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0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民族舞蹈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重构和逻辑依循——以广西都安布努瑶铜鼓舞为例
1
作者 黄森曼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东兰、大化等地。布努瑶铜鼓舞是瑶族民众表现生产生活、情感意愿的艺术展演,蕴含着复杂多样的民族交往关系,凸显平等双向的民族交流地位,呈现增进共同性的民族交融效果,是民族交...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东兰、大化等地。布努瑶铜鼓舞是瑶族民众表现生产生活、情感意愿的艺术展演,蕴含着复杂多样的民族交往关系,凸显平等双向的民族交流地位,呈现增进共同性的民族交融效果,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整体表达。布努瑶铜鼓舞存在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有机整体“相继延传”的链条上,可以连接族际互动整体中的内外逻辑。就内在逻辑而言,民族交往是源头,民族交流是连接,民族交融是效果,共同表现为“动能—势能—效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就外延逻辑来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物质空间中的统一和在精神空间中的深入。新时代,应充分发掘布努瑶铜鼓舞的文化价值,发挥其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努瑶铜鼓舞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统文化 瑶族
下载PDF
彝族“都火舞”的身体表述与文化内涵
2
作者 李晓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都火舞” 身体实践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3
作者 李瑶钿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编制专门的教材,在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土家族文化课程,并纳入土家族摆手舞。在师资方面,招聘具有土家族文化背景和舞蹈专业知识的教师,或对现有教师开展培训。另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演技能。鼓励师生研究和创新也至关重要,要不断丰富土家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动该文化的发展。结果:通过不断努力,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传承湖湘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吸引更多学生,激发、提高他们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度。学生将具备更丰富的舞蹈教育和实践经验,提高舞台表现能力。结论:将湘西土家族文化融入舞蹈专业的教学系统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家族摆手舞,还可以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促进多元文化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为相关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舞蹈教育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发展研究
4
作者 马娜 马智良 徐子淇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的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的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满族秧歌文化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承传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满族秧歌文化的理解,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秧歌 非遗视域 文化发展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客家兴宁杯花舞的传承形态探究
5
作者 邵枫桥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客家兴宁杯花舞属于一种民间舞蹈,该种舞蹈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中,国家开始高度重视该种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此次研究主要就非遗视域下客家兴宁杯花舞的传承形态做了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客家兴宁舞蹈杯花舞简介、客家兴宁舞... 客家兴宁杯花舞属于一种民间舞蹈,该种舞蹈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中,国家开始高度重视该种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此次研究主要就非遗视域下客家兴宁杯花舞的传承形态做了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客家兴宁舞蹈杯花舞简介、客家兴宁舞蹈历史价值及表现形式、客家兴宁舞蹈杯花舞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遗视域下客家兴宁舞蹈杯花舞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分析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杯花舞,并保证该种舞蹈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客家兴宁 杯花舞 传承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黎族打柴舞
6
作者 彭媛琼 陈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舞蹈形态和社会功能,体现出黎族人民对所处环境的适应与创造、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黎族舞蹈 打柴舞 舞蹈形态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古代文学作品中“楚舞”的审美文化功能探究
7
作者 阳秀春 阳秀红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作为中国古代遗留的重要文化遗产,“楚舞”艺术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是探析楚舞风貌的一面,其无论从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述,都是历史事实的真实阐述。然而,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楚舞的资料其实并不... 作为中国古代遗留的重要文化遗产,“楚舞”艺术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是探析楚舞风貌的一面,其无论从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述,都是历史事实的真实阐述。然而,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楚舞的资料其实并不多,只能依靠触类旁通的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描写“楚舞”的文学作品,回归古人的民风习俗,了解他们闪烁的智慧,进而来探析“楚舞”作为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舞 文学作品 功能 审美 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以藏族女子群舞《梦·宣》为例
8
作者 曾怡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而《梦·宣》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社会的功能性转变,结合大众审美需求,立足于文化基石的发展,创造性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而《梦·宣》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社会的功能性转变,结合大众审美需求,立足于文化基石的发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的产物。面对全球大变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在当代繁盛的优秀民间艺术冲击下以及“宣”舞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恶劣,以及传承人老去的客观因素,“宣”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将以藏族女子群舞《梦·宣》为例,结合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期望“宣”舞这一地方文化品牌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蒸蒸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宣》 新时代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宣”舞
下载PDF
论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体现
9
作者 杨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傣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经典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是凸显傣族民族特色、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合理把握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有效展现傣族民族文化,文章着重对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其民族文化体现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 目的:傣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经典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是凸显傣族民族特色、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合理把握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有效展现傣族民族文化,文章着重对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其民族文化体现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傣族经典舞蹈剧目来分析傣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风格特点;再通过孔雀舞、象脚鼓舞以及鱼舞来分析傣族民族文化在民间舞蹈中的体现。结果:研究发现,傣族民间舞蹈在音乐、服装、手形、体态以及动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以及鱼舞等无不充分体现了傣族民族文化。结论:傣族民间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不仅凸显了傣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极具艺术吸引力,还让观众对傣族民间舞蹈以及傣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可以推动傣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傣族民间舞蹈的演绎中得以不断升华,从而促进傣族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舞蹈 民间舞蹈 风格特点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藏族舞蹈的特征及其风格分析
10
作者 杨国花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和传承。本文将会以藏族舞蹈为例,分别对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最终将二者划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藏族独有的文化,并将其保留,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将藏族舞蹈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舞蹈 民族文化传承 特征分析 风格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化自觉探索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路径——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流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雪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I0014-I0014,共1页
中华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舞蹈文化是其中绚丽璀璨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出土的文物中还是在史料记载中,都能发现舞蹈文化存在的印记。舞蹈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传承文化生活、传递民族情感上发挥了重要媒介作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种... 中华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舞蹈文化是其中绚丽璀璨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出土的文物中还是在史料记载中,都能发现舞蹈文化存在的印记。舞蹈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传承文化生活、传递民族情感上发挥了重要媒介作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种类十分繁多,传承路径丰富多样。邓佑玲主编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流变研究》一书中介绍了典型民族舞蹈案例,重点针对几种民族舞蹈文化进行内涵背景、问题根因及传承路径的分析,深入梳理民族舞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情况,能为今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先驱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文化 传承与流变 少数民族舞蹈 媒介作用 传承路径 传承文化 民族情感 民众生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角思考晋宁区文旅融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秧佬鼓舞”为例
12
作者 陈朱瑜 查永仙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秧佬鼓舞”作为晋宁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宁区旅游结合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模式。当代游客对旅游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地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旅游业的双向融合,这对于“秧佬鼓舞”文化的... “秧佬鼓舞”作为晋宁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宁区旅游结合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模式。当代游客对旅游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地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旅游业的双向融合,这对于“秧佬鼓舞”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提高晋宁区旅游业质量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对此,本文以“秧佬鼓舞”文化为例,对晋宁区文化旅游双向融合开展研究,并立足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尝试性提出“秧佬鼓舞”文化与晋宁区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改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晋宁区发展文旅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佬鼓舞 晋宁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中国民族舞蹈研究的一项新探索——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与审美研究丛书》
13
作者 兰林友 马辰媛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与审美研究”系列研究成果概括和总结了舞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炼了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框架,在方法论上例示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与学术实践。在探寻解读舞动模式的路径方面,打开了...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与审美研究”系列研究成果概括和总结了舞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炼了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框架,在方法论上例示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与学术实践。在探寻解读舞动模式的路径方面,打开了舞蹈民族志研究的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文化 多元知识生产 动觉—情动转向
下载PDF
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质与现代价值探析
14
作者 蒙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0136-0139,共4页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多种元素,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长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的观众和研...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多种元素,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长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的观众和研究者。同时,瑶族长鼓舞还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传承和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及对其现代价值进行研究,旨在增进对瑶族文化的了解,并提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长鼓舞 艺术特质 现代价值 瑶族文化 传统艺术
下载PDF
探析民族舞蹈的美学特征——以《古韵新春》中的民族舞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饶燕 杨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自古以来,舞蹈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其众多分支中,民族舞蹈诞生于民间,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社会生活[1],隐含着当代人民深刻而又统一的审美情趣,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映射着民族发展。《古韵新春》于2022除夕当日在CCTV-1播出... 自古以来,舞蹈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其众多分支中,民族舞蹈诞生于民间,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社会生活[1],隐含着当代人民深刻而又统一的审美情趣,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映射着民族发展。《古韵新春》于2022除夕当日在CCTV-1播出,节目以“文化溯源+艺术演绎”相融合的形式,展示了歌舞、器乐、服饰等多种民族传统元素,引发观众的点赞热潮。[2]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通过对《古韵新春》中民族舞蹈的美学特征进行剖析,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享受视觉文化盛宴,领略先辈的创作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盛宴 民族舞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才能 文化溯源 古韵 不可忽视 社会文化现象
下载PDF
湘西苗族鼓舞数字化的保护现状和对策
16
作者 洪雪飞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信息化环境下,随着数字媒体逐渐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水平,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全新的契机。湘西苗族鼓舞作为具有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不仅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的结合体,更是中... 信息化环境下,随着数字媒体逐渐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水平,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全新的契机。湘西苗族鼓舞作为具有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不仅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的结合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着苗族人前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当下,湘西苗族鼓舞此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对此,通过研究结合数字化手段,对湘西苗族鼓舞数字化的保护现状提出对策,旨在推动湘西苗族鼓舞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鼓舞 数字化 保护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从舞蹈表演视角探究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表现——以凉山彝族舞蹈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新月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0期135-137,共3页
舞蹈是以身体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实现情感传递的一门艺术。在当下,舞蹈演员似乎越来越重视舞蹈动作训练、舞蹈表演技巧学习,而忽视了通过舞蹈表演表达感情。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如何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笔者认为解读舞蹈作品背后... 舞蹈是以身体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实现情感传递的一门艺术。在当下,舞蹈演员似乎越来越重视舞蹈动作训练、舞蹈表演技巧学习,而忽视了通过舞蹈表演表达感情。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如何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笔者认为解读舞蹈作品背后的情感是第一步。本文以彝族舞蹈为例,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人文特征、人物性格等,来完成对彝族舞蹈作品的情感解读,以更好发挥舞蹈表演的情感传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情感表达 彝族舞蹈
下载PDF
“非遗”语境下当代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妮 郭瀚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傣族孔雀舞是流布于云南傣族聚居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舞蹈。在当代环境下,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现状呈现出新面貌。在“非遗”语境下,研究当代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现状,发现传承主体和传承路径,加强政策扶持与交流推广,促... 傣族孔雀舞是流布于云南傣族聚居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舞蹈。在当代环境下,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现状呈现出新面貌。在“非遗”语境下,研究当代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现状,发现传承主体和传承路径,加强政策扶持与交流推广,促进学术探讨与系统传承,是现阶段傣族孔雀舞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舞 传承现状 非遗传承
下载PDF
西藏非遗舞蹈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
19
作者 邓文茂 杨佳婷 雒伟群 《西藏科技》 2023年第9期73-80,共8页
研究非遗藏族舞蹈艺术知识是优秀藏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需要,是中华民族艺术鉴赏保存的发展需求。文章使用python深层网络爬虫方法将国家非遗网站的西藏舞蹈数据爬取下来作为语料库;然后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分类、数据审核进行... 研究非遗藏族舞蹈艺术知识是优秀藏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需要,是中华民族艺术鉴赏保存的发展需求。文章使用python深层网络爬虫方法将国家非遗网站的西藏舞蹈数据爬取下来作为语料库;然后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分类、数据审核进行了数据的预处理;之后使用jieba分词器获得了词性分类的结果,并且基于该分类结果进行了命名实体识别的实体抽取,同时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通过定义的模式抽取得到实体间的关系,以此获得了西藏非遗舞蹈知识图谱的三元组模型,并构建了实体-关系-实体的三元组;最后利用目前常用的两种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西藏非遗舞蹈知识图谱可视化。从实现效果可见,通过数据驱动文档库D3.js建立的前端数据可视化图视觉效果较好,凭借NoSQL图数据库Neo4j实现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可以更方便地呈现西藏非遗舞蹈知识实体及实体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组 知识图谱 藏舞 数据可视化 D3.js Neo4j
下载PDF
浅谈傣族舞蹈孔雀舞蹈创作
20
作者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6期103-105,共3页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傣族孔雀舞 傣族舞蹈 舞蹈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