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灵与泰斗:梁启超史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生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梁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梁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研究 历程 成就 特点 史学研究影响
下载PDF
关于王国维的《古史新证》和唐兰先生的《序》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文玖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8,52,共4页
本文认为 ,王国维的讲义名称还是《古史新证》 ,此由来薰阁手稿影印本可资证明。文后附有唐兰先生为手稿影印本写的序。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史新证》 唐兰
下载PDF
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郭嵩焘 西方社会 社会风习 近代西方 中国文化 价值观念 西学中 文明观 多元文化 《申报》
下载PDF
论唐才常的中西比较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克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唐才常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称他为史学家,但近年来已有人注意到他在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唐才常之学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唐才常集》(中华书局版,本文凡引于该集者,均在引语后注... 唐才常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称他为史学家,但近年来已有人注意到他在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唐才常之学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唐才常集》(中华书局版,本文凡引于该集者,均在引语后注出页数)。其有一显著特点,即能“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才常 中西比较 比较史学 传统史学 知识分子 史学思想 世界历史 中国与西方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时务学堂
下载PDF
十九世纪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松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关注现实、究心时务之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特色。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及其走向,传统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也发生了嬗变。史学由以前对王朝盛衰治乱的关注和思索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兴起以抗敌御侮、救亡图存和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外国史地研究,成为此时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特征,其参照系也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一部分,进行横向的考察。这也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中国史学 外国史地研究 参照系 政治制度 十九世纪 传统史学 历史研究 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下载PDF
梁启超史学观论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德仁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 ,是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探讨了梁启超的史学观 ,主要有 :一、批判和改造封建旧史学 ;二、对史家自身修养的认识 ;三、对史学方法论的重视 ;四、梁启超的“会通”观念和通史写作...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 ,是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探讨了梁启超的史学观 ,主要有 :一、批判和改造封建旧史学 ;二、对史家自身修养的认识 ;三、对史学方法论的重视 ;四、梁启超的“会通”观念和通史写作设想。梁启超的史学观点总的说是一种进步的史学观 ,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先声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观 近代史学思想
下载PDF
论曾国藩的经世改革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章育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0-85,96,共7页
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曾国藩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在改革思想上,他注意将理学与经世致用之学结合起来;在改革实践方面,他在军事、整饬吏治、革新教育培养选拔人才及对外交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
关键词 曾国藩 经世改革 思想实践
下载PDF
《澄斋日记》所见恽毓鼎史论的特点与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舒习龙 黄茹娟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7-94,共8页
晚清史官恽毓鼎,久领兰台十九年,博通经史,为著名史学家。由于长年伴驾,恽毓鼎又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具备丰富的史学见解,其史学论述正是其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以《澄斋日记》为核心史料,尝试对其史论进行分类,并结... 晚清史官恽毓鼎,久领兰台十九年,博通经史,为著名史学家。由于长年伴驾,恽毓鼎又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具备丰富的史学见解,其史学论述正是其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以《澄斋日记》为核心史料,尝试对其史论进行分类,并结合恽毓鼎传统士人的心态,分析其史论特点,提炼其史论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在评述其史论的价值基础上,将恽氏史论置于晚清时代巨变的背景下,客观地衡估其史论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毓鼎 史论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民主和科学与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
9
作者 徐国利 刘卫 《民主与科学》 1999年第2期23-25,共3页
在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民主和科学既是其动力,又是其矢志不渝追寻的目标。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史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近代以来史学民主化的表征是,史学关注的对象由少数英雄,帝王将相转向广大的民... 在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民主和科学既是其动力,又是其矢志不渝追寻的目标。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史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近代以来史学民主化的表征是,史学关注的对象由少数英雄,帝王将相转向广大的民众;由狭窄的政治史、军事史转向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 新史学派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新考据学 近现代化 史学方法
下载PDF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考据之学”——从梁启超晚年的治学转向与学术关怀说起
10
作者 项念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8-76,共9页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注、提倡并实践"整理国故",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他对新旧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注、提倡并实践"整理国故",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他对新旧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考据传统 “新考证学” 现代学术
下载PDF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梁启超《新史学》历史作用简析
11
作者 王秀绒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31-33,共3页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他的史学名著《新史学》,该论著对封建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对史学近代化进程起了理论奠基作用,同时也有提倡民族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关键词 《新史学》 梁启超 封建史学 史学近代化 民族主义精神 历史作用 局限性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时代条件与王韬的史学
12
作者 舒习龙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7-89,共3页
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史学界对此早有定评。以往,史学界对王韬史学的解部侧重于有代表性的史著、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忽视了从文化视角透视王韬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本文结合王韬所处的“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时代,着... 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史学界对此早有定评。以往,史学界对王韬史学的解部侧重于有代表性的史著、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忽视了从文化视角透视王韬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本文结合王韬所处的“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时代,着重论述“由睁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思潮决定了其史著的世界史意识;同时,本文阐述了王韬的多元历史观,以说明时代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时代条件 世界史意识 多元历史观 史学 文化
下载PDF
试论晚清社会变迁与史家民族史观的嬗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兴 杨永福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8-38,共11页
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史家的民族史观发生根本的嬗变。这种嬗变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民族史观的基本要素中的文化观念的被重新估价,从而导致中国中心观念在晚清史家民族史观中的退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民族史观中族类观和政治... 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史家的民族史观发生根本的嬗变。这种嬗变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民族史观的基本要素中的文化观念的被重新估价,从而导致中国中心观念在晚清史家民族史观中的退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民族史观中族类观和政治观的被重新体认,并把这种体认融归为民族国家思想。这实质是一场文化的反思和抉择,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变迁 民族史观 华夷之辨 民族国家思想 嬗变
下载PDF
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亦男 《阴山学刊》 2009年第5期62-67,共6页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英国人的广东屠夫,在额尔金等联军将领眼里,他是强有力的敌方首领,是反抗势力的标杆人物。不同的人对叶名琛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了解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会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叶名琛 排外 广州屠夫 亚罗号事件
下载PDF
俞樾“尊荀”析论
15
作者 魏永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50-53,共4页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汉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谨守乾嘉汉学的治学门径,在经学、诸子学、小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拟从“尊荀”这一角度,来探讨俞樾的学术和思想特色,以期弥补史学界在这方面...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汉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谨守乾嘉汉学的治学门径,在经学、诸子学、小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拟从“尊荀”这一角度,来探讨俞樾的学术和思想特色,以期弥补史学界在这方面的阙漏。1俞樾对荀子的尊崇,主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俞樾 《论语》 《孟子》 孟子学说 《毛诗》 清代汉学 “法后王” 科举考试 “性善论”
下载PDF
皮锡瑞《经学历史》评析
16
作者 胡振涛 《湘南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经学历史》是皮锡瑞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由于时代以及个人立场的原因,存在诸如以今经文家的视角看待经学发展等问题,但进步方面还是主要的。他已经注意到了经学的历史变化过程,其书不仅具备了史学著作的一些基本要素,而且在写作... 《经学历史》是皮锡瑞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由于时代以及个人立场的原因,存在诸如以今经文家的视角看待经学发展等问题,但进步方面还是主要的。他已经注意到了经学的历史变化过程,其书不仅具备了史学著作的一些基本要素,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史学方法,还初具历史的辩证思维。因此,它是一部初步符合史著要求的的经学史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锡瑞 《经学历史》 经学史
下载PDF
戊戌维新思潮与中国史学近代化
17
作者 张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2,共8页
戊戌维新思潮对于促进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化史观的传播,打破了以往陈旧的历史观念,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历史思想,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阶段性认识。戊戌维新思潮还引发了对旧史学弊端的批判,提倡重视“民史”,要求“史界革... 戊戌维新思潮对于促进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化史观的传播,打破了以往陈旧的历史观念,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历史思想,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阶段性认识。戊戌维新思潮还引发了对旧史学弊端的批判,提倡重视“民史”,要求“史界革命”,以及对史学功能的初步认识。梁启超和夏曾佑分别成为这一时期史学近代化在思想理论和撰述实践上的突出代表。对外国历史的介绍和对西方史学理论方法的引入,也成为戊戌思潮大力传播西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者的直接目的尽管是为了变法维新,但在客观上对突破单一的本国史研究有积极意义,而后者对于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思潮 史学近代化
下载PDF
郭嵩焘“调和汉宋”的经学思想探析
18
作者 马旭垚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13,共2页
在清代汉学和宋学壁垒森严的情况下,郭嵩焘“调和汉宋”的经学思想主要是立足于对汉学、宋学的客观评价,通过对汉学、宋学优劣的具体分析,从而提出“调和汉宋”的理论依据,对清代学术“调和汉宋”的倾向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郭嵩焘 调和汉宋 经学思想
下载PDF
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清末民初经学和史学曾一度易位,前者从学术中心滑向边缘,后者则走向中心。导致这一易位的因素很多,从外在世局对学术的影响看,道咸以后时局趋乱导致时人对整体学问和不同学术门类地位的认知发生转变,经世之学受到注重。乱世也使得本来... 清末民初经学和史学曾一度易位,前者从学术中心滑向边缘,后者则走向中心。导致这一易位的因素很多,从外在世局对学术的影响看,道咸以后时局趋乱导致时人对整体学问和不同学术门类地位的认知发生转变,经世之学受到注重。乱世也使得本来承担着"资治"功能的史学显得更为有用,科举考试的改革更强化了史学的地位,有意无意间出现了从"通经致用"到"通史致用"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科举考试 经世之学 经学 近代学术
原文传递
章太炎与中国现代学术基础的奠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义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6,共8页
近代以来,伴随中国国势衰微,西方学说大举涌入华夏。在此局面下,中国学术亟需转型开新,从而在新的时代里得以自立,形成真正的中国话语,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想资源。章太炎对此问题,有着极为深入且全面的思考。他面对清末今文经学将儒... 近代以来,伴随中国国势衰微,西方学说大举涌入华夏。在此局面下,中国学术亟需转型开新,从而在新的时代里得以自立,形成真正的中国话语,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想资源。章太炎对此问题,有着极为深入且全面的思考。他面对清末今文经学将儒家宗教化的思潮,力主中华文明的特征在于人文性、世俗性,故极力主张从中国历史的流变中探求中国文化精神。在构建学术体系方面,章太炎从语言文字体系、历史学体系、宗教哲学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相关学说不但疏通知远,而且广大精微。在此基础上,章太炎强调治学应从"自国自心"出发,通过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思考,让中国学术一面具有现代品格,一面形成自身的话语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中华学术 自国自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