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说与史迹: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一)
1
作者 罗志田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7,165,共14页
一百年前发起的古史辨,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一个表征。古史辨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史迹的整理”,或更在于以传说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自觉意识,二者在当时又有些内在的紧张。要探讨古史辨学人如何推动传说在... 一百年前发起的古史辨,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一个表征。古史辨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史迹的整理”,或更在于以传说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自觉意识,二者在当时又有些内在的紧张。要探讨古史辨学人如何推动传说在史学中的兴起,不能不对几个重要的背景因素进行梳理:从清代开始的学术眼光移向“正经正史”之外,奠定了民国前期新史学一个颇具突破性的倾向。而近代引入的进化论与社会阶段说,导致昔人眼中的黄金古代变成一个原始的时段。怎样定位已被颠覆的古代,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新问题。在民初兴起的截断众流倾向,主张把上古史的一大段作存而不论的处理,这一倾向引发了不同的因应和纠偏举措,包括“传说时代”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考证学 进化论 社会阶段论 传说时代
下载PDF
微观史与短视频的史料价值
2
作者 王笛(自述) 周微微(整理)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王笛是当今中国微观史学的领军人物,正是他把“微观史”这一当代史学界的重要门类从西方引入中国。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大学里、媒体中推广关注下层、关注普通民众的史学观。
关键词 微观史 史学观 短视频 史料价值 普通民众 领军人物 关注 史学界
下载PDF
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史家自觉——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李恭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和史家自觉,反映了梁启超对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承接和超越。梁著及相关文本开创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贯通论述,对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鸿章》 “变局” “世界之中国” 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
下载PDF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4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热点,主要包括新革命生活史,全球史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借鉴社会史、社会经济史研究撰写某行业专业史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史研究理论探索明显滞后、研究“同质化“”碎片化”状态仍比较普遍等问题。期待未来社会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理论,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视野和解释能力的深度拓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新革命生活史 全球史 行业史
下载PDF
运河学研究历史成果的新高度
5
作者 多洛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张强教授是运河学研究的首倡者,21世纪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历经多年耕耘,其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1](以下简称《运河研究》)终于面世。《运河研究》一书共五卷,洋洋270余万字,集众家之大成,第一次全景式地将中国古代运河史... 张强教授是运河学研究的首倡者,21世纪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历经多年耕耘,其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1](以下简称《运河研究》)终于面世。《运河研究》一书共五卷,洋洋270余万字,集众家之大成,第一次全景式地将中国古代运河史铺展开来,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思想启蒙等角度综论其影响,兼顾大局观瞻与细部雕琢,对新时代运河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运河 思想启蒙 运河研究 全景式 首倡者
下载PDF
重访章学诚及其弟子史致光
6
作者 张峰 孙泽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58,108,共7页
作为章学诚的弟子,史致光是一位长期被学界忽视的人物。他曾于乾隆五十二年考中状元,之后位极云贵总督、左都御史。史致光政治命运的改变,是章学诚教育理念在实践领域结出的硕果。重访章学诚与史致光的学术交往、人生轨迹与历史回响,可... 作为章学诚的弟子,史致光是一位长期被学界忽视的人物。他曾于乾隆五十二年考中状元,之后位极云贵总督、左都御史。史致光政治命运的改变,是章学诚教育理念在实践领域结出的硕果。重访章学诚与史致光的学术交往、人生轨迹与历史回响,可以管窥在章氏学问不为时人理解的时代,章学诚通过与史致光的交流互动,传递自己的学术主张,诸如他史学研究的进展、学术创见的提出、对学术风气的评骘、与乾嘉诸老的学术交锋等,形成了乾嘉历史考证学之外的一股学术潜流。虽然史致光在章学诚的学林网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因学优则仕,未能继承发扬章氏的学问,以至百年之后鲜为人知;而章学诚的学术识见作为暗流,在后世则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史致光 义理探讨 学术交往 教育理念
下载PDF
以最好的精神产品回报社会——《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后记
7
作者 陈其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4-266,323,324,共5页
中国的史学精华丰富而瑰丽,生命力久远而强盛。我们要把中国史学的精华用雅俗共赏的手法总结、展现出来,让其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掌握,激发创造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 中国的史学精华丰富而瑰丽,生命力久远而强盛。我们要把中国史学的精华用雅俗共赏的手法总结、展现出来,让其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掌握,激发创造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力求达到四个目标:新、博、深、通。新,就是采用新的视角、新的认识、新的话语,站在当今时代回顾总结中国史学的精华。博,就是多角度、多层面来认识和分析,把中国史学各方面的特色和成就都展现出来。深,就是要深入分析,不停留在字面上,“于细微处见精神”,从中发掘论述史学传统当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通,就是把传统史学同近代史学相贯通,把史学与社会条件相贯通,把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相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精华 《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 新时代
下载PDF
论学术研究的研究性从课题选择、学术旨趣到研究态度
8
作者 王嘉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研究性是保证学术创新的第一品格和第一要素,学术成果没有研究性,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必须在课题选择、学术旨趣、研究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的严格讲求。就课题选择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应研究、可研...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研究性是保证学术创新的第一品格和第一要素,学术成果没有研究性,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必须在课题选择、学术旨趣、研究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的严格讲求。就课题选择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应研究、可研究、能研究三个方面,三者缺一不可。就学术旨趣而言,研究性最终体现在对学术史价值而不仅仅是对学术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只有研究成果具备学术史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被学术界认可和铭记的研究性。就研究态度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必须秉持客观、纯正的科学态度,具有执着的精神,以精品意识和成品意识要求自己,以自己目前的最高水平来写作,写出来的成果必须体现自己目前最好的研究水平,必须是精心打磨、思虑成熟之作。要努力将严格讲求的研究性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以具有独到研究性的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 课题选择 学术旨趣 研究态度
下载PDF
试论两种相互矛盾的海昏侯刘贺形象及其成因
9
作者 胡祥琴 袁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汉废帝”刘贺是一种粗犷少文、劣迹斑斑的纨绔子弟形象,然而,随着海昏侯墓的挖掘,大量出土资料所呈现的刘贺却是一种受过系统儒家文化教育、行事低调的宗室贵胄形象。造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形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刘贺...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汉废帝”刘贺是一种粗犷少文、劣迹斑斑的纨绔子弟形象,然而,随着海昏侯墓的挖掘,大量出土资料所呈现的刘贺却是一种受过系统儒家文化教育、行事低调的宗室贵胄形象。造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形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刘贺特殊的政治身份及其深陷斗争漩涡无力回旋的历史事实。为了达到废黜和排除潜在威胁的目的,权臣霍光及汉宣帝存在刻意抹黑、夸大其罪的可能,加上受政治宣传的影响,历史文献的叙事者进一步固化或加强了这一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刘贺 服妖 历史形象 历史原因
下载PDF
社会史视角下书写考古学史刍议——从《殷虚发掘员工传》的史料价值说起
10
作者 李小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够激发旧史料的新意涵,拓展旧问题的新面相。在学界已较为深入地从学科史、学术史视角书写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社会史视角,进一步拓展考古学史的书写视野,充分发掘《殷虚发掘员工传》等文献中有关考古民工记... 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够激发旧史料的新意涵,拓展旧问题的新面相。在学界已较为深入地从学科史、学术史视角书写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社会史视角,进一步拓展考古学史的书写视野,充分发掘《殷虚发掘员工传》等文献中有关考古民工记述的史料价值,具体而微地考察考古学与近代社会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史 社会史视角 学科史视角 学术史视角 《殷虚发掘员工传》
下载PDF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简介
11
作者 段锦珂 范静静 唐文星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可谓是目前国内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一方重镇。2023年,该所荣获山东大学先进集体,成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又一标杆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研究 主攻方向 山东大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历史学 儒学 教职工 大本营
下载PDF
马克·布洛赫与比较史学的发展
12
作者 毕云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4,216,共15页
比较史学研究作为一种早于年鉴学派诞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经马克·布洛赫的发扬而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马克·布洛赫去世后,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反思中精进,并与公众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当代中西方学界不乏运用... 比较史学研究作为一种早于年鉴学派诞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经马克·布洛赫的发扬而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马克·布洛赫去世后,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反思中精进,并与公众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当代中西方学界不乏运用比较史学研究方法的史学著作,其中既有理论维度的锤炼,也有实践维度的新尝试。尽管诞生于西方,但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同样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史学研究 马克·布洛赫 史学理论与方法 西方史学史
下载PDF
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成果简介
13
《社科纵横》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成果名称:《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作者简介:汪受宽,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政府文史馆资深馆员,研究方向为史学史、古代史、地方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20余部,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成果简介:《中国... 成果名称:《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作者简介:汪受宽,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政府文史馆资深馆员,研究方向为史学史、古代史、地方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20余部,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成果简介:《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支持项目,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23个高校及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撰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华夏出版社 获奖成果 作者简介 元明清时期 培育基地 特殊津贴
下载PDF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纠谬二则(上)
14
作者 马科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16-16,共1页
1949年(昭和二十四年)5月25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1866—1934)所著之《支那史学史》(中文译本名为《中国史学史》)由株式会社弘文堂出版。此后,该书不断再版,然无论是初版还是再版的《支那史学史》都有共同之错谬。从1949年... 1949年(昭和二十四年)5月25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1866—1934)所著之《支那史学史》(中文译本名为《中国史学史》)由株式会社弘文堂出版。此后,该书不断再版,然无论是初版还是再版的《支那史学史》都有共同之错谬。从1949年《支那史学史》初版问世至今已逾70年,书中之错谬却一直未获更正,是故有必要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藤湖南 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中文译本 支那
下载PDF
“形象史学”视角下云南中甸县石棺墓出土尼西黑陶研究
15
作者 伍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一、“形象史学”概念的引入“形象史学”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是近年来在史学界受到关注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文化史阐释方法和展演方法的新架构。具体而言,形象史学要求研究者既要有形象性的思维,又需要扎实的史... 一、“形象史学”概念的引入“形象史学”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是近年来在史学界受到关注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文化史阐释方法和展演方法的新架构。具体而言,形象史学要求研究者既要有形象性的思维,又需要扎实的史学根基。它并不是简单地从形象到形象进行描述和推衍,而是通过形象来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墓 中甸县 阐释方法 新架构 史学 文化史 形象性
下载PDF
论史学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16
作者 崔蕊满 《采写编》 202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传统史学对编史者的素养要求,着重分析了近现代史学转型对史学编辑的影响,这些要求和影响持续至今,而在新媒体视域下,史学编辑则需要多样化的复合型素养,才能将“成一家之言”的作品奉献于读者和社会面前。
关键词 史学编辑 成一家之言 互联网技术 复合型素养
下载PDF
论梁启超“新史学”思想
17
作者 孙飞虎 《历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翌年发表《新史学》,这两篇宏文开启了近代中国史界革命的历程。在《新史学》一文中,梁启超猛烈抨击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传统史学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君王谱牒,提倡以探索社会发展进化规律为主的新史...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翌年发表《新史学》,这两篇宏文开启了近代中国史界革命的历程。在《新史学》一文中,梁启超猛烈抨击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传统史学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君王谱牒,提倡以探索社会发展进化规律为主的新史学及以全体国民为主体的新通史,希望为社会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学术启蒙的作用,对当今史学研究者也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史学 史学思想 史界革命
下载PDF
评《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
18
作者 杨志强 《历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史和全球史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新潮流和趋势。入江昭结合自身经历所作的《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我们提供了解这股新的史学潮流的绝佳指南。但他关于跨国史的定义也反映出概念本身在适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史和全球史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新潮流和趋势。入江昭结合自身经历所作的《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我们提供了解这股新的史学潮流的绝佳指南。但他关于跨国史的定义也反映出概念本身在适用上的局限,而且本书关于全球史的介绍也较局限,我们需要参考他人研究成果,以全面认识两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江昭 跨国史 全球史
下载PDF
黄遵宪进化史观探析
19
作者 刘佳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56-58,共3页
东渡日本期间,黄遵宪在西方进化论、日本“文明史学”、卢梭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进化史观。黄遵宪认为人类社会处于无限发展演进历程中。各国在“相竟而强”的趋势下,在“天时人事相生相激”的过程中,终将进入以更先... 东渡日本期间,黄遵宪在西方进化论、日本“文明史学”、卢梭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进化史观。黄遵宪认为人类社会处于无限发展演进历程中。各国在“相竟而强”的趋势下,在“天时人事相生相激”的过程中,终将进入以更先进政治制度为标志的新历史阶段。黄遵宪的进化史观为戊戌维新提供理论支撑,也是近代资产阶级历史观的萌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进化史观 进化论
下载PDF
梁启超《新史学》的“破”和“立”
20
作者 贾鑫 《历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新史学》是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针对“旧史学”的一篇学术长文,百余年来该文一直作为中国史界革命的先声之作。梁启超身处新旧交替之世,兼收西方近代进步思想,以开民智、立民志、强国家来挽救中国危局。《新史学》中他提倡关注“民史”... 《新史学》是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针对“旧史学”的一篇学术长文,百余年来该文一直作为中国史界革命的先声之作。梁启超身处新旧交替之世,兼收西方近代进步思想,以开民智、立民志、强国家来挽救中国危局。《新史学》中他提倡关注“民史”,批判旧史学的弊端,并注重史学研究中多学科、跨学科方法的运用。《新史学》鲜明的特色是“破”旧史之桎梏,“立”新史之框架,他所发表的《新史学》为中国史学的新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史学》 “破”与“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