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先秦时期的夷夏观念 被引量:5
1
作者 尹波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先秦的夷夏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笔者认为,其大致可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夷夏观念的侧重点不一。大致说来,西周时期的夷夏划分以与周王室的关系为最主要的标准;春秋时期,因为夷夏关系紧张,所以区别对待华夷,... 先秦的夷夏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笔者认为,其大致可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夷夏观念的侧重点不一。大致说来,西周时期的夷夏划分以与周王室的关系为最主要的标准;春秋时期,因为夷夏关系紧张,所以区别对待华夷,并强调夷夏在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的区别;战国时期,因为地理上"内中国而外夷狄"局面的形成和对统一国家的渴望,时人在把文化和生活习俗作为区别夷夏的根本标准的同时,也重视夷夏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并希望通过以夏变夷,建立一个包括中国、夷、戎、蛮、狄五方之民的大一统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念 先秦 中国 天下 诸夏
下载PDF
古代滇国主体民族族属再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族群的学者中,有的主张滇国主体民族为僰人,而有的则主张为叟人。本文结合各种史籍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云南民族构成演变态势,在细考各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滇国主体民族属氐羌族群说的依据经不起推敲,属濮人说的依据不充分,而属百越族群说的依据充分而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主体民族 氐羌族群 濮人 百越族群
下载PDF
先秦民族互动过程论——中国民族团结历史轨迹研究之一
3
作者 徐杰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中国的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先秦是中国民族团结历史轨迹的起点。
关键词 先秦 中国民族团结 民族互动过程 历史轨迹
下载PDF
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再营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先秦时期这种意识已经萌芽,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族早期雏形——夏人和商人。而崛起于渭水流域的周人族群,更是将华夏族这种意识加以推广和巩固,形成了周人集团。经过春秋、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先秦时期这种意识已经萌芽,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族早期雏形——夏人和商人。而崛起于渭水流域的周人族群,更是将华夏族这种意识加以推广和巩固,形成了周人集团。经过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共同体意识雏形基本形成。同样,生活在渭水流域的秦人,在发展、壮大、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以华夏族自居,并将华夏族共同体意识内化到所建立的秦帝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人 秦人 华夏族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光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6,共9页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犬戎、氐、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犬戎、氐、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甘肃 民族工作 黄帝部落 周族 犬戎 氐族
原文传递
青羌
6
作者 张生全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他们来得比我们早。那时候,姬姓黄帝部落与姜姓炎帝部落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大战,一连数月,直杀得尸横遍野,日月无光。最后炎帝部落大败,被迫归并。但是有一支却并不愿意俯首臣服,他们逃离了中原肥沃的土地,辗转流落到西部山... 他们来得比我们早。那时候,姬姓黄帝部落与姜姓炎帝部落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大战,一连数月,直杀得尸横遍野,日月无光。最后炎帝部落大败,被迫归并。但是有一支却并不愿意俯首臣服,他们逃离了中原肥沃的土地,辗转流落到西部山区,并改姓为“羌”。“羌”和“姜”都提示着他们游牧民族的身份,但改“女”为“儿”,怕不仅仅是父系或者母系社会形态的不同,更表明着他们坚持的态度及坚硬的骨气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部落 西部山区 游牧民族 社会形态 “儿” “女” 中原 炎帝
原文传递
云下等日落,挑花绣布鞋
7
作者 左青青 余笑忠 +4 位作者 张荣华(摄影) 王蛟(摄影) 陈剑(摄影) 张居悦(摄影) 何清海(摄影) 《龙门阵》 2019年第5期6-32,共27页
传说神农氏时代之末,中华文明史上有一场重要战役一阪泉之战,也称为炎黄上古之战。此次战役由炎黄二帝争雄而起,又以炎帝部落战败告终。随后,炎帝率其大部归顺黄帝部落,与之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散落西南... 传说神农氏时代之末,中华文明史上有一场重要战役一阪泉之战,也称为炎黄上古之战。此次战役由炎黄二帝争雄而起,又以炎帝部落战败告终。随后,炎帝率其大部归顺黄帝部落,与之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散落西南,迁徙繁衍,壮大成为藏、羌、回等少数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落 布鞋 挑花 黄帝部落 中华文明史 交融发展 华夏民族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