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朝“大一统”的空间叙事——基于《新唐书·地理志》的研究
1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为我们解释唐朝“大一统”提供了空间维度的观察路径与文献基础。唐朝“郡县天下-羁縻府州-文化边疆”的空间结构不仅改变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空间叙事,而且在具体实践上,唐朝所形成的“大一统”是沟通中央与地方、维系中心与边疆、涵盖中国境内与域外世界的整体性叙事。正是基于“大一统”的空间叙事,使得中国疆域具有了超越具体朝代的稳定性,成为现代中国疆域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地理志》 空间叙事 唐朝 “大一统”
下载PDF
交融互鉴:高昌国、唐西州各族民众社会生活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2
作者 曹利华 张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作,甚至族际通婚,宗教信仰转变等,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交融互鉴。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文化认同资源和文化心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吐鲁番出土文书 社会生活 民族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穆天子传》西征地理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3
作者 周书灿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国语·周语上》《穆天子传》有关犬戎居地及周穆王伐犬戎背景、交通路线记载的重大差异,说明《穆天子传》作者对于西周时期穆王伐犬戎的历史事件已全然不知,而完全出于凭空虚构。通过语言学、文献学等多角度分析,似乎可以推知,《... 《国语·周语上》《穆天子传》有关犬戎居地及周穆王伐犬戎背景、交通路线记载的重大差异,说明《穆天子传》作者对于西周时期穆王伐犬戎的历史事件已全然不知,而完全出于凭空虚构。通过语言学、文献学等多角度分析,似乎可以推知,《山海经》的《山经》部分成书时代可能早于《穆天子传》,而《山海经》的《海经》《荒经》部分的成书年代,可能又晚于《穆天子传》。《穆天子传》西征南河以下,多附会《西次三经》地名,杂凑而成。《穆天子传》西征地名具有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学术界对《穆天子传》西征地名的考证很难做到准确无误。学术界在对《穆天子传》西征地名考证过程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穆天子传》西征地名的精确与模糊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西征 地理 模糊性
下载PDF
清华简与夏史重建
4
作者 杜勇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清华简中发现了丰富的夏史资料,开启了重构夏代文明史的新境界。但它与传世文献一样,都是由口头传说生成的晚出文献史料。依照兰克史学的治史规则,这种非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大有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派正是利用传说资料的局限性,... 清华简中发现了丰富的夏史资料,开启了重构夏代文明史的新境界。但它与传世文献一样,都是由口头传说生成的晚出文献史料。依照兰克史学的治史规则,这种非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大有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派正是利用传说资料的局限性,提出了风靡一时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把夏代历史说成是传说的堆积,虚妄的伪造。然其论说证据不密,逻辑不畅,经不起新旧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夏史材料的验证,无法支撑疑古派建立的学术大厦。上古史研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兰克史学那套摒弃传说资料的研究方法未必适用。不管传说性文献形成的时间早晚如何,也不管它存在多少问题,其中具有客观历史的质素、事实真相的颗粒,不是仅凭主观怀疑就可以彻底否定的。坚持文献与考古资料相须为用,其归一揆,才能真正重构出“充实而有光辉”的夏代文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夏史重建 疑古派 传说史料
下载PDF
郭嗣本与唐贞观时期北疆经营探究
5
作者 赵海军 王庆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特别是郭嗣本曾参与了唐初与突厥的战争和交往等,对于研究唐初与突厥的关系也起到作用,志文还记载了郭嗣本曾担任鸿胪寺卿,对于了解和认识唐初的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嗣本墓志 突厥 贞观 鸿胪寺
下载PDF
唐元功臣中的粟特武人浅议
6
作者 王兰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唐玄宗先后发动“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相继击败韦后集团与太平公主势力,最终从其父睿宗手中接过王权,登上帝位,在他夺取最高统治权力的过程中,北衙禁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存在粟特人的身影。从现存《史思礼墓志》《何德墓志》《... 唐玄宗先后发动“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相继击败韦后集团与太平公主势力,最终从其父睿宗手中接过王权,登上帝位,在他夺取最高统治权力的过程中,北衙禁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存在粟特人的身影。从现存《史思礼墓志》《何德墓志》《史伏保墓志》中,可以看到这些粟特武人起家于唐隆政变,长期忠心追随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他们不断升迁,有的还仕至高官。由此可以窥见北衙禁军的演变发展、北衙武人的迁官路径,还可以看到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面貌与民族平等、融合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武人 唐隆政变 北衙禁军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裴陵与公子鍼:河东裴氏始祖传说中的历史图景与世系建构
7
作者 刘丽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家谱承载的是家族的集体记忆,始祖是凝聚家族共同体的起点。唐代河东裴氏祖先溯源中,“非子之后”流行于诸裴家谱书写中,由此产生裴氏得氏始祖的两种传说。裴陵说与赵氏得氏故事类似,透露出先秦姓氏演进的历史图景,虽未被诸裴认同,却获... 家谱承载的是家族的集体记忆,始祖是凝聚家族共同体的起点。唐代河东裴氏祖先溯源中,“非子之后”流行于诸裴家谱书写中,由此产生裴氏得氏始祖的两种传说。裴陵说与赵氏得氏故事类似,透露出先秦姓氏演进的历史图景,虽未被诸裴认同,却获得唐代官方谱牒《元和姓纂》的认可而进入正史叙事;公子鍼说是宗法观念下世系建构的产物,虽不为官方承认,然在诸裴家谱建构中又曾是一个被普遍承认的事实。探讨河东裴氏的两种始祖传说,并非分析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而是从历史记忆的角度探求集体记忆背后的情感、意图与相关社会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子之后 裴陵 公子鍼 河东裴氏 始祖传说
下载PDF
唐代士宦矛盾发展态势与士人选择
8
作者 徐乐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双方矛盾发展态势不同时期的反映,甘露之变则导致了双方彻底走向决裂。这样,士人的选择除传统的恐惧和疏离外,还多了一份投机式的攀附,虽然这种行为遭到士林口诛笔伐,但由于宦官权势强大,对这类士子的仕途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宦矛盾 脱靴 碰撞 攀附
下载PDF
大唐弘化公主和亲事迹研究
9
作者 白述礼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册封弘化公主,成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本文经考证认为:弘化公主出身宗室女,非李道明女;弘化公主出降吐谷浑王诺曷钵年代以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为准;弘化公主是唐朝唯一两次回朝省亲的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和诺...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册封弘化公主,成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本文经考证认为:弘化公主出身宗室女,非李道明女;弘化公主出降吐谷浑王诺曷钵年代以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为准;弘化公主是唐朝唯一两次回朝省亲的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和诺曷钵率吐谷浑部落“徙灵州”年代为咸亨三年(672)二月初八;唐廷对吐谷浑王族与部落内徙实行分别不同的安置的政策,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等王族住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村),部落住灵州所属安乐州(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红城水古城);吐谷浑王族、部落六代在灵州和安乐州;安乐、长乐,一城二名。研究和宣传弘化公主和亲历史,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吐谷浑王诺曷钵 宗室女 灵州
下载PDF
唐代渝、涪二州贬官流人考
10
作者 尚永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唐近三百年间贬、流渝、涪二州可考者25人,其中渝州10人,涪州15人。以时段多寡论,玄宗朝5人,高宗朝4人,中宗、肃宗朝各3人,武周、僖宗朝各2人,代、德、宪、穆、文、昭诸朝各1人;以谪罚性质论,贬23人(未之任者1人),流2人;以贬后任职论,刺... 唐近三百年间贬、流渝、涪二州可考者25人,其中渝州10人,涪州15人。以时段多寡论,玄宗朝5人,高宗朝4人,中宗、肃宗朝各3人,武周、僖宗朝各2人,代、德、宪、穆、文、昭诸朝各1人;以谪罚性质论,贬23人(未之任者1人),流2人;以贬后任职论,刺史12人,长史、别驾2人,令、尉5人,司马、司户、参军4人;以诗文创作论,刘宪、韦述、陆坚诸人均有作品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州 涪州 唐流贬官
下载PDF
论李杜交谊及其意义
11
作者 吴怀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李白杜甫交谊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意义绝不限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二人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伟大的情谊,是儒家倡导的以义相交的典范。具体而言,李白对杜甫很关心,但与杜甫对李白的盛情相比,李白对杜甫的情谊不够“对等... 李白杜甫交谊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意义绝不限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二人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伟大的情谊,是儒家倡导的以义相交的典范。具体而言,李白对杜甫很关心,但与杜甫对李白的盛情相比,李白对杜甫的情谊不够“对等”:在李白交游圈中,杜甫只是他的普通朋友;在杜甫的交友圈中,李白是他一见倾心的人物。杜甫推崇李白的才华和气质,理解李白为诗为人,同情李白的遭遇,甚至为李白申冤,这充分证明李白飘逸人格与绝世才华的巨大魅力。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关怀、同情、理解,也反映出杜甫独特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需求,在杜甫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和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交谊 赠答诗 君子之风
下载PDF
唐代官制中的“资”
12
作者 张程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有关“资”的一系列概念是唐代官制中的常见概念,在官员选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文献和考察词义,并证以史实,“官资”作为系列概念的本源,是描述官员诸多身份属性的静态概念,是对官员任官条件的总结。经由“成资”“资历”的演... 有关“资”的一系列概念是唐代官制中的常见概念,在官员选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文献和考察词义,并证以史实,“官资”作为系列概念的本源,是描述官员诸多身份属性的静态概念,是对官员任官条件的总结。经由“成资”“资历”的演变,概念由静入动,逐步具备了实践操作性,最终以“资序”作为总结和出口。资序是唐代根据官员资历进行的任官排序,以年劳为基础兼顾职事重要性,是选官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官资到资序的发展,表明了唐代选官制度的专业化发展,也导致了资历、资序等日渐品位化。五代北宋时期,资历、资序正式成为官员彰显身份、争取利益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任制度 官资 成资 资历 资序
下载PDF
唐建中年间岭南“撙节送上都”银铤考释
13
作者 李锦绣 张慧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南将撙节银送上都,体现了两税法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政治关系。这笏银铤的进献者是岭南节度、观察使元琇。建中时期德宗与藩镇频繁战争,国家财政难支,岭南献撙节银是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兴元元年,元琇升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应与其撙节进银之功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撙节 岭南 银铤 两税三分制 唐后期
下载PDF
中晚唐西北防御与区域联动问题研究——兼论唐朝与吐蕃、回纥、南诏、党项的博弈
14
作者 朱德军 《安徽史学》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边兵东调,吐蕃在攻陷陇右后,兵锋直指关中,京畿岌岌可危。为缓解关中军事压力,阻遏吐蕃东进,唐廷责令沿边藩镇进行区域联动,从侧翼发起反击。中唐时期,主要表现为三川与关中的联动,其中尤以西川牵制作战最有成效,唐廷...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边兵东调,吐蕃在攻陷陇右后,兵锋直指关中,京畿岌岌可危。为缓解关中军事压力,阻遏吐蕃东进,唐廷责令沿边藩镇进行区域联动,从侧翼发起反击。中唐时期,主要表现为三川与关中的联动,其中尤以西川牵制作战最有成效,唐廷还通过结盟回纥,策划南诏归唐等方式,对吐蕃构成威胁,关中防御压力大为减轻。晚唐时期,随着吐蕃、回纥的衰亡,南诏、党项遂成唐朝的新边患,关中与三川的区域联动发生重大变化,西川由牵制吐蕃入侵的主力,沦为南诏的蹂躏之地;各地藩镇从防秋关中,转为在西川等地的防冬,西川不仅丧失了策应关中的能力,反而成为关中防御的负担,西北防御体系崩解,唐王朝也随之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西北防御 区域联动 博弈
下载PDF
以民为本 胸怀苍生
15
作者 冯婷婷 《前线》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年少成名,进士及第,是永贞革新的核心成员之一,改革失败后先后被贬永州、柳州长达14年,最后卒...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年少成名,进士及第,是永贞革新的核心成员之一,改革失败后先后被贬永州、柳州长达14年,最后卒于柳州任上。柳宗元的一生,“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柳河东 永贞革新 山西省运城市 河东郡 核心成员 以民为本 永州
下载PDF
唐代社会“别宅置妇”现象探微
16
作者 徐鹏 王丹曼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唐代“别宅置妇”盛行,朝廷屡次颁布禁令,此风气仍未能改善。“别宅妇”的存在受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不和是极为重要的成因。“别宅置妇”现象的实质是在唐朝悍妻妒妇普遍存在的社会环境中,丈夫一方调节家庭关系以及试图恢复... 唐代“别宅置妇”盛行,朝廷屡次颁布禁令,此风气仍未能改善。“别宅妇”的存在受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不和是极为重要的成因。“别宅置妇”现象的实质是在唐朝悍妻妒妇普遍存在的社会环境中,丈夫一方调节家庭关系以及试图恢复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唐朝政府试图通过禁令来调整这一现象的努力,尽管短期内没有见效,但却符合社会主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别宅妇 士人 夫妻关系
下载PDF
博戏:唐宋时期文人的娱乐生活探析
17
作者 张小囡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唐宋时期,文人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对博戏的参与。在生活中,文人参与博戏通常会附加各种类型的彩头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骰子作为典型的博具,成为了文人宴饮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人参与博戏对其文学创作、博戏的改造都产... 唐宋时期,文人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对博戏的参与。在生活中,文人参与博戏通常会附加各种类型的彩头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骰子作为典型的博具,成为了文人宴饮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人参与博戏对其文学创作、博戏的改造都产生一定影响;而过分沉溺于其中所伴随而来的消极影响亦无可避免,部分文人也针对不良现象做出抨击来达到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文人 博戏 娱乐生活
下载PDF
南诏兵制渊源初探
18
作者 高迎翀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南诏兵制之渊源大致可分为三元。其中,南诏内部多元文化为根本因素;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原军政文化为直接因素;吐蕃告身、器物等制度文化对南诏兵制的影响则最小,是为表层因素。在南诏与唐、吐蕃的不断交往中,这种既荟萃了多种文化因子,又... 南诏兵制之渊源大致可分为三元。其中,南诏内部多元文化为根本因素;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原军政文化为直接因素;吐蕃告身、器物等制度文化对南诏兵制的影响则最小,是为表层因素。在南诏与唐、吐蕃的不断交往中,这种既荟萃了多种文化因子,又凝聚了本土特色的多元军事制度逐渐形成。究其实质,是云南地区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格局的反映,亦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兵制 渊源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论晚唐五代宋初军号刺面的变革意义
19
作者 肖雷鸣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唐末五代,军阀混战,为控制士兵逃逸,在刘仁恭、朱全忠等人的推动下,对军人强制刺面逐渐制度化,刺面文字与军队名号一致,士兵个人的身体与社会身份被打上了双重烙印。在中晚唐以来藩镇亲兵制的基础上,军帅选定的军号成为士兵难以摆脱的过... 唐末五代,军阀混战,为控制士兵逃逸,在刘仁恭、朱全忠等人的推动下,对军人强制刺面逐渐制度化,刺面文字与军队名号一致,士兵个人的身体与社会身份被打上了双重烙印。在中晚唐以来藩镇亲兵制的基础上,军帅选定的军号成为士兵难以摆脱的过往,个人名号被军号代替,刺面与文字的控制,使个人从属于集团,这是军号刺面的重大影响。赵宋立国后继承此制,由此在社会上产生了所谓“五民”之军人阶层,宋代的军人地位低下,与罪犯并无明显分隔,这无疑是晚唐五代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号刺面 身体控制 集团化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史料所见唐代县主簿职掌新考
20
作者 李澍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对大量墓志材料和传世典籍进行梳理,证明唐代县主簿作为佐贰官之一,其在各地的职掌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内容涵盖了基层行政、刑狱、教化、邮务、经济以及兼使职而行公事等六大职能,而并不仅限于以往依靠传统典志研究所总结出的基础权责。
关键词 唐代 基层 县主簿 职掌 出土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