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塑造之 “他者目光”——齐白石、夏寿田早期交游中的“文雅”与“世俗” 被引量:1
1
作者 杭春晓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纠缠不清。作为阶层逆袭的个体,齐氏无力塑造新的“价值体系”来对抗精英阶层固有的文化结构。因此,他所谓的个性表达,也无法真正突破传统文人为其塑造的价值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身份 他者目光 文雅 世俗
下载PDF
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两次影响
2
作者 韦正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所以本文适当补充材料;而后一次影响受到的重视不足,这与在考古资料、历史背景、绘画史等方面的反映都比较曲折有关,所以略加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北方 线刻画艺术 影响
下载PDF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群体研究
3
作者 王洪斌 向思雅 《中国美术》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的人数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当时,部分女性画家开始追求经济独立,选择以鬻画为生,还有一部分女性画家产生了职业追求,或成为职业画家,或成为私塾教师。也有一些女性画家开始从事创作和出版活动,且得到...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的人数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当时,部分女性画家开始追求经济独立,选择以鬻画为生,还有一部分女性画家产生了职业追求,或成为职业画家,或成为私塾教师。也有一些女性画家开始从事创作和出版活动,且得到了文人群体的赏识。心学的兴起使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得以松动,女性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女性画家群体的兴起与江南商贾、书画世家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分不开。女性画家群体的兴起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女性群体的社会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画家 群体研究
下载PDF
魏晋十六国河西走廊壁画树木的图式风格演化
4
作者 王权朝 周珩帮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寺窟和墓室壁画山水元素逐渐增多,其中,树木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山水画语汇与图式的发展进程。从空间位置上看,石窟壁画中的树木大多在佛教母题的下方或边缘,墓室壁画中的树木则大多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中下层;从画面...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寺窟和墓室壁画山水元素逐渐增多,其中,树木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山水画语汇与图式的发展进程。从空间位置上看,石窟壁画中的树木大多在佛教母题的下方或边缘,墓室壁画中的树木则大多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中下层;从画面结构上看,树木的表现先后经历了点饰风格、结构性图绘和题材独立表现三种样式,并依次形成了勾点、色墨没骨与擦染等笔墨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河西走廊 壁画树木 图式演化
下载PDF
历史学维度下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
5
作者 陈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在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绘画和语言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关系。从历史学维度涉及的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绘画的语图关系主要包括语图一体、语图分体和语图合体这三大部分,包括... 在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绘画和语言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关系。从历史学维度涉及的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绘画的语图关系主要包括语图一体、语图分体和语图合体这三大部分,包括分体关系、合体关系、直接影响古今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并对当今艺术创作及发展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维度 中国绘画 语图关系 语图一体
下载PDF
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成书考述
6
作者 韩刚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仕履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从北齐墓葬壁画看中国人物画的嬗变——兼论湾漳墓壁画的画史地位
7
作者 马骁骅 宋相东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顾得其神”到“陆得其骨”,再到“张得其肉”实际上是中国人物画逐步走向写实的嬗变过程。而张僧繇的“疏体”,正是中国人物画初步完成从概念化图示到写实性图绘转变的标志。在张僧繇之后,随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顾得其神”到“陆得其骨”,再到“张得其肉”实际上是中国人物画逐步走向写实的嬗变过程。而张僧繇的“疏体”,正是中国人物画初步完成从概念化图示到写实性图绘转变的标志。在张僧繇之后,随着北朝对南朝在政治军事上取得压倒性优势,在文化上形成“南风北渐”的态势。河北磁县湾漳墓壁画正是北朝画家继承南朝张僧繇疏体人物画并发扬光大的成果。湾漳墓壁画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个性化、高水平的写实人物绘画,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张僧繇 杨子华 湾漳墓壁画
下载PDF
缥缃掩映——《萝轩变古笺谱》隐逸主题探析
8
作者 李翔 《歌海》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萝轩变古笺谱》利用典故围绕尚古与变古来展开话题,其用典多与隐逸存在关联。从类目到画题,皆营造了与隐逸相关的主题与语境,表现隐居生活的不同层面与内容。笺谱的趣味、格调及其中的隐逸内涵,受晚明社会风气及编撰者吴发祥的特质与... 《萝轩变古笺谱》利用典故围绕尚古与变古来展开话题,其用典多与隐逸存在关联。从类目到画题,皆营造了与隐逸相关的主题与语境,表现隐居生活的不同层面与内容。笺谱的趣味、格调及其中的隐逸内涵,受晚明社会风气及编撰者吴发祥的特质与思想影响,反映了晚明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轩变古笺谱》 隐逸主题 吴发祥
下载PDF
2023生成式AI图像模型年报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霄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45-152,F0003,共9页
自第一幅AI画作在2018年末公开拍卖以来,生成式AI技术通过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23年是生成式AI井喷式爆发的一年,其中尤以AI绘画为甚。在二维图像生成和后期处理方面,基本实现“一键滤镜”,在平面设计... 自第一幅AI画作在2018年末公开拍卖以来,生成式AI技术通过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23年是生成式AI井喷式爆发的一年,其中尤以AI绘画为甚。在二维图像生成和后期处理方面,基本实现“一键滤镜”,在平面设计、游戏美术等商业项目的制作场景中AI绘画已是标配。动态影像方面,AI生成视频也已经初步应用在广告短片等商业项目上,在2024年或可期待生成式AI技术正式进入电影工业生产流程。三维方面,通过AI生成三维模型的技术,原型算法经过2023年一整年发展后,在2024年有望如2023年的AI绘画一样逐步进入落地阶段。现如今,AI图像生成模型得到了GPT等多模态模型的加持与助推,AI视觉艺术创作已经进入“根据自然语言描述创建图像艺术”的时期,更加接近人本身的创作状态。本文将对2023全年生成式AI图像模型的发展过程做整理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描述 图像模型 AI技术 动态影像 电影工业 二维图像 滤镜 创作状态
下载PDF
敦煌绘画中的手持“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
10
作者 史忠平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敦煌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表现了很多持于手中的花卉,其中以莲花最多。入唐以后,手持莲花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比较特殊。二者造型基本相同,但因“幡”的介入而叠加了供养、庄严、接引、导引等多重功能。... 敦煌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表现了很多持于手中的花卉,其中以莲花最多。入唐以后,手持莲花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比较特殊。二者造型基本相同,但因“幡”的介入而叠加了供养、庄严、接引、导引等多重功能。其样式受主流名家绘画与莲花工艺的影响,并反映了印度乃至埃及手持莲花的基本骨式。同时,表现技法的成熟使其成为唐宋花鸟画繁荣的有力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绘画 手持莲花 交茎莲花 莲花幡杆
下载PDF
明代江南家族刻书、藏书对画学论著的保存与传播——以毛晋汲古阁为例
11
作者 张媛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人刻书与藏书的代表,对画学论著的收录、保存与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画学论著 刻书 藏书
下载PDF
现代性的转捩
12
作者 孟宪平 《人文天下》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杭老师的发言主题叫“文本的再阅读”,很有启发性,这个题目启发我们如何对过去的一些旧材料进行重新的理解,这恰巧和我近期做的事情有一些关联。近期我在做关于新中国主题性美术的文献整理,天天面对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理解文献?如何... 杭老师的发言主题叫“文本的再阅读”,很有启发性,这个题目启发我们如何对过去的一些旧材料进行重新的理解,这恰巧和我近期做的事情有一些关联。近期我在做关于新中国主题性美术的文献整理,天天面对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理解文献?如何发现文献背后的历史真实?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几位老师讨论的大都是聚焦于特定的人物案例,我所面对的不是具体个人,而是整体的历史叙事。当然,这种叙事是依靠具体的个体叙事来实现的。可是,我所关注的重点不是对个体进行评判,我也无需梳理个人完整的历史和具体的心路历程,而是关注这个个体身上承载的时代的、社会的观念。每个人的个体观念都是社会观念的承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料 主题性 文献整理 历史叙事 个体叙事 个体观念 老师 承载者
下载PDF
辽宁本《洛神赋图》的坐榻风格与时代特征研究
13
作者 周振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本文通过梳理存世壁画、考古实物、传世绘画和文献等资料,归纳、总结魏晋至宋元时期坐榻的形制和壶门样式。在此基础上推断辽宁本《洛神赋图》中的坐榻为带托泥的箱型榻,采用如意型壶门作装饰。如此风格的坐榻具有典型宋元时代的特征,... 本文通过梳理存世壁画、考古实物、传世绘画和文献等资料,归纳、总结魏晋至宋元时期坐榻的形制和壶门样式。在此基础上推断辽宁本《洛神赋图》中的坐榻为带托泥的箱型榻,采用如意型壶门作装饰。如此风格的坐榻具有典型宋元时代的特征,进而推断此卷应不是东晋顾恺之的真迹。结合其他学者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推断此卷为北宋至南宋高宗时期的作品。由此推测辽宁本与北京甲本和弗利尔甲本《洛神赋图》不太可能均摹自同一个早期的祖本。以此为例,说明通过家具史的研究推动绘画史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榻形制 壶门样式 坐榻时代特征
下载PDF
江西苏区红色报刊美术作品创作研究
14
作者 邱璟 章苗 刘成武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红色革命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题材,历来受到重视。江西苏区红色美术作品,以江西红色革命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遗址文化作为创作主题,以历史为背景,生动展现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对当代江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艺术、教育具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江西红色文化 美术作品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士人·文人·学人——兼论“乾嘉之变”和江南文化
15
作者 徐建融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这篇是中国文化“隆万之变”的续篇。重点论述近代意义上的“学术”发端于清代乾嘉时期,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类似于今天“研究员”的“学人”而区别于前此的士人、文人。文章分析了士人、文人、学人的不同事业身份和创造成果,以用作... 这篇是中国文化“隆万之变”的续篇。重点论述近代意义上的“学术”发端于清代乾嘉时期,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类似于今天“研究员”的“学人”而区别于前此的士人、文人。文章分析了士人、文人、学人的不同事业身份和创造成果,以用作今天文化建设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文人 学人 功业 文章 学术 乾嘉学派 书道中兴 画学中兴
下载PDF
宋代《西园雅集图》中的人物巾冠研究
16
作者 张迪 李甍 《辽宁丝绸》 2024年第3期54-55,17,共3页
西园雅集为北宋驸马王诜在府邸举办的一次文人聚会,主要人物有苏轼、苏辙等苏门学士,还有当朝著名画家李公麟、书法家米芾、道士陈碧虚和佛教僧人圆通大师等,在此地作诗作画谈经论道,展现出令人十分向往的生活状态,之后成为历代画家的... 西园雅集为北宋驸马王诜在府邸举办的一次文人聚会,主要人物有苏轼、苏辙等苏门学士,还有当朝著名画家李公麟、书法家米芾、道士陈碧虚和佛教僧人圆通大师等,在此地作诗作画谈经论道,展现出令人十分向往的生活状态,之后成为历代画家的绘画母题。《西园雅集图》起源于宋代,在之后各个朝代的流传版本众多。以宋代李公麟和刘松年两个版本为主,结合画作所处时期的相关绘画、实物等图像资料,将画中的人物巾冠进行分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西园雅集 人物巾冠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术通史研究概述
17
作者 王静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20世纪初,具有西方史观的美术史概念传至中国,促进了中国美术通史研究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建立起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通史研究体系,对中国美术史教学、美术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 20世纪初,具有西方史观的美术史概念传至中国,促进了中国美术通史研究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建立起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通史研究体系,对中国美术史教学、美术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中国美术通史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美术通史 艺术史观
下载PDF
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空间中视觉再现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孙梦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5-I0016,共2页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市民地域文化认同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中视觉再现的机制,利用巧妙的构图、精美的线条和差异化的色彩搭配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生动演绎,赋予地铁空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乘客感受到精彩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达方式 文化认同 地铁空间 视觉再现 城市形象 文化体验 传统文化元素 色彩搭配
下载PDF
《尚书故实》所见张彦远仕履考
19
作者 韩刚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6-16,共11页
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 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潞州从事、扬州刺史、弘农牧、昭义军节度使、尚书等职,以及“避难圃田”等事,有助于张彦远生平仕履与卒年厘定。《尚书故实》也为研究张彦远的审美心理、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故实》 张彦远 宾护 仕履
下载PDF
海外汉学界汉画像研究范式探讨
20
作者 兰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向一种艺术风格学的解读。20世纪80年代后,海外汉画像研究的方法、路径与范式在新艺术史的历史语境中转向多元的文化解读与探索。对海外汉画像研究范式的探索为中国艺术研究的自律性与自觉性提供他者的参照系。汉画像乃至中国艺术研究将在传统与现代、自律与他律的交融中不断构建一个开放的话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汉画像研究 艺术风格学 新艺术史 文化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