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皇清书史》所引稀见书学文献述略
1
作者 王雪玲 何国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皇清书史》广泛汇录清代书人书事,所引不乏稀见著述,诸如李放未刊之作《木叶厱法书记》《郁栖书话》《清乐堂随笔》《永怀堂先友记》《紫泥庵补印人传》《抱竹居检书记》,鲜见著录的《快雨堂题跋》《三邕翠墨簃题跋》《先贤遗墨跋》,... 《皇清书史》广泛汇录清代书人书事,所引不乏稀见著述,诸如李放未刊之作《木叶厱法书记》《郁栖书话》《清乐堂随笔》《永怀堂先友记》《紫泥庵补印人传》《抱竹居检书记》,鲜见著录的《快雨堂题跋》《三邕翠墨簃题跋》《先贤遗墨跋》,以及流传不广的《古缘萃录》《篆学渊源》《飞白录》等,均是了解清代书学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清书史》 李放 征引 题跋 书学
下载PDF
尚德尊法成就书法艺术新辉煌
2
作者 迟志鸿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通过对历代书论中有关“德”“正人心”“开圣道”等书法尚德尊法人文精神的梳理阐释,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明大德、立大德”“用明德引领风尚”等文艺工作重要精神,倡导新时代... 通过对历代书论中有关“德”“正人心”“开圣道”等书法尚德尊法人文精神的梳理阐释,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明大德、立大德”“用明德引领风尚”等文艺工作重要精神,倡导新时代书法工作者和书学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时代文化新使命,尊法尚德成就书法艺术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德 尊法 书法艺术 新辉煌
下载PDF
《春秋宗朱辨义》与直书示义之书法
3
作者 张高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持比事属辞为研究视角,参考《朱子语类·春秋纲领》之论说,以《春秋宗朱辨义》为研究文本,考察张自超《春秋》学之原委,究竟如何宗朱。同时阐述即事可以显义,比事属辞可以观义以及以《经》治《经》,可以“无传而著”诸理念。上述观... 持比事属辞为研究视角,参考《朱子语类·春秋纲领》之论说,以《春秋宗朱辨义》为研究文本,考察张自超《春秋》学之原委,究竟如何宗朱。同时阐述即事可以显义,比事属辞可以观义以及以《经》治《经》,可以“无传而著”诸理念。上述观点,分两节阐说论证:一是“直书示义,予夺俱见”与朱子《春秋》学。拟从“但据直书,而善恶自著”之视角,凸显朱子《春秋》学之主轴,为后半幅论说提供学理依据。二是“据事之实,仍史之文”与《春秋》宗朱。朱子《春秋》学,或语焉不详,未臻完善;或疑似之际,有待辨析。张自超《春秋宗朱辨义》,既述且作,兼顾“宗朱”与“辨义”,往往于前修未密处,后出转精,以建构自成一家之《春秋》诠释学。由此观之,张自超著《春秋宗朱辨义》,堪称朱子《春秋》学之功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书法 直书示义 比事属辞 《春秋宗朱辨义》 朱子《春秋》学
下载PDF
金农写经体楷书、楷隶及相关问题
4
作者 朱天曙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清代金农写经体楷书和楷隶是金农书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代碑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内容。金农在四十七岁至七十岁之间形成的写经体楷书和楷隶书风,取法无名氏的宋代写经体楷书,与其隶书取法《华山碑》一样,注重“非经典”书风的... 清代金农写经体楷书和楷隶是金农书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代碑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内容。金农在四十七岁至七十岁之间形成的写经体楷书和楷隶书风,取法无名氏的宋代写经体楷书,与其隶书取法《华山碑》一样,注重“非经典”书风的汲取,这正是清代碑学发展的鲜明特征。金农写经体楷书有“写意”和“工稳”之分,楷隶有“肥笔”和“瘦笔”之分,厘清了金农楷书书风的基本形态。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分类问题可从金农楷书书风之变进行讨论,除晋楷、魏楷、唐楷之外,写经体是碑学兴起后书家楷书取法的重要来源,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农 写经体楷书 楷隶 碑学
下载PDF
我与书法之缘
5
作者 谢桃坊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98-99,共2页
我于1948年春小学毕业,此年秋天父亲送我到刘杲新私塾学习。杲新先生字少农,以字称,已是古稀老人了。先生学养深厚,接受过维新思想,以楷书大字知名乡里,住在成都外东牛市口下水巷外刘家院子。我从先生学习《四书集注》以及诗词古文,每... 我于1948年春小学毕业,此年秋天父亲送我到刘杲新私塾学习。杲新先生字少农,以字称,已是古稀老人了。先生学养深厚,接受过维新思想,以楷书大字知名乡里,住在成都外东牛市口下水巷外刘家院子。我从先生学习《四书集注》以及诗词古文,每日下午习字、作文和作对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思想 《四书集注》 古稀老人 小学毕业 私塾
下载PDF
成为范本:论早期石刻书法的物质性及其知识建构
6
作者 吕盈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早期石刻书法的物质性与书法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过去研究者并不太关心的问题。通过物质性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图像化的呈现方式使得各类早期石刻书法的学术性质同一化,成了一种“纯粹书法图像”。对书法图像的包装、复制及出版等环节... 早期石刻书法的物质性与书法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过去研究者并不太关心的问题。通过物质性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图像化的呈现方式使得各类早期石刻书法的学术性质同一化,成了一种“纯粹书法图像”。对书法图像的包装、复制及出版等环节使其获得了经典艺术物质层面的“相似性”,从而进入了某种经典艺术史的图像叙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石刻书法 物质性 书法图像 知识建构
下载PDF
《嵩高灵庙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陈俊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嵩高灵庙碑》明确记录了北魏时期修祀中岳庙的寇谦之是如何将当世之道教进行改良与传播,使后人可以依稀窥见北魏时期道教文化发展之一隅,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而现存的《嵩高灵庙碑》因其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碑中之字剥落... 《嵩高灵庙碑》明确记录了北魏时期修祀中岳庙的寇谦之是如何将当世之道教进行改良与传播,使后人可以依稀窥见北魏时期道教文化发展之一隅,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而现存的《嵩高灵庙碑》因其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碑中之字剥落漫漶几近全碑一半。现存之字也仅为碑阳左右两边(左2至3列以及右3到4列)还有较为清晰文字传世,但其字口也大多漫漶不清,难以窥探当初之神韵。文章从《嵩高灵庙碑》现存较为完整的9行21列碑文出发,以碑文的章法气息与神韵为出发点,分析其书法稚拙古朴之原因,并由其独特的风格,深发出《嵩高灵庙碑》对其临习者产生的心境影响,探索临习碑刻拓片与学生心境之间的潜在关系,便于广大学者深入研究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高灵庙碑 气韵 稚拙 形神关系
下载PDF
汉字书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8
作者 杨照珺 马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承载和传递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文章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对汉字书法进行诠释,认为汉字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升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
关键词 汉字 汉字书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马骏华书法艺术浅析
9
作者 邓洪玉 张文斌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书法艺术是国学经典的组成部分,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书法艺术家马骏华的书法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他的创作题材,字体特点、艺术风格,探讨马骏华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 书法艺术是国学经典的组成部分,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书法艺术家马骏华的书法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他的创作题材,字体特点、艺术风格,探讨马骏华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创新和传承的关系,并为相关研究者书法艺术创作提供启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骏华 书法艺术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的书法景观设计
10
作者 李天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建筑学,促进了社会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书法景观设计综合生态绿色一体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既服从于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又显现出书法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以书法为载体的景观设计注... 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建筑学,促进了社会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书法景观设计综合生态绿色一体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既服从于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又显现出书法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以书法为载体的景观设计注重材质与工艺的结合,在一体化建设中起到串联、缝合、填充空间的作用,其各异的景观设计形式与建筑、植被、自然环境等因素形成相互依存的空间关系,打通生态、建筑、书法、文学、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壁垒,融合城市文化内涵,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二者结合起来,完善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绿色一体化 书法景观设计 文化内涵 材质工艺 地域特色
下载PDF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11
作者 张聪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本文探究了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着重研究了形态之美、庄严气魄、潇洒浪漫和神韵之美等方面。书法艺术的形态之美是其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艺术特征。书法艺术的庄严气魄是其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中的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书法艺术的... 本文探究了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着重研究了形态之美、庄严气魄、潇洒浪漫和神韵之美等方面。书法艺术的形态之美是其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艺术特征。书法艺术的庄严气魄是其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中的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书法艺术的潇洒浪漫是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展现。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是指作品所蕴含的灵动、超越凡俗的艺术气质。最后,本文也对书法意境美的传承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书法家也需传承书法艺术中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意境 传承
下载PDF
杨沂孙篆书风格的形成和影响探究
12
作者 刘振煦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41-43,46,共4页
目的:文章从杨沂孙的生平、学书历程以及书学思想等方面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其篆书风格的形成及其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也为相关学习者学习传统、进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书学思想和书风面貌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方法:通... 目的:文章从杨沂孙的生平、学书历程以及书学思想等方面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其篆书风格的形成及其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也为相关学习者学习传统、进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书学思想和书风面貌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方法: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搜集概括杨沂孙的家庭背景、交际圈、时代背景以及邓石如书风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杨沂孙篆书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及其自身所秉承的“简化”的书学思想相结合而成的。结论:碑学兴盛的大时代环境与家庭环境、朋友圈层,给杨沂孙提供了良好的学书条件和环境。同时,在友人的影响下,其开始学习邓石如的篆书,在这一过程中融会贯通,结合自身艺术见解,内化创新,苦心经营,变圆为方,在笔画相接处加入自己的理解,相接处或厚实凝重,或虚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将“简化”的书学思想完美表现出来。静观其字,文雅静谧,字态端正,笔画流畅而透亮,将清代文人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书之路上,杨沂孙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精神也对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且其书风的确立对后世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吴大澂、吴昌硕等书家就受到杨沂孙篆书的影响,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杨沂孙 碑学 篆书
下载PDF
基于认知科学的书法教育跨学科融合研究
13
作者 戴佳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书法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写字,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方法:研究跨学科融合在书法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并深入探讨跨学科融合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影响,旨在为书法教育的创新提供启示和指导,同时... 目的:书法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写字,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方法:研究跨学科融合在书法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并深入探讨跨学科融合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影响,旨在为书法教育的创新提供启示和指导,同时促进跨学科融合在书法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和创新。结果:书法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认知科学的应用为书法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结论: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是当下开展艺术教育的着力点,不仅丰富了书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模式更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书法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体验和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认知科学 跨学科融合
下载PDF
汉代书法理论述论
14
作者 葛稳罡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书法是关于汉字的艺术,但文字的产生并不等于书法的诞生,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应该以书法理论的出现为标志。从目前能掌握的文献来看,中国书法理论诞生于西汉末,并不断发展、繁荣,陆续出现了扬雄、崔瑗、赵壹、蔡邕等一批书法理论... 书法是关于汉字的艺术,但文字的产生并不等于书法的诞生,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应该以书法理论的出现为标志。从目前能掌握的文献来看,中国书法理论诞生于西汉末,并不断发展、繁荣,陆续出现了扬雄、崔瑗、赵壹、蔡邕等一批书法理论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汉代书法理论系列,创下了许多书法史上的第一。汉代书法理论开创了中国书学和书论的框架模式,奠定了多种书体的认知,有效发展了新书体,特别是提升了草书的书法地位,使其成为最具表现力的书体。汉代书法理论产生的许多新观点,持续影响后世,对后来两千余年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理论批评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书法 书法理论 中国书法
下载PDF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15
作者 葛天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文章从产生、表现和提升等多个方面探讨书法艺术的意境美,通过深入剖析书法艺术的意境美,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传统艺术的精髓,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启示。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经验分析法,对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书... 目的:文章从产生、表现和提升等多个方面探讨书法艺术的意境美,通过深入剖析书法艺术的意境美,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传统艺术的精髓,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启示。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经验分析法,对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书法艺术的意境美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既包含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拥有不同的艺术理念。同时,书法艺术的意境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引发大众的共鸣和深思。其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有情感上的感染力。文字与诗词的美感相互映衬,使书法作品更具有诗意和哲理。字形的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相间等,都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相似之处,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结论: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形式的组合,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情感。总体而言,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一种通过笔墨运用和形式组合展现的深邃情感和审美体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进一步展示书法的意境美,使其更加丰富和具有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意境美 审美体验
下载PDF
王蘧常书法艺术特色及师法渊源
16
作者 王燕祯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王蘧常一生之中,通过学识的不断积累,为其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通过对王蘧常先生的生平和家学进行归纳和梳理,了解其书法根基的形成离不开学识的渊博。此外,对沈曾植和王蘧常书法异同探讨,通过用笔、结构、... 在王蘧常一生之中,通过学识的不断积累,为其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通过对王蘧常先生的生平和家学进行归纳和梳理,了解其书法根基的形成离不开学识的渊博。此外,对沈曾植和王蘧常书法异同探讨,通过用笔、结构、章法等的对比分析,探究王蘧常在其书学实践的创新和理念的形成,阐述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艺术特色 师法渊源
下载PDF
从南朝书法看敦煌文书
17
作者 司洹林沂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南朝的书法同当时的历史时代完美结合,随着新书风的演变,南朝书法也形成了自己的主流风格和书学概念。藏经洞现于世界,也呈现了敦煌陈写本的流传,使世人从南朝书法的书论及其书学理念中看到了当时敦煌文化的发展。日益发展的数字化对于... 南朝的书法同当时的历史时代完美结合,随着新书风的演变,南朝书法也形成了自己的主流风格和书学概念。藏经洞现于世界,也呈现了敦煌陈写本的流传,使世人从南朝书法的书论及其书学理念中看到了当时敦煌文化的发展。日益发展的数字化对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及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藏经洞中的敦煌文书得以保存与传承,对于后世人学习不同朝代的书法与书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书法 敦煌书法 守护与传承
下载PDF
庐陵题壁书法摭谈
18
作者 赖起凤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自唐宋以来,庐陵境内所存庐陵本籍士民与仙游、宦居、转战于此的庐陵客籍士子的题壁书迹数量粲然可观。经过无数次自然消磨与人为涂抹,这些书迹鲜见遗存。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凭藉庐陵地方史志与士人诗文集中有关庐陵题壁的文献资料略窥... 自唐宋以来,庐陵境内所存庐陵本籍士民与仙游、宦居、转战于此的庐陵客籍士子的题壁书迹数量粲然可观。经过无数次自然消磨与人为涂抹,这些书迹鲜见遗存。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凭藉庐陵地方史志与士人诗文集中有关庐陵题壁的文献资料略窥其文化状貌。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从题壁书迹的主要载体、地理分布、文化特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勾摹和呈现出庐陵题壁书写约略的文化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陵 题壁书法 题壁载体 地理分布 文化特质
下载PDF
董其昌《小赤壁诗册页》书法风格探究
19
作者 武超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董其昌是晚明时期的书法大家,在其众多作品中,《小赤壁诗册页》是创作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件作品。其书作的艺术风格极具个性,有“董家法度”之称。本文对《小赤壁诗册页》中的书法风格进行探究,通过对《小赤壁诗册页》的笔法、结体... 董其昌是晚明时期的书法大家,在其众多作品中,《小赤壁诗册页》是创作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件作品。其书作的艺术风格极具个性,有“董家法度”之称。本文对《小赤壁诗册页》中的书法风格进行探究,通过对《小赤壁诗册页》的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书法风格与个性。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董其昌书法创作的特点,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将其精髓运用到当代书法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小赤壁诗册页》 书学思想 书法风格
下载PDF
欧阳询书法美学探析
20
作者 方观生 《天工》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书法家,他融合各家之长,终成一家之象,八体皆善。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刚劲有力、庄重严谨,不仅彰显了个性魅力,也描绘出了历史时代的风貌,被誉为唐代尚法的典范,备受尊崇,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探讨...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书法家,他融合各家之长,终成一家之象,八体皆善。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刚劲有力、庄重严谨,不仅彰显了个性魅力,也描绘出了历史时代的风貌,被誉为唐代尚法的典范,备受尊崇,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探讨其书法美学思想,以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询 书法美学 欧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