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兰电影在中国:1949-1966
1
作者 何媛 谭慧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波兰电影成为最早被引进译制的外国电影之一。在1949-1966年间,共有35部波兰影片在中国放映,包含新闻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兼有黑白影片与彩色影片。一定程度上,波兰电影帮助中国观众“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想象... 新中国成立之初,波兰电影成为最早被引进译制的外国电影之一。在1949-1966年间,共有35部波兰影片在中国放映,包含新闻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兼有黑白影片与彩色影片。一定程度上,波兰电影帮助中国观众“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想象”。本文聚焦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波兰电影,从引进的历史背景、片目选择、宣传放映举措、对中国电影与中国受众的影响等方面,勾勒波兰电影在华放映历程,同时力求一窥起步阶段我国译制影片的时代特征及内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电影 译制片 引进
下载PDF
《沙漠之花》:当代女性割礼创伤的救赎
2
作者 孙斐瑾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12,共4页
电影《沙漠之花》改编自索马里裔世界名模华莉丝·迪里同名自传体小说《沙漠之花》,讲述了她悲惨坎坷而又传奇的前半生。作为全球首部揭示女性割礼题材的影片,《沙漠之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了创伤之痕、创伤之源、创伤复原和创... 电影《沙漠之花》改编自索马里裔世界名模华莉丝·迪里同名自传体小说《沙漠之花》,讲述了她悲惨坎坷而又传奇的前半生。作为全球首部揭示女性割礼题材的影片,《沙漠之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了创伤之痕、创伤之源、创伤复原和创伤治愈。对影片中的女性割礼创伤进行解读,旨在通过女主人公的创伤复原途径为创伤经历者尤其是遭受割礼之女性提供治愈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之花》 电影 女性割礼 创伤 创伤复原
下载PDF
译制配音艺术的审美再造与跨文化增殖——《佐罗》《叶塞尼亚》译制配音艺术管窥
3
作者 虞雅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佐罗》《叶塞尼亚》是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的经典译制片,由童自荣配音的佐罗和由李梓配音的叶塞尼亚这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通过译制被中国观众广泛接纳和喜爱,其中蕴含的是译制再创过程中通过文本对白翻译和人物声音形象的... 《佐罗》《叶塞尼亚》是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的经典译制片,由童自荣配音的佐罗和由李梓配音的叶塞尼亚这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通过译制被中国观众广泛接纳和喜爱,其中蕴含的是译制再创过程中通过文本对白翻译和人物声音形象的塑造对中国传统审美习性和审美策略的回返和启用。以佐罗和叶塞尼亚为代表的经典译制片人物形象,通过文本对白语义译换及配音加工,使语音、语调、音质、音色等元素的调控实现了译制配音艺术的审美再造和影片输入的跨文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制片 配音 《佐罗》 《叶塞尼亚》
下载PDF
论儿童视角下的反战主题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与《乔乔的异想世界》比较分析
4
作者 王海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35-538,540,共5页
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都是通过二战时期德国军官儿子的视角,表达反战主题。前者是喜剧的外表下包裹悲剧的内核,后者是常用的悲剧形式。两者同样用儿童视角叙事,但呈现出不同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反战主题 喜剧 悲剧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译制影视作品与国人西方想象的重构
5
作者 方玮玲 陶东风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288-309,共22页
在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里,外来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直接而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曾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与改革开放前国家在新闻、教育和国产电影中展现的西方相比,改革开放后涌入的一批译制影视作品大多呈现了一个极不一样的... 在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里,外来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直接而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曾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与改革开放前国家在新闻、教育和国产电影中展现的西方相比,改革开放后涌入的一批译制影视作品大多呈现了一个极不一样的西方世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译制影视作品热后,国人的西方想象也经历了从器物层到情感层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译制影视作品 西方想象
下载PDF
无形之体:科幻虚拟女性的银幕具身化
6
作者 林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科幻电影中的虚拟身体是身心分离哲学的技术想象产物。虚拟身体的银幕建构凝聚着社会消费欲望和文化实践的印痕。虚拟女性形象的银幕具身化构成了一个性别书写、协商与博弈的场域,其身体书写逻辑折射出传统父权社会的性别想象,以及消费... 科幻电影中的虚拟身体是身心分离哲学的技术想象产物。虚拟身体的银幕建构凝聚着社会消费欲望和文化实践的印痕。虚拟女性形象的银幕具身化构成了一个性别书写、协商与博弈的场域,其身体书写逻辑折射出传统父权社会的性别想象,以及消费主义下女性气质的商品化运作。同时,电影媒介的具象化特性使得虚拟女性在身体展演中,释放出一种技术“怪怖”,中断影像流,形成瞬间的“反凝视”,从而达到一种富有抵抗意义的性别政治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身体 身心分离 具身化 本真 反凝视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战争题材译制片的配音艺术
7
作者 熊雄 《西部学刊》 202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中诞生了无数经典译制片,它们的配音极富艺术性,是无数国人美好的记忆。脚本、声音与气息、语音节奏和重音与停顿这四项是配音中最富艺术性的语言要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一兵》《珍珠港》等八部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中诞生了无数经典译制片,它们的配音极富艺术性,是无数国人美好的记忆。脚本、声音与气息、语音节奏和重音与停顿这四项是配音中最富艺术性的语言要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一兵》《珍珠港》等八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战争题材译制片进行分析,发现新中国译制片的配音形成了跨文化转码、本土化人物再造、展现差异化场景和深化故事冲突四大艺术特色,这为我们今天的脚本译制和电影配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制片 新中国 战争片 配音艺术
下载PDF
理念更迭与全球探望: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发展论 被引量:9
8
作者 麻争旗 解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影视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时代的话语。语言障碍是制约传播效果的瓶颈。深入理解译制的本质属性、全面认识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译制政策的权重、译制模式的选择,同时影响着译制理论的建构、学... 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影视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时代的话语。语言障碍是制约传播效果的瓶颈。深入理解译制的本质属性、全面认识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译制政策的权重、译制模式的选择,同时影响着译制理论的建构、学科建设的规划,乃至教学理念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文化传播、知识流通和艺术创作三个维度,梳理我国译制理念的发展脉络,透析译制发生的动力机制,探讨译制传播的艺术本质,以此作为对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发展的基本认识,为深化译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翻译 译制艺术 语言转换 知识流通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01
9
作者 麻争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影视翻译 情感化 “口语化” 译文 影视作品 译制片 人物个性 大众化 性格化 人物性格
下载PDF
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1
10
作者 熊启煦 王春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49-351,共3页
本文针对目前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 ,提出好的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遵循“信 ,达 ,雅”的翻译标准 ,传递不同文化所反映的文化信息 ,根据不同题材的影片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
关键词 片名翻译 现状分析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新制译制片《居里夫人》之翻译及其艺术品格 被引量:8
11
作者 麻争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里夫人 译制片 人物性格 影视翻译 艺术品格 基本原则 居里夫妇 真实感人 人物语言 专业性问题
下载PDF
民族语译制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麻争旗 信莉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影视剧作为日常文化消费品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语言不通影响到了汉语影视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民族语译制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同时,民族语译制还承担着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的重大使命。新... 影视剧作为日常文化消费品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语言不通影响到了汉语影视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民族语译制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同时,民族语译制还承担着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的重大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语译制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民族语译制研究也先后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经验到功能的三次转向。归纳总结出近三十余年来我国民族语译制研究中的一般特征和特殊规律,深入地了解我国民族语译制研究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译制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而为促进民族语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 影视译制 译制研究
下载PDF
从“接受理论”谈中国出口电影字幕翻译的“信”与“达”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晓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接受理论"认为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读者(或观众)的积极参与和传递,才具有生命力,强调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想象。一部电影作品能否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成功取决于观众对翻译文本的认同和接受。影视字幕翻译要求在有限的时空里... "接受理论"认为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读者(或观众)的积极参与和传递,才具有生命力,强调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想象。一部电影作品能否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成功取决于观众对翻译文本的认同和接受。影视字幕翻译要求在有限的时空里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观众的接受性和传播的有效性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中国出口电影字幕在翻译过程中虽然造成信息缺损,降低了"信"的幅度,但是保证了"达"的效度,真正做到了"传而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字幕翻译 “信” “达”
下载PDF
从《钢铁侠》系列电影谈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文婷 李元元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32-34,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每年引进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听体验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尤其是美国电影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每年引进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听体验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尤其是美国电影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钢铁侠》系列电影入手,探讨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钢铁侠》系列电影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所体现的特征,最后则探讨了《钢铁侠》系列电影中展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侠 好莱坞 个人英雄主义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配音译制片语言创作原则探析——以译制片《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建丽 虞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155,共2页
配音译制片是众多译制片类型中的主流,通常用于电影、电视剧的译制。配音译制片的生产制作很复杂,制作难度比较大,对译制生产的各个环节,即脚本翻译、配音表演、录音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脚本翻译的要求高,因为它是后面两个环... 配音译制片是众多译制片类型中的主流,通常用于电影、电视剧的译制。配音译制片的生产制作很复杂,制作难度比较大,对译制生产的各个环节,即脚本翻译、配音表演、录音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脚本翻译的要求高,因为它是后面两个环节制作成功的基础。翻译的对白要具有文学性和戏剧性,语言要精彩;同时对白文字字数还要和画面人物的口型开合、节奏一致。本文以优秀译制片《霍比特人1》为例,具体谈谈配音译制片的语言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原则 生产制作 制作难度 语言艺术 录音技术 道夫 排比句 尾韵 人物形象 子索
下载PDF
电影翻译的动态观——中国电影翻译考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龙千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综观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翻译数量的多寡还是翻译方式的变革都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及受众审美观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有理由认为,电影翻译应当与时代、受众的接受程度、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它不应该是一成不... 综观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翻译数量的多寡还是翻译方式的变革都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及受众审美观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有理由认为,电影翻译应当与时代、受众的接受程度、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现状、观众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提出我国电影翻译应当在提高译制质量的同时走多元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翻译 受众 接受 多元化
下载PDF
复仇狂花:《亲切的金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光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金子 国际电影节 复仇 for 威尼斯 导演 主演
下载PDF
日本译制片在中国:一种现象学描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建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4期28-34,40,共8页
自195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第一部日本电影以来,日本电影在中国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同苏联电影、美国电影一样,日本电影也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及中国电影产生过较大影响,但至今没人专门研究它。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爬梳了日... 自195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第一部日本电影以来,日本电影在中国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同苏联电影、美国电影一样,日本电影也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及中国电影产生过较大影响,但至今没人专门研究它。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爬梳了日本电影的流变,呈现出它在中国60年中"起潮(50-70年代)→高潮(80年代)→退潮(90年代)→回潮(新世纪)"状的行进曲线。这种现象学描述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电影及它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译制片 行进曲线 80年代
下载PDF
浅谈当下中国电影译制片的配音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栾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3期41-45,共5页
我国电影译制片配音从1960年代开端,到199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再到当今逐步走向衰退和转型,时代、体制、技术、配音人员素养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了目前电影译制片配音的发展困境。在当今的转型期,电影译制片配音也出现了类型化、配音人... 我国电影译制片配音从1960年代开端,到199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再到当今逐步走向衰退和转型,时代、体制、技术、配音人员素养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了目前电影译制片配音的发展困境。在当今的转型期,电影译制片配音也出现了类型化、配音人员由专职转变成兼职、明星配音等一些新的特点。促进电影配音事业的良性发展应该从建立译制片规范化管理体系、为配音企业及配音工作者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持续强化配音人才培养力度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制片 配音 发展趋势 明星配音
下载PDF
媒介跨文化传播中译制片配音的局限性与创造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珊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68,共2页
译制片配音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话筒语言表演艺术。它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这种局限性赋予了译制片配音艺术独特的精神气质,促使配音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无限的艺术魅力。本文对媒介跨文化传播中译制片配音的局限性与创造性... 译制片配音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话筒语言表演艺术。它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这种局限性赋予了译制片配音艺术独特的精神气质,促使配音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无限的艺术魅力。本文对媒介跨文化传播中译制片配音的局限性与创造性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跨文化传播 译制片配音 局限性 创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