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5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曲艺学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建设方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恒夫 王璐瑶 梁芝榕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面对当前戏曲与曲艺学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的理论研究与当下的舞台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动手能力的教师紧缺、教材没有构成体系且高质量的教材较少等问题,其未来学科体系建设方略为:要明确构建戏曲与曲艺学学科体系的主... 面对当前戏曲与曲艺学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的理论研究与当下的舞台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动手能力的教师紧缺、教材没有构成体系且高质量的教材较少等问题,其未来学科体系建设方略为:要明确构建戏曲与曲艺学学科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发展戏曲、曲艺;对戏曲、曲艺学学科进行科学的二级分类;培养出一批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顶层设计、集中统一、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目前戏曲学界在戏曲文献整理、戏曲文物研究、概念与体系研究、古代戏曲研究、现当代戏曲研究、戏曲海外传播研究、木偶戏和皮影戏研究等领域的许多成果超越了前人,但是戏曲的学术体系构建还远没有达到完成的地步,其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曲艺的学术研究在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取得的成就也较大,然而其学术体系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戏曲、曲艺学学术体系的建设要坚持理论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思想——引导学界研究戏曲、曲艺在保护、传承、发展上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应面向所有的戏曲剧种与曲种,对它们的历史、现状、特征、发展的规律做深入的探索;以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对戏曲学术体系内容进行拾遗补阙,并着力促进曲艺学术体系的构建;营造以追求高质量成果为学术研究目标的良好风气。既然戏曲与曲艺已被列在一个学科之内,又有着许多共同点,戏曲学就应该携带着曲艺学一道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曲艺 “三大体系” 现状调查 建设方略
下载PDF
沈铁梅:迈向艺术的自由王国——谈父亲沈福存对我的艺术养成
2
作者 张之薇 沈铁梅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97-112,128,共17页
从“沈福存的女儿”到“沈铁梅的父亲”是沈福存^([1])和沈铁梅这对父女彼此身份的一次切换,而其间蕴含着两代戏曲人从京剧到川剧艺术血脉的赓续和跨越。“厉家班”^([2])出身的沈福存,是该班社自创办以来唯一的男旦。他从初入科时习老... 从“沈福存的女儿”到“沈铁梅的父亲”是沈福存^([1])和沈铁梅这对父女彼此身份的一次切换,而其间蕴含着两代戏曲人从京剧到川剧艺术血脉的赓续和跨越。“厉家班”^([2])出身的沈福存,是该班社自创办以来唯一的男旦。他从初入科时习老生,到青衣、小生两门抱,艺术才华初露锋芒之时,却因特殊时代的遭际导致自己痴迷的男旦艺术戛然而止,被迫改演老生。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男旦艺术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沈铁梅 沈福存 男旦 艺术才华 自由王国 班社 青衣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传统戏曲为例
3
作者 李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96-198,共3页
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有助于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兴趣缺失,观众群体逐渐收缩;技艺衰退,艺术血脉渐断;娱乐多元,戏曲发展受到冲击等。... 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有助于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兴趣缺失,观众群体逐渐收缩;技艺衰退,艺术血脉渐断;娱乐多元,戏曲发展受到冲击等。据此,提出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体验经济理念结合文化旅游进行商业开发、基于整合创新方式推动戏曲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等与之对应策略,以进一步适应当代社会需求,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为非遗传承、保护、创新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戏曲 传承活态
下载PDF
文化性节庆的审美契机——以乌镇戏剧节为例
4
作者 何刚晴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文化性节庆作为日常生活的特殊时段,密集的审美因素突破庸常生活,具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契机。本文以乌镇戏剧节为例,探讨戏剧节如何围绕古镇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空间形成“乌托邦”式的审美实验场:舞台化乌镇审美空间融合了“前台”与... 文化性节庆作为日常生活的特殊时段,密集的审美因素突破庸常生活,具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契机。本文以乌镇戏剧节为例,探讨戏剧节如何围绕古镇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空间形成“乌托邦”式的审美实验场:舞台化乌镇审美空间融合了“前台”与“后台”,构造出生活空间与戏剧空间的交互;节庆时间的去理性化、消弭社会规则、释放自我指向审美超越;戏剧节文化活动的仪式化与符号化构造审美文本;审美主体的沉浸与狂欢带来超现实的审美互动效果。同时,文化性节庆也是改变人们审美观念、提升社会审美水平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戏剧节 节庆 审美契机
下载PDF
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继承性创新训练——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人物造型设计”课程实践
5
作者 金媛媛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结合是在艺术手段上的拓展和扬弃,要顺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性地创新。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人物造型设计”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梳... 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结合是在艺术手段上的拓展和扬弃,要顺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性地创新。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人物造型设计”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梳理了现阶段“人物造型设计”中的难点,总结了一些教学规律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人物造型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造型设计 文化传承 融合发展 继承性 创新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中的运用与传承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28-I0029,共2页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不局限于书法和绘画,在戏剧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特点及其在戏剧文化中的历史应用及当代应用,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在戏剧艺术中得到体现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精湛的技艺 戏剧艺术 当代应用 传统造纸技艺 古代文人 传承 源远流长
下载PDF
1960年代的“戏剧中心”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子诚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1960年代当代文学的“戏剧中心”问题,我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走向“文革文学”》(1)这一章中曾经提出过。不过限于文学史体裁特点和篇幅的限制,我并没有展开论述。现在重提这个当代文学的“古典”问题,主要是经由关注当代社会政治... 1960年代当代文学的“戏剧中心”问题,我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走向“文革文学”》(1)这一章中曾经提出过。不过限于文学史体裁特点和篇幅的限制,我并没有展开论述。现在重提这个当代文学的“古典”问题,主要是经由关注当代社会政治情况、思想潮流、生活风尚与文学形态变动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关系,以加深对当代文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形态 文革文学 思想潮流 《中国当代文学史》 生活风尚 戏剧
下载PDF
黄河文化保护视域下豫剧传承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常兴 郭晓辉 +1 位作者 朱妍 胡会欣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豫剧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故事也是黄河故事。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快餐”化、经济生活城镇化、视听生活碎片化的时代,豫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产业弱小、阵地萎缩、空间挤压、革新缓慢等问题,因此... 豫剧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故事也是黄河故事。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快餐”化、经济生活城镇化、视听生活碎片化的时代,豫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产业弱小、阵地萎缩、空间挤压、革新缓慢等问题,因此,豫剧人要增强市场意识,壮大豫剧产业,打造良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从而推动豫剧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豫剧 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2023曲艺:传承中创新 探索中进取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慧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8-28,I0001,共12页
2023年度曲艺艺术的发展与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演活动频繁,许多新创节目反映了曲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探索中亦有深入的思考;二是青年曲艺人才的集中亮相,积极发挥其在业界的引领作用,亦凸显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三是曲艺... 2023年度曲艺艺术的发展与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演活动频繁,许多新创节目反映了曲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探索中亦有深入的思考;二是青年曲艺人才的集中亮相,积极发挥其在业界的引领作用,亦凸显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三是曲艺理论评论与创作、演出的有机融合,对于曲艺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曲艺事业的整体发展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相间的表达方式,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是曲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优势,更是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创演 青年 评论
下载PDF
城市的新景观、诗学隐喻与修辞语言——论小说、舞台剧和电视剧《繁花》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志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115,共8页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示舞台的假定性、空间性和意象性。电视剧《繁花》则拍出了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的上海这个魔都的魅力。导演王家卫没有完全按照小说、舞台剧的散点式来结构,而是围绕着阿宝的焦点展开叙述,因此将电视剧《繁花》拍成了电影,或者说上升到了电影的高度。这也可以说是电视剧《繁花》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舞台剧 电视剧 《繁花》 城市新景观
下载PDF
基于光环境影响的皮影戏表演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德才 徐桂霞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皮影戏表演画面效果评价对于演出装置的改良及表演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至今未有学者进行研究。本研究在16种照明环境下对32名受试者进行心理物理实验,对色彩鲜艳度、细节清晰度、表现力与吸引力三种视觉属性进行主观评价获得相应评... 皮影戏表演画面效果评价对于演出装置的改良及表演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至今未有学者进行研究。本研究在16种照明环境下对32名受试者进行心理物理实验,对色彩鲜艳度、细节清晰度、表现力与吸引力三种视觉属性进行主观评价获得相应评分,分析照明指标参数与主观视觉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3500 K为最佳色温,白炽灯光源中100 W功率最佳,LED光源2800~4500 K色温下照度达到200 lx时主观评价最高,5300 K以上的LED光源需要搭配更高的照度,照度与GAI_BB_8的线性组合可以实现对皮影戏表演画面呈现效果的有效评价。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不同光环境下皮影戏演出的最佳照明条件,为皮影戏表演画面效果的量化评价及演出装置的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表演 视觉属性 评价指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导演中心”语境下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模式及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I0004,I0005,共8页
“导演中心制”的推行影响了话剧文体,“导演时代”的话剧文体与传统文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国和西方在“导演中心”和话剧文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变革模式。西方戏剧文体的变革和导演上位都以思想为先导。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则... “导演中心制”的推行影响了话剧文体,“导演时代”的话剧文体与传统文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国和西方在“导演中心”和话剧文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变革模式。西方戏剧文体的变革和导演上位都以思想为先导。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则同舞台形式的革新相关。文体变革模式的选择对中国当代话剧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整体而言,剧本的文学性和演出的文学性都有所下滑。从话剧文体变革模式可以见到中国话剧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思想缺席仍是制约中国话剧发展的最大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中心 戏剧文体 变革模式
下载PDF
粤剧《柳毅传书》对唐传奇《柳毅传》的改编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有珠 赖梦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柳毅传》 粤剧《柳毅传书》 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当代杂技节目的综合审美与文化表意——以上海杂技团《秦俑情——抖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身”和“心”的统一展现,以创造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审美体验与精神享受,展现当代杂技的视觉奇观和情境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节目 现代舞台 综合审美 审美创意 精神享受 视觉奇观 抖杠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文化内涵、哲理思考和诗意的追寻——在儿童剧编创人才培训班的讲课稿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戏剧创作(本文主要指戏曲创作)既要达到有故事、有人物这些基本要求,还应该追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哲理性和浓郁的诗意,这是戏剧创作的普遍规律。儿童剧创作应在遵循这些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儿童剧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 儿童剧创作 特殊规律 普遍规律 文化内涵 哲理思考 诗意追寻
下载PDF
从符号双轴看杂技雅俗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迎春 张艳秋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做出各种尝试,从身体表意、服装、化妆、道具的配合到叙事内容的意义阐释,有了多样聚合,才有多元文本,聚合轴上的多样选择使得当代杂技呈现出“双轴共现”文本增生现象。解释的力量决定了符号发出者和符号文本的结构方向,解释意义在符号过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群众“聚合参与”的可能性,杂技艺术产业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表现之一,时代主旋律因素赋能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双轴 当代杂技 雅俗 泛艺术化 当代阐释
下载PDF
当代杂技剧的家国情怀及中国形象建构——以杂技剧《聂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迎春 李丹 《艺苑》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杂技舞台剧《聂耳》首次以杂技剧形式塑造红色人物,艺术化地呈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在互文性的人物题材中进行经典再创作。杂技拙于叙事,但杂技剧《聂耳》立足于“人”这一主体探求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与审美意蕴,通过内化... 杂技舞台剧《聂耳》首次以杂技剧形式塑造红色人物,艺术化地呈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在互文性的人物题材中进行经典再创作。杂技拙于叙事,但杂技剧《聂耳》立足于“人”这一主体探求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与审美意蕴,通过内化其中的中国性、民族性、人民性的价值观念,反映时代精神,展现出杂技剧在塑造人物、挖掘特色题材、探索综合舞台和剧场营销等方面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可能。该剧为当代杂技艺术发展及杂技剧创作在诸多维度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剧 聂耳 中国形象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湖湘传统木偶戏融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瑛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既需要有形式的创新,也需要有民族精神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当代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根据艺术创作规律及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将湖湘传统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既需要有形式的创新,也需要有民族精神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当代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根据艺术创作规律及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将湖湘传统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基因植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对提高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民族文化修养和文化传承意识,培养湖湘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湖湘传统木偶戏融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意义与二者间的关联性出发,着重论述了湖湘传统木偶戏融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路径与要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传统木偶戏 湖湘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高职教育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戏剧影视表演多元化训练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30-32,共3页
在全球化、媒体化、多元、跨界、兼容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氛围下,戏剧风格和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千姿百态、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也给当代戏剧表演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在该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多元化训练对戏剧影视表演的重要性,接着提... 在全球化、媒体化、多元、跨界、兼容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氛围下,戏剧风格和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千姿百态、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也给当代戏剧表演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在该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多元化训练对戏剧影视表演的重要性,接着提出多元化思维在戏剧影视表演训练中的融合路径和创新策略,以期推动戏剧表演训练在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表演 多元化训练 融合 创新
下载PDF
基于多维特征分析的戏曲类方志文献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20
作者 翟姗姗 余华娟 +1 位作者 陈健瑶 夏立新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4-1104,共11页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施知识挖掘,对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与关键环节,对方志知识组织与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方...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施知识挖掘,对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与关键环节,对方志知识组织与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方志命名实体识别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缺乏适应方志文本特征与领域资源特征的系统化技术方案。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多维特征与Bi-LSTM-CRF的戏曲类方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首先,结合句法特征与符号、尾词、构词、上下文和负例等文本特征,对方志文献中的戏曲类实体特质进行解析;其次,利用在长文本结构中表现优异的Bi-LSTM-CRF模型,借助已解析的戏曲类实体特征,提升实体识别效率;最后,以《楚剧志》为具体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命名实体识别效果上优于基准模型,F1值达到0.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文献 戏曲类方志 命名实体识别 Bi-LSTM-CRF 多维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