剖析了其“衰年变法”的社会、心理原因,论证了齐白石“衰年变法”是对传统中国画的解构与重建,是对自我形象、内在思想感情和隐含旧制度的解构与重建。这种艺术变革是社会... 本文通过对齐白石“衰年变法”前后作品题材、绘画风格的比较,剖析了其“衰年变法”的社会、心理原因,论证了齐白石“衰年变法”是对传统中国画的解构与重建,是对自我形象、内在思想感情和隐含旧制度的解构与重建。这种艺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征候和预兆,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不谋而合和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解构 重建
下载PDF
梁斌艺术思想的视觉语言形式
16
作者 李凌 《山东纺织经济》 2010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侧重于对梁斌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文化深意的解读,透过视觉语言所传达的意象探寻他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 艺术思想 视觉语言 绘画
下载PDF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受画人“诚斋”小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7,共3页
边景昭与王绂合作的《竹鹤双清图》是明代前期花鸟画的重要作品,有研究者认为其受画人"诚斋"是周宪王朱有炖。本文通过文献勾沉和风格分析,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边景昭 王绂 竹鹤双清图 诚斋
下载PDF
张大千《西康纪游》图册赏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玉 《四川文物》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张大千 跳锅庄 西康 图册 篆书 康巴藏区 雪山 省博物馆 水墨人物画 温泉风景区
下载PDF
黄秋园与中国绘画文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新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黄秋园与中国绘画文化王新伟“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正当人们以无限怀恋之情沉迷在赣文化的盛况唐宋之时,黄秋园奇迹般地被发现,使全国人民的视觉再次指向了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当代南昌。紧接着迅速形成的“秋园热”... 黄秋园与中国绘画文化王新伟“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正当人们以无限怀恋之情沉迷在赣文化的盛况唐宋之时,黄秋园奇迹般地被发现,使全国人民的视觉再次指向了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当代南昌。紧接着迅速形成的“秋园热”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了。八年来《黄秋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园 中国绘画 中国画艺术 中国山水画 中国文化 艺术形式 人生价值 绘画艺术 “四王” 人格价值
下载PDF
笔妙承传统,墨趣抒胸意——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廷瑞山水画赏读
20
作者 曾雪梅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甘肃省图书馆 沈廷瑞 山水画 馆藏研究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