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磁州窑看北方青花五彩工艺的形成与特点
1
作者 马骁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清末民国时期,磁州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瓷业改良活动,在改良中以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醴陵窑为主要学习目标,迅速抛弃了白地黑花的传统,先是在清末形成了青花“一枝独秀”的局面,民国十九年之后,复又形成了... 清末民国时期,磁州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瓷业改良活动,在改良中以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醴陵窑为主要学习目标,迅速抛弃了白地黑花的传统,先是在清末形成了青花“一枝独秀”的局面,民国十九年之后,复又形成了五彩装饰的“满园春色”。同时,在磁州窑与北方多地窑口的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以磁州窑为代表的近代北方民间青花五彩瓷器的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彭城窑 北方青花 青花五彩
原文传递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设计美学史中的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
2
作者 李思源 周晓杰 《天工》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黑龙江流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发源地,孕育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四个民族的独特设计美学。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是这片地区设计美学史的鲜明特征。这些民族的设计美学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简约实用、开放动... 黑龙江流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发源地,孕育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四个民族的独特设计美学。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是这片地区设计美学史的鲜明特征。这些民族的设计美学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简约实用、开放动感、图案丰富,同时融入了自然元素,如鱼、鹿和森林等。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借鉴和交流使得设计美学更加多元化。同时,外来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的设计美学。通过研究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的设计美学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之美,并为当今设计带来灵感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四小民族 美学设计 地域特色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教学研究
3
作者 张玲玲 《天工》 2024年第20期72-74,共3页
在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中,密切联系行业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试图通过对钢铁、玉石等地域特色能源材料进行文创产品创新的研究,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结合新技术、新想法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创产品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的形态现象及其成因考析
4
作者 周广超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武官为主的官员和“本土”“海外”户籍的普通匠人共同组成的复杂工匠群体;就地开采石材的质地、肌理所造成的视觉形态;工匠劳役繁重导致心理情绪的宣泄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石雕刻纹饰 形态现象 历史成因
下载PDF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5
作者 曾维林 魏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 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物与艺术设计思想,可以发现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巧“理”、巧“技”、巧“艺”的关联性。其具体体现在创与制的造物理论、关联道与器的技术、器物的文化与审美三个方面。探讨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间关系,有助于传承古代人工造物的创作智慧与文化品质,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思想和艺术元素,以为当代造物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国 《考工记》 造物艺术
原文传递
模仿与转化:明代中晚期国画与瓷画中“士绅出行”图式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文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21,共17页
“士绅出行”图源于明代中晚期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旅游活动,是国画与瓷画的重要题材。本文着眼于国画与瓷画中的“士绅出行”图式,比较二者的形式内容以探讨瓷画对国画的图式模仿与转化;并进一步分析瓷画“士绅出行”的元素构成和图... “士绅出行”图源于明代中晚期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旅游活动,是国画与瓷画的重要题材。本文着眼于国画与瓷画中的“士绅出行”图式,比较二者的形式内容以探讨瓷画对国画的图式模仿与转化;并进一步分析瓷画“士绅出行”的元素构成和图式结构,寻找瓷画以国画为蓝本进行图式转化的具体方法与路径。同时,将二者置入明代中晚期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揭示瓷画在模仿与转化国画“士绅出行”图式过程中日渐趣味化的具体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出行 春游晚归 携琴访友 图式 瓷器纹饰
原文传递
北朝淄博寨里窑瓷业生产起源原因探析
7
作者 杨君谊 李鹏 朱姗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通过分析淄博寨里早期窑业技术特征,并于同时期窑业生产链相比较,发现其生产技术可能来源于河南白河窑,而北朝士族的迁徙流动为技术传播的主要动力,淄博本地原有制陶生产基础与自然资源为外地技术得以较早传入的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寨里窑 白河窑 技术传播 青瓷
原文传递
“玉器概论”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教学探索
8
作者 牟云 金翠玲 王甜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通过分析传统思政课程的弊端及原因,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玉器概论”课程的思政方向和思政目标。教师建立课程组,形成“前铺垫,后延伸”的持续教学机制,挖掘“玉器概论”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开展线上线下混... 通过分析传统思政课程的弊端及原因,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玉器概论”课程的思政方向和思政目标。教师建立课程组,形成“前铺垫,后延伸”的持续教学机制,挖掘“玉器概论”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全面整合“玉器概论”的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将“工匠精神”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思政途径。“玉器概论”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将促进教师及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提升,有助于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概论 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磁州窑陶瓷壁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磁州窑陶瓷壁画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高温陶板壁画的首创,在北京机场壁画的影响力和推动下,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到彭城进行壁画创作,产生了大量壁画艺术精品。磁州窑陶瓷壁画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前的技术铺垫开始,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首... 磁州窑陶瓷壁画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高温陶板壁画的首创,在北京机场壁画的影响力和推动下,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到彭城进行壁画创作,产生了大量壁画艺术精品。磁州窑陶瓷壁画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前的技术铺垫开始,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首创、20世纪80年代的空前活跃、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21世纪的稳步发展几个主要时期。按照时间发展脉络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不同时期磁州窑陶瓷壁画发展的因素、表现形式,分析了经典作品,指出磁州窑的发展应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拓展应用空间,发挥更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陶瓷壁画 高温花釉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越国玉器造型艺术特色探析——以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为例
10
作者 崔卉萱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东周时期玉器进入发展高峰期,不仅在社会礼制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表现了承上启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越国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体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以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出土的4... 东周时期玉器进入发展高峰期,不仅在社会礼制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表现了承上启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越国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体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以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出土的48件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纹饰与形制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点艺术特征:在静态的雕琢中追求动势,对线的提取与开放式韵律的追求,镂刻工艺与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越人正是通过这些纹饰与造型特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语境,进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及艺术追求,表达了生命意志的张扬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玉器 玉器造型 审美意识 鸟蛇并绘
下载PDF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视觉元素的文创设计
11
作者 金波 覃翠红 《荆楚学刊》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文中对恩施土家族傩文创产品的推广前景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在恩施土家族傩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流程中整理了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基本特征,笔者通过提取、重组、夸张变形以及重构等设计方法与手段,将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及... 文中对恩施土家族傩文创产品的推广前景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在恩施土家族傩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流程中整理了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基本特征,笔者通过提取、重组、夸张变形以及重构等设计方法与手段,将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及特征转化为设计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方式创造出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探究了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恩施土家族傩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探索出恩施土家族傩面具视觉元素结合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元素 文创 恩施土家族 傩面具
下载PDF
基于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文化基因的文创设计研究
12
作者 程艳萍 朱大勇 《天工》 2023年第24期48-50,共3页
通过对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的阐述,分析了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的文化基因,解读了商业美术设计的文化符号特征,并探讨了其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阐述了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文化基因应用于文创产品开... 通过对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的阐述,分析了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的文化基因,解读了商业美术设计的文化符号特征,并探讨了其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阐述了民国上海商业美术设计文化基因应用于文创产品开发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美术设计 文化基因 文创设计
下载PDF
明代“空白期”官窑中仿永乐官窑样式研究——以御窑厂遗址出土遗物为中心
13
作者 谢俊仪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对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烧造情况以及所谓“空白期”之名进行文献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归纳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对比典型宣德、成化官窑瓷器,分析了正统、景泰、天顺官窑产品而做出简要分期,近宣德者或为正统官窑器,而近... 对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烧造情况以及所谓“空白期”之名进行文献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归纳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对比典型宣德、成化官窑瓷器,分析了正统、景泰、天顺官窑产品而做出简要分期,近宣德者或为正统官窑器,而近成化者或属天顺官窑。从而,对2014年御窑厂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空白期”官窑瓷器中的壮罐、杏圆执壶、玉壶春瓶、■等一批产品和绿彩工艺展开研究,认为其在造型、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存在对永乐官窑的直接仿制,并延伸了关于“空白期”官窑不见帝王年号款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厂遗址 官窑 空白期 永乐
原文传递
视错觉艺术在影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昀 何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多媒体交互时代的来临必然会掀起平面设计领域新的浪潮。而平面创作已经远远超出其现有设计理念的发展思维,由此在其三维动态创造中加入视错觉艺术是探究其新价值的关键性因素。这种视觉感知在其影像设计中运用极其微妙的置换手法解除... 多媒体交互时代的来临必然会掀起平面设计领域新的浪潮。而平面创作已经远远超出其现有设计理念的发展思维,由此在其三维动态创造中加入视错觉艺术是探究其新价值的关键性因素。这种视觉感知在其影像设计中运用极其微妙的置换手法解除原有特定场景所带来的视觉感官上的束缚,使其摆脱陈旧的固有思想,内容情节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也使其影像更具穿透力。视错觉所采取的的构图让其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充分表现的同时更能让受众群体的心境与情感呈现出断崖式的心理变化,剧情价值的体现更能从冲突的的画面错觉使其身入其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视错觉 应用 影像设计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域下17—18世纪中国风壁纸传播研究
15
作者 陈晓芬 吴春胜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探究17—18世纪中国文化产品中国风壁纸出口英国的驱动因素,运用了文化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消费学角度来解析17—18世纪中国风壁纸的形成及其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通过分析解读其中蕴含的具身化、客观化、制度化文化资本和文... 为探究17—18世纪中国文化产品中国风壁纸出口英国的驱动因素,运用了文化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消费学角度来解析17—18世纪中国风壁纸的形成及其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通过分析解读其中蕴含的具身化、客观化、制度化文化资本和文化资本价值,阐述了中国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资本转换为中国风壁纸的过程。中国文化产品作为消费品出口代表着一种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这论证了文化资本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多重转换。寻求文化资源的文化资本转化逻辑、规则和路径可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风壁纸 文化资本 消费 英国
下载PDF
浅谈明代青花瓷器麒麟纹饰艺术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甘霖 喻欣彤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103,共9页
麒麟纹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其图案的演变过程繁杂,受到皇室审美、政治经济、民间习俗、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取明代青花麒麟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从图案的造型、构图、寓意等方面切入,结合文献... 麒麟纹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其图案的演变过程繁杂,受到皇室审美、政治经济、民间习俗、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取明代青花麒麟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从图案的造型、构图、寓意等方面切入,结合文献记载与现存文物,针对麒麟纹饰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试探寻明代青花麒麟纹饰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青花瓷 麒麟纹饰 纹样演变
原文传递
从山东抽纱看近现代中西传统工艺的交流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波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65-70,共6页
抽纱,自19世纪60年代由西方传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与我国传统织绣工艺结合,成为我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手工业生产出口的大宗工艺品。考察抽纱传入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识手工艺交流的社会基础以及交流过程中的构成要素... 抽纱,自19世纪60年代由西方传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与我国传统织绣工艺结合,成为我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手工业生产出口的大宗工艺品。考察抽纱传入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识手工艺交流的社会基础以及交流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理解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中西方手工艺交流融会的可能和路径。由此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近现代工业化背景下手工艺的价值,理解手工艺与中国乡村经济的关系,以及手工艺的本土传统与外来样态之间融会的形式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手工艺 抽纱 花边 交流
下载PDF
技艺移民与工艺差异可视化:以陕南传统油纸伞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秀丽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3-79,共7页
陕南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源起于历史上伴随移民文化而生发的"技艺移民"。湖南移民孙氏携带油纸伞技艺来到陕南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孙氏家族是研究陕南油纸伞工艺源起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族群。通过可视化展现和解析制作工序、... 陕南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源起于历史上伴随移民文化而生发的"技艺移民"。湖南移民孙氏携带油纸伞技艺来到陕南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孙氏家族是研究陕南油纸伞工艺源起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族群。通过可视化展现和解析制作工序、工艺原理,能够将既往不易于流传的隐性经验知识"显性化",为濒临失传的陕南传统油纸伞制作工艺留存示范性图像参考。油纸伞制作工艺的差异对比正是借用可视化工艺图稿,以期记录和留存此项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技艺,探索如何使其成为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油纸伞 技艺移民 地区差异 工艺可视化
下载PDF
清代景泰蓝色彩的演变及其数据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唯 钟连盛 王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74-80,共7页
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重器,其中清代景泰蓝的制作与艺术水平则处于古代史上的巅峰期。为了充分彰显色彩在清代景泰蓝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与艺术特点,本文从笔者近年来对国内外权威博物馆、机构等... 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重器,其中清代景泰蓝的制作与艺术水平则处于古代史上的巅峰期。为了充分彰显色彩在清代景泰蓝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与艺术特点,本文从笔者近年来对国内外权威博物馆、机构等展出的清朝代表性遗物所做现场观察和釉色取样入手:一、结合历史文献和已有对清代景泰蓝色彩的研究成果,厘清了清代景泰蓝色彩的发展脉络;二、运用数据研究的方法,客观地揭示出其色彩应用特点;三、通过对其地色、纹饰色、鎏金色等的分析,归纳出了其在设色方面的艺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蓝 清代 色彩 NCS 数据 本土化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书籍形态设计的新理念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艳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书籍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其设计形态因所用的材料和各个历史时期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与转化,引发了书籍设计形态的变化,使现代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和纯... 书籍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其设计形态因所用的材料和各个历史时期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与转化,引发了书籍设计形态的变化,使现代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和纯铅字传递形式的束缚,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书籍设计。未来的中国书籍设计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国际语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 形态设计 新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