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西和乞巧舞形态分析与传承探讨
1
作者 王晓静 张倬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34-136,共3页
陇南西和乞巧节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一个向织女索要灵动智慧的传统活动。西和乞巧节中的“跳麻姐姐”舞蹈具有较强的神秘性,其舞蹈动作主要以手臂“泼”、腿部与脚部“跳”等动作为主;舞蹈队伍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的干练与规整,表现出... 陇南西和乞巧节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一个向织女索要灵动智慧的传统活动。西和乞巧节中的“跳麻姐姐”舞蹈具有较强的神秘性,其舞蹈动作主要以手臂“泼”、腿部与脚部“跳”等动作为主;舞蹈队伍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的干练与规整,表现出较强的整体性;歌舞节奏初期较为缓慢,之后逐渐加快,需要人员根据节奏改变舞蹈动作、队伍形态以及肢体幅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西和 乞巧舞 “跳麻姐姐” 形态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闽西原生态舞蹈活态传承路径解析
2
作者 周慧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福建地域特色鲜明,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有多种历史悠久的原生态舞蹈在民间流传,如何做好这些非遗活态传承工作,继续展现其多重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闽西原生态舞蹈的内涵出发,针对其活态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 福建地域特色鲜明,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有多种历史悠久的原生态舞蹈在民间流传,如何做好这些非遗活态传承工作,继续展现其多重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闽西原生态舞蹈的内涵出发,针对其活态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非遗视角下闽西原生态舞蹈活态传承的路径,以期对夯实闽西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基础、促进其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非遗 原生态舞蹈 传承 融媒体
下载PDF
舞蹈影像作品《瑞鹤归》中的城市文化推广研究
3
作者 郑琳喆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2023年元宵夜,河南卫视在《元宵奇妙游》中推出舞蹈影像作品《瑞鹤归》。这支舞蹈由广州歌舞剧院演绎,由河南卫视和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呈现,以“元宵喜乐日,瑞鹤翩翔归”为主题,展现了广东省肇庆市的山水人文,探索了以舞蹈影像的方... 2023年元宵夜,河南卫视在《元宵奇妙游》中推出舞蹈影像作品《瑞鹤归》。这支舞蹈由广州歌舞剧院演绎,由河南卫视和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呈现,以“元宵喜乐日,瑞鹤翩翔归”为主题,展现了广东省肇庆市的山水人文,探索了以舞蹈影像的方式推广肇庆城市名片的路径,促进了肇庆文旅产业的发展,对广东其他地区的城市文化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鹤归》 肇庆星湖景区 舞蹈影像 文旅推广
下载PDF
符号隐喻建构下的音声叙事——客家“埔寨火龙”仪式音声的隐喻性与文化认同
4
作者 罗钢芹 董晓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火龙”仪式音声是客家人的一种“族性符号”,它隐喻了客家人的“中原文化情结”和“中原汉民身份”。但从音声符号的文本建构来看,“埔寨火龙”又是一种多重文化认同建构下的文化再造,其仪式音声的符号隐喻,折射了客家社会对族群、区域、国家的三重文化认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埔寨火龙” 客家 仪式音声 符号隐喻 “族性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非遗”舞蹈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路径探析——以西和乞巧舞蹈为例
5
作者 王晓静 张倬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06年以来,地方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西和乞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 2006年以来,地方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西和乞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创新?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本土舞蹈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课程中,使西和乞巧舞蹈围绕“保护”“传承”和“创新”不断探索和整合资源,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非遗舞蹈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乞巧” 非遗舞蹈 传承 保护 创新
下载PDF
彝族“都火舞”的身体表述与文化内涵
6
作者 李晓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都火舞” 身体实践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精”“气”“神”——以舞蹈《骏马图》为例
7
作者 王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93-95,共3页
“精”“气”“神”三个字在舞蹈当中经常被用于古典舞的训练和表演当中,其渊源也来源于戏曲和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哲学概念。那么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一概念,使古典舞的作品更具有古典气质与神韵?笔者以第十三届中国舞... “精”“气”“神”三个字在舞蹈当中经常被用于古典舞的训练和表演当中,其渊源也来源于戏曲和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哲学概念。那么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一概念,使古典舞的作品更具有古典气质与神韵?笔者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中,由田露、夏维家、王盛峰合作编创的男子群舞《骏马图》为例,从精:精神支柱;气:气韵悠长;神:意蕴传神三个方面分析该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骏马图
下载PDF
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8
作者 李瑶钿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编制专门的教材,在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土家族文化课程,并纳入土家族摆手舞。在师资方面,招聘具有土家族文化背景和舞蹈专业知识的教师,或对现有教师开展培训。另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演技能。鼓励师生研究和创新也至关重要,要不断丰富土家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动该文化的发展。结果:通过不断努力,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传承湖湘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吸引更多学生,激发、提高他们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度。学生将具备更丰富的舞蹈教育和实践经验,提高舞台表现能力。结论:将湘西土家族文化融入舞蹈专业的教学系统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家族摆手舞,还可以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促进多元文化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为相关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舞蹈教育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舞蹈慕课的应用价值--以《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课程为例
9
作者 王娜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使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慕课”可谓是在线教育的有效方式,为舞蹈教育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使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慕课”可谓是在线教育的有效方式,为舞蹈教育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其凭借自身的交互性、开放性及即时性的特征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与喜爱。文章以《舞蹈基本技术技巧》课程为例,探究舞蹈慕课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提升舞蹈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可为类似舞蹈慕课层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价值 慕课 舞蹈
下载PDF
基于陈翘《草笠舞》舞具元素运用的教学探究
10
作者 王静静 范莹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119-121,共3页
《草笠舞》是“黎族舞蹈之母”陈翘编创的海南黎族舞蹈经典作品之一,其运用的舞具“草笠”凸显了黎族符号性,散发着浓郁的海南地区黎族人民的生活气息,透过它我们能够了解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自我民族情感表达的特殊方式。本文... 《草笠舞》是“黎族舞蹈之母”陈翘编创的海南黎族舞蹈经典作品之一,其运用的舞具“草笠”凸显了黎族符号性,散发着浓郁的海南地区黎族人民的生活气息,透过它我们能够了解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自我民族情感表达的特殊方式。本文以陈翘编创的黎族舞蹈作品《草笠舞》为研究对象,将“草笠”这一舞具元素应用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探索海南黎族《草笠舞》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的可行性,捧、提、晃、戴等一系列生活动作的灵活变化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对学生肢体协调的训练、情绪表演的训练、民族风格的掌握都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与训练价值。挖掘海南黎族《草笠舞》舞具元素的运用,有利于丰富黎族舞蹈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黎族舞蹈教学教材的多样性,对黎族舞蹈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笠舞 舞具元素 舞蹈教学
下载PDF
短视频下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1
作者 高菲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数字化信息背景下,...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数字化信息背景下,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现阶段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以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为对象,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短视频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从应用模式以及传播手段等维度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花鼓灯 舞蹈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文化记忆的身体表达:壮族铜鼓舞蹈形态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法衣村为个案
12
作者 陈桂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主题均保留着古代铜鼓舞蹈祭祀性的文化属性,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均表现出与青铜时期铜鼓舞蹈一脉相承的文化特征。壮族传统舞蹈动作形态不但蕴含着壮族的舞蹈文化基因,还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身体表达 壮族舞蹈 铜鼓舞 舞蹈形态 法衣村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的湘西跳香仪式舞蹈现代转向
13
作者 黄曼玲 马云霞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仪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民族精神的活载体,是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湘西苗族的“跳香仪式”是当地最为隆重的民族节庆仪式之一,这一舞蹈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古丈、花垣、吉首、凤凰等苗族聚居地,具有千年历史和深远影响。随... 仪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民族精神的活载体,是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湘西苗族的“跳香仪式”是当地最为隆重的民族节庆仪式之一,这一舞蹈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古丈、花垣、吉首、凤凰等苗族聚居地,具有千年历史和深远影响。随着国家权力、市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一系列的转变,“跳香舞”的展演模式发生变化,在从“民间仪式”到“舞台展演”变迁的过程中,跳香仪式舞蹈不仅发生了展演场域空间的变化,更发生了仪式象征与秩序的改变。在现代转向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和传承跳香仪式舞蹈的非遗价值,同时确保跳香仪式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同时不失去其原有的真实性和传统性。本文旨在从湘西苗族跳香仪式舞蹈历史与变迁出发,探寻仪式舞蹈的变迁与动因,解读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为跳香仪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香 仪式 湘西苗族 展演 场域 组织
下载PDF
文本与视觉的对话——中国香港国际诗歌节“诗的巡展”舞蹈影像《来》的创作启示
14
作者 莎日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舞蹈影像《来》是艺术跨界活动“诗的巡展”委约作品,作品以诗人多和田叶子的诗作为创作灵感,经历了由文本到身体再到影像的三度创作过程,也经历了由二维到立体再到视觉的多维转变。这是一次文本与视觉的对话,也是一次诗歌文学的跨界交... 舞蹈影像《来》是艺术跨界活动“诗的巡展”委约作品,作品以诗人多和田叶子的诗作为创作灵感,经历了由文本到身体再到影像的三度创作过程,也经历了由二维到立体再到视觉的多维转变。这是一次文本与视觉的对话,也是一次诗歌文学的跨界交融。本文试图从文本转化、身体叙事、影像空间重构三个方面探析诗歌文学对身体感知的转译方法,以及影像创作与身体叙事的结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舞蹈影像 视觉 身体叙事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东北秧歌及教学浅析
15
作者 刘锦儒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课较为重要的内容。其中,东北秧歌因其自身的艺术特质,对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具有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秧歌 特质 功能
下载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优化路径分析
16
作者 王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舞蹈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本文从该课程的重要性与现状着手分析,具体阐述优化该课程的必要性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该课程的思路与路径,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综合性地推动、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舞蹈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本文从该课程的重要性与现状着手分析,具体阐述优化该课程的必要性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该课程的思路与路径,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综合性地推动、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课程优化 路径分析
下载PDF
探究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
17
作者 栾绍杰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68-70,共3页
戏曲表演艺术包含舞蹈艺术的内容,戏曲演员的内心世界可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直观演绎出来,从而呈现不同的舞台效果。本文通过对戏曲表演中舞蹈形式与美学特征的探究,准确把握演员的形体美与内心情感,达到震撼观赏者内心的目标。
关键词 戏曲表演 舞蹈形式 美学特征
下载PDF
香格里拉藏族“尼西情舞”族群认同研究
18
作者 杨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87-89,共3页
尼西情舞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尼西乡所独有的藏族传统民间舞蹈,其流传历史悠久,其歌舞形式独具尼西地区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肩负着交流情感、团结族群等重要社会功能,蕴含着尼西地区藏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及思想观念。在长期的发展中,... 尼西情舞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尼西乡所独有的藏族传统民间舞蹈,其流传历史悠久,其歌舞形式独具尼西地区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肩负着交流情感、团结族群等重要社会功能,蕴含着尼西地区藏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及思想观念。在长期的发展中,尼西情舞已经成为族群历史记忆中的一种符号表征,它是族群内部识别彼此、促进人群团结凝聚的文化符号。本文以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对当下的尼西情舞进行分析调查,分析如何以尼西情舞构建族群边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挥其文化凝聚作用,将族群认同升华联结至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西情舞 族群认同 民族认同
下载PDF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传统非遗舞蹈在新媒体助力下的发展
19
作者 李春雨 李轶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每一个时代的变革都会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变化与发展,5G互联网快时代中新媒体成为必要的传播手段,传统非遗舞蹈艺术也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黑龙江省达斡尔族非遗传统舞蹈鲁日格勒舞也慢慢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每一个时代的变革都会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变化与发展,5G互联网快时代中新媒体成为必要的传播手段,传统非遗舞蹈艺术也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黑龙江省达斡尔族非遗传统舞蹈鲁日格勒舞也慢慢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通过新媒体网络等平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传播,也使更多少数民族非遗传统文化不断被发掘,少数民族非遗舞蹈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非遗”舞蹈 新媒体助力 舞蹈发展
下载PDF
浅析戏曲舞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20
作者 李雪茹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6-8,共3页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戏曲舞蹈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有了新的需求,戏曲舞蹈既要保留其原本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的韵味,又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对...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戏曲舞蹈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有了新的需求,戏曲舞蹈既要保留其原本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的韵味,又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对戏曲舞蹈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蹈 挑战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