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示能”(Affordance)概念的演化——诺曼设计心理学理论中的Affordance词用考析
1
作者 占炜 宋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具有实用主义特质的设计心理学与强调个体生命性的生态心理学在“知觉—行动”的发生机制问题上有着根本分歧,因此,诺曼在设计领域使用吉布森所创的Affordance概念时无法完全遵照原意,而是突出追求“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理路,A... 具有实用主义特质的设计心理学与强调个体生命性的生态心理学在“知觉—行动”的发生机制问题上有着根本分歧,因此,诺曼在设计领域使用吉布森所创的Affordance概念时无法完全遵照原意,而是突出追求“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理路,Affordance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设计心理学中探索一条融合生态知觉思想的研究进路是有可能并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能)Affordance 概念演化 设计心理学 生态知觉 实用主义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建构的云锦延伸设计——以陈之佛图案骨式为起点
2
作者 吴映月 孙庭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本文对陈之佛提出的图案骨式进行结构性分析及图案建构创新与参数化设计,旨在探究非遗与现代图案设计、参数化设计、陈设设计等艺术科技相融合的契机与理论依据,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下的室内陈设品、空间装置艺术的研究实验,探究南京云... 本文对陈之佛提出的图案骨式进行结构性分析及图案建构创新与参数化设计,旨在探究非遗与现代图案设计、参数化设计、陈设设计等艺术科技相融合的契机与理论依据,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下的室内陈设品、空间装置艺术的研究实验,探究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在非遗延伸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希冀为传统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之佛图案骨式 数字科技 参数化设计 云锦延伸设计
下载PDF
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设计——以湘西利福村为例
3
作者 宗传玉 刘博 +2 位作者 韩开宇 史敏军 田雨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确保农村能够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作用,以湘西保靖县利福村为例,展开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环境空间美化设计实践,以期为农村环...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确保农村能够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作用,以湘西保靖县利福村为例,展开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环境空间美化设计实践,以期为农村环境改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拓展农村环境改造思路,更好地借助艺术设计手段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文化振兴 设计实践
下载PDF
陶瓷绘画元素融入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策略探究
4
作者 吕雯雯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陶瓷绘画元素包含有色彩、线条、材料与工艺等。陶瓷绘画元素与陶瓷艺术设计关系紧密,二者有辩证联系,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另外也有形式美的共同追求。文章在简要分析陶瓷绘画元素及其与陶瓷艺术设计关联的基础之上,着重从图案、色彩、... 陶瓷绘画元素包含有色彩、线条、材料与工艺等。陶瓷绘画元素与陶瓷艺术设计关系紧密,二者有辩证联系,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另外也有形式美的共同追求。文章在简要分析陶瓷绘画元素及其与陶瓷艺术设计关联的基础之上,着重从图案、色彩、线条、纹样及材料几个方面,探究陶瓷绘画元素融入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绘画 陶瓷艺术设计 关系 意义 策略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5
作者 倪菁 赵罡 《天工》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在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明确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增加资源、制度保障,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治理生态,助推... 在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明确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增加资源、制度保障,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治理生态,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艺术设计创新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
6
作者 周永启 《文化产业》 2024年第7期100-102,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中,既能创新艺术设计形式,赋予艺术设计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存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对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中,既能创新艺术设计形式,赋予艺术设计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存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设计理念创新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转变设计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以促进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土壤 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 深度融合 设计理念 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功能、人文、生态: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美学
7
作者 李明炅 《天工》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功能、人文、生态的空间审美特征和美学倾向。公共艺术促进设计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社会文化和设计准则,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等多元空间感知、情感、品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地域环境,关... 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功能、人文、生态的空间审美特征和美学倾向。公共艺术促进设计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社会文化和设计准则,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等多元空间感知、情感、品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地域环境,关联公共条件、自然环境、地域文脉、历史传承等影响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的辩证关系;突出节能特征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们对生态环保观念和绿色循环利用理念的发展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空间美学 空间体验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在新医科教育中的作用
8
作者 施可庆 戴聚钦 陈骏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177-0181,共5页
《新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医学教育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科教育效果,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医科人才。结合临床新医科的交叉学科特点,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学科交叉中的各项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方案,推进新... 《新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医学教育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科教育效果,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医科人才。结合临床新医科的交叉学科特点,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学科交叉中的各项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方案,推进新医科临床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将有利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多学科联动的新医科 新医学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孙猛 《丝网印刷》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立足设计学视角,从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应用的必要性和作用出发,分析了“结构元素、色彩肌理、图案纹样”三类传统建筑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建筑元素 应用
下载PDF
《周易·系辞传》的“制器”思想与造物理论的哲学基础
10
作者 高波 徐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在研究对象高度重合的情况下,造物理论要想成为独立于设计理论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形成区别于后者的理论模式,进而必须确立起不同于后者的哲学基础。造物哲学应该广泛吸收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周易·系辞传》的“制器”思想蕴含独特... 在研究对象高度重合的情况下,造物理论要想成为独立于设计理论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形成区别于后者的理论模式,进而必须确立起不同于后者的哲学基础。造物哲学应该广泛吸收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周易·系辞传》的“制器”思想蕴含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式,其“道器关系”“圣人四道”“制器尚象”等哲学命题对造物及造物活动的本质、造物活动的根本原则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研究“制器”思想的重点在于超越其时代局限性,发现其与当下造物实践相适应的思想元素,如此才能为造物理论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与设计理论共存互补的现代理论形态提供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理论 造物活动 设计理论 “制器”
下载PDF
《设计的基因》——一个现代的设计基因理论
11
作者 宗立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李立新近期出版的专著《设计的基因》,提出了设计史研究中的诸多创新性和独到性见解。作者从设计史研究案例、材料、方法、观念和路径,指出设计史研究基本原则及设计研究方法论,构建了具有明确示范性和操作性的设计学研究范式。此书是... 李立新近期出版的专著《设计的基因》,提出了设计史研究中的诸多创新性和独到性见解。作者从设计史研究案例、材料、方法、观念和路径,指出设计史研究基本原则及设计研究方法论,构建了具有明确示范性和操作性的设计学研究范式。此书是作者对中国设计学研究的阶段性回顾、总结与反思,对中国设计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立新 设计基因 设计文化 工艺史 设计学
下载PDF
对日本乐烧内窑起源的探讨
12
作者 李雨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乐烧技术是和普通陶瓷烧制非常不同的烧制方法。根据乐家官网介绍,乐家认同阿米夜来自福建,乐烧技术来自华南三彩。梳理了华南三彩、漳州素三彩、漳州五彩、吴须赤绘的关系及它们的烧制窑炉,认为日本乐烧所使用的内窑与釉上烤花用的“... 乐烧技术是和普通陶瓷烧制非常不同的烧制方法。根据乐家官网介绍,乐家认同阿米夜来自福建,乐烧技术来自华南三彩。梳理了华南三彩、漳州素三彩、漳州五彩、吴须赤绘的关系及它们的烧制窑炉,认为日本乐烧所使用的内窑与釉上烤花用的“红炉”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其更直接的源头应该是漳州五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乐烧内窑 华南三彩 漳州五彩 红炉
原文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母婴类厨具产品创新设计
13
作者 彭红 张馨元 《设计》 2024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根据后疫情时代发展需求及厨具产品迭代的分析,研究母婴厨具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改进现有厨具的设计流程。基于用户体验研究,将社会需求融入母婴类厨具产品设计,从模块划分的背景分析、市场调研、设计实践、产品优化、产品落地5方... 根据后疫情时代发展需求及厨具产品迭代的分析,研究母婴厨具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改进现有厨具的设计流程。基于用户体验研究,将社会需求融入母婴类厨具产品设计,从模块划分的背景分析、市场调研、设计实践、产品优化、产品落地5方面入手,分析产品的设计要素、使用场景、功能体验、包装运输等,以此选取适当的造型因子及功能结构。提出后疫情时代母婴厨具产品设计原则,归纳系统的母婴类厨具创新要点。通过这一系列探索研究,发现母婴类厨具发展的可能性,为其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母婴厨具 用户体验 模块化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地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豫北黄小米为例
14
作者 赵丹丹 曲威威 郑雯倩 《设计》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具有豫北地域特色的设计模式,提升豫北黄小米包装的视觉品质,助力乡村振兴。以豫北黄小米包装设计为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豫北黄小米包装设计现状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提取豫北地区文化介质,结合目标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具有豫北地域特色的设计模式,提升豫北黄小米包装的视觉品质,助力乡村振兴。以豫北黄小米包装设计为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豫北黄小米包装设计现状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提取豫北地区文化介质,结合目标用户需求提出优化方案并付诸实践。通过设计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发消费者认同,促进地域类农产品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域性农产品 文化创新 豫北 包装设计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视域下区域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15
作者 陈立民 周佳妮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进一步扶持,区域农产品品牌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现阶段区域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探索文化基因视域下区域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地域文化赋能品牌的方...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进一步扶持,区域农产品品牌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现阶段区域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探索文化基因视域下区域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地域文化赋能品牌的方式打造差异化定位,为其创意设计及其延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动力;层次分析法的介入可以通过为创意设计提供量化依据,来克服传统方案在择优过程中的绝对主观性,从而减少品牌的试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基因 区域农产品品牌 视觉形象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出土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流变考略
16
作者 郭君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出土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流变呈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特征,既反映了古代匠人的造物观念、社会风尚、高位文化的审美取向,又体现外来艺术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胡更迭背景下中原陶俑形制的变迁,是隋唐时期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反映... 出土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流变呈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特征,既反映了古代匠人的造物观念、社会风尚、高位文化的审美取向,又体现外来艺术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胡更迭背景下中原陶俑形制的变迁,是隋唐时期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反映,同时诠释了作为高位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恒持能力。本文也反向复刻了隋唐“高位文化”在文化交融场域中对“胡”文化的整合路径。隋唐中原陶俑艺术风格变迁背后的文化演变,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国文化的守正创新带来了启示,也对中原陶俑形制在当代的创新再造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文化 中原陶俑 文化创新
下载PDF
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性
17
作者 陈思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漆艺艺术也称大漆艺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最早大漆艺术多以工具性特征为主,凭借漆的防腐、耐酸等特性被广泛用于涂饰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大漆艺术中,大漆艺术也渐... 漆艺艺术也称大漆艺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最早大漆艺术多以工具性特征为主,凭借漆的防腐、耐酸等特性被广泛用于涂饰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大漆艺术中,大漆艺术也渐渐由工艺而进化成了一门具有别样美感的艺术形式。随着更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现代大漆艺术已完全蜕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当代的立体漆艺艺术。以现代立体漆艺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造型思路和装饰技法,探讨现代立体漆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漆艺术 现代立体漆艺 表现形式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剪纸艺术与平面艺术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沛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平面艺术设计人员要及时革新自身的设计理念,为了能够满足市场受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需求,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借鉴应用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与平面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优化设计出别具一...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平面艺术设计人员要及时革新自身的设计理念,为了能够满足市场受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需求,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借鉴应用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与平面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优化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平面艺术作品,还可以赋予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实现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传承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剪纸艺术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如何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好运用剪纸艺术的相关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艺术 平面艺术 设计 创新融合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温州非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郑莉珍 《天工》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与建设,温州作为“百工之乡”,拥有丰富的地方非遗资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底蕴深厚。此外,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温州非遗文创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温州非...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与建设,温州作为“百工之乡”,拥有丰富的地方非遗资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底蕴深厚。此外,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温州非遗文创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温州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数字化设计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数字化设计路径探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行为体验、感官体验、角色体验、平台体验四个维度分析温州非遗文创产品的数字交互设计、虚拟沉浸设计、角色共融设计、立品牌与建平台的数字化设计具体内容,助推数字化设计,实现新时代温州非遗文创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温州 非遗 文创产品 数字化 设计
下载PDF
设计介入非遗助残行动者网络的策略研究
20
作者 谭嫄嫄 赵广丞 吴惠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保障残疾人就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目前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与残疾人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项目可持续性、多方人员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个非遗助残案例的综合分析,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框架,... 保障残疾人就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目前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与残疾人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项目可持续性、多方人员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个非遗助残案例的综合分析,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框架,对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3个环节作了重点研究,指出其不足之处表现为教学模式落后、产品形式单一、体验空间缺失等。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依据行动者网络的运行流程提出了非遗助残行动者网络构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驱动 行动者网络 非遗助残 残疾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