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8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陵琴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当代呈现——就“非遗传承人桂世民古琴艺术”的访谈
1
作者 戴欣佚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做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始试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做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始试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2015年,在试点的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全面启动该项工作。2022年,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桂世民记录工作正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琴派 国家图书馆 代表性传承人 当代呈现 非遗传承人 传递者
下载PDF
论《敦煌乐谱》乐曲调式实质
2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郑是采用将弦调高大二度的办法,这就是后来产生的比黄钟宫高大二度的正宫。关于这一对应方式虽极为简单,但在乐调理论上却极为重要。可以说隋唐时期乐调以及后世音乐的一系列特征,都离不开这个“大二度... 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郑是采用将弦调高大二度的办法,这就是后来产生的比黄钟宫高大二度的正宫。关于这一对应方式虽极为简单,但在乐调理论上却极为重要。可以说隋唐时期乐调以及后世音乐的一系列特征,都离不开这个“大二度”,直至我国传统音乐之一切。正是由于正宫的产生致使黄钟宫被弱化,那时产生了一个新词“侧商调”,成了“黄钟宫”的一种代称或另称。《敦煌乐谱》第二、三组乐曲经解译为宫调式,其实质就是那时被称为“侧商调”的“黄钟宫”调。看来,长期以来该谱解译为宫调式与文献记载为商调式的矛盾由此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钟宫 侧商调 正宫 之调式 为调式
下载PDF
柳琴戏音乐编创研究
3
作者 薛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当下我国戏曲艺术研究虽为“显学”,可是戏曲音乐编创研究却十分欠缺。这主要缘于人们的固有认知,即戏曲音乐编创不过是“一曲多用”“拼凑连接”而已,未能对其创新性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其实在我国戏曲音乐编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继承传... 当下我国戏曲艺术研究虽为“显学”,可是戏曲音乐编创研究却十分欠缺。这主要缘于人们的固有认知,即戏曲音乐编创不过是“一曲多用”“拼凑连接”而已,未能对其创新性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其实在我国戏曲音乐编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始终如影随形。对柳琴戏音乐编创理念与编创技法的尝试与探索,不仅有益于当下柳琴戏艺术的与时俱进,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我国戏曲音乐编创给予理论指导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琴戏 继承 创新 音乐编创 编创理念 编创技法
下载PDF
音调·音列·终结音:鄂州牌子锣乐谱形态研究
4
作者 许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作为鄂州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乐种,鄂州牌子锣与当地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界对其音乐形态的关注度并不高,尚缺乏实证性的分析与总结,以至于目前关于鄂州牌子锣的音乐形态问题似乎还未说清楚。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 作为鄂州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乐种,鄂州牌子锣与当地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界对其音乐形态的关注度并不高,尚缺乏实证性的分析与总结,以至于目前关于鄂州牌子锣的音乐形态问题似乎还未说清楚。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鄂州牌子锣45首曲牌的音调、音列和终结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乐谱形态研究,发现其音调与它的所在地鄂东北的民歌音调类型差异非常大;音域多集中在一个八度左右,与主奏乐器唢呐的常用音域差别较大,更接近于人声音域;徵终结音曲牌数量多等诸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牌子锣 终结音 音调 音列 结构整合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何谓“中国音乐”?——在“全球中国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5
作者 杜亚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I0004,共4页
针对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手册——中国和海外华人音乐分册》的内容,提出“中国音乐”不能混同于“汉族音乐”,而用“汉族音乐”替代“中国音乐”,则更是错误的。为了改变目前全球中国音乐研究出现的这种状况,首先应为“中国... 针对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手册——中国和海外华人音乐分册》的内容,提出“中国音乐”不能混同于“汉族音乐”,而用“汉族音乐”替代“中国音乐”,则更是错误的。为了改变目前全球中国音乐研究出现的这种状况,首先应为“中国音乐”一词“正名”,还要纠正以往学者的错误,在深入民间进行调研的同时,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英文写作一本包括56个民族音乐概况的《中国音乐手册》,以便向国外正确、全面地介绍我国音乐的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正名 纠错 调研 写作
下载PDF
南宋嘉熙二年制“秋涛”仲尼式琴考辨
6
作者 王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秋涛”仲尼式琴,腹中有“嘉熙二年戊戌三月上巳日张氏监制”真款,极为珍罕且颇具学术价值。笔者于2001年随王世襄、郑珉中先生鉴赏,至20年后重见,并为考据。本文追叙见琴缘由,存王郑二先生当年议论。再就腹款进行推断,还原斲琴时情境... “秋涛”仲尼式琴,腹中有“嘉熙二年戊戌三月上巳日张氏监制”真款,极为珍罕且颇具学术价值。笔者于2001年随王世襄、郑珉中先生鉴赏,至20年后重见,并为考据。本文追叙见琴缘由,存王郑二先生当年议论。再就腹款进行推断,还原斲琴时情境,及“张氏”的可能情况。最后就琴背项元汴刻铭予以分析,认为“秋涛”琴,与故宫博物院藏所谓孙登“天籁”铁琴、三峡博物馆藏“襄”仲尼式琴,有相当可能与项元汴有关系,或确系“天籁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秋涛”琴 项元汴 “天籁”铁琴 “襄”琴
下载PDF
钢琴演奏技术技巧在自弹自唱中的运用——以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为例
7
作者 肖晴月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83-85,共3页
“自弹自唱”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关系到毕业生将来能否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而自弹自唱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综合了声乐演唱、钢琴弹奏、曲式理论、键盘和声、即兴配奏五种能力。本文以古诗词歌曲《越... “自弹自唱”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关系到毕业生将来能否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而自弹自唱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综合了声乐演唱、钢琴弹奏、曲式理论、键盘和声、即兴配奏五种能力。本文以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为例,将歌曲涉及的歌曲背景、钢琴弹奏、曲式理论、键盘和声、艺术指导五种相关知识融合,从歌曲背景到曲式结构,从技术到歌曲处理,全方位对作品的演奏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及热爱弹唱的人士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弹自唱 古诗词 技术技巧 艺术指导
下载PDF
劳动赞歌
8
作者 陈德强(词) 汪媛(曲)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149-149,共1页
下载PDF
《晴峦暖阁》
9
作者 牛克诚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西方曲式理论的新近发展及其启示
10
作者 王翠华 王中余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曲式理论发展迅速。为弥补教科书式的曲式理论之不足,西方理论家力图对其进行改进和重构,或摒弃既有观念提出全新的曲式见解,并采用相互接力或并行发展的方式,不断推动曲式理论发展。在西方新的曲式理论和方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曲式理论发展迅速。为弥补教科书式的曲式理论之不足,西方理论家力图对其进行改进和重构,或摒弃既有观念提出全新的曲式见解,并采用相互接力或并行发展的方式,不断推动曲式理论发展。在西方新的曲式理论和方法启示下,中国的曲式理论也呈现出对既有理论的质疑与挑战、对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强调、形成多样性方法与优化的理论建构思维、拥有丰富的作品资源和深度分析,以及理论家之间的互相承认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式理论 曲式学科 西方 中国
下载PDF
叔孙通与西汉初年的宗庙音乐
11
作者 张俊杰 叶明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叔孙通是汉初礼乐重建的关键人物,此时的朝会仪、宗庙乐和仪品均由其主导完成。《汉书·礼乐志》将其所制的汉家宗庙乐之《武德舞》《文始舞》系于汉四年(前203)和汉六年(前201)并不准确,此事应发生在惠帝即位后叔孙通第二次担任太... 叔孙通是汉初礼乐重建的关键人物,此时的朝会仪、宗庙乐和仪品均由其主导完成。《汉书·礼乐志》将其所制的汉家宗庙乐之《武德舞》《文始舞》系于汉四年(前203)和汉六年(前201)并不准确,此事应发生在惠帝即位后叔孙通第二次担任太常期间。汉初的宗庙礼乐乃是仿效秦制所作,主要适用于长安的太上皇庙、高祖庙,以及各地的郡国庙。正是经叔孙通的努力,汉初的宗庙音乐呈现出崇雅用俗、礼法兼杂的复合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孙通 汉初 宗庙音乐 雅俗
下载PDF
“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2
作者 郭东旭 宋永强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十三辙”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知识之一,有着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路径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需把“十三辙”融入声乐课程,注重传播传统音...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十三辙”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知识之一,有着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路径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需把“十三辙”融入声乐课程,注重传播传统音乐文化,鼓励学生创新,指引学生探析唱法,提升民族声乐作品赏析水平,并注重专项研究,继而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民族声乐 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水平
下载PDF
论高校声乐艺术表演实践课程的改革
13
作者 张玉春 高振岐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高校教学中,课程改革属于重点之一,如何利用课程聚拢育人资源并落实教育目标,成为高校教师要探究的问题。文章针对高校声乐艺术表演实践课程的改革要点、现状与措施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课程应以学生为主,指向声乐艺术表演核心... 在高校教学中,课程改革属于重点之一,如何利用课程聚拢育人资源并落实教育目标,成为高校教师要探究的问题。文章针对高校声乐艺术表演实践课程的改革要点、现状与措施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课程应以学生为主,指向声乐艺术表演核心素养,以基本理论为支撑,还要以多元实践活动为主线,在此基础上,优化理念、学科联动、知行合一、引用微课、以赛促教,进而提高高校声乐艺术表演实践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声乐艺术表演实践课程 学科联动
下载PDF
旋律与演奏技巧的双重构建——杜鸣心钢琴作品的创作微观
14
作者 王迎馨 阮洋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文章主要从旋律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对作曲家杜鸣心的钢琴作品进行分析,旨在归纳和总结其创作的个性特征,进而探讨作曲家的创作对于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的贡献及深远意义。
关键词 杜鸣心 旋律 演奏技巧
下载PDF
民族声乐研究的艺术意境——从《长相知》《我多么想》的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角度
15
作者 李姗姗 周庆恬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么想》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其作品在表演风格,以及演唱技巧上均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风格、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不同的作品风格、艺术技巧等构成不同的民族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演唱技巧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 艺术内涵 《长相知》 《我多么想》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
16
作者 邵申弘 汪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本文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通过分析乐器结构设计原理与技术,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一个集课程资源管理、仿真实验设计与实施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SBL教学法和APR实践体... 本文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通过分析乐器结构设计原理与技术,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一个集课程资源管理、仿真实验设计与实施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SBL教学法和APR实践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提高音乐教育与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乐器结构设计 教学应用 SBL教学法 APR实践体系
下载PDF
音乐教育艺术硕士核心课程“专业主课”要旨诠释
17
作者 张巍 丁凡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中,专业主课与协作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了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且最具特征的核心课程形态。其中,专业主课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与传统音乐学科...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中,专业主课与协作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了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且最具特征的核心课程形态。其中,专业主课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与传统音乐学科专业教育中的主课全然不同。由此,深刻认识和理解作为音乐教育专业艺术硕士“专业主课”的要旨,有助于该课程体系重塑,也有助于应对该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各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核心课程 专业主课 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
下载PDF
古琴谱式的沿革与琴乐传承方式的衍变
18
作者 戴微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共23页
古琴谱作为记录古琴演奏过程的重要载体,自唐人手抄卷子谱《碣石调·幽兰》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五线记谱法,历经千余年的稳态传承,形成“文字—减字—合参—线型”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琴谱式既有内在的关联,又有谱... 古琴谱作为记录古琴演奏过程的重要载体,自唐人手抄卷子谱《碣石调·幽兰》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五线记谱法,历经千余年的稳态传承,形成“文字—减字—合参—线型”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琴谱式既有内在的关联,又有谱面上的差异。在挖掘谱式沿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成因和内涵、辨析各类谱式变革得失的同时,亦可洞见蕴含在谱式沿革中的琴乐传承方式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谱式 文字谱 减字谱 合参谱 线形谱 口传心授
下载PDF
中国中古音乐史研究的“新感受力”——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
19
作者 陈永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文化区域等历史事项,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交互的学术场域,集中研究中古音乐的主体—伎乐与乐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质,构建了中国中古音乐新的“历史映像”,显示出有别于同类研究的“新感受力”和学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乐史 乐伎与伎乐 映像 新感受力 书评
下载PDF
“巢湖民歌”地域界属及音乐文化特征
20
作者 顾婷婷 李颖 王一鸣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县民歌 巢湖民歌 区划衍变 音乐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