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3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与舞蹈:“AI+”的身体美学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仝妍 胡一蝶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使舞蹈艺术的“身体—科技”审美意象在舞者、场景与观众的“具身”或“离身”交互、虚实相生中得以构建。AI的参与增强了舞蹈艺术的体验性,并为舞蹈艺术带来超越性,使得“身体... 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使舞蹈艺术的“身体—科技”审美意象在舞者、场景与观众的“具身”或“离身”交互、虚实相生中得以构建。AI的参与增强了舞蹈艺术的体验性,并为舞蹈艺术带来超越性,使得“身体—未来”的意义在由元宇宙所创建的身体“E托邦”世界里生成。当代舞剧的“后人类叙事”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爱情、亲情故事,蕴含着中国式的浪漫,使“身体—叙事”的想象在中国式的“后人类叙事”中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后人类 身体美学 舞蹈艺术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深耕“两创” 绽放新姿——新时代舞蹈艺术揽胜
2
作者 茅慧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36-44,I0002,共10页
新时代以来,在“两个结合”和“两创”方针指导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新作中呈现的人民性更加深邃,人民的风姿仪态更加自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舞台意境更加高妙和神奇;中国古典舞创作者更加深入探究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舞蹈文化元... 新时代以来,在“两个结合”和“两创”方针指导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新作中呈现的人民性更加深邃,人民的风姿仪态更加自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舞台意境更加高妙和神奇;中国古典舞创作者更加深入探究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舞蹈文化元素,从历史文物和艺术遗产中提取舞蹈元素,再加以时代审美观照下的动态演绎,成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一股强劲潮流;舞剧更是进入井喷式发展的马力全开时期,近200部舞剧不仅在现实题材方面勇猛推进,题材和舞台呈现样式也多姿多彩,与民同情,与时共进。中国舞蹈驶入全面推进、迅猛成长的快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舞蹈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民族民间舞 古典舞 舞剧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3
作者 胡远慧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34-36,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引擎,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尤其是音乐类非遗文化。本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分析在该区域高校音乐教育与非遗文化有效融合的作用和实施路径,为推动非遗文...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引擎,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尤其是音乐类非遗文化。本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分析在该区域高校音乐教育与非遗文化有效融合的作用和实施路径,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校音乐教育 非遗文化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从“照片”到“电影”:汉画舞蹈重建的叙事原则
4
作者 刘建 牛锡桐 《艺术广角》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汉画舞蹈的“照片”指属于出土文物的不同媒介刻画出的汉舞,它们像一幅幅散乱的老照片;“电影”指将这些老照片在现实中重建,使它们按一定逻辑联系起来手舞足蹈。就汉画舞蹈的重建而言,“叙事”是舞姿转化为动作、形成动律后的“起承转... 汉画舞蹈的“照片”指属于出土文物的不同媒介刻画出的汉舞,它们像一幅幅散乱的老照片;“电影”指将这些老照片在现实中重建,使它们按一定逻辑联系起来手舞足蹈。就汉画舞蹈的重建而言,“叙事”是舞姿转化为动作、形成动律后的“起承转合”,同时又以其身体语形和语义构成审美,其叙事的基本原则有二:元模式基础上的程式化原则和“真值”基础上的创造性原则。前者多关注“形似”,后者多关注“神似”。按照“在场—不在场—重新在场”的目标,汉画舞蹈的重建需要我们最终以动态思维切入其中,将“碎片”的舞姿“照片”连接成动态的舞蹈“电影”叙事,并且以古典舞的审美原则确立其汉舞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蹈 重建 叙事 程式化原则 创造性原则
原文传递
钢琴改编版《炎黄风情》的风格与演奏研究
5
作者 王秋弘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7-9,共3页
《炎黄风情》是由炎黄风情系列管弦乐作品改编而成的以24首民歌为主题的钢琴组曲。本文以钢琴改编版《炎黄风情》为研究对象,在探寻原作创作背景及改编思路的基础上,对其创作特征、音乐元素等特点做进一步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演奏经... 《炎黄风情》是由炎黄风情系列管弦乐作品改编而成的以24首民歌为主题的钢琴组曲。本文以钢琴改编版《炎黄风情》为研究对象,在探寻原作创作背景及改编思路的基础上,对其创作特征、音乐元素等特点做进一步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演奏经验,诠释出钢琴改编版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希望为今后的演奏者或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风情 钢琴演奏 演奏分析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角下立德树人教学路径研究——以中国钢琴作品《阳关三叠》为例
6
作者 窦瑾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46-48,共3页
文章首先解读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分析了文化自信的形成机制,继而探讨了文化自信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并以钢琴曲《阳关三叠》为例,围绕夯实文化阐发、激发学生情感、多维创新教学、加强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构建了... 文章首先解读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分析了文化自信的形成机制,继而探讨了文化自信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并以钢琴曲《阳关三叠》为例,围绕夯实文化阐发、激发学生情感、多维创新教学、加强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构建了钢琴曲《阳关三叠》立德树人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文化自信 《阳关三叠》
下载PDF
多声思维训练在视唱练耳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谢丹 沙成真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多声思维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声思维训练强调在视唱练耳过程中,不...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多声思维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声思维训练强调在视唱练耳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单一声部,更要注重多声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和声织体、音响效果等方面的感知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声思维能力。因此,将多声思维训练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声思维训练在视唱练耳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思维训练 视唱练耳 项目化教学
下载PDF
音乐剧中舞蹈的存在方式、独特价值与创作思考
8
作者 陈煜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的戏剧类型,音乐剧中的舞蹈具有促进情感互动与交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等价值。为了使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提升其创编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的戏剧类型,音乐剧中的舞蹈具有促进情感互动与交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等价值。为了使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提升其创编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不同语境创编舞蹈动作,展现特定内涵;二是注重舞蹈中主次关系的巧妙处理,做到相得益彰;三是注意舞蹈与其他表现载体的配合,增强戏剧效果;四是从民族舞蹈和地方舞蹈中汲取精华,凸显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表现载体 民族舞蹈 地方舞蹈 创编质量
下载PDF
舞韵之美 传承经典——解构静态美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传承及发展探究
9
作者 柳文杰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静态美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且呈现出了非常理想的应用效果,但大多舞者因受到创作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对静态美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实际上不利于静态美及我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在古典舞教学当中,教... 静态美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且呈现出了非常理想的应用效果,但大多舞者因受到创作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对静态美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实际上不利于静态美及我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在古典舞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运用古典舞的意识及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在古典舞创作中合理运用静态美,以“以静制动,以少博多”的理念,促进古典舞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本文首先阐述了静态美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在中国古典舞当中的体现方法,随后结合当前实际教学情况,就静态美在我国古典舞教学当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美 中国古典舞教学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论生态审美在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中的生成逻辑
10
作者 尹航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以大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表现对象的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有着生态审美内涵。从学理上看,这一审美活动是沿循“舞蹈审美——自然审美——生态审美”的逻辑路线,在观众对舞蹈作品所反映与表现的大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之和谐共生关系的... 以大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表现对象的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有着生态审美内涵。从学理上看,这一审美活动是沿循“舞蹈审美——自然审美——生态审美”的逻辑路线,在观众对舞蹈作品所反映与表现的大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之和谐共生关系的审美观照中生成的。对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中的生态审美及其生成逻辑进行分析有利于扩展学术界对该类舞蹈审美活动的认识,也能够揭示该类舞蹈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的独特而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自然题材舞蹈 生态审美 生成逻辑
下载PDF
文物“活化”的当代呈现--谈舞蹈《散乐图》的形象激活路径
11
作者 李娜 《艺术评鉴》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传统与当代是一组双向的时间性关系,也是舞蹈创作从其历史文化形象到当代文化形象转变的重要过程。随着近年来以文物为创作素材的热潮持续高涨,“返传统”的文化寻根成为文物舞蹈创作素材提取的有效途径。让文物在当下“活起来”,需要... 传统与当代是一组双向的时间性关系,也是舞蹈创作从其历史文化形象到当代文化形象转变的重要过程。随着近年来以文物为创作素材的热潮持续高涨,“返传统”的文化寻根成为文物舞蹈创作素材提取的有效途径。让文物在当下“活起来”,需要编创者对历史与文物的脉络进行深度挖掘,对“传统”文化有敏锐的感知。在宏观的“文化记忆”框架内,对文物的“形象”与“记忆”进行深度剖析,借助主体的“历史意识”对文物形象进行当代“活态”化的形象构建。本文以《散乐图》为例,从文物的静态呈现到动态的“激活”过程,分析传统艺术在当代得以呈现的原因、激活的步棸以及活化后的呈现效果。同时,探讨文物与当下舞蹈相结合所碰撞出的时代审美意义、文化形象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活化” 《散乐图》 激活路径 舞蹈创作
下载PDF
身体视阈下的舞蹈剧场研究--以皮娜·鲍什的《交际场》和王玫的《雷和雨》为例
12
作者 周密 徐敏杰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身体视阈下的舞蹈剧场不再是“沉默的身体动作”,而是“身体的言说”和“声音的言说”在此互为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在《交际场》和《雷和雨》中,皮娜·鲍什和王玫都运用了身体的空间并置技术,都为着同一主题服务。作品打破... 身体视阈下的舞蹈剧场不再是“沉默的身体动作”,而是“身体的言说”和“声音的言说”在此互为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在《交际场》和《雷和雨》中,皮娜·鲍什和王玫都运用了身体的空间并置技术,都为着同一主题服务。作品打破了舞蹈即美的传统,拓宽了舞蹈的艺术边界。寻找新的身体呈现方式、表达“具身性”和“文化性”的身体诉求成为皮娜·鲍什和王玫舞蹈剧场作品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身体呈现 比较研究 皮娜·鲍什 王玫
下载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构想及其实践进程研究
13
作者 郑岩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0期87-92,共6页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冲击的影响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冲击的影响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繁荣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科建设,不仅关乎舞蹈艺术的传承,更是对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坚守与弘扬。科学、系统、全面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科体系,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的构想及其实践进程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学科建设 实践进程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传统民间舞蹈的静态保护与活化传承研究
14
作者 李德金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3期13-18,共6页
传统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身份和认同的象征,还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民族艺术创新的源泉。在多元文化共生和舞蹈艺术繁荣发... 传统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身份和认同的象征,还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民族艺术创新的源泉。在多元文化共生和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弘扬非遗民间舞蹈文化,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对非遗民间舞蹈的保护,助力民族民间舞蹈“活”起来、传下去,成为当前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就非遗视域下保护传承传统民间舞蹈的价值意义、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展开探析,以期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传统民间舞蹈 静态保护 活化传承
下载PDF
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中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15
作者 白杰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在舞蹈教学体系中,中国民族舞蹈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重点针对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进行综合训练,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能力和编排能力,助力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的有机传承。本文从中... 在舞蹈教学体系中,中国民族舞蹈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重点针对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进行综合训练,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能力和编排能力,助力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的有机传承。本文从中国民族舞蹈技巧训练入手,先简要分析技术技巧训练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当前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舞蹈 技术技巧 舞蹈训练
下载PDF
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内外部相融的舞蹈研究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慕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1,I0005,共17页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应密切关注新的编舞走向和跨学科的舞蹈研究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舞蹈学者的舞蹈分析框架,融入了文化研究,揭示出仅作动作分析或内部研究的局限性;中国舞蹈学者的元素分析、形态分析也与舞蹈文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在地化和全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方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将舞蹈创作到批评视为审美文化活动,承袭了古今中西文化汇通的中国美学、文学、理论界和舞蹈学的相关研究,自律论、他律论与通律论相辅相成,重视具体的真实的人本体,一方面强调侧重内部研究的“跨媒介性”视角,另一方面也倡导将内外部打通的“跨文化”观,尝试既在审美中看舞蹈文化,也在文化中看舞蹈审美,是一种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文艺观和方法论。“点线面体”充分融合的审美文化四面体图式,基于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三角和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理论基础,融入拉班动作分析四面体思路,并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倡导多年的“审美文化”研究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蹈创作 中国舞蹈批评 方法论 审美文化 四要素 四面体
下载PDF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17
作者 王玉 刘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的创作宗旨,还特别突出“人民史观”的政治审美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折射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美学表达。《伟大征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但扩充了“人民性”的内涵,更是将其政治审美的境界提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推动人类和平共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征程》 政治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羽人舞重建的叙事性探究
18
作者 谭宇宏 刘建 曹海滨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故事跳出汉代人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羽人舞 重建 叙事性
下载PDF
论舞蹈作品的范围——兼评“《月光》舞蹈案”
19
作者 王迁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6,共21页
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服装、妆容、道具等非表演元素不应被纳入舞蹈作品受到保护。单个舞蹈动作无论是否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均不能作为舞蹈作品受到保护。对舞蹈的图示、绘图、照片和录像片... 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服装、妆容、道具等非表演元素不应被纳入舞蹈作品受到保护。单个舞蹈动作无论是否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均不能作为舞蹈作品受到保护。对舞蹈的图示、绘图、照片和录像片段侵犯舞蹈作品著作权的前提,是其能相对完整地再现舞蹈作品或其实质性内容,即一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作品 舞蹈动作 独创性
下载PDF
原创剧目《大河·城摞城》的创作构思与价值探析
20
作者 钟晓东 赵季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歌舞剧《大河·城摞城》是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一台教学实践原创剧目。此剧目汲取了黄河文化的精神,以开封“城摞城”的历史故事为线索进行创作,是一次黄河文化传承与学校专业特色融合的探索性尝试。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教学实践 《大河·城摞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