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988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一统历史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凝聚
1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发展演进模式,作为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确认其文化身份的历史依据,同时建构了华夷同源、“天下一家”、“四海归一”的大一统历史记忆,将华夷各族整合成为一个世代相继、绵延不断的“文化血缘”共同体,籍以与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政治时局相呼应。通过这样的人为建构,赋予汉帝国绍继周、殷而为新王的正统性与权威性,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孕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历史观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观视角下的汉代铁剑浅析
2
作者
徐靖
姚政权
+1 位作者
杨娟
宋佳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29-32,共4页
文章通过科学仪器对出土汉代铁剑进行分析,得到铁剑的不同锈蚀成分、X光照片以及剑鞘的残留状况,从微观视角拓展了人们对汉代铁剑的认识。
关键词
汉代铁剑
仪器分析
微观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义愿景与汉代西王母形象的经典塑造
3
作者
张影
邬晓东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97-105,共9页
汉代文献、画像石和铜镜铭文中记载了很多与西王母相关的文字和图像,尤其是丰富的考古资料的发现对汉代西王母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西王母崇拜在汉代时期兴盛,西王母的神格在汉代民间经历了由普通神到至上神的变化。西王母崇拜的兴盛...
汉代文献、画像石和铜镜铭文中记载了很多与西王母相关的文字和图像,尤其是丰富的考古资料的发现对汉代西王母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西王母崇拜在汉代时期兴盛,西王母的神格在汉代民间经历了由普通神到至上神的变化。西王母崇拜的兴盛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长生的热切渴望和西王母对人们生活中种种美好夙愿的庇佑。西王母形象的经典化形成及其永续流传具有重要的文学乃至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画像石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评董仲舒与司马迁的义利观
4
作者
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对董仲舒和司马迁的义利观,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或误解。概而言之,董仲舒的义利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重义兴利,既强调义大于利,又主张物质利益不可或缺,圣人也要“为天下兴利”。二是“宜在我者”,把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
对董仲舒和司马迁的义利观,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或误解。概而言之,董仲舒的义利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重义兴利,既强调义大于利,又主张物质利益不可或缺,圣人也要“为天下兴利”。二是“宜在我者”,把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都纳入“义”的范畴,而将不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均视为“利”的范畴,并引申出反对盐铁官营和官吏经商的“与民争利”主张。司马迁的义利观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利大于义,公开宣称求利或争利是人的天性,所谓仁义亦只是“富”的附属物。二是国家和个人均可以“兴利”,也应该倡导“兴利”。至于“兴利”能否成功,其结果是好是坏,则应当看具体效果,而不能一概否定。尽管他们的义利观都存在明显的局限,并相互对立,但无论是董仲舒的义利观,还是司马迁的义利观,实际都有着针砭现实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司马迁
义利观
重义兴利
利大于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行政报告中的“请”与“报”
5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制机制,为行政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行政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行政报告
请示
回复
程序
法律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6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尚书台到丞相府--蜀汉前期最高军政机构的演变
7
作者
宋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刘备称汉中王后,其左将军府改称大司马府,并建立了尚书台。他称帝后取消了大司马府,由尚书台统领全国要务,削夺了外朝官员主要是诸葛亮的职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立丞相府,总揽全国军政事务并兼领益州牧,将后主与辅政的李严排除在决...
刘备称汉中王后,其左将军府改称大司马府,并建立了尚书台。他称帝后取消了大司马府,由尚书台统领全国要务,削夺了外朝官员主要是诸葛亮的职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立丞相府,总揽全国军政事务并兼领益州牧,将后主与辅政的李严排除在决策领域之外。他领兵北伐的7年中丞相府常设在汉中,遥控朝政,带子息在身边,不再回朝面君,并于成都设立留守相府,对后主严密监视限制,其丞相府的性质可视为权臣控制皇帝和朝廷的统治机构“霸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尚书台
丞相府
霸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初政统的延续与更法辨析
8
作者
曾海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叔孙通为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宗庙之礼,成功让高祖享受到“知为皇帝之贵”,但这对秦制而言不过是一种延续而非更法。文明不是成功术,衡量叔孙通的所为,不能只停留在其成功的一面。贾谊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兴儒家礼乐的方法更秦之...
叔孙通为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宗庙之礼,成功让高祖享受到“知为皇帝之贵”,但这对秦制而言不过是一种延续而非更法。文明不是成功术,衡量叔孙通的所为,不能只停留在其成功的一面。贾谊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兴儒家礼乐的方法更秦之法,但因文帝一方面“本修黄老之言”,另一方面对方术有浓厚兴趣,更容易被阴阳家吸引,故而导致这种更法的失败。公孙臣提出“汉当土德”,几经波折之后才得以取代秦王朝的水德。这意味着儒家的“任德教”更化承秦而来的“任刑法”,最终以儒家的思想品格提升了刘汉王朝在政统上的延续与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统
延续
更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汉代人的国家意识
9
作者
刘志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中国真正有效、稳固、积极、健康的群体爱国意识的形成及爱国行为的产生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人
国家意识
“公”“私”属性
多层次性
差异性
可变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与权力:汉唐时期胎孕知识的性别选择
10
作者
焦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中国传统医学在汉唐时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胎孕知识,主要集中在《胎产书》《产经》《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等医书之中。除了不孕症和孕期疾病的治疗、孕妇营养、养胎和接生的方法之外,还包括与生男生女有关的理论、医方、方术和...
中国传统医学在汉唐时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胎孕知识,主要集中在《胎产书》《产经》《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等医书之中。除了不孕症和孕期疾病的治疗、孕妇营养、养胎和接生的方法之外,还包括与生男生女有关的理论、医方、方术和胎孕禁忌等。受父权制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汉唐时期的胎孕知识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色彩,存在着强烈的性别选择倾向,本质上反映了权力与知识建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胎孕知识
生育技术
男性权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件汉代漆器锥画痕迹研究
11
作者
徐靖
宋佳佳
姚政权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漆器上的锥画痕迹进行微观观察和分析,直观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对“鎗划”和“嵌色”技艺的解读,并根据微观测量数据推断出了制作锥画工具的尖端形态。
关键词
漆器
锥画
显微观察
拉曼光谱
原文传递
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12
作者
汪茜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亟须探究数字化场景下传统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然而,由于存在数字技术瓶颈、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的市场推广效果较差,亟须...
目的: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亟须探究数字化场景下传统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然而,由于存在数字技术瓶颈、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的市场推广效果较差,亟须进行数字化开发,寻求新的场景赋能、思路探索与路径延展。鉴于此,文章聚焦数字化场景,以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为对象,探究其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思路与策略,以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及IP化符号进行详细论述,深化对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精髓的理解,为后续在数字化场景下开发文创产品提供宝贵的素材和灵感。基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IP化符号,提出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即通过数字化建模、交互式体验、数字融合赋能以及跨界数字合作,将漆画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推介中。结果:研究为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结论:文创数字化的浪潮势不可当,其通过创新的手段,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加时尚、年轻化的方式展现给大众,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创产业中的一股新潮流,引领着传统文化向更广阔的市场、更广泛的群体传播与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
文创产品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东二段仕宦称谓考
13
作者
马红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50-52,共3页
河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是金元易代之际的遗民代表,正史未见有传,相关记载散见于诗集、方志等。二人仕宦经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金亡前求学读书、应举赴试;金亡后隐居龙门、结社授学;兄亡后克己出任学官,以学入仕。这种“入”与“出...
河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是金元易代之际的遗民代表,正史未见有传,相关记载散见于诗集、方志等。二人仕宦经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金亡前求学读书、应举赴试;金亡后隐居龙门、结社授学;兄亡后克己出任学官,以学入仕。这种“入”与“出”的变化带有儒家“立德”以济世“立功”的文化色彩。广为世人称赞,美誉甚多,以称谓的主体来进行一个归类划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号,诸如“遁庵”“在家居士”“菊轩”“国朝文人”;二是二人合称(美称),诸如“河东二段”“稷山二段”“二妙”“双飞”“德门二段”“儒林标榜”“秦晋名士”等,体现了二段才学早著,家学渊深,同时表现二人从坚守抱贞守节忠于旧朝的不仕之心,到践行士大夫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的心态变化,彰显出特殊时期下士大夫于“进”“退”间的高尚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克己
段成己
仕宦
称谓
考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研究
14
作者
陈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动物俑作为汉墓中重要的随葬品之一,对于反映汉代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及丧葬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俑的种类多样,主要有鸡、狗、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也有鱼、蟾蜍、猴、虎、熊等野生动物。成都地区作为汉代蜀地的核心区域,出...
动物俑作为汉墓中重要的随葬品之一,对于反映汉代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及丧葬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俑的种类多样,主要有鸡、狗、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也有鱼、蟾蜍、猴、虎、熊等野生动物。成都地区作为汉代蜀地的核心区域,出土了大量动物俑。文章通过对成都地区动物俑的研究,不仅可以梳理该地区动物俑的发展演变规律,还能以点概面地总结出蜀地动物俑的整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俑
汉墓
成都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空心砖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艳朋(领队)
曾宇
+3 位作者
韩冬
张振宇(摄)
张鹏轩(绘图)
赵通(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种结构,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形制特征,对探索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新城
西石羊墓群
西汉时期
空心砖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敦煌郡南塞防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郑炳林
司豪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长城防线、西部两关防线、南部南塞防线组成的第四层防御体系。敦煌最初应以“南湖绿洲屯戍点——南湖塞墙——党河、鸣沙山——天田与古塞城南段”为南塞。后随着西汉对敦煌郡经营的深入,南塞推进至南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部分烽燧修筑至南山南麓,新的南塞由大量烽燧、少量城鄣以及局部地区修建的塞墙构成。敦煌南塞自西向东主要包括:阳关都尉及所辖雕秩候官、敦煌县南部的博望候官、广至县南部的“徼”以及冥安与渊泉二县以南的屋阑、南塞、益广、广校①候官,其中位于渊泉县南的南塞、益广、广校候官应即“南塞三候”,或设置于昌马盆地一带,属敦煌郡直辖。此外,南塞沿线还修筑羌备城坞并设置众多的亭。足见西汉敦煌郡已经建造起较为完备的南塞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郡
南塞
古塞城
阳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17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18
作者
岳岭
金爱秀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
民间信仰
丧葬文化
多元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长安城武库出土铠甲片与铁铤的制作工艺研究
19
作者
张周瑜
梁宏刚
+3 位作者
陈徐玮
刘振东
潜伟
张有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8,共7页
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了大批西汉铁器,其中铠甲片、金属镞出土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系统分析了24件铠甲片与17件残镞铁铤,发现残铁铤既包括铜镞之铤,也存在铁镞之铤,且存在不同的接铸顺序;所分析的铠甲片属于铜铁复合器,与铜镞之铤...
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了大批西汉铁器,其中铠甲片、金属镞出土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系统分析了24件铠甲片与17件残镞铁铤,发现残铁铤既包括铜镞之铤,也存在铁镞之铤,且存在不同的接铸顺序;所分析的铠甲片属于铜铁复合器,与铜镞之铤均存在超薄的夹铜层结构。依据两者微观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认为具有铜铁复合架构的铠甲片是由这些铜镞之残铤经退火、锻打制成,且铠甲片的整个加工流程应完成于武库内,因此武库除屯藏兵备的职能外,还具有铁器锻造成型、加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武库
铠甲片
铁铤
铜铁复合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吏籍”小识
20
作者
蒋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
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的农户名籍,有宗亲“属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贞索隐,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40页),也有管控市井商贾的“市籍”(《汉书》卷五《景帝纪》,第152页)。那么,当时是否有专门记录行政官吏信息的档案?两汉史书虽无“吏籍”明文,学者亦少讨论,但相关文献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户齐民
属籍
中华书局
司马贞
《汉书》
名籍
有迹可循
吏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一统历史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凝聚
1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19AZS016)。
文摘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发展演进模式,作为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确认其文化身份的历史依据,同时建构了华夷同源、“天下一家”、“四海归一”的大一统历史记忆,将华夷各族整合成为一个世代相继、绵延不断的“文化血缘”共同体,籍以与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政治时局相呼应。通过这样的人为建构,赋予汉帝国绍继周、殷而为新王的正统性与权威性,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孕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
关键词
大一统历史观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Keywords
the unified concept of history
unified multi\|ethnic nation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hinese identit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观视角下的汉代铁剑浅析
2
作者
徐靖
姚政权
杨娟
宋佳佳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29-32,共4页
文摘
文章通过科学仪器对出土汉代铁剑进行分析,得到铁剑的不同锈蚀成分、X光照片以及剑鞘的残留状况,从微观视角拓展了人们对汉代铁剑的认识。
关键词
汉代铁剑
仪器分析
微观视角
分类号
K875.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义愿景与汉代西王母形象的经典塑造
3
作者
张影
邬晓东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97-105,共9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视域下的《风俗通义》研究”(21ZWB175)。
文摘
汉代文献、画像石和铜镜铭文中记载了很多与西王母相关的文字和图像,尤其是丰富的考古资料的发现对汉代西王母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西王母崇拜在汉代时期兴盛,西王母的神格在汉代民间经历了由普通神到至上神的变化。西王母崇拜的兴盛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长生的热切渴望和西王母对人们生活中种种美好夙愿的庇佑。西王母形象的经典化形成及其永续流传具有重要的文学乃至文化史意义。
关键词
西王母
画像石
文化意义
Keywords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Stone Reliefs
Cultur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评董仲舒与司马迁的义利观
4
作者
晋文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思想通史”(20@ZH026)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秦汉卷。
文摘
对董仲舒和司马迁的义利观,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或误解。概而言之,董仲舒的义利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重义兴利,既强调义大于利,又主张物质利益不可或缺,圣人也要“为天下兴利”。二是“宜在我者”,把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都纳入“义”的范畴,而将不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均视为“利”的范畴,并引申出反对盐铁官营和官吏经商的“与民争利”主张。司马迁的义利观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利大于义,公开宣称求利或争利是人的天性,所谓仁义亦只是“富”的附属物。二是国家和个人均可以“兴利”,也应该倡导“兴利”。至于“兴利”能否成功,其结果是好是坏,则应当看具体效果,而不能一概否定。尽管他们的义利观都存在明显的局限,并相互对立,但无论是董仲舒的义利观,还是司马迁的义利观,实际都有着针砭现实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董仲舒
司马迁
义利观
重义兴利
利大于义
Keywords
Dong Zhongshu
Sima Qian
the concept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emphasizing righteousness and promoting bene-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行政报告中的“请”与“报”
5
作者
刘太祥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文摘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制机制,为行政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行政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秦汉
行政报告
请示
回复
程序
法律制度
Keywords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dministrative report
request for instructions
approval reply
procedure
legal system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6
作者
孟宪实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文摘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Keywords
pre-Qin
aristocratic politics
Liu Bang’s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Qin and Han Dynasties
scholarly politics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尚书台到丞相府--蜀汉前期最高军政机构的演变
7
作者
宋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摘
刘备称汉中王后,其左将军府改称大司马府,并建立了尚书台。他称帝后取消了大司马府,由尚书台统领全国要务,削夺了外朝官员主要是诸葛亮的职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立丞相府,总揽全国军政事务并兼领益州牧,将后主与辅政的李严排除在决策领域之外。他领兵北伐的7年中丞相府常设在汉中,遥控朝政,带子息在身边,不再回朝面君,并于成都设立留守相府,对后主严密监视限制,其丞相府的性质可视为权臣控制皇帝和朝廷的统治机构“霸府”。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尚书台
丞相府
霸府
Keywords
Liu Bei
Zhuge Liang
the Imperial Secretariat(Shangshu Tai尚书台)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丞相府)
General Staff(Bafu霸府)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初政统的延续与更法辨析
8
作者
曾海军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初七十年的子学研究”(17BZX047)。
文摘
叔孙通为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宗庙之礼,成功让高祖享受到“知为皇帝之贵”,但这对秦制而言不过是一种延续而非更法。文明不是成功术,衡量叔孙通的所为,不能只停留在其成功的一面。贾谊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兴儒家礼乐的方法更秦之法,但因文帝一方面“本修黄老之言”,另一方面对方术有浓厚兴趣,更容易被阴阳家吸引,故而导致这种更法的失败。公孙臣提出“汉当土德”,几经波折之后才得以取代秦王朝的水德。这意味着儒家的“任德教”更化承秦而来的“任刑法”,最终以儒家的思想品格提升了刘汉王朝在政统上的延续与更法。
关键词
儒家
政统
延续
更法
Keywords
Confucianism
political legitimacy
continuity
reform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汉代人的国家意识
9
作者
刘志平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80)
西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孵化计划”项目(17XNFH035)。
文摘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中国真正有效、稳固、积极、健康的群体爱国意识的形成及爱国行为的产生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汉代人
国家意识
“公”“私”属性
多层次性
差异性
可变性
Keywords
the people in the Han Dynasty
state consciousness
public and private attributes
multi-level nature
difference
changeabilit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与权力:汉唐时期胎孕知识的性别选择
10
作者
焦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妇女文化研究”(19FZSB047)。
文摘
中国传统医学在汉唐时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胎孕知识,主要集中在《胎产书》《产经》《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等医书之中。除了不孕症和孕期疾病的治疗、孕妇营养、养胎和接生的方法之外,还包括与生男生女有关的理论、医方、方术和胎孕禁忌等。受父权制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汉唐时期的胎孕知识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色彩,存在着强烈的性别选择倾向,本质上反映了权力与知识建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汉唐时期
胎孕知识
生育技术
男性权利
Keywords
Han and Tang Dynasties
pregnancy knowledge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male power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件汉代漆器锥画痕迹研究
11
作者
徐靖
宋佳佳
姚政权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基金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皖文物博函[2012]87号)。
文摘
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漆器上的锥画痕迹进行微观观察和分析,直观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对“鎗划”和“嵌色”技艺的解读,并根据微观测量数据推断出了制作锥画工具的尖端形态。
关键词
漆器
锥画
显微观察
拉曼光谱
Keywords
lacquerware
awl
Microcosmic observation
Raman spectrum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6.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12
作者
汪茜
机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5期41-43,共3页
基金
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G背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数字化文创产品转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YBG001。
文摘
目的: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亟须探究数字化场景下传统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然而,由于存在数字技术瓶颈、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的市场推广效果较差,亟须进行数字化开发,寻求新的场景赋能、思路探索与路径延展。鉴于此,文章聚焦数字化场景,以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为对象,探究其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思路与策略,以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及IP化符号进行详细论述,深化对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精髓的理解,为后续在数字化场景下开发文创产品提供宝贵的素材和灵感。基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IP化符号,提出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即通过数字化建模、交互式体验、数字融合赋能以及跨界数字合作,将漆画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推介中。结果:研究为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结论:文创数字化的浪潮势不可当,其通过创新的手段,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加时尚、年轻化的方式展现给大众,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创产业中的一股新潮流,引领着传统文化向更广阔的市场、更广泛的群体传播与延伸。
关键词
数字化
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
文创产品
传统文化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东二段仕宦称谓考
13
作者
马红梅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50-52,共3页
文摘
河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是金元易代之际的遗民代表,正史未见有传,相关记载散见于诗集、方志等。二人仕宦经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金亡前求学读书、应举赴试;金亡后隐居龙门、结社授学;兄亡后克己出任学官,以学入仕。这种“入”与“出”的变化带有儒家“立德”以济世“立功”的文化色彩。广为世人称赞,美誉甚多,以称谓的主体来进行一个归类划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号,诸如“遁庵”“在家居士”“菊轩”“国朝文人”;二是二人合称(美称),诸如“河东二段”“稷山二段”“二妙”“双飞”“德门二段”“儒林标榜”“秦晋名士”等,体现了二段才学早著,家学渊深,同时表现二人从坚守抱贞守节忠于旧朝的不仕之心,到践行士大夫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的心态变化,彰显出特殊时期下士大夫于“进”“退”间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
段克己
段成己
仕宦
称谓
考述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研究
14
作者
陈龙
机构
郑州大学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文摘
动物俑作为汉墓中重要的随葬品之一,对于反映汉代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及丧葬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俑的种类多样,主要有鸡、狗、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也有鱼、蟾蜍、猴、虎、熊等野生动物。成都地区作为汉代蜀地的核心区域,出土了大量动物俑。文章通过对成都地区动物俑的研究,不仅可以梳理该地区动物俑的发展演变规律,还能以点概面地总结出蜀地动物俑的整体特点。
关键词
动物俑
汉墓
成都地区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空心砖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艳朋(领队)
曾宇
韩冬
张振宇(摄)
张鹏轩(绘图)
赵通(绘图)
机构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文摘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种结构,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形制特征,对探索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秦汉新城
西石羊墓群
西汉时期
空心砖墓
Keywords
Qinhan New City
Xishiyang tomb group
Western Han period
hollow-brick tombs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敦煌郡南塞防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郑炳林
司豪强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21VJXT002)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出土简牍与西汉河西移民群体专题研究”(2023lzujbkyxs007)。
文摘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长城防线、西部两关防线、南部南塞防线组成的第四层防御体系。敦煌最初应以“南湖绿洲屯戍点——南湖塞墙——党河、鸣沙山——天田与古塞城南段”为南塞。后随着西汉对敦煌郡经营的深入,南塞推进至南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部分烽燧修筑至南山南麓,新的南塞由大量烽燧、少量城鄣以及局部地区修建的塞墙构成。敦煌南塞自西向东主要包括:阳关都尉及所辖雕秩候官、敦煌县南部的博望候官、广至县南部的“徼”以及冥安与渊泉二县以南的屋阑、南塞、益广、广校①候官,其中位于渊泉县南的南塞、益广、广校候官应即“南塞三候”,或设置于昌马盆地一带,属敦煌郡直辖。此外,南塞沿线还修筑羌备城坞并设置众多的亭。足见西汉敦煌郡已经建造起较为完备的南塞防御体系。
关键词
西汉
敦煌郡
南塞
古塞城
阳关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17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项目编号:21VJXT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Keyword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Yangguan
Dunhuang Junshi
the Western Regions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18
作者
岳岭
金爱秀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金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与历史研究”(项目编号:2022XWH2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阳碑刻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BZS012)
南阳师范学院国家社科培育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秦汉旌表研究”(项目编号:2023PY012)
文摘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
南阳汉画
民间信仰
丧葬文化
多元文化认同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in Nanyang
religious belief
funerary culture
multicultural identit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C912.8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长安城武库出土铠甲片与铁铤的制作工艺研究
19
作者
张周瑜
梁宏刚
陈徐玮
刘振东
潜伟
张有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金属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9YFC15202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7ZDA17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了大批西汉铁器,其中铠甲片、金属镞出土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系统分析了24件铠甲片与17件残镞铁铤,发现残铁铤既包括铜镞之铤,也存在铁镞之铤,且存在不同的接铸顺序;所分析的铠甲片属于铜铁复合器,与铜镞之铤均存在超薄的夹铜层结构。依据两者微观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认为具有铜铁复合架构的铠甲片是由这些铜镞之残铤经退火、锻打制成,且铠甲片的整个加工流程应完成于武库内,因此武库除屯藏兵备的职能外,还具有铁器锻造成型、加工的功能。
关键词
汉长安城武库
铠甲片
铁铤
铜铁复合器
Keywords
Wuku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Armour
Tang
Iron-copper bi-metallic artefact
分类号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吏籍”小识
20
作者
蒋波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文摘
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的农户名籍,有宗亲“属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贞索隐,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40页),也有管控市井商贾的“市籍”(《汉书》卷五《景帝纪》,第152页)。那么,当时是否有专门记录行政官吏信息的档案?两汉史书虽无“吏籍”明文,学者亦少讨论,但相关文献有迹可循。
关键词
编户齐民
属籍
中华书局
司马贞
《汉书》
名籍
有迹可循
吏民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一统历史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凝聚
田广林
周宇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观视角下的汉代铁剑浅析
徐靖
姚政权
杨娟
宋佳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意义愿景与汉代西王母形象的经典塑造
张影
邬晓东
《北方论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评董仲舒与司马迁的义利观
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秦汉行政报告中的“请”与“报”
刘太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尚书台到丞相府--蜀汉前期最高军政机构的演变
宋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初政统的延续与更法辨析
曾海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再论汉代人的国家意识
刘志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技术与权力:汉唐时期胎孕知识的性别选择
焦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件汉代漆器锥画痕迹研究
徐靖
宋佳佳
姚政权
《中国生漆》
2024
0
原文传递
12
数字化场景下马王堆汉墓漆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汪茜
《艺术科技》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河东二段仕宦称谓考
马红梅
《今古文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研究
陈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空心砖墓发掘简报
王艳朋(领队)
曾宇
韩冬
张振宇(摄)
张鹏轩(绘图)
赵通(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西汉敦煌郡南塞防御体系的构建
郑炳林
司豪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岳岭
金爱秀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汉长安城武库出土铠甲片与铁铤的制作工艺研究
张周瑜
梁宏刚
陈徐玮
刘振东
潜伟
张有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汉代“吏籍”小识
蒋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