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曲式理论的新近发展及其启示
1
作者 王翠华 王中余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曲式理论发展迅速。为弥补教科书式的曲式理论之不足,西方理论家力图对其进行改进和重构,或摒弃既有观念提出全新的曲式见解,并采用相互接力或并行发展的方式,不断推动曲式理论发展。在西方新的曲式理论和方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曲式理论发展迅速。为弥补教科书式的曲式理论之不足,西方理论家力图对其进行改进和重构,或摒弃既有观念提出全新的曲式见解,并采用相互接力或并行发展的方式,不断推动曲式理论发展。在西方新的曲式理论和方法启示下,中国的曲式理论也呈现出对既有理论的质疑与挑战、对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强调、形成多样性方法与优化的理论建构思维、拥有丰富的作品资源和深度分析,以及理论家之间的互相承认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式理论 曲式学科 西方 中国
下载PDF
格里格艺术歌曲的半音化和声分析
2
作者 江岩 王翠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半音化和声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在格里格的创作中得以大量运用及充分发展。文章从调式、和弦以及线型几个角度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的半音化和声进行分析,探讨半音化和声手法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特色。通过分析表明... 半音化和声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在格里格的创作中得以大量运用及充分发展。文章从调式、和弦以及线型几个角度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的半音化和声进行分析,探讨半音化和声手法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特色。通过分析表明:该作品的半音化和声手法形式多样、构思巧妙,所产生的音响新颖、色彩绚丽,体现出格里格鲜明的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格 艺术歌曲 半音化
下载PDF
中国民歌融入高师《和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王晔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中国民歌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中国民歌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和声》课程的教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与认知,尝试“中国理论话语体系”... 中国民歌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中国民歌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和声》课程的教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与认知,尝试“中国理论话语体系”语境的融合,探索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高等师范院校 和声教学
下载PDF
杜鸣心音乐创作中五声性四音组的和声处理特点
4
作者 刘茜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五声特性音高素材早已被广泛运用于作曲家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音高组织技术之中。具有“未完成宫调系统”特点的五声性四音组是作曲家杜鸣心20世纪80年代后的创作中最常出现的音高材料,且四音组材料在不同作品中表...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五声特性音高素材早已被广泛运用于作曲家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音高组织技术之中。具有“未完成宫调系统”特点的五声性四音组是作曲家杜鸣心20世纪80年代后的创作中最常出现的音高材料,且四音组材料在不同作品中表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和声处理特点。本文以作曲家较突出运用此五声性素材的作品和片段为例,分析探讨作曲家如何将四音组材料在主题的多声处理中进行变化、发展,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和声表现意义;如何将四音组的运用与其调性音乐创作观念相结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鸣心 五度音列 五声性四音组 和声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中国和声民族化创作实践的探索历程(1900—1940)
5
作者 霍凡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6,167,共16页
自20世纪初西方和声理论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和声民族化风格的音乐创作逐渐成为音乐界着重关注的领域。一方面,我国的和声理论研究气候的形成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五声性调式和声手法的研究随着1928年赵元任《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 自20世纪初西方和声理论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和声民族化风格的音乐创作逐渐成为音乐界着重关注的领域。一方面,我国的和声理论研究气候的形成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五声性调式和声手法的研究随着1928年赵元任《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一文揭开了历史帷幕。另一方面,以赵元任、萧友梅、齐尔品、贺绿汀等作曲家为代表,在创作中对和声民族化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此作为出发点,对20世纪前40年和声民族化创作实践的探索历程进行归纳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民族化 赵元任 萧友梅 齐尔品 贺绿汀
下载PDF
最平滑圈、六音系统和浪漫主义晚期三和弦进行分析
6
作者 洪丁(译) 林慧雪(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6,167,共21页
文章基于新黎曼理论三和弦进行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以“平行”和“导音转换”两种仅涉及半音进行的三和弦变换架构六音系统和超六音系统,并通过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分析瓦格纳、弗朗克、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作品中的半音化和声,演示... 文章基于新黎曼理论三和弦进行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以“平行”和“导音转换”两种仅涉及半音进行的三和弦变换架构六音系统和超六音系统,并通过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分析瓦格纳、弗朗克、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作品中的半音化和声,演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三和弦在六音空间及自然音级空间中独特的进行方式。该理论框架的完整与自洽性、其与浪漫主义晚期创作实践的紧密联系,及其对游离于传统调性理论边缘的和声进行引发的思考,使该文成为新黎曼理论最具开创性的研究之一,以及该领域迄今引用量最高的文章(据web of science及谷歌学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黎曼理论 最平滑圈 六音系统 三和弦进行 和声
下载PDF
新里曼理论中的和弦转换模式探究——兼谈新里曼理论发展史
7
作者 梁梓恒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理论,新里曼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音乐理论界,起源于对19世纪音乐中某些半音化和声片段的阐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里曼理论的内涵已十分庞大,涉及对和弦、音级、音级集合等理论问题的分析。在诸多转换... 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理论,新里曼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音乐理论界,起源于对19世纪音乐中某些半音化和声片段的阐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里曼理论的内涵已十分庞大,涉及对和弦、音级、音级集合等理论问题的分析。在诸多转换模式中,暗示了隐藏在调性音乐中的深层音乐特征,这种特征由有限循环空间内的简约转换形成,表现出和弦循环、平稳进行、节俭声部进行等特征,在图示上展现出鲜明的倒影特征。经由和弦转换模式的演变,可将新里曼理论发展分为从“里曼”到“新里曼”、从路温到布法罗会议、从布法罗会议到新里曼理论特刊、1998年以后的新里曼理论发展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里曼理论 和弦转换 音乐理论史 倒影 半音化和声
下载PDF
米约艺术歌曲和声技法探究
8
作者 吴玥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13-16,共4页
米约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六人团”作曲家之一,艺术歌曲写作是他创作的重要领域,其中的和声技法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兼具时代的新气息。本文将从调式音列化和声思维运用、色彩化的和弦结构、泛自然音和声风格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米约... 米约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六人团”作曲家之一,艺术歌曲写作是他创作的重要领域,其中的和声技法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兼具时代的新气息。本文将从调式音列化和声思维运用、色彩化的和弦结构、泛自然音和声风格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米约艺术歌曲中的和声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约 艺术歌曲 和声
下载PDF
新黎曼理论及其应用——以肖邦《前奏曲Op.28 No.9》为例
9
作者 朱越 《当代音乐》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新黎曼理论作为分析近现代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维兹曼域”和乔兹的七和弦转换模型,第二部分运用PLR变换模型并结合前文介绍的两种转换方式来分析肖邦《前奏曲Op.28 No.9》,并从新黎曼理... 新黎曼理论作为分析近现代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维兹曼域”和乔兹的七和弦转换模型,第二部分运用PLR变换模型并结合前文介绍的两种转换方式来分析肖邦《前奏曲Op.28 No.9》,并从新黎曼理论视角阐释和弦的相互关系。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尝试仿照“维兹曼域”构建减三和弦的转换路径并分析作品片段,试图丰富新黎曼理论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黎曼理论 和弦转换 PLR
下载PDF
黎英海创作初期七首齐唱作品中的和声技法分析
10
作者 魏博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黎英海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为我国的音乐创作和教学均作出巨大贡献。其在1959年出版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是我国最早较为全面地介绍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教材之一,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我国20世纪... 黎英海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为我国的音乐创作和教学均作出巨大贡献。其在1959年出版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是我国最早较为全面地介绍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教材之一,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我国20世纪民族和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黎英海早期创作的七首齐唱作品入手,旨在了解五声性调式和声在其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中的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英海 民族和声 和声技法
下载PDF
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分析
11
作者 田川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7期90-92,共3页
和声对于丰富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它也是古典主义大小调和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浪漫主义时期 和声 变和弦
下载PDF
浅析齐尔品钢琴练习曲和声技法
12
作者 孙瑞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8期80-83,共4页
齐尔品作为首次提出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的作曲家,在和声创作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本文将从和声的五声性结构和和声横向进行特点两个方面分析齐尔品“中国风格”和声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 齐尔品 钢琴练习曲 调式和声
下载PDF
论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和声语言特点
13
作者 王慧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是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革新”进行了高度完美地有机结合,体现出俄罗斯音乐人的内在个性本质。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更是一部代表鲜明个性的,具有简洁、纯朴音乐风格的旷世佳作。本文以普罗科...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是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革新”进行了高度完美地有机结合,体现出俄罗斯音乐人的内在个性本质。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更是一部代表鲜明个性的,具有简洁、纯朴音乐风格的旷世佳作。本文以普罗科菲耶夫《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中多元化的和声技法以及创作思维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探索性研究方法等,力图深入音乐作品的本体分析,进而熟悉掌握作曲家是通过清晰的终止式与“调性扩张”等拓展功能手法使其在和声语言方面既保留了古典风格,且坚守调性,又在传统和声功能的基础之上探索出一种新的色彩性和声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 钢琴协奏曲 和声语言 终止式 调性扩张
下载PDF
基于多基频估计的多声部音乐和声自动编配算法
14
作者 陈薄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前常规的和声自动编配方法主要通过对输入的旋律进行分析,从而提取出音高以及节奏的信息,并根据旋律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搭配,由于缺乏对音符矩阵的降维处理,导致编配效果不佳。对此,提出基于多基频估计的多声部音乐和声自... 目前常规的和声自动编配方法主要通过对输入的旋律进行分析,从而提取出音高以及节奏的信息,并根据旋律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搭配,由于缺乏对音符矩阵的降维处理,导致编配效果不佳。对此,提出基于多基频估计的多声部音乐和声自动编配算法。首先基于琴键音色样本,训练出音色矩阵,并对其进行降维处理,求解出和声系数向量。然后通过构建三元和弦序列,采用音程差阈值对待编配的和弦序列进行提取,从而实现和弦识别。在此基础上将和声编配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对不同阶段的最优规划解进行求解,从而输出和声编配结果。在实验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编配效果的检验。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编配出的和声与作品原和声的拟合程度较高,具备较为理想的和声编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频估计 多声部音乐 和声编配 算法设计
下载PDF
和声二元论与功能和声学思辨——里曼及其《简明和声学》的历史选择与历史继承
15
作者 胡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6,共15页
德国音乐理论家胡戈·里曼最重要的功能和声理论著作《简明和声学——和弦的调性功能理论》包含了多方面的“二元”特性,既是对音高和声理论传统的学术继承,也体现出里曼对音高和声理论的哲理思辨;既有作为理论家的缜密思考,又有作... 德国音乐理论家胡戈·里曼最重要的功能和声理论著作《简明和声学——和弦的调性功能理论》包含了多方面的“二元”特性,既是对音高和声理论传统的学术继承,也体现出里曼对音高和声理论的哲理思辨;既有作为理论家的缜密思考,又有作为教育家的实践考量。里曼因持续不断的学术产出,宏阔深远的学术视野,理用兼具的学术品格,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对19世纪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历史选择了里曼的原因,也是和声二元论与功能和声学选择里曼《简明和声学》的原因,更是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化选择里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曼 和声二元论 《简明和声学》 沉音列 功能和声
下载PDF
专业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和声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16
作者 袁圆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4期130-132,共3页
和声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必修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其主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专业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和声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反体现的现状、反映出的... 和声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必修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其主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专业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和声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反体现的现状、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可能改善现状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出改革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成果,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曲理论教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 教学 改革 音乐表演
下载PDF
声乐套曲《秋之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
17
作者 郑月明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9-91,共3页
罗忠镕是我国著名的作曲理论家,其音乐创作领域广泛,创作内容拥有西方作曲与东方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性。在众多音乐作品中,声乐套曲《秋之声》是最能彰显罗忠镕作曲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其思想世界与精神理念的客观写照,为我国音乐创作... 罗忠镕是我国著名的作曲理论家,其音乐创作领域广泛,创作内容拥有西方作曲与东方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性。在众多音乐作品中,声乐套曲《秋之声》是最能彰显罗忠镕作曲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其思想世界与精神理念的客观写照,为我国音乐创作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结合《秋之歌》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分析其演唱技术,以期发掘《秋之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化意蕴,探究罗忠镕先生浓厚的艺术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套曲 《秋之歌》 音乐特点 演唱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五声性调式素材的和声技法研究
18
作者 刘文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3-74,共22页
本文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对民族五声性调式素材的运用方式入手,通过为五声性调式音调配伴奏、引用五声性调式素材为主题、从五声性调式素材中提炼主题、五声性调式素材与音响(音色)技法相结合等特色个例分析,揭示中国当代作曲家在传统五... 本文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对民族五声性调式素材的运用方式入手,通过为五声性调式音调配伴奏、引用五声性调式素材为主题、从五声性调式素材中提炼主题、五声性调式素材与音响(音色)技法相结合等特色个例分析,揭示中国当代作曲家在传统五声性调式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五声性调式素材 多声处理技法
下载PDF
以新课标为导向的高师《和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9
作者 马蔚蔚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5期138-141,共4页
《和声》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探索其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实践者的热点议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改革的现实基础,探索高师《和声》课程的教学模... 《和声》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探索其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实践者的热点议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改革的现实基础,探索高师《和声》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 新课标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