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线盗盒》的影像与文本
1
作者 李玲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影像所展示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在梅兰芳留给我们的大量扮装照影像中,1927年的《北洋画报》和加州大学数据库保存的1930年访美照片都混淆了《红线盗盒》与《霸王别姬》。被认作“梅派之标准戏”的《红线盗盒》,存在诸... 影像所展示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在梅兰芳留给我们的大量扮装照影像中,1927年的《北洋画报》和加州大学数据库保存的1930年访美照片都混淆了《红线盗盒》与《霸王别姬》。被认作“梅派之标准戏”的《红线盗盒》,存在诸多未解问题:昆曲红线与京剧红线的首演时间存在不同观点;访日演出的是京剧红线,但在日本销售的明信片却采用早期昆曲红线的扮装照。无论梅兰芳在世期间还是逝世后出版的各种剧本集,均无《红线盗盒》戏剧本,在整个梅氏回忆体系中,《红线盗盒》也几乎被遗忘。红线形象最具有标志性的符号是胸前绑着匕首,这要追溯到原始文本唐小说《甘泽谣》和梁伯龙杂剧《红线女》这两部文本,它们或许可对此装扮符号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盗盒》 梅兰芳 影像 符号
下载PDF
“导演中心”语境下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模式及反思
2
作者 杨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I0004,I0005,共8页
“导演中心制”的推行影响了话剧文体,“导演时代”的话剧文体与传统文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国和西方在“导演中心”和话剧文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变革模式。西方戏剧文体的变革和导演上位都以思想为先导。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则... “导演中心制”的推行影响了话剧文体,“导演时代”的话剧文体与传统文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国和西方在“导演中心”和话剧文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变革模式。西方戏剧文体的变革和导演上位都以思想为先导。中国当代话剧文体的变革则同舞台形式的革新相关。文体变革模式的选择对中国当代话剧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整体而言,剧本的文学性和演出的文学性都有所下滑。从话剧文体变革模式可以见到中国话剧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思想缺席仍是制约中国话剧发展的最大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中心 戏剧文体 变革模式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价值反思:虚拟现实技术与表演艺术融合的演进与思考
3
作者 赵乐 孙亮 叶键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在当代媒介技术推动下,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表演艺术内容生产、传播、接受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虚拟现实在重构时空场景和主体真实性等方面推动了表演艺术新的范式转换;同时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权力关系,观众在新技术“规... 在当代媒介技术推动下,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表演艺术内容生产、传播、接受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虚拟现实在重构时空场景和主体真实性等方面推动了表演艺术新的范式转换;同时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权力关系,观众在新技术“规训”下形成了表演盲知和审美再调适。在未来表演艺术生态中,以表演艺术主体价值为前提的意义重构将是实现人机共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舞台表演艺术 感官重塑 虚实共生
下载PDF
民办高校戏剧影视学学科交叉的多元应用
4
作者 李静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学科交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然而,学科交叉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足,以及跨学科实践项目的资源限制等。为促进民办高校戏剧影视学学科交叉的发展,笔者建... 学科交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然而,学科交叉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足,以及跨学科实践项目的资源限制等。为促进民办高校戏剧影视学学科交叉的发展,笔者建议加强学科交叉的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提供更多的跨学科课程和实践机会,建立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学科交叉在民办高校戏剧影视学科领域的多元应用,并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交叉学科 戏剧影视学
下载PDF
如何在歌剧舞台上制造“影视感”——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舞美设计阐述
5
作者 丁丁 曹家苗(图) 《歌剧》 2024年第1期52-53,共2页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是讲述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故事,因此创制意义重大。它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初读剧本,第一印象就是,该剧具有很强的影视感,好像在看一个快速切换的电视节...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是讲述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故事,因此创制意义重大。它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初读剧本,第一印象就是,该剧具有很强的影视感,好像在看一个快速切换的电视节目,目不暇接,连贯不停,带着我从一个场景进入另一个场景。舞美设计的过程,如同解一道多元多次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义勇军进行曲》 舞美设计 第一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视节目 歌剧舞台 快速切换
下载PDF
浅谈电视灯光的特点及灯具选择
6
作者 殷欣 《现代电视技术》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作为舞台灯光的重要分支,电视灯光的特点和功能与舞台灯光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应用场景的不同,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电视灯光的特点出发,结合与舞台灯光的不同点对比,介绍电视灯光的灯具选择原则及标准。
关键词 舞台灯光 电视灯光 灯具选择 光源 显色指数
下载PDF
电视舞台灯光设计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研究
7
作者 邱亮 《河北画报》 2024年第6期92-94,共3页
电视舞台灯光设计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目的表现力和观众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灯光设计实现节目品质的提升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成为制作团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艺... 电视舞台灯光设计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目的表现力和观众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灯光设计实现节目品质的提升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成为制作团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在电视舞台灯光设计中显得尤为关键,艺术性是指设计师对灯光效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通过调整色彩、亮度、方向等元素传达特定情感和氛围,从而增强节目的戏剧性和表现力。技术性则包括设计师掌握灯光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专业知识,确保灯光效果的准确呈现和灵活调整。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电视舞台灯光设计中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更具创新性和魅力的灯光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舞台 灯光设计 艺术性 技术性 融合
下载PDF
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
8
作者 孙扬扬 曾志刚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近年来,沉浸式剧场演出被大众广为接受,逐渐成为剧场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光学空间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剧场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交互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借助主动式光学追踪设备BlackT... 近年来,沉浸式剧场演出被大众广为接受,逐渐成为剧场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光学空间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剧场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交互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借助主动式光学追踪设备BlackTrax、可视化编程工具TouchDesigner、hecoos多媒体服务器、JSTRON视频处理器、激光投影机,设计了一套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搭建与使用,研究与总结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在追踪、实时粒子特效制作、预演、显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索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的制作流程与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剧场 粒子特效 光学追踪 预演技术 投影技术
下载PDF
演员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以话剧《国之儿女》为例
9
作者 李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国之儿女》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与聂耳通过歌词与音乐唤醒国人奋勇抵抗而最终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主义话剧,它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期盼。在这部作品中,... 《国之儿女》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与聂耳通过歌词与音乐唤醒国人奋勇抵抗而最终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主义话剧,它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期盼。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作者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以及他们个人对于“国之儿女”的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感悟与理解,其是一部以演员为主体集体创作的作品,本文将从如何表达“国之儿女”的情怀、情感体验入手,对演员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演员情感表达的特性,同时深入挖掘塑造剧中角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情感表达 创作能力
下载PDF
莆仙戏脸谱图案艺术特征探析
10
作者 谢杰玲 孙雪梅 吴伟东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征,并以莆仙戏脸谱“张公”、戏神脸谱“田公元帅”为例,论证莆仙戏脸谱有受到莆仙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形象的影响,民间信仰活动也为莆仙戏戏班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概括总结了不同的脸谱艺术图案特征与图案折射出的源自生活的图案含义,进而以莆仙戏较为特色早期的“包拯”脸谱为例,比较分析莆仙戏“包拯”脸谱与其他剧种脸谱的差异性及成因。对莆仙戏脸谱图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莆仙戏脸谱文化和非遗莆仙戏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脸谱图案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历史回眸与时代反思——《张居正》民族化演剧的美学探研
11
作者 桑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气韵生动在中国演剧实践中体现为对生命力的尊崇,除了指形式审美上的鲜活生动,也包括人物形象被时代精神所赋予的生命力。体验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展现历史人物张居正与自己与天地与众生的关系,构成了历史剧《张居正》民族化演剧中虚实... 气韵生动在中国演剧实践中体现为对生命力的尊崇,除了指形式审美上的鲜活生动,也包括人物形象被时代精神所赋予的生命力。体验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展现历史人物张居正与自己与天地与众生的关系,构成了历史剧《张居正》民族化演剧中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中国美学风格。中国美学强调超越时间,通过表演创作中“体验是手段,表现是目的”的写意空间,以诗意剧场揭示生命本真,凸显了中国美学所强调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张居正》 民族化演剧 人物形象 美学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室内设计三维模型构建
12
作者 崔金敏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9-121,128,共4页
为提高室内设计精准度、还原物体重建细节,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室内设计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基于自适应邻域对激光点云数据实施配准,对线状与片状的自适应邻域采取不同的配准措施;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分割点云数据,基于Delaunay三角... 为提高室内设计精准度、还原物体重建细节,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室内设计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基于自适应邻域对激光点云数据实施配准,对线状与片状的自适应邻域采取不同的配准措施;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分割点云数据,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法对点云分割区域结果进行三角面构建,为构建的三角面赋予原始点云RGB颜色信息,实现室内物体纹理映射重建。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良好还原了室内物体的真实形态,点云配准与分割时间开销低、模型构建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室内设计 邻域 配准 分割 建模
下载PDF
关于“心象说”对“斯氏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13
作者 郝翊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心象说”是焦菊隐先生在排演《龙须沟》时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对体验派和表现派理论的融合,是经过总结、吸收和创新后,由北京人艺演剧派实践验证过的科学演剧方法。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心象说”的研讨中,一些研究者认为,它是斯坦尼... “心象说”是焦菊隐先生在排演《龙须沟》时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对体验派和表现派理论的融合,是经过总结、吸收和创新后,由北京人艺演剧派实践验证过的科学演剧方法。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心象说”的研讨中,一些研究者认为,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其是对斯氏体系的“精心校正”,甚至有学者认为“心象说”在理论上的创新并不大,甚至不能称为一种学说。本文对“心象说”提到的“从生活出发”与斯氏“从自我出发”进行对比分析,对“心象”和“内心视像”以及“理想范本”进行比较和辨析,以辩证地、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焦菊隐的“心象说”,理解“心象说”创作方法和“斯氏体系”的内在关系,也希望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心象说”,掌握塑造角色的科学方法论,为中国戏剧演出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象说 斯氏体系 从生活出发 从自我出发 内心视像 理想范本
下载PDF
浅析戏剧导表演空间的构思与表现
14
作者 王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表演空间的构思与呈现作为戏剧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戏剧艺术的呈现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演员的表演、演出的氛围、观众的感知以及整个演出的艺术效果,它以空间美学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着...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表演空间的构思与呈现作为戏剧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戏剧艺术的呈现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演员的表演、演出的氛围、观众的感知以及整个演出的艺术效果,它以空间美学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着文本的精神内涵。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全球科学技术的互融,现代戏剧表演空间的构思和呈现也应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开拓和创新,创造更良好的观演效果,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此,本文阐述了戏剧演出空间的构思分析,探索了现代戏剧表演空间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表演空间 传统与现代 跨学科 开拓创新
下载PDF
通过艺术家群体介入剧场史观察戏剧舞台视觉形态——从“巡回画派”到“巴黎画派”的案例
15
作者 季文超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12-14,共3页
以瓦格纳总体艺术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舞台布景已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拜罗伊特歌剧节“空无一物”的舞台。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一座绘画式舞台布景的另一座高峰。绘画式布景的作用在舞台上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本文将根据... 以瓦格纳总体艺术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舞台布景已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拜罗伊特歌剧节“空无一物”的舞台。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一座绘画式舞台布景的另一座高峰。绘画式布景的作用在舞台上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本文将根据一战后艺术家群体在大时代革命浪潮中走出画室而投身先锋戏剧的历史线索,在截取典型案例后探讨该群体介入剧场史后改变戏剧舞台视觉效果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巡回画派 巴黎画派 舞台布景 绘画式布景
下载PDF
贝多芬式莎士比亚悲剧:透过奏鸣曲理论解析《科里奥兰序曲》
16
作者 周嘉玥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的相遇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后期,当时德国正在进行一场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将莎士比亚视为“天才”,自此,莎剧成为众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贝多芬共创作了五部以莎剧为背景的作品,《科里奥...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的相遇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后期,当时德国正在进行一场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将莎士比亚视为“天才”,自此,莎剧成为众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贝多芬共创作了五部以莎剧为背景的作品,《科里奥兰序曲》是其中的唯一一部管弦乐作品。该序曲以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罗马史诗悲剧《科里奥兰纳斯》为叙事基础,再现了英雄科里奥兰纳斯与其母亲的冲突与最后的自我破灭。本文采用赫珀科斯基和达西的《奏鸣曲理论》观点,来探究贝多芬是如何通过奏鸣曲曲式结构表现这两种戏剧性内容的。在正式进入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在第一章里论述了莎士比亚在十九世纪的发展情况,继而揭示了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与莎士比亚产生联系的。接下来,在第二章中,通过对莎剧原作的整理与迄今为止对《科里奥兰序曲》的重要讨论,建立起对这部序曲的基本理解。最后,本文将运用《奏鸣曲理论》,分析贝多芬在《科里奥兰序曲》中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最终总结出贝多芬是如何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元素转化为具有奏鸣曲曲式结构的悲剧故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莎士比亚 《科里奥兰序曲》 《科里奥兰纳斯》 《奏鸣曲理论》
下载PDF
浅谈演员的可塑性与局限性
17
作者 王鹏翔 何旭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戏剧表演过程是一个戏剧角色的形成过程,它的形成方式也反映了一个戏剧演员的能力,他有自己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本文重点探讨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角色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演员语言的局限性和局限性以及演员气质的可塑性和局限性,并... 戏剧表演过程是一个戏剧角色的形成过程,它的形成方式也反映了一个戏剧演员的能力,他有自己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本文重点探讨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角色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演员语言的局限性和局限性以及演员气质的可塑性和局限性,并得出结论戏剧演员可塑性的力量决定着演员的发展潜力,戏剧演员角色的局限性反映在外在特征上,肢体语言的形成使形象更具感染力,戏剧演员需要注意自己的气质,必须融入角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演员 专业能力 发展潜能 外部特征 肢体语言
下载PDF
戏曲旦角的表演艺术探究
18
作者 李晓晨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是融合了杂技、舞蹈、美术、文学、武术、音乐等元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传承至今仍然深受部分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性,通过对戏曲艺术的分析,不难看出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戏曲表演中,...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是融合了杂技、舞蹈、美术、文学、武术、音乐等元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传承至今仍然深受部分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性,通过对戏曲艺术的分析,不难看出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戏曲表演中,旦角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具体包含彩旦、花旦、武旦、老旦和青衣等,通过对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的分析,可以提升表演水平,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戏曲旦角表演艺术进行探究,以期为后续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旦角 表演艺术 角色形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话剧表演中的身体语言与肢体动作研究
19
作者 温颖晗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15-17,共3页
话剧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剧本、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等元素来向观众传达故事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肌肉的紧张程度等,演员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状态、... 话剧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剧本、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等元素来向观众传达故事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肌肉的紧张程度等,演员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状态、意图以及内心体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与角色共鸣。本文介绍了身体语言与肢体动作的概念、重要性、作用及技巧,并重点介绍了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提出了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表演 身体语言 肢体动作 角色塑造
下载PDF
有根有魂的形式之美——谈民族歌剧《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舞美设计
20
作者 钟秋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中国当代戏剧艺术领域中,民族歌剧《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剧本创作、音乐构成、演员表演上独树一帜,更在舞美设计上展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时... 中国当代戏剧艺术领域中,民族歌剧《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剧本创作、音乐构成、演员表演上独树一帜,更在舞美设计上展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成为“有根有魂”的形式之美的典范。舞美设计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这两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更有效地辅助了剧本主题的传达。本文探讨《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在舞美设计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的舞美设计,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国民族歌剧如何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传承文化、展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白毛女》 《马向阳下乡记》 舞美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