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文学改编类古装剧的“想象力消费”:现象、本质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旭光 杨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网络文学改编类古装剧是近年中国剧集生态中的突出现象,此类改编剧降解了主流话语主导下“再现”历史的“正史”表达功能,加强了大众文化语境中影视剧的文化消费功能,尤其体现在“网生代”对历史可“穿越”、拼贴、杂糅、并置的想象上... 网络文学改编类古装剧是近年中国剧集生态中的突出现象,此类改编剧降解了主流话语主导下“再现”历史的“正史”表达功能,加强了大众文化语境中影视剧的文化消费功能,尤其体现在“网生代”对历史可“穿越”、拼贴、杂糅、并置的想象上。这是一种具有明显青年亚文化特性的对历史的“想象力消费”。叙事游戏化与性别想象多元化是此类古装剧在环境、人物、时空设置、性别想象上体现出的新变化。结合大塚英志、东浩纪的二次元文化研究,可以认为这一变化实则表明“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改编类古装剧乃至网络文化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原则。但网络文学改编类古装剧创作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调整策略,优化质量,以适应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改编 古装剧 想象力消费 性别想象 网生代
下载PDF
网剧改编的性别策略、网感呈现与价值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志忠 潘国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力图突破性别壁垒,逆转“看”与“被看”的性别权力机制,建构一种具有平权意识的影像话语。在叙事特征上,注意采用游戏化的叙事或非线性叙事。突出“类型+”的策略,以喜剧化的风格带来一种“轻语态”,契合年轻观众...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力图突破性别壁垒,逆转“看”与“被看”的性别权力机制,建构一种具有平权意识的影像话语。在叙事特征上,注意采用游戏化的叙事或非线性叙事。突出“类型+”的策略,以喜剧化的风格带来一种“轻语态”,契合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少优秀的影视改编作品,则力图通过叙述个人的成长历程,塑造一种新型的理想化的人格,建构一种更合乎人性的审美家园,实现网络化的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剧改编 性别策略 网感 价值建构
下载PDF
论“人机交互”式数字电影表演——以“恐惑谷”效应为中心
3
作者 陈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在数字时代的大银幕上,3D建模、虚拟摄影、动作表情捕捉、合成技术、AI成像等计算机CGI技术同真人表演相结合,创造出形态各异、风格多元的银幕形象。这样一种“人机交互”式数字表演,强调了有别于传统电影“照相写实主义”的“感觉写实... 在数字时代的大银幕上,3D建模、虚拟摄影、动作表情捕捉、合成技术、AI成像等计算机CGI技术同真人表演相结合,创造出形态各异、风格多元的银幕形象。这样一种“人机交互”式数字表演,强调了有别于传统电影“照相写实主义”的“感觉写实主义”美学,也带给观众差异化的审美体验。一味追求“逼真”的数字表演,很容易陷入“恐惑谷”效应的深渊;也有一些影片能规避、利用或跨越“恐惑谷”,实现积极或正面的表演效果。数字时代银幕上的“恐惑谷”效应,彰显了人机交互、融合与协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表演 恐惑谷 人机交互 感觉写实主义
下载PDF
中国电影首轮“去戏剧化”表演观念辨析
4
作者 厉震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任何国家的电影表演史,最初都是承接着戏剧的遗产而发展的。当电影表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电影化与戏剧化的异同认知问题,甚至出现“去戏剧化”表演思潮。中国电影首轮“去戏剧化”表演观念的形成契机以及攻防双方的观点,确立了电... 任何国家的电影表演史,最初都是承接着戏剧的遗产而发展的。当电影表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电影化与戏剧化的异同认知问题,甚至出现“去戏剧化”表演思潮。中国电影首轮“去戏剧化”表演观念的形成契机以及攻防双方的观点,确立了电影化和戏剧化表演博弈的基本思维方法与路径。它们不是一种零和游戏,而是一种复杂的纠缠关系。虽然双方在观点上是对峙的,在实践中却是悄然接受对方的有益“养分”,是互为渗透与变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去戏剧化” 首轮思潮 观念辨析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中国商业电影表演风格嬗变
5
作者 周隽 江浩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近二十年来以来,随着电影创作的不断变化,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流转中兴盛交替,逐步向前。从21世纪之初市场化背景下的“奇观电影”与“仪式化大表演”,到互联网时代里的“粉丝经济”与“颜值化轻表演”,再到新时代背景下... 近二十年来以来,随着电影创作的不断变化,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流转中兴盛交替,逐步向前。从21世纪之初市场化背景下的“奇观电影”与“仪式化大表演”,到互联网时代里的“粉丝经济”与“颜值化轻表演”,再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元风格”与“形象化真表演”,中国商业电影中的表演风格在不断流变中,呈现出多元化、形象化的美学状态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业电影 电影表演 风格嬗变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在影视配音艺术中的应用、影响与启示
6
作者 刘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人工智能配音是指以大数据处理与学习、虚拟合成与化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动力,负责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上的同步和广播任务的智能媒体产品。人工智能同步技术在当前配音领域的引入,使配音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人... 人工智能配音是指以大数据处理与学习、虚拟合成与化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动力,负责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上的同步和广播任务的智能媒体产品。人工智能同步技术在当前配音领域的引入,使配音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人工智能配音发展现状的梳理出发,阐述了人工智能配音的实际应用场景,对比人工智能配音相比传统真人配音的优劣,分析人工智能配音对影视配音行业的影响,重点落脚在于人工智能配音时代配音人员应如何保持自身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影视配音 真人配音 配音人员
下载PDF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
7
作者 张杏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9-51,共3页
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戏剧影视表演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尤为重要,它们能够赋予角色深度和独特性,直接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情绪,深化故事内涵,从而让观众更加真实、准确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状态,并产生... 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戏剧影视表演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尤为重要,它们能够赋予角色深度和独特性,直接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情绪,深化故事内涵,从而让观众更加真实、准确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结合戏剧影视表演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情感表现技巧在戏剧影视表演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提高感情表现技巧的有效对策,以期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表演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表演 感情表现 技巧
下载PDF
电影绵延:观众注意对电影时间的知觉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诗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2,共13页
电影时间的知觉问题是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电影绵延是观众对电影时间的一种典型知觉体验。德勒兹曾对影像的时间绵延作出论述,然而并未从观众意识活动的角度剖析其发生动因;回到观影的实践中,观众的注意在电影绵延的显现过程中... 电影时间的知觉问题是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电影绵延是观众对电影时间的一种典型知觉体验。德勒兹曾对影像的时间绵延作出论述,然而并未从观众意识活动的角度剖析其发生动因;回到观影的实践中,观众的注意在电影绵延的显现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原理上,电影利用时间延续现象将绵延影像化,观众的注意则经由时间滞留构造和显现电影时间的绵延体验。具体而言,电影长镜头以行动、关系和情境的运动为线索制造绵延影像,观众的注意通过参与众多生命状态的同时在场建构起绵延体验;电影中的静态叙事则以缓慢与留白的日常为表现对象营造时间延续的影像,观众的注意在意识状态的重复中捕捉绵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绵延 观众 注意 电影时间 电影知觉 电影现象学
下载PDF
边界、融合与文化再生产——科学主义视角下的电影跨媒介改编与叙事革命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安华 杨茹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在媒介多元融合的当下,艺术的跨媒介叙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跨媒介叙事是多元媒介协同叙事的现象,不同媒介利用各自的叙事特色,讲述相互独立但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故事,从而构建起多元多维的叙事艺术。注重叙事表达与媒介表意形式的电... 在媒介多元融合的当下,艺术的跨媒介叙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跨媒介叙事是多元媒介协同叙事的现象,不同媒介利用各自的叙事特色,讲述相互独立但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故事,从而构建起多元多维的叙事艺术。注重叙事表达与媒介表意形式的电影,与跨媒介叙事紧密相关、相伴而生。跨媒介改编的出发点与症结、媒介的边界与融合、跨媒介生产中文本盗猎与意义增殖以及观众话语输出与叙事再生产,是决定电影跨媒介改编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数字人文、AIGC等新兴科技对电影跨媒介改编的赋能,亦以互动性开创了跨媒介改编电影的无限可能,并带来电影叙事革命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再生产 跨媒介 电影改编 叙事革命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尼亚电影:社会主义现代性与电影现代主义
10
作者 拉杜·托德里奇(文) 宋雨萌(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就20世纪60年代上映的罗马尼亚剧情电影而言,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强调休闲和适度消费,热衷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并反映出一个能给公民带来体面生活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简言之,它们强调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多个方面。事实上,对于社会主... 就20世纪60年代上映的罗马尼亚剧情电影而言,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强调休闲和适度消费,热衷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并反映出一个能给公民带来体面生活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简言之,它们强调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多个方面。事实上,对于社会主义罗马尼亚而言,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繁荣且对西方影响相对开放的时期,西方的现代电影就是此类影响之一。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尼亚现代电影自带价值冲突。西方电影反映出西方现代化项目中存在的普遍焦虑,而罗马尼亚现代电影在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呈现出模棱两可且自我批判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社会主义现代性会受到罗马尼亚电影官员和国家政要的严厉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性 现代主义 电影现代主义 西方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下载PDF
当一个好党员,做一个好演员——访表演艺术家陶玉玲
11
作者 吴乃顾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10-123,I0005,共15页
陶玉玲简介:1934年10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通市文工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团长、故事片室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理事。1949年6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 陶玉玲简介:1934年10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通市文工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团长、故事片室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理事。1949年6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开启了七十余载生生不息的演艺生涯。1951年到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1952年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军政大学 八一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家协会 前线话剧团 陶玉玲 江苏镇江 演艺生涯 华东军区
下载PDF
澄怀味象: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的电影表演美学
12
作者 冯果 韩鸿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人们身处社会巨变之中,这一时期的银幕表演呈现出澄怀味象的美学风格。澄怀味象作为道家美学的复归与再发展,指向自然而然之美,相较于强调道德比附的儒家美学,更追求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的自然显现。身处价值...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人们身处社会巨变之中,这一时期的银幕表演呈现出澄怀味象的美学风格。澄怀味象作为道家美学的复归与再发展,指向自然而然之美,相较于强调道德比附的儒家美学,更追求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的自然显现。身处价值观驳杂多变的转型时期,城市青年向内关照心灵的言行与传统根脉相碰撞后,显现出任其自然、依其本性的青年角色塑造及表演范式,建构了青年一代虽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外,但如其所是、自由生存的情感模式与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 表演美学 澄怀味象 自然化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金迪的明星身份建构与银幕表演
13
作者 李隽 王云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7-151,共5页
培养“新生代人民演员”是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代人民演员”的典型代表,金迪接受过社会主义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训练,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表演艺术素质,在“参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总体要求... 培养“新生代人民演员”是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代人民演员”的典型代表,金迪接受过社会主义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训练,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表演艺术素质,在“参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总体要求下,塑造了“孔淑贞”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回顾金迪明星身份的形成过程和银幕形象的塑造方式,有助于厘清“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运作方式和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新生代人民演员 明星生产 银幕表演 金迪
下载PDF
刺激、感觉与反应的身体语言:电影表演作为可视化的情态生成
14
作者 韩开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人类的身体语言经过实验、测量和分析,有一整套数据体系。电影表演是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在镜头前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演员可见的身体行动在规定情境中为叙事服务,作为观众欲望与情感投射的载体,肢体动作是演员在镜头前表达情感的语法,其... 人类的身体语言经过实验、测量和分析,有一整套数据体系。电影表演是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在镜头前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演员可见的身体行动在规定情境中为叙事服务,作为观众欲望与情感投射的载体,肢体动作是演员在镜头前表达情感的语法,其已然成为一种可见的身体情感存在形式,观众也透过银幕上演员与对手的有形与无形的交流生发情态想象。电影表演中,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在情感想象与表达中在镜头前呈现情感表演状态,这一情感状态一定发生在演员受到刺激、产生感觉、形成反应的表演过程中,这一过程与情动本体论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身体语言 情态想象 角色创造
下载PDF
性别的消解:国产影视剧表演中的“去性别化”探析
15
作者 胡彧哲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4期183-186,共4页
影视作品作为一定时代特征的具体反映,呈现出的性别现象也投射出社会文化和大众思想观念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产影视剧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影像记忆,将社会思想观念变化记录其中。影视剧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呈现趋于多样化,... 影视作品作为一定时代特征的具体反映,呈现出的性别现象也投射出社会文化和大众思想观念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产影视剧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影像记忆,将社会思想观念变化记录其中。影视剧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呈现趋于多样化,在大众审美意识与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角色塑造逐渐呈现出“去性别化”。探析性别现象的具体呈现与成因,有助于大众摆脱对性别形象的刻板印象,并逐渐形成区别于传统社会性别认知的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国产影视剧 “去性别化”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倩玉 陈连龙 李可心 《新闻传播》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文本结合青少年思政教育角度,对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价值,理清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时代背景差异与教学方式... 文本结合青少年思政教育角度,对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价值,理清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时代背景差异与教学方式单一的挑战,提出运用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与理念、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等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实现路径,旨在为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可供参考与实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新时代青少年 影视配音 价值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人物声音塑造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
17
作者 葛华瑞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8期43-45,共3页
随着现代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艺术本身也结合了不同领域和形式,人物声音塑造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影视表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人物声音塑造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场景来对角色进行有效的诠释与表现,这就要求演员要能够掌握... 随着现代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艺术本身也结合了不同领域和形式,人物声音塑造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影视表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人物声音塑造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场景来对角色进行有效的诠释与表现,这就要求演员要能够掌握专业的配音技巧。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人物声音塑造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从影视台词特点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人物声音塑造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作用以及运用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提高人物性格刻画效果、强化情感表达力度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声音塑造 影视配音 具体应用
下载PDF
“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杂糅:青年独立演员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18
作者 黄瑾 沈媛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2期49-60,共12页
文章以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中“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对青年独立演员思想政治状况开展实证研究,发现青年独立演员群体政治认同状况整体积极,但社会认同状况偏下、价值观现状呈现分化,并... 文章以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中“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对青年独立演员思想政治状况开展实证研究,发现青年独立演员群体政治认同状况整体积极,但社会认同状况偏下、价值观现状呈现分化,并表现出“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杂糅并存现象。在该群体内部,年龄与青年独立演员思想政治状况无相关性,即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并未表现出代际价值观差异,而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和行业所处阶层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独立演员 思想政治状况 物质主义 后物质主义
下载PDF
“传奇”叙事下的明星“神话”转置——以陈波儿的左翼电影实践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电影明星的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新要求。与之前演员匮乏和明星初起的时代不同的是,该时期明星之于电影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正如有学者指出:“明星的身体,包括身体的局部,不管化妆与否,都成为视觉...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电影明星的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新要求。与之前演员匮乏和明星初起的时代不同的是,该时期明星之于电影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正如有学者指出:“明星的身体,包括身体的局部,不管化妆与否,都成为视觉快感和形象展示的特享区域,从而提供了一系列欲望的中转,是人与现代(西方诸国或上海国际都会)的时尚和消费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快感 陈波儿 左翼电影 形象展示 文化认同 市场竞争 电影明星 生产与消费
下载PDF
差异与耦合: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的融合发展
20
作者 谈尔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
电影理论家乔托·卡努杜将电影视为“第七艺术”,即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的结合体。而这一宣言也将最初的电影引入了艺术殿堂。电影作为其他艺术的综合形式,首先在展现自身的过程中大量地借... 电影理论家乔托·卡努杜将电影视为“第七艺术”,即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的结合体。而这一宣言也将最初的电影引入了艺术殿堂。电影作为其他艺术的综合形式,首先在展现自身的过程中大量地借鉴了戏剧表演程式,以演员的表演作为轴线使故事得以展开;其次,电影自诞生以来虽然仅有百年历史,但其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其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为电影表演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纵观电影的发展历程,电影艺术一直在革新与发展。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也相互影响、逐步深入。本文从表演形式的差异化入手对电影表演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电影表演艺术的迭代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 戏剧表演 电影理论家 静态艺术 乔托 艺术殿堂 差异化 节奏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