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6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的叙事表达研究——以“2023年中国农民画邀请展暨理论发展艺术研讨会”为例
1
作者 许梦雪 霍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9,共2页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业题材美术创作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形式。它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媒介来表达。通过绘画或摄影捕捉农田的美丽景色。可以选择描绘丰收的稻田、金黄的麦田、... 农业题材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业题材美术创作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形式。它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媒介来表达。通过绘画或摄影捕捉农田的美丽景色。可以选择描绘丰收的稻田、金黄的麦田、翠绿的蔬菜地等,以展现农业生产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农田劳动者的形象,展现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劳动的姿态。可以通过绘画或雕塑来刻画农民、农工等劳动者,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农村生活的场景,如村庄的房屋、农具、农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讨会 美术创作 艺术媒介 艺术创作 摄影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北乡村主题插画设计与创新研究
2
作者 韩旭妍 茅芝铭 +1 位作者 苏婧 刘政楠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并深入设计与创新,是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苏北乡村有许多农谚和习俗,多与节气和农作物有关,具有乡土特色,其中二十四节气更能代表苏北特色。代表古代农耕社会生产、...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并深入设计与创新,是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苏北乡村有许多农谚和习俗,多与节气和农作物有关,具有乡土特色,其中二十四节气更能代表苏北特色。代表古代农耕社会生产、生活、节庆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从事农耕的根本依据。方法:文章首先概述文化背景、研究目的及创意方法,引出创新点和新视角,介绍苏北乡村特色和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在考虑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插画设计。除此之外,文章还对二十四节气的设计进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文章对节气文化元素进行筛选、设计和再创作,通过鲜明的色彩和艺术形式,展示节气文化对农耕事业的影响,有助于引发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结果: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来设计有关乡村振兴的农民画,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够启迪当代人的苏北文化认知。结论:文章通过插画设计形式,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苏北乡村文化结合设计插画,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农业艺术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还能为文化创新和时代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农村 农民画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三江农民画的艺术符号研究
3
作者 吴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三江农民画艺术符号是三江农民表达真诚朴实、民族审美特点、生活气息的工具和手段。三江农民画通常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将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物生动地表现出来,表达出侗族人民朴实、自然、善良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侗族... 三江农民画艺术符号是三江农民表达真诚朴实、民族审美特点、生活气息的工具和手段。三江农民画通常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将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物生动地表现出来,表达出侗族人民朴实、自然、善良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如民俗习惯和传统价值观等。三江侗族农民画属我国的民间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江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画扎根民间美术艺术土壤。具有真挚而朴实的情感的农民画作品,融入了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和活力四射的生活氛围,呈现出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农民画 文化内蕴 艺术符号
下载PDF
镜像、想象与互文:农民画中农民形象变迁的视觉修辞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莉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5期37-50,共14页
中国农民画记录着近七十年的社会变迁,也隐含着基层群众反观自身的方式。通过考察在农民画传播历程中有代表性的江苏邳县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及全国农民画展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可以发现中国农民画的“家”“族”符号... 中国农民画记录着近七十年的社会变迁,也隐含着基层群众反观自身的方式。通过考察在农民画传播历程中有代表性的江苏邳县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及全国农民画展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可以发现中国农民画的“家”“族”符号特色明显。结合文本分析及对农民画家的深度访谈,可知创作者以镜像、想象及互文等修辞策略在作品中隐含了国家的在场,表现了家人、族人与国家的命运是不可切割的共同体。研究农民画中农民形象的视觉修辞,有助于理解中国农民画及其传播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画 农民形象 镜像 想象 图文互译
原文传递
百年“乡村之忧”与农民文化主体生成的历史背景——以农民画的文化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绍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中,百年中国关于乡村之忧伴随着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知识分子将乡村与国运相连,在国家的痛楚和希望中重新打量乡村并发现了乡村。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的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是有识之士报效国家的民族心... 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中,百年中国关于乡村之忧伴随着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知识分子将乡村与国运相连,在国家的痛楚和希望中重新打量乡村并发现了乡村。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的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是有识之士报效国家的民族心理的起点。因而忧乡村,建设乡村,再到今天的振兴乡村,这个过程成为理解新生共和国农民文化主体成长的历史过程。它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全过程,并随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提出而出现。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身份是在新中国国家建设和农民的互动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它的文化主体性存在包含在中国农民的主体意识的成长过程之中,并为农民文化主体价值的彰显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之忧 中国农民画 文化主体性 农民文化现代化
下载PDF
探析中国农民画的历史逻辑——以户县农民画为例
6
作者 陈小刚 董碧娜 +1 位作者 贺丽娟 段景礼 《南方农机》 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合其形成的土壤,即有一个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地方。其次是这种传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方式,逐渐积淀于农民的深层意识,进而和农民特有的气质相作... 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合其形成的土壤,即有一个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地方。其次是这种传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方式,逐渐积淀于农民的深层意识,进而和农民特有的气质相作用,形成体现农民群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课题组从户县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农民画的社会学意义、农民画的思维方式、农民画的美学内涵、农民画的美学贡献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果表明,农民画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的合理部分,使其具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审美面目,便于融合到中国大文化中去,并被社会所接受,为群众所喜爱,为专家所欣赏,在中国美术格局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画 户县 艺术 文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传承转译方法研究
7
作者 宗诚 朱昕棣 关宇辰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正的文化情怀,它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精神支柱。面对时代机运与种种挑战,运用创新方法赋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非遗传承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正的文化情怀,它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精神支柱。面对时代机运与种种挑战,运用创新方法赋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必经之路。可视化传承方法的提出为非遗的保存与呈现提供了新空间、新路径。将转译方法与可视化传承创新融合,赋能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转译思路与实践方法,为非遗的现代化传承提供创新演绎形式,开拓新时代语境下的非遗创新传承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视化 转译设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金州农民画活态传承研究
8
作者 刘洪帅 陈子琳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金州农民画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形成第一次发展高峰,一批代表性作者创作出大量影响全国的经典之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十年来,金州农民画的发展渐趋式微,出现范式固化、群体结... 金州农民画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形成第一次发展高峰,一批代表性作者创作出大量影响全国的经典之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十年来,金州农民画的发展渐趋式微,出现范式固化、群体结构单一、表现主题老化等系列性问题,相关学术研究寥寥无几。作为中国代表性农民画之一,迫切需要抢救性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作为民间艺术瑰宝,农民画的革新发展必须植根于民俗文化,贴近时代生活,重塑“乡间原野”的本体价值。以研促创是金州农民画革新发展的新动能。在数字媒体背景下,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运用交互技术加强传播,通过“馆校”协同推进浸润美育,从而提升金州农民画可持续发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画 民俗 数字技术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县域”非遗金州民间画创新发展研究
9
作者 王雁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3期46-48,共3页
金州民间画于20世纪70年代在金县(现金州)悄然发芽,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图式呈现。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金州民间画未来如何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反思的课题。因此,基于数字化保护路径对“县域”非遗金... 金州民间画于20世纪70年代在金县(现金州)悄然发芽,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图式呈现。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金州民间画未来如何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反思的课题。因此,基于数字化保护路径对“县域”非遗金州民间画创新发展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州民间画 数字化保护 路径 创新
下载PDF
居住生活行为模式下的元代民居建筑空间研究——以永乐宫壁画中的民居建筑为例
10
作者 宋辉 邱雅茹 《住区》 2023年第5期69-73,共5页
建筑空间通常受人的行为轨迹、装饰物和家具尺寸,以及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影响。古代壁画中常有关于建筑的连环画形式的叙事性表达,使能够凭借画中的建筑关系、人物生活行为关系等构成具有连续性、导向性的建筑空间,山西芮城永乐宫殿内的... 建筑空间通常受人的行为轨迹、装饰物和家具尺寸,以及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影响。古代壁画中常有关于建筑的连环画形式的叙事性表达,使能够凭借画中的建筑关系、人物生活行为关系等构成具有连续性、导向性的建筑空间,山西芮城永乐宫殿内的壁画即属此类。因此,结合壁画场景中人的居住生活行为模式,通过对家具等构筑物间的比例关系,推导出其承载建筑空间的尺度,发现元代民居的建筑空间尺度与功能需求的构成关系,揭示元代民居建筑类型及壁画中所反映的元代建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元代民居 尺度 居住行为 生活空间
下载PDF
体验经济下户县农民画的再创研究
11
作者 陈智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5期79-81,共3页
体验经济下对于农民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艺术赏析的新需求。该研究通过分析户县农民画现状,并结合体验经济的时代特征,提出户县农民画创作发展思路:首先应从实践出发,扎根新农村“沃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乘... 体验经济下对于农民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艺术赏析的新需求。该研究通过分析户县农民画现状,并结合体验经济的时代特征,提出户县农民画创作发展思路:首先应从实践出发,扎根新农村“沃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风”,获取新的创作题材与表现方式;其次,艺术创作应保持农民画创作的原生态的特征,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其三,在艺术创作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总之户县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吸引大众的参与体验的“施动者”,抓住用户的体验需求,坚持“体验”路线,更新创作意识、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村为“沃土”,映射出特定社会背景下户县农民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愿望将有助于户县农民画的创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画 体验 艺术 创作
下载PDF
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困境及其消解——以J市农民画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敬畏 《江南论坛》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公地悲剧”理论阐释了公共物品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当前,公共文化建设模式及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存在类似“公地悲剧”问题:一方面,政府供给的公共文化物品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民众因为供给不匹配导致对现有公共文化物品大肆浪费... “公地悲剧”理论阐释了公共物品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当前,公共文化建设模式及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存在类似“公地悲剧”问题:一方面,政府供给的公共文化物品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民众因为供给不匹配导致对现有公共文化物品大肆浪费。“俱乐部产权(物品)理论”为解决当前公共文化建设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撑。要消解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困境,先要解决公共文化物品的供需匹配问题,同时要解决公共文化物品使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建设 “公地悲剧” 治理之道 俱乐部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舟山渔民画的艺术活力与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基于时代与艺术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舟山渔民画文化内涵和艺术性格的重塑与丰富,对舟山渔民画时代价值的拓展与提升,对舟山渔民画的发展趋势的彰显与强化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对于揭示和把握舟山渔民画的内在规律... 基于时代与艺术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舟山渔民画文化内涵和艺术性格的重塑与丰富,对舟山渔民画时代价值的拓展与提升,对舟山渔民画的发展趋势的彰显与强化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对于揭示和把握舟山渔民画的内在规律,实现舟山渔民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舟山渔民画 艺术活力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舞阳农民画视觉元素在品牌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仙桥村”品牌视觉识别设计为例
14
作者 张明君 崔浩 黄海波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在品牌的包装方面,当下的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传统文化和地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产品的品牌设计风格需要在本民族或地方特色文化中寻找源泉。因此,文章梳理地方文化与乡村品牌的关系,从而发掘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激活乡土文化,再造乡... 在品牌的包装方面,当下的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传统文化和地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产品的品牌设计风格需要在本民族或地方特色文化中寻找源泉。因此,文章梳理地方文化与乡村品牌的关系,从而发掘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激活乡土文化,再造乡村品牌,提高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度。舞阳农民画作为中国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舞阳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舞阳农民画的现实意义,解析舞阳农民画的视觉元素,探讨图形符号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图形元素融入品牌设计中,从而彰显品牌文化、品牌特色等,是文章着重探讨的关键问题。从舞阳农民画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取图形和色彩进行设计,为当地乡村品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开创了一种新风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当地特色文化,带领人们领略舞阳农民画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农民画 品牌设计 视觉元素 文化创意
下载PDF
游戏角色原画设计的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玉坤 黄裕哲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87-93,F0003,共8页
电子游戏原画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对艺术表达的诉求和文化价值的呈现。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得出,游戏角色原画设计是数码视觉语言对绘画笔意的再现,传统绘画技巧对游戏角色原画创作风格的影响主要是笔法、光影、造型、色调等方面。但... 电子游戏原画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对艺术表达的诉求和文化价值的呈现。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得出,游戏角色原画设计是数码视觉语言对绘画笔意的再现,传统绘画技巧对游戏角色原画创作风格的影响主要是笔法、光影、造型、色调等方面。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和数字产品,游戏角色原画设计要合理运用传统绘画技巧,创作出适用于游戏制作的形象。新技术条件下游戏角色原画设计风格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方面,造型设计要适用于游戏制作并具有独特性,并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展现游戏的整体意境和角色的性格特征。游戏角色原画设计是美术领域的传承者和再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角色原画设计风格 绘画技巧 设计理念
下载PDF
民间绘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以龙门农民画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一苇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文章旨在探究龙门农民画这一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创新融合。以龙门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绘画元素,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还有着无尽的艺术创造力。现代服装设计作为当代文化和审美的... 文章旨在探究龙门农民画这一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创新融合。以龙门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绘画元素,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还有着无尽的艺术创造力。现代服装设计作为当代文化和审美的载体,亦始终寻求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与结合。文章从龙门农民画的起源、特色出发,逐步分析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方式,最后对近年来的融合实例进行深入剖析,期望为服装设计师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农民画 服装设计 民间绘画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吸纳与变迁: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图像研究
17
作者 梁婧 任文杰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5期4-10,共7页
古丝绸之路贸易繁盛时期,细密画随着粟特人的商队进入高昌(现新疆吐鲁番市),多以插图及绘画的形式装饰于摩尼教典籍、丝绸及经幡上。植物作为高昌细密画中的常见内容,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风俗、种植习惯等。以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特... 古丝绸之路贸易繁盛时期,细密画随着粟特人的商队进入高昌(现新疆吐鲁番市),多以插图及绘画的形式装饰于摩尼教典籍、丝绸及经幡上。植物作为高昌细密画中的常见内容,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风俗、种植习惯等。以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特征、审美价值等角度分析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图像特征演变过程及艺术风格,可为高昌细密画研究带来新的探索方向。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形象及纹饰是体现文化交流与审美互通的视觉符号,对古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粟特人 种植习惯 高昌 艺术传播 文化交流 细密画 摩尼教
下载PDF
东丰农民画艺术的形成探析
18
作者 程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5期78-81,共4页
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流派,东丰农民画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东北吉林地区,其审美特征、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等均受到地理环境及时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对东丰农民画艺术的形成深入探析,东北地区以农民、农... 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流派,东丰农民画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东北吉林地区,其审美特征、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等均受到地理环境及时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对东丰农民画艺术的形成深入探析,东北地区以农民、农村、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东丰农民画形成于东北地区的主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改革是东丰农民画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主要因素;本土文化传承、农民画创作群体以及美术工作者对其进行辅导是农民画形成于吉林省东丰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丰农民画 形成 民间美术 现代民间绘画
下载PDF
“吴起糜粘画”民间工艺融合文旅产品的设计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林依 乔觅迪 孙国晖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3期58-60,共3页
“吴起糜粘画”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陕西民俗的地域性特点,还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以“吴起糜粘画”民间工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吴起糜粘画”在现代文旅产业中的价值;从表现形式、开发类型、应用模式提... “吴起糜粘画”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陕西民俗的地域性特点,还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以“吴起糜粘画”民间工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吴起糜粘画”在现代文旅产业中的价值;从表现形式、开发类型、应用模式提出了“吴起糜粘画”民间工艺融合文旅产品的设计传承方案;结合当前文旅产品的销售需求,提出了“吴起糜粘画”元素文旅产品的设计创新策略,以期通过研究有效推动“吴起糜粘画”传播,丰富陕西文旅产品特色,为保护民间非遗文化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糜粘画” 民间工艺 文旅产品 设计创新
下载PDF
博里农民画在幼儿绘画中的融合运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燕 刘英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挖掘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尝试将农民画的配色原理、造型形式与幼儿绘画有效结合,有利于传承民间艺术,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孩子们在绘画创作中了解到更多的民间美术文化,对增强个人民族认同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唤... 本文挖掘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尝试将农民画的配色原理、造型形式与幼儿绘画有效结合,有利于传承民间艺术,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孩子们在绘画创作中了解到更多的民间美术文化,对增强个人民族认同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唤醒儿童民间美术创意表达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剖析,以农民画为切入点,意在幼儿绘画中感受更加新颖的美术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里农民画 色彩 形式 幼儿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